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山西大宁因地制宜整合空闲土地 “小庭院”成增收“经济园”

2023-07-04 13:33: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临汾7月4日电 题:山西大宁因地制宜整合空闲土地 “小庭院”成增收“经济园”

  作者 杨静 侯耀强 陈圆艳

  “村里房前屋后空地经过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发展种养结合的庭院经济,美化了村容村貌,村民们还能依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说起村子今年的变化,山西省临汾市大宁县昕水镇安古村村民单文明打开了话匣子。

  今年以来,安古村按照“小规模、大群体、小庭院、大产业”的思路,探索美化乡村环境、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引导和鼓励村民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利用房前屋后空闲土地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农家乐、露营烧烤等多元化庭院经济,将农家“小庭院”建设成增收“经济园”。

  “农家乐”成“聚宝盆”

  安古村是传统农业村,环境优美,交通方便,距县城仅10分钟车程。今年上半年,当地积极引导农户,将闲置庭院改造成农家小院,开发团建餐饮、露营烧烤、休闲采摘、亲子互动等功能。农家小院采取绿色供应模式,瓜果蔬菜全部来自本村特色庭院种植基地,营养健康,经济实惠,吸引游客前来住农家屋、赏农家景、吃农家饭,体验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活。

  村民曹亮家有两口人,以前房前屋后的2亩多地一直空闲着,今年他将空院打造成露营烧烤夜市,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品尝具有农家特色的烧烤食品,现已收入3万余元。

  “闲置院”成“致富田”

  近年来,安古村先后建成百亩中药材示范基地,引进中药材加工企业,中药材产业渐具雏形。当地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采用“集体+企业+庭院”模式,统一规划设计、采购优质种子,由中药材加工企业提供栽种、管理、技术支持和药材回收等服务。

  目前,全村21户村民在房前屋后种植了连翘、红花等优质中药材,户均每年可增收5000元以上。同时,通过农家小院带动,60余户村民种植了香椿、西红柿、黄瓜等无公害蔬菜和樱桃、水果玉米、梨、桃等瓜果20余种,户均每年可增收4000元。

  村民马牛锁在村委会帮助下,利用自家闲置的院子种植连翘212株,红花50株,经夫妇二人精心管理,目前长势良好,预计秋后收入可达8000余元。马牛锁还栽植了香椿、西红柿、黄瓜67株,预计收入可达1200元。

  “家门口的这点地还能带来这么多收入,这是我们农民过去想也不敢想的事情。”马牛锁说。

  好“蜂”景成富“蜜”诀

  安古村还把庭院种植与庭院养殖相结合,对养殖户房前屋后进行合理规划布局,统一安装竹篱笆,不仅改善了之前养殖牲畜脏、乱、差的现象,还提高了养殖效益。目前,村委会因户施策发展特色养殖业9户,其中蜜蜂养殖2户,土鸡养殖1户,牛羊养殖6户,户均年增收可达3万元。

  村民苏俊生按照村委会的统一规划,安装竹篱笆60米,养殖蜜蜂20箱。开箱抽皮、割蜜、摇蜜、过滤……苏俊生夫妇每天忙忙碌碌,将收获的色泽金黄的蜂蜜就地销售,已为家里增收5万元以上。

  “村里生态环境好,蜜源丰富,蜂蜜收获后还有驻村干部帮忙联系企业销售。我现在发展了20箱蜜蜂,再也不用出去打工,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好日子有盼头了。”苏俊生说。(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每日一习话·乡村之美】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

    (欢迎点击视频,观看本期《每日一习话》)  习近平: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  这段话出自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发表的讲话。  乡村要振兴...

    时间:07-04
  • 一杯“荷塘咖啡”撬动文旅融合产业链 村民享受文旅发展红利

      央视网消息:自浙江全面推进“千万工程”以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一些村庄不断创新集体经济发展举措,实施强村富民工程,持续壮大“美丽经济”。在宁波走马塘村,这一千年古村通过文旅融合发展,摇身一变成了“网红村”,这让一位来自摩洛哥的教师颇为震惊。   阿明是摩洛哥人,来中国14年了,现在在宁...

