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从业人员约1300万 “互联网+”回收成新潮流

2023-07-03 17:47: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7月3日电 题: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从业人员约1300万 “互联网+”回收成新潮流

  记者 郭超凯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近日发布了《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三十周年特别版)》。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约有9万多家,从业人员约1300万人;2022年十个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3.71亿吨,回收总额约1.31万亿元。

  当前,再生资源行业发展呈现回收体系逐步完善、产业聚集初具规模、“互联网+”广泛应用、规范程度逐步提升等特点,但仍存在回收网点覆盖率不足、标准缺失等瓶颈问题。

  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突破9万家

  报告显示,我国回收的再生资源主要品类有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废轮胎、废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机动车、废旧纺织品、废玻璃及废电池等多个品类。

  近年来,我国再生资源产业的规模快速扩张,特别是“十一五”以来,主要类别再生资源回收总量整体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十三五”时期年均回收价值达到8248.68亿元,较“十二五”时期增加25.85%,较“十一五”时期增加116.79%。

  目前,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约有9万多家,以中小型企业占据主流,从业人员约1300万人。全国大部分地区已建立起回收网络,集回收、分拣、集散为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逐渐完善。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会长许军祥表示,当前,物资再生行业已经成为吸纳城乡就业人员的重要途径,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贡献了积极力量。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我国对再生资源的需求将会继续保持增长。未来回收利用体系将逐步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不断提升,行业将朝着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互联网+”回收模式成新潮流

  报告显示,2022年,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及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部分品类再生资源回收量降低,回收价格下跌,带动全年回收总额同步下降。2022年十个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为3.71亿吨,同比下降2.6%;回收总额约为1.31万亿元,同比下降4.0%。废钢铁是回收量最大的品种,占2022年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的60%以上。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回收模式正逐渐成为行业发展趋势和新潮流。早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再生资源行业便开始“互联网+”回收模式的探索和实践。随着互联网思维日益渗透,智能回收、自动回收机等新型回收方式不断得到发展

  作为行业“老兵”,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高延莉一路见证着“互联网+”回收模式的探索。今年恰逢中国物资再生协会成立30周年。过去三十年,协会由原来的废金属回收利用,发展到涵盖报废汽车、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塑料等多个细分领域,下设23个分支机构以及7个职能部门,逐渐发展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领域最大的行业自律组织之一。

  高延莉指出,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开展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流向监控,通过二维码等物联网技术跟踪产品以及废弃物流向,逐步整合物流资源,梳理回收渠道,优化回收网点布局,完善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行业发展仍面临四大问题

  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近年来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取得了积极成效,但行业的发展仍存在一些瓶颈问题。

  许军祥总结称,物资再生行业要想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依然面临着四大问题:一是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覆盖率不足;二是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行业集中度偏低;三是所得税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是标准缺失阻碍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覆盖率不足是困扰物资再生行业发展的一大难题。根据《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建设管理规范》,要求城区每2000户设置1个回收站点,乡镇每2500户设置一个回收站点。许军祥指出,现阶段我国再生资源回收站点主要分布在城市,但覆盖率较低、缺少配套分拣加工设备、运输储存不便等问题仍然突出。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回收网点不足的问题更加明显,居民再生资源的交投、处置渠道不畅通,导致资源回收效率低下。

  此外,现阶段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的企业中80%以上为中小型企业,受技术、成本等多因素影响,企业普遍重生产、轻研究开发,粗放拆解、处置混乱、“二次污染”等现象屡见不鲜,同质化竞争严重,产品附加值不高,规范化水平较低,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

  许军祥认为,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任重而道远,针对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希望未来行业从业者与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一起努力寻求解决之道,共同推动物资再生行业健康、长远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互联网+就业”助力高校毕业生“云求职”

      人民网评:“互联网+就业”助力高校毕业生“云求职”  企业运用互联网开展招聘,毕业生从招聘网站找工作,教育部门利用互联网开展就业培训和辅导,早已成为稀松平常的现象。近年来,“互联网+就业”呈现出许多新趋势、新动向,比如举办大型线上招聘会、推出公益直播课、直播带“岗”、网上面试签约,等等。...

