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新文旅“风”起洛阳 数字赋能让国宝“活”起来

2023-07-08 15:41:27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着力扩大内需,恢复和扩大消费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今年以来,一些千年古都依托自身特点,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新地标、拓展新场景,让文旅消费从传统观光型向深度沉浸式转变,满足人们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河南洛阳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15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定都。“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岁月的沧桑,使得当年的绚丽辉煌不复存在,许多重要文物遗迹被深埋地下。

  如今,随着当地大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的实施,昔日隋唐洛阳城宫城区遗址之上重新复原展示了应天门、明堂天堂等建筑,让沉睡千年的皇皇城郭重焕光彩。

  一座城吸引“一座城”

  一组数据,感受洛阳的超高人气↓

  今年“五一”假期,常住人口707万的洛阳共接待游客636.69万人次,同比2022年增长171.76%,同比2019年增长98.62%。洛阳接待的游客量,已和这座城市的常住人口数相差不多。

  今年端午假期,洛阳累计接待游客196.52万人次,同比2019年增长86.7%;实现旅游收入14.8亿元,同比2019年增长63.53%,游客接待量和文旅消费均稳步增长。

  此外,出行平台数据显示,最近3个月,洛阳景区预订量同比2019年增长47%,酒店预订量同比2019年增长163%,游客年龄在45岁以下的占到8成。

  排名前十的热门景区为:龙门石窟、老君山风景区、隋唐洛阳城、中国国花园、国际牡丹园、洛阳老街、洛阳白马寺、鸡冠洞、洛阳博物馆、隋唐城遗址植物园。“穿上汉服去神都‘穿越’在全网出圈”,网友戏称“上次洛阳这么热闹,还是在唐朝”。

  暑假游“升温” 龙门石窟景区游人如织

  洛阳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15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定都。 十大热门景区中的龙门石窟,迄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进入暑假,这里也迎来旅游高峰,日均接待游客2万人左右。

  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这是白居易来到龙门石窟的时候发出的感慨。在龙门石窟,有大大小小的石刻造像十多万尊,每一尊都栩栩如生。

  游客:洛阳龙门石窟是我们中国的四大名窟之一,对孩子传统文化的教育是非常有启发性意义。趁这个暑假的时候,我们专门来到这里来,带着孩子来亲眼去见证一下悠久的历史。

  记者 徐倩:今年这里的导游做了一个服务升级,会穿着比较有特色的唐装。

  洛阳龙门石窟景区讲解员 刘瑜:龙门石窟大部分的造像都是唐朝时期的,而且现在唐朝服饰非常流行。所以身着唐朝的服饰,更能够让游客感受到沉浸式的游览体验。

  记者探访:风起潮涌最洛阳

  古风正盛,国潮正浓。眼下,洛阳以古都文化为底蕴,以整座城市为载体,重新复原隋唐洛阳城的主要建筑,同时打造更多沉浸式新项目、新产品、新场景。

  “天街”是隋唐洛阳城的中轴大街,也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最宽的古代都城道路。从去年开始,洛阳按照“城市客厅”的标准,邀请专家学者规划设计,加快恢复古都中轴线气象。为了更接近史料记载,设计团队大到一座房,小到一棵草都力求真实还原、逼真再现。

  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 李振刊:在这一次铺设天街的时候,特别留出一些缝隙。在历史资料上查到,就是要打造跟过去一样的。

  如果说“天街”是王亲贵胄的上班之路,那么“十二里坊”就是他们的生活的地方,在洛阳刚刚修复的其中一个里坊,像大家熟悉的狄仁杰、魏征等都在这些区域居住过。

  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 李振刊:天街十二坊一旦打造起来,将会是中国唯一一个能把历史中轴线恢复的城市。

  以天街为轴,以十二里坊为翼,洛阳将把天街十二坊打造成以盛唐风貌为主体、以新文旅业态为主打,推动城市文旅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

  洛阳市洛龙区定鼎门街道办事处主任 司马玉玺:颠覆式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游客进来所体验到的场景,就是原汁原味的。

  古都游,除了皇城盛景,也要品味市井烟火,老城十字街、广州市场步行街,漫步隋唐时期的建筑和街区,最幸福的就是发现隐匿在街头巷尾的文艺小店。

  洛阳正加快建设汉魏故城遗址博物馆、3.0版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天街十二坊等一批重大项目,形成“博物馆+世界遗产+国家文化公园”的立体展示体系。

  穿越古今 数字赋能让国宝“活”起来

  来洛阳,要看丝路源流、运河中央,还要看龙门佛笑、山水依傍。洛阳被称为“东方博物馆之都”,102家各种类型博物馆正在为游客带来更丰富的沉浸式文博新玩儿法。“古今辉映”的洛阳,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诗和远方”。

