首页 > 经济·科技

“创意+”加出新玩法 “科技+”加出新体验 古都焕新释放消费新活力

2023-07-08 18:14:45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着力扩大内需,恢复和扩大消费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今年以来,一些千年古都依托自身特点,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新地标、拓展新场景,让文旅消费从传统观光型向深度沉浸式转变,满足人们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从7月8日起,新闻频道推出系列报道《年中消费新观察·古都焕新》。总台记者分多路深入北京、南京、西安、洛阳等地进行探访,多角度展现千年古都的崭新风貌。今天(7月8日)来看十三朝古都——洛阳。

  河南洛阳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15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定都。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岁月的沧桑使得当年的绚丽辉煌不复存在,许多重要文物遗迹被深埋地下。

  如今,随着当地大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的实施,昔日隋唐洛阳城宫城区遗址之上重新复原展示了应天门、明堂天堂等建筑,让沉睡千年的辉煌城郭重焕光彩。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个短片一睹为快。

  一座城吸引“一座城”

  看了这个短片,您是不是也对复现后的洛阳古城充满了向往?接下来我们通过一组数据,来感受洛阳的超高人气。

  今年“五一”假期,常住人口707万的洛阳共接待游客636.69万人次,同比2022年增长171.76%,同比2019年增长98.62%,洛阳接待的游客量已和这座城市的常住人口数相差不多。

  今年端午假期,洛阳累计接待游客196.52万人次,同比2019年增长86.7%;实现旅游收入14.8亿元,同比2019年增长63.53%,游客接待量和文旅消费均稳步增长。

  此外,出行平台数据显示,最近3个月,洛阳景区预订量同比2019年增长47%,酒店预订量同比2019年增长163%,游客年龄在45岁以下的占到8成。

  排名前十的热门景区为:龙门石窟、老君山风景区、隋唐洛阳城、中国国花园、国际牡丹园、洛阳老街、洛阳白马寺、鸡冠洞、洛阳博物馆、隋唐城遗址植物园。“穿上汉服去神都‘穿越’”在全网出圈,网友戏称,上次洛阳这么热闹,还是在唐朝。

  记者探访:风起潮涌最洛阳

  古风正盛,国潮正浓。眼下,洛阳以古都文化为底蕴,以整座城市为载体,重新复原隋唐洛阳城的主要建筑,同时打造更多沉浸式新项目、新产品、新场景。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去看看。

  “天街”是隋唐洛阳城的中轴大街,也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最宽的古代都城道路。从去年开始,洛阳按照“城市客厅”的标准,邀请专家学者规划设计,加快恢复古都中轴线气象。为了更接近史料记载,设计团队大到一座房,小到一棵草都力求真实还原、逼真再现。

  如果说“天街”是王亲贵胄的上班之路,那么“十二里坊”就是他们生活的地方,这里是洛阳刚刚修复的其中一个里坊,像大家熟悉的狄仁杰、魏征等都在这些区域居住过。

  以天街为轴,以十二里坊为翼,洛阳将把天街十二坊打造成以盛唐风貌为主体、以新文旅业态为主打,推动城市文旅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

  古都游,除了皇城盛景,也要品味市井烟火。老城十字街、广州市场步行街,漫步隋唐时期的建筑和街区,最幸福的就是发现隐匿在街头巷尾的文艺小店。洛阳正加快建设汉魏故城遗址博物馆、3.0版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天街十二坊等一批重大项目,形成“博物馆+世界遗产+国家文化公园”的立体展示体系。

  穿越古今 数字赋能让国宝“活”起来

  来洛阳要看丝路源流、运河中央,还要看龙门佛笑、山水依傍。洛阳被称为“东方博物馆之都”,102家各种类型博物馆正在为游客带来更丰富的沉浸式文博新玩法。“古今辉映”的洛阳,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诗和远方”。

  在洛阳市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身着汉服的讲解员正在带领小朋友们体验一粒米的漕运之旅。您可以亲自运送,把一粒米从征收、到运输再到归仓。创新的玩法,让文物“活”了起来。

  此外,不同于“文物+讲解”的传统展览形式,博物馆试图将隋唐大运河整体“搬进”展厅。在这里,游客不仅能近距离观察从古洛河河道中打捞出的“洛阳运河一号”古沉船,还能在浮雕墙前纵览大运河脉络全貌,更能走进精致复原的新潭码头,与历史“对话”。

  丰富多彩的互动项目带动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的人气持续攀升,上半年已接待游客达56万人次,文创产品销量增长一倍多。

  “创意+”加出新玩法,“科技+”加出新体验。龙门石窟景区特别打造的《无上龙门》体验馆,借助全息天幕将千年文化复活于视听盛宴。

  由于文物保护的原因,游客日常参观时无法进入到洞窟内部,再加上龙门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洞窟的色彩已经风化,很多小型微雕佛像变得模糊不清,而数字化科技让这些遗憾变成了惊喜。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 黄东升:游客越来越注重文化内涵和个性化体验,这就促使我们一定要在培育新业态上下足功夫。不断创造新场景,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助推河南文旅消费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古都文旅消费向深度沉浸式转变 新职业、新商圈、新产业链应运而生

      央视网消息:着力扩大内需、恢复和扩大消费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今年以来,一些千年古都依托自身特点,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让文旅消费从传统观光型向深度沉浸式转变,满足人们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近日,总台记者分多路深入北京、南京、西安、洛阳等地进行了采访。今天(7月8日)我们先来看洛阳的情况。  出行平台数据显示,最...