    时间:06-20
  • “巾帼好网民”叶晶晶:靠“互联网+”带姐妹乡亲共致富

      中国人的故事|“巾帼好网民”叶晶晶:靠“互联网+”带姐妹乡亲共致富  中国青年网北京6月16日电(记者 牟昊琨)“我做麦芽糖,一个月可赚1300元,没有晶晶帮助,我做的麦芽糖就不值钱了。“晶晶不仅工作认真,为人处事在村里也是起表率作用的。”……在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镇前镇下园村,谈及叶晶晶,村民无不...

    时间:06-16
  • “互联网+就业”新模式 为高校毕业生“云求职”插上翅膀

    教育数字化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基础。面对数字时代的到来,随着互联网等新的信息传播渠道迅速发展,教育系统紧紧抓住数字教育发展战略机遇,广泛应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围绕高校毕业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的所需所求,提供丰富的政策、岗位信息和指导服务,为高校毕业生“云求职”插上翅膀。 云招聘,助力毕业生精准求职...

    时间:06-15
  •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在天津启动

      中新网天津6月10日电 (孙玲玲)6月9日,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简称“红旅”活动)在天津港启动。本届大赛的“红旅”活动以“强国有我新征程、乘风破浪向未来”为主题,鼓励青年学生们在“筑梦之旅”中,勇于追梦、敢于创新、善于实践,不断挑战自我。 ...

    时间:06-10
  • 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启动

    活动现场。马成 摄人民网天津6月10日电 (记者李依环)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简称“红旅”活动)9日在天津港启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和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天津市有关部门、天津大学有关负责同志,以及全国各地师生代表参加了启...

    时间:06-10
  • “互联网+”助力鲜花飘香海外 点亮“花卉经济”致富密码

      中新网济南6月2日电 (吕妍)近年来,随着民众消费水平和审美需求的不断提升,鲜切花市场逐步阔大,“互联网+鲜花”模式兴起,助力“鲜切花”飘香海外,点亮“花卉经济”致富密码。  在山东省菏泽鲁西新区岳程街道西孟庄村的鲜花温室大棚里,芍药挺拔秀丽、娇艳夺目,记者在现场看到几十位花农在花田里用尺子和剪刀测量好,切下长短相同...

    时间:06-02
  • 上海:护士人数逾11万 比“十三五”期末增加8%

      中新网上海5月11日电 (记者 陈静)“5·12”国际护士节即将来临,上海市卫生健康委11日披露,上海护理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护士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全上海护士已提升到11.13万人,较2020年(“十三五”期末)增加8%;其中30岁以下护士占44%,研究生学历占0.7%。医护比1:1.25。  护理工作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

    时间:05-11
  • 山东发展“花卉经济” “互联网+花”铺就致富路

      中新网济南5月11日电(吕妍)近期,菏泽各大种植基地的芍药亭亭玉立、含苞待放,被称为“五月花神”的芍药鲜切花进入销售旺季。山东省菏泽鲁西新区百艺牡丹园艺有限公司总经理郝海雷告诉记者,该公司借助“互联网+花”模式,助力鲜切花销量连年攀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民众加入花卉种植行列,助推乡村新产业发展。  郝海雷说,“互联网...

    时间:05-11
  • “互联网+明厨亮灶”让学校食堂更透明

    原标题:“互联网+明厨亮灶”让学校食堂更透明“市属所有学校食堂以及后厨监控的实时画面,在这里都能随时查看。”5月6日,在河北省保定市教育局三楼会议室,该教育局法制安全处处长徐少东指着一块大屏幕,一边演示一边向记者介绍。他随机点了几下鼠标,屏幕里,保定市第十七中学食堂后厨操作、配餐、留样、食品贮存、餐饮具...

    时间:05-10
  • 中国最高检:检察机关加大“互联网+”犯罪行为惩治力度

      中新网北京4月27日电 (记者 张素)4月27日,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2023年1月至3月全国检察机关主要办案数据。最高检案件管理办公室负责人结合发布的办案数据指出,检察机关加大“互联网+”犯罪行为惩治力度。  这位负责人指出,网络犯罪手段不断迭代更新,暗网和境外通讯软件在网络犯罪中的应用明显...

    时间:04-2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