  在洛阳市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身着汉服的讲解员,正在带领小朋友们体验一粒米的漕运之旅。您可以亲自运送,把一粒米从征收到运输再到归仓。创新的玩法,让文物“活”了起来。

  游客 于鸿敏:这种体验就是让孩子们对洛阳有了一个全新的体会。我带孩子也走过十几家博物馆,唯独来到这儿,沉浸式的讲解和互动式的体验让我们耳目一新,体验感超强。

  此外,不同于“文物+讲解”的传统展览形式,博物馆试图将隋唐大运河整体“搬进”展厅。在这里,游客不仅能近距离观察从古洛河河道中打捞出的“洛阳运河一号”古沉船,还能在浮雕墙前纵览大运河脉络全貌,更能走进精致复原的新潭码头,与历史“对话”。

  游客 王怡方:带给我的感受就是非常震撼。在这里面仔细听,能够听到海浪拍打的声音,千帆驶过的场景就让我想到了当时隋唐大运河两岸运输比较繁忙的场景。

  丰富多彩的互动项目,带动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的人气持续攀升,上半年已接待游客达56万人次,文创产品销量增长一倍多。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宣教部主任 马国哲:面对即将到来的暑期高峰,我们开展了定制化的研学游活动,让更多人来到这里爱上博物馆。

  “创意+”加出新玩法,“科技+”加出新体验,龙门石窟景区特别打造的《无上龙门》体验馆,借助全息天幕将千年文化复活于视听盛宴。

  由于文物保护的原因,游客日常参观时无法进入到洞窟内部,再加上龙门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洞窟的色彩已经风化,很多小型微雕佛像变得模糊不清,而数字化科技让这些遗憾变成了惊喜。

  游客 李梦思:我之前就了解龙门石窟是残缺不全的,在里边看到了奉先寺的复原图,突然感觉心中的遗憾被弥补了。

  龙门旅游集团景区管理负责人 史丽华:目前我们正在打造数字化的展示中心,让游客沉浸式地感知到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 黄东升:游客越来越注重文化内涵和个性化体验,这就促使我们一定要在培育新业态上下功夫,不断创造新场景,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助推河南文旅消费转型升级。

  文旅消费转变 新职业应运而生

  随着文旅消费从传统观光型向深度沉浸式的转变,文旅产业也从单一的景区转向复合型消费场所。在洛阳,越来越多的年轻游客穿着汉服打卡拍照,其中一些人就嗅到商机,新职业也随之出现。

  晚上六点钟,在洛邑古城,跟拍摄影师宋佳瑞正在给游客拍照,这是他今天的第五名顾客。宋佳瑞说他是这里的新人,虽然是新人,他的薪水却并不低。

  跟拍摄影师 宋佳瑞:正常上班的话,一个月六千到八千吧,我在这边一个月最少挣个一万多块钱。像“五一”的时候一个月有个两三万。

  宋佳瑞之前是影楼里的摄影师,现在专职在景区拍照。他告诉记者,洛邑古城晚上来的游客更多,为了拍照效果,他还专门购买了灯光、道具等设备。

  跟拍摄影师 宋佳瑞:现在投入了大概有三万块钱左右,回本是早都回本了。现在相当于自己当老板,越干越有劲儿。

  穿着汉服来打卡古都洛阳成为新玩法,像宋佳瑞的这样身兼数职的青年人也越来越多。在洛阳,汉服热不仅带动了彩妆、跟拍等3000多人就业,同时也让景区周边形成新的商圈。洛邑古城门前,以前是洛阳有名的汽修一条街,如今也纷纷改头换面,变成了汉服一条街。

  洛阳汉服店店长 张月平:之前的顾客都是二十多岁的女孩子多一点,现在,下到几岁,上到七八十岁,不同年龄段的顾客都会来体验汉服。

  目前,洛阳已形成“汉服生产、租赁、造型、拍摄”的全链条产业,相关店面超过1000家,同比增长375%,“汉服经济圈”日渐成型。就在不久前,洛阳下辖的汝阳县,利用现有的服装加工生产线,开始生产汉服,预计年生产能力达到500万套。

  (总台央视记者 岳群 陈钰洁 河南台)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探访曹县汉服产业基地:电商赋能助力汉服“出圈”

      中新网济南6月27日电 题:探访曹县汉服产业基地:电商赋能助力汉服“出圈”  作者 王采怡  初夏时节,走进曹县汉服产业基地,洒脱随性的晋制汉服、自由开放的唐制汉服、内敛雅致的宋制汉服……不同朝代的轻薄款汉服“点亮”展示大厅,“00后”汉服模特陈冰和文案宣传员王一铎正在展厅内盘点货品。  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国...