    时间:07-08
  • 数字化、沉浸式、人工智能成教育行业年中关键词

      中新网7月3日电 题:数字化、沉浸式、人工智能成教育行业年中关键词  中新财经记者 夏宾  随着中高考陆续结束,2023年转眼过半,即将进入暑假模式。循着“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的一体规划及统筹部署”,2023年教育科技领域有重大进展,数字化、人工智能、数实融合等成为行业发展关键词。  先看坚定不移推进教育数字化战...

    时间:07-03
  • 沪上古风端午节引关注 在玉佛禅寺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

      中新网上海6月23日电 题:沪上古风端午节引关注在玉佛禅寺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  作者 谢梦圆  玉佛禅寺内,一位法师正满含情感地朗诵着屈原的经典作品,在场游人纷纷驻足聆听,一首毕,现场掌声一片。  22日,“2023上海觉群诗社端午诗歌节”在上海市玉佛禅寺中举行,除了欣赏现场的诗歌朗诵和吟唱,游客还可以在寺庙广场参加诗词...

    时间:06-23
  • 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魅力 共赴一场端午奇妙之旅

      央视网消息:让我们来一场时空穿越之旅,沉浸式感受古代端午的节日气氛。  走进江西新余宽心小镇,这里仿古建筑群充满唐风宋韵,沿街而设的古风集市热闹非凡,吸引了众多游客。当地还原古代端午节日场景,游客可以沉浸式感受古人过端午的仪式感,亲身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游客 张婧:能感受到浓...

    时间:06-22
  • 四川南充:外国留学生包粽子 沉浸式感受中国传统节日“味道”

      中新网成都6月22日电(王爵 杨波)6月22日(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当天上午,位于四川省南充市的川北医学院近50名外国留学生和中国学生一起包粽子感受中国端午节日氛围,沉浸式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留学生和粽子拍照合影。 杨波 摄  据了解,这些外国留学生们分别来自印度、巴基斯坦、...

    时间:06-22
  • 包粽子扎香囊制龙舟 柬埔寨学生“沉浸式”体验中国端午节

      中新社金边6月20日电 题:包粽子扎香囊制龙舟 柬埔寨学生“沉浸式”体验中国端午节  作者 张鑫 杨强  包粽子、扎香囊、编五彩绳、手工DIY制作龙舟、聆听中国文化讲座......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即将到来之际,在柬中资企业、孔子学院与当地学校教师学生们一起“沉浸式”体验中国端午风情。  6...

    时间:06-21
  • 粽香传亲情 两岸青年厦门“沉浸式”体验好家风

      中新网厦门6月20日电 (余琳 郑能灿)20日,两岸青年相聚位于厦门市海沧区的莲塘别墅,在这个海沧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群落中,畅聊两岸家风。  正值端午节前夕,参加活动的两岸青年一起学习包肉粽、做香囊等,更是一起比起了立鸡蛋。包好的粽子由两岸青年共同送给村里的老人家中。  莲塘别墅...

    时间:06-20
  • 透过服饰沉浸式感悟历史文化 近八成受访大学生喜欢华服

      5月31日,早上不到7点徐萌就从床上爬起来。洗漱、化妆完毕后,她穿好早就平铺在床上的马面裙和学士服。这天是徐萌拍毕业照的日子,贴身穿好被店家取名为“芙蓉飞天”的传统服饰马面裙,再套上专属于农学学士的学士服,开启她向学生时代的告别仪式。  为了准备学校校庆晚会的“汉服秀”节目,北京师范大学...

    时间:06-09
  • 透过服饰沉浸式感悟历史文化 近八成受访大学生喜欢华服

      5月31日,早上不到7点徐萌就从床上爬起来。洗漱、化妆完毕后,她穿好早就平铺在床上的马面裙和学士服。这天是徐萌拍毕业照的日子,贴身穿好被店家取名为“芙蓉飞天”的传统服饰马面裙,再套上专属于农学学士的学士服,开启她向学生时代的告别仪式。  为了准备学校校庆晚会的“汉服秀”节目,北京师范大学...

    时间:06-09
  • 首部沉浸式数字藏品艺术电影在澳门首映

    《SHIP》首映开幕仪式。澳门美高梅剧院供图人民网澳门6月7日电 (记者富子梅)由艺术东京协会带来的全球首部沉浸式数字藏品艺术电影《SHIP》6日在澳门美高梅剧院首映。澳门中联办宣传文化部副部长殷汝涛、澳门特区政府旅游局副局长程卫东、澳门会议展览业协会会长宋晓冬、日本驻香港总领事馆总领事、澳门特区文化局...

    时间:06-0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