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普惠金融浇灌“小微” 助力经营主体提信心添活力

2023-07-03 06:23:17

来源:经济日报

  普惠金融浇灌“小微”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将紧抓恢复和扩大有效需求这个关键,持续优化和改善金融服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助力经营主体提信心添活力。

  专家普遍认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经营主体是普惠金融的重要服务对象。商业银行需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引导金融资源更多配置到普惠领域,推动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继续推动金融服务下沉,拓宽金融服务覆盖面,增强普惠群体获得感。

  信贷投放精准支持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创新和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充分调动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积极性,精准服务普惠小微等重点领域。截至2023年3月末,银行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5.9万亿元,同比增长25.8%,较各项贷款增速高14.6个百分点;有贷款余额的客户数达到4010.5万户。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我国持续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并取得积极成效,金融支持小微企业“量增、面扩、价降”,为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稳定经济基本盘,促进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通过定向降准和再贷款再贴现等措施引导普惠信贷资源流入小微企业;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作用,推动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和综合融资成本显著下降,这些举措将有力推动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李晔林表示,总体上,金融机构通过加大普惠信贷投放、优化还款机制、降低普惠贷款利率等政策,为小微经营主体提供可负担的普惠金融服务。

  “随着黑木耳市场行情向好,农户打算扩大种植规模,综合投入成本算下来,资金是个不小的缺口。”江西吉安市青原区塘陂村党支部书记任晓燕表示,金融机构的信贷经理在走访了解情况后,围绕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经营主体的生产加工产业链,不断加大普惠信贷投放,解了农户的燃眉之急。截至5月底,当地银行机构以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推出低利率,更契合小微企业、个体户等经营主体需求的普惠金融产品近28种,发放贷款约5.8亿元,普惠金融覆盖面持续扩大。

  从金融机构普惠贷款投放情况看,商业银行积极发力普惠金融,延伸普惠信贷的服务广度。周茂华建议,普惠金融市场需求潜力大,对各类型的法人银行而言,首先,要立足不同区域客群实际,明确普惠金融发展路径。其次,商业银行应加大普惠金融供给,更好满足市场需求。普惠金融业务面临的风险管理难度和服务成本可能相对更高,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应不断完善业务管理流程,提升风控能力和服务效率。

  重构数字普惠模式

  近年来,商业银行以“普百业,惠万家”为使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创造出数字普惠新模式。数字普惠金融是在成本可控可持续的前提下,以各种数字化技术为前提条件,为现有金融体系覆盖不足的城镇低收入人群以及小微企业等提供平等、有效、全面的金融服务。

  为何商业银行积极布局数字普惠?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表示,一方面,响应金融管理部门的政策要求,以数字普惠更加高效地服务“三农”、小微企业等传统金融较难触及的领域;另一方面,加快布局数字普惠也是商业银行抓住业务增量、积极展业的重要手段。

  目前来看,数字普惠在商业银行展业中优势明显。叶银丹表示,一是数字普惠金融覆盖面广。数字普惠金融依托数字技术和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移动设备打破地域限制,实现数字普惠金融向县域、社区的深入推进。二是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更加广泛。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大数据技术的方式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对中小微企业、农户的风险进行评估,有效解决了在银行贷款时的信息缺失问题,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大大拓展了银行的金融服务对象,有助于银行拓展客户。

  “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结合下的数字普惠金融既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完善了金融服务网络,又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风险、提高了个体层面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建设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李晓芳表示,我国数字普惠金融体系正在形成金融供给主体不断丰富、金融科技持续赋能、制度保障不断健全的全方位发展格局,数字化、线上化、生态化经营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借助数字普惠模式,线上融资是普惠客群对银行线上金融场景的核心诉求,也是普惠金融的护城河业务。“兴业普惠”是兴业银行于2022年推出的“数字兴业”线上品牌之一,该平台以线上融资为核心,打通线上线下,面向小微和“三农”等普惠客群,提供融资、注册、开户等“金融+非金融”线上综合服务。兴业银行普惠金融部(乡村振兴部)总经理陈志伟表示,在普惠金融领域,兴业银行运用数字技术,推进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模式,连接多元场景,打造开放式数字普惠金融平台,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群体等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

  破解痛点下沉普惠

  从普惠金融的下沉领域看,商业银行不断加强对地区“三农”、小微等普惠金融重点领域的资金支持,持续加大对薄弱环节的普惠支持力度,普惠群体金融服务获得感持续增强,普惠金融发展规模和发展效益取得很大提升,但是在推进普惠金融助企纾困、乡村振兴和保障民生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不少痛点。

  例如,用户准入门槛高、贷款可得性较低。从目前乡村金融产品来看,中小型银行普惠金融存在着产品结构单一、贷款利率高的特点。为降低金融风险,很多中小银行普遍存在普惠金融产品设有附加抵押担保的要求。这种形式的抵押担保,无疑提高了广大轻资产涉农小微主体的资金准入门槛。

  专家表示,金融机构推动普惠金融下沉县域,还应着力强化普惠产品创新。“针对‘三农’主体多集中在种植、购销环节,且缺少抵押物、经营规模小的特点,商业银行应创新担保抵押方式,鼓励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开展保单、应收账款、养殖设施等抵押质押贷款业务,推出包含信贷融资、支付收单、财富管理在内的一揽子金融产品和配套服务,金融管理部门还需持续引导金融机构推动普惠服务下沉。”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赵复萌表示。

