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贵州:厚植生态优势 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

2023-07-07 10:13: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贵阳7月7日电 题:贵州:厚植生态优势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

  作者 邓万里

  “当年种下的树木现在实现由碳票变钞票,这还真没有想到。”贵州省赫章县海雀村党支部书记文均福欣喜地说。

  海雀村,位于云贵交界的乌蒙山腹地,属喀斯特地貌。20世纪80年代初,海雀村森林覆盖率不到5%,是一个“苦甲天下”的地方。

  39岁的文均福,见证着海雀村的生态和发展之变。他说:“在我小时候,那可真叫穷,山光秃秃的,收成少,饭都吃不饱。”

  和许多石漠化山区一样,海雀村曾因生态恶劣而陷入“越垦越荒、越荒越垦”的困境。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海雀村开始长达30多年的植树造林。如今,海雀村森林覆盖率已提高到77%以上。

  2022年4月,海雀村收到贵州省首张集体林“碳票”。经核算,这张碳票涉全村林地面积7346.5亩,监测期内碳减排量达34627.7吨,价值超过100万元。12月,海雀村完成首笔碳票交易,成交的碳减排量为2620吨,成交价为14.41万元。

  “有了这张碳票,海雀村的万亩林海就变成了‘绿色银行’,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文均福说。

  贵州作为中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还有很多地方和海雀村一样,依托生态文明建设,走上了生态发展之路。

  被誉为“公园省”的贵州,山川秀丽,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但同时又是中国石漠化最严重的省区之一,生态系统较为脆弱。

  既要守护好生态,也要治理好生态,更要发展好生态,这是贵州面对的“考卷”。贵州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上做文章。

  近年来,贵州协同推进增绿、护水、治污、降碳等多项行动,着力在筑牢绿色屏障、打造绿色家园、发展绿色经济上探新路、出新绩。

  贵州在生态文明机制改革上大胆探索,建立健全环境治理7大体系,完成生态文明建设34项核心制度改革,基本建立了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的制度体系。

  海雀村地处的乌蒙山区就是贵州石漠化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为攻克这项“地球之癌”,贵州实施了人工造林、退耕还林等多项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贵州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12年以来,贵州累计完成营造林5560万亩,实施退耕还林工程1695万亩,综合治理石漠化1.35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从47%上升到62.81%。

  贵州同时位于长江经济带上游,全省国土面积的65.7%属于长江流域,这也决定了贵州在长江经济带中重要生态屏障的功能定位。

  乌江是贵州第一大河,也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的支流。前些年,由于生态脆弱、环保问题突出,乌江曾一度拉响生态警报。

  贵州持续推进乌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积极开展磷化工污染治理、全面取缔网箱养鱼,并率先实施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让“污江”重回乌江。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是乌江流出贵州的最后一个县。住在乌江边上的崔兰芝一家以前是渔民,在“禁渔令”下,如今她家已退捕上岸,通过政策补贴,转行开起了小餐馆。

  昔日的贵州,守着青山,也守着贫瘠。如今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贵州将劣势变成优势,全力发展生态旅游、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经济产业。

  例如在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方面,贵州近年来成功引进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优质企业,培育中伟新材料、振华新材料等企业上市,电子材料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在2021年和2022年连续两年实现了翻番。

  逐步增加的“含绿量”正转变为“含金量”。数据显示,贵州数字经济增速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绿色经济占比超过45%,世界自然遗产地、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一。

  贵州省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贵州将深入贯彻国发〔2022〕2号文件赋予的“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战略定位,以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推进贵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为总要求,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眼下,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即将举办,贵州作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将再次吸引全球目光。

  文均福说,海雀村的生态变迁故事,也将作为实践案例在论坛期间亮相,从一个小侧面展现贵州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成绩和信心。(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以数据赋能生态文明建设 “大数据”守护贵州“大生态”

      “大数据”守护贵州“大生态”   记者 黄 娴   绿色是贵州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贵州人懂绿、爱绿、护绿。  在17万平方公里的贵州,近年来依托大数据产业的蓬勃发展,以数据赋能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运用大数据推动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生活...

    时间:07-04
  • 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将举行 论坛突出三个“更”

      中新网北京7月3日电(记者 左宇坤)7月3日,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据悉,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将于7月8日至9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  本届论坛以“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为主题,举办开闭幕式、主题论坛、展览展示和绿色产业招商等系列活...

    时间:07-03
  • 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将举行 聚焦绿色低碳发展

      中新社北京7月3日电 (记者 陈溯)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新闻发布会3日在北京举行。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论坛将于7月8日至9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政要、国家部委领导,国际组织、研究机构和绿色发展领军企业负责人将到会致辞,参会嘉宾预计超过2500人。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时间:07-03
  • 考卷常新 本色依旧 全党上下奋力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伟大自我革命...

    时间:07-01
  • 多国“Z世代”青年走进香格里拉 感受一草一木中的生态文明理念

      中新网迪庆6月27日电 (罗婕 陈静)“普达措以国家公园体制探索自养模式,在带动当地发展的同时还能保护生态环境,为世界各国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样本。”27日,来自佛得角共和国的美茜(BAPTISTA LOIOLA MIRCIA)在云南香格里拉如是说。  当日,来自中国、俄罗斯、印度、孟加拉国、佛得角...

    时间:06-27
  • 从“千万工程”中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的科学思维

      生态文明建设是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实施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宏大工程。“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走出了一条别具浙江特色的示范带动、整体推进、深化拓展、转型升级的农村人居环境...

    时间:06-27
  • 十年蝶变 从石漠化到生态城的央企创新实践

      中新网6月25日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绿色、优美的人居环境是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近年来,我国城乡环境建设不...

    时间:06-25
  • 做生态文明理念的模范践行者

      近日,生态环境部等5部门联合发布新修订的《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十条》,包括关爱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践行绿色消费、选择低碳出行、分类投放垃圾、参加环保实践等十条内容。这部接地气、可操作性强的新“公民十条”,为规范公民生态环境行为提供了实践标准,也让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时间:06-25
  • 全球环境治理视角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方案中的贵州实践

      2023年6月18日是第七个“贵州生态日”。盛夏六月的贵州,苍翠欲滴、一碧千里。在这样一个森林覆盖率达到62.81%的省份,绿色可谓是“颜值担当”。  2018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强调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这次大会总结并阐...

    时间:06-21
  • 什么是石漠化?为啥能让这张卫星对比图“火”出圈?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外交部部长助理、发言人华春莹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组卫星对比图,让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关岭自治县的新铺镇在网上“火”出了圈。  卫星对比图显示了2013年11月、2022年8月新铺镇金龙村的样貌,通过生态保护,该地区石漠化程度由此前的47.41%下降到10%以下。而这只是我国石漠化治理的...

    时间:06-2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