    时间:07-03
  • “千万工程”二十年 村子变美了 村民变富了

      新闻调查丨“千万工程”二十年 村子变美了 村民变富了  二十年前,2003年6月5日,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一项名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千万工程”拉开序幕。二十年中,这项工程不断升级拓展,更迭生长。2003到2010年,第一阶段“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万千村...

    时间:07-03
  • “婆媳经”难念?这家“婆媳农家乐”告诉你答案

      中新网新疆昆玉市7月3日电(史玉江 侯立慧)常言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其中“婆媳经”最难念。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二二四团三连,有这样一对婆媳,她们在偶然的境遇下成为一家人,互尊互助,相互协作,共同经营着一家“婆媳农家乐”,在忙碌的生活中奏响婆媳和睦、家庭致富的乐章。婆婆孔...

    时间:07-03
  • 中越边城广西龙州“小火车”助力特早熟柑“甜蜜”增收

      中新网崇左7月1日电 (黄华江 黄秋园)近日,位于中越边境广西崇左市龙州县的广西农垦龙北农场公司五里桥早熟柑基地里一派繁忙,20多名工人正在用剪刀采摘特早熟柑。与此同时,新投入使用的山地果园轨道运输机在果园里来回搬运,助力柑果“甜蜜”增收。位于龙州县的广西农垦龙北农场公司五里桥早熟柑基地。 农振华 摄  据了解,...

    时间:07-01
  • 九人排球火爆“乡村” 村民的热情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今年夏天,随着业余选手组建的海南队在“2023中国首届男子九人排球精英赛”上夺冠,植根乡村的九人排球运动火爆网络,目前海南文昌、屯昌、儋州等地正积极筹备、举办排球联赛,推动群众体育不断前进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海南台记者 王星辰:现在正在进行的就是乡镇与乡镇之间的排球友谊赛,虽然天气比较炎热,但是也...

    时间:06-30
  • 山西阳曲:村庄秀出“高颜值” 村民生活迈向“高品质”

      中新网太原6月30日电 题:山西阳曲:村庄秀出“高颜值” 村民生活迈向“高品质”  作者 高瑞峰 张隽  “大棚种植的甜瓜、葡萄等,主要供游客采摘,一个个温室大棚成为村民致富增收的聚宝盆。”30日,山西省阳曲县小岗头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康焱介绍,凭借“采摘游”“老院有约游”,该村由无人、无钱、无资源的“三无村”,一跃变为...

    时间:06-30
  • 青海湖北岸农田“托管所”:小农户实施“现代农业”稳增收

      中新网青海门源6月30日电 题:青海湖北岸农田“托管所”:小农户实施“现代农业”稳增收  作者李隽  6月末,高原的夏天才姗姗来迟,在位于青海湖北岸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看着眼前绿意盎然的土地,泉口镇牙合村的农机手陈永寿充满了成就感。  陈永寿是一名老“机手”,自己家里有两台拖拉机和一台收割机。往...

    时间:06-30
  • 中国原奶产业现状调查:供大于求致价格持续走低 企业增收不增利

      本报记者 王丽新  见习记者 李 静  国内原奶价格今年已经跌破4元/公斤,在成本端压力下,奶牛养殖企业正面临严峻考验。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北方多地牧场获悉,上游原奶过剩、原奶供需失衡、消费市场需求疲软等因素导致原奶价格持续下跌。  原奶价格持续走低  中小牧场之殇  原奶价格低、不好卖是当下多数牧场...

    时间:06-30
  • 记者走近种粮主体,细算夏粮增收账——种粮挑上“金扁担”(夏收一线探访②)

      夏粮收获,颗粒归仓,记者走近各类种粮主体,跟他们一起细算收入账。一笔笔种粮增收账背后,凝聚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对粮食生产的全方位支持,折射出农业生产方式的喜人变化。  政策真金白银,6亩地补贴1392元。“田保姆”托管,每亩节本增效220多元  仲夏时节,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塔山镇枣行村晒场上,一台台运粮车进进出出。扦样、...

    时间:06-3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