  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普惠金融特别是新型农业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针对性、产品种类、贷款周期、利率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李晔林建议,商业银行要加大对涉农主体的金融支持,加强在纾困解难、扩大内需、稳定就业和科技创新等相关重点领域的支持,通过加大供给、改进信用评价等具体措施,完善定价机制、加大续贷支持,重点提升对无贷户、续贷户的服务质量,实现高质量普惠金融服务精准支持。

  提升数字普惠金融能力,仍需多方齐发力。李晓芳建议,一是构建场景金融,运用开放银行技术,将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无缝嵌入合作伙伴场景中,以交易触发金融服务需求。二是金融科技输出共享,大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公司可以共建数字化生态,深化技术合作推进创新。(经济日报 记者 王宝会)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普惠金融浇灌“小微” 助力经营主体提信心添活力

      普惠金融浇灌“小微”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将紧抓恢复和扩大有效需求这个关键,持续优化和改善金融服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助力经营主体提信心添活力。  专家普遍认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经营主体是普惠金融的重要服务对象。商业银...

    时间:07-03
  • 多措并举 中国力挺中小微企业

      (经济观察)多措并举 中国力挺中小微企业  中新社北京6月27日电 (记者 刘育英)6月27日是联合国“中小微企业日”。近年来,中国多措并举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向产业链高端迈进。  中小微企业是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源头,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

    时间:06-27
  • 联合国中小微企业日举办系列活动 共商韧性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中新网北京6月27日电 (记者 肖欣)联合国“中小微企业日”到来之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和中国服务贸易协会27日共同举办年度主题活动。与会各界人士肯定中小微企业在加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增强中小微企业的韧性建设建言献策。  此次活动以“增强中小微企业韧性建设,加速实现203...

    时间:06-27
  • 小微企业:我国减税降费政策的重点支持对象

      中新网6月27日电 题:小微企业:我国减税降费政策的重点支持对象  中新财经记者 赵建华  6月27日是联合国确立的“中小微企业日”。在我国,小微企业是历次减税降费重点支持的对象。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小微企业税费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支持企业融资、鼓励吸纳就业。  在落实好前期出台政策的基础上,今年我...

    时间:06-27
  • 2022年底中国中小微企业超过5200万户

      中新网广州6月27日电 (记者 程景伟)第十八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和第二届中小企业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7日在广州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通过视频方式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出席会议。  金壮龙表示,近年来,在各方关心支持下,中国中小企业勇立潮头、敢于创新,发展步伐加快。规模...

    时间:06-27
  • 复苏挑战下,小微经营者生存境况如何?

      小微企业数量占中国市场主体的90%,是消费复苏的温度计与晴雨表,也是涵养就业、创造经济活力的生力军。过去三年,中国小微企业虽然面临着巨大的经营挑战,但是韧性犹在,生机犹存。  6月26日,在2023年度小微观察论坛上,网商银行联合央视财经频道发起小微观察站,发布2023年小微经济八大新亮点。  北京大...

    时间:06-27
  • 复苏挑战下,小微经营者生存境况如何?

      小微企业数量占中国市场主体的90%,是消费复苏的温度计与晴雨表,也是涵养就业、创造经济活力的生力军。过去三年,中国小微企业虽然面临着巨大的经营挑战,但是韧性犹在,生机犹存。  6月26日,在2023年度小微观察论坛上,网商银行联合央视财经频道发起小微观察站,发布2023年小微经济八大新亮点。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企业...

    时间:06-27
  • 香港成立绿色科技及金融发展委员会

    人民网香港6月24日电 (记者陈然)香港特区政府23日宣布,由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担任主席的绿色科技及金融发展委员会正式成立,并于当日召开第一次会议。据介绍,委员会汇聚来自金融、科技、学术、专业服务等界别的业界翘楚和金融监管机构等的代表,共谋如何推进绿色科技和绿色金融更快发展,向全球展示香港在相关方面的...

    时间:06-25
  • 中国内外贸一体化动作频频,如何为中小微企业打通出海“绿色通道”?

      中新社北京6月21日电 (记者 夏宾)中国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工作近年来不断推进。2022年1月,中国官方印发《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意见》,2023年1月份,商务部等14部门发布《关于公布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地区名单的通知》,确定在北京等9地开展内外贸一体化试点。  今年以来,各地内外贸一体化动作频频:重庆、山东、新疆、深圳等地...

    时间:06-21
  • 中国银行马尼拉分行助力菲律宾绿色金融发展

      中新网马尼拉6月21日电 (记者 张兴龙)据中国银行马尼拉分行21日消息,该行成功叙做当地首笔绿色双边人民币贸易融资贷款,支持菲律宾大型新能源公司发展太阳能电站项目,推动当地绿色金融发展。  据介绍,中国银行马尼拉分行为菲律宾大型新能源公司提供绿色融资及顾问服务,引入国际权威测试、检验和认证机构为项目进行绿色贷款...

    时间:06-2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