    时间:06-27
  • 汉服、书法、中国剧:巴西青年畅想留学梦

      中新社圣保罗6月22日电 题:汉服、书法、中国剧:巴西青年畅想留学梦  中新社记者 林春茵  在圣保罗州立大学攻读四年国际关系专业后,巴西青年雷坎·德卡马戈对中国产生了浓厚兴趣,遂决定到中国。为此,他在圣保罗州立大学孔子学院学习中文,并申请湖北大学相关奖学金。  当地时间6月21日,中国驻圣...

    时间:06-23
  • 穿“联名汉服”入园被拦?上海迪士尼:欢迎汉服,但着装需符合乐园要求

      6月15日,“迪士尼回应女子穿联名汉服被拦”词条登上微博热搜。  近日,一名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自己去上海迪士尼穿了某品牌和迪士尼联名款的安娜裙,却被保安拦住无法入园,最后只好去隔壁商店买了一件防晒服遮住上半身、并在园区报备后才得以入园。  记者搜索发现,上海迪士尼游客须知上显示,除非...

    时间:06-16
  • 穿“联名汉服”入园被拦?上海迪士尼:欢迎汉服,但着装需符合乐园要求

      6月15日,“迪士尼回应女子穿联名汉服被拦”词条登上微博热搜。  近日,一名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自己去上海迪士尼穿了某品牌和迪士尼联名款的安娜裙,却被保安拦住无法入园,最后只好去隔壁商店买了一件防晒服遮住上半身、并在园区报备后才得以入园。  记者搜索发现,上海迪士尼游客须知上显示,除非...

    时间:06-16
  • 汉服京城降温 体验馆数量缩减50%

      人流如织的古迹、景区内,衣袂飘飘的汉服爱好者结伴出游,卷起一波穿搭风潮的同时,也让汉服商家分得了流量红利。随着汉服产业的发展,服装销售与租赁、写真拍摄与编辑,及妆造、道具等一系列业务随之产生并壮大。市场最热的时候,京城的汉服体验馆数量曾达百余家,但如今却缩减至不足50家。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这其中10%为近半年新...

    时间:05-09
  • 中国古都“五一”旅游掀起“汉服热”

      中新社洛阳5月4日电 题:中国古都“五一”旅游掀起“汉服热”  中新社记者 韩章云  “一袭红色唐制汉服加身,化上仿古唐妆,站在应天门城楼凭栏远眺……”说起“五一”假期穿汉服畅游古都洛阳的情景,“90后”游客安静仍满怀留念。  雍容华贵的唐制汉服、清丽典雅的宋制汉服、端庄大气的明制汉服...

    时间:05-04
  • 汉服女孩李凯迪——创新艺术语言 弘扬中华文化

      她是电影《艾米》里倔强聪慧的艾米,是外百老汇(Off Broadway)话剧《枫梓乡》中为爱痴狂的薛梓嫣,是百老汇音乐剧《我,堂吉诃德》纽约中文版中可爱的理发师,是《雷雨》中的四凤,是《浔梦江南》里的西施……  她也是林肯中心舞台上长绸飞舞的“飞天女神”,是用作品表达人文关怀的青年艺术家,是教室里认...

    时间:05-03
  • 非遗剪纸遇上汉服 展现传统文化之美

      中新网太原4月28日电 题:非遗剪纸遇上汉服 展现传统文化之美  作者 杨静  扇子、雨伞精致美丽,花鸟鱼虫、风景名胜栩栩如生,除了传统剪纸样式,非遗传承人武文秀还尝试将剪纸与服装融合,创新出可以穿在身上的剪纸汉服,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服装上面用剪纸剪出迎春花、荷花、菊花、梅花,代表...

    时间:04-28
  • 做“行走的文化宣传画”她身穿汉服走上英国街头

      这个兔年春节,网名为“PaPanPanda在英国穿汉服”的女孩,参加了不少宣传中国汉服文化的活动,但总的来说,她过得并不算愉快。  今年春节期间,韩国文化机构联合大英博物馆举办了一个庆祝韩国农历新年“Korean Lunar New Year”的表演,这引发了华人的不满。panda遇到的类似事件,还是在去年7月迪奥引发的...

    时间:03-21
  • 成都“汉服爷爷”:寻找更多中老年“同袍”

      中新网成都3月9日电 题:成都“汉服爷爷”:寻找更多中老年“同袍”  作者 王利文  8日晚,在四川成都的东门码头,69岁的汉服爱好者陈光宪被夜游市民围住合影。他头戴圆帽,花白胡子搭配一身深蓝色汉服,脚踩黑色布靴,仿佛刚从历史书中走出来。由于常以杜甫等形象现身各种汉服活动,陈光宪渐渐在汉服圈走...

    时间:03-0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