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市场规模增长、产研对接精准 高端医疗装备国产化提速

2023-07-03 06:19:41

来源:经济日报

  市场规模增长,产研对接精准——

  高端医疗装备国产化提速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正式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其中,医疗技术尤其是高端医疗装备的发展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表现。先进的医疗设备提升了医疗效率,提高了医疗质量。当前,我国高端医疗设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相关技术和产业发展迅速。

  从进口到出口

  前不久举办的深圳国际高性能医疗器械展上,世界首款5.0T人体全身磁共振产品发布,成为展会明星。这款高端医疗装备凝结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合作结晶的成果,已于去年8月获国家医疗器械注册(NMPA)审批,成为国际上率先突破的超高场磁共振成像普适产品。

  磁共振是心脑血管、神经和肿瘤等重大疾病影像诊断的“利器”。2007年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院长樊建平在建设深圳先进院第二个研究所时,就开始布局生物医学工程和医疗器械研发。

  16年前,刚从美国加州大学回国加入深圳先进院的郑海荣,受命组建生物医学成像研究中心,被进口磁共振设备的昂贵价格所震惊。“一台好几千万元,就连科学研究都不一定用得起,更别说老百姓看病了。”郑海荣回忆说。当时,全球只有少数几家医疗设备巨头垄断生产高场人体磁共振产品,在我国市场售价昂贵,患者检查成本很高。

  医疗所急,也是产业之痛。2008年,深圳先进院劳特伯医学影像实验室开始布局磁共振成像技术研发。随后与联影医疗共同开展了“3.0T高场磁共振成像系统”研发计划。针对磁共振成像速度慢的世界难题和高场超导成像的国外技术垄断,项目组创建了“软硬件协同”的磁共振快速成像技术体系,构建了影像数据“稀疏采集、快速扫描、精准重建”技术路径,攻克了系统核心部件和成像技术难关。

  “公司自成立之初,就很注重核心部件的自主可控。目前,联影医疗已攻克一系列关键技术。”联影医疗研发副总裁王海宁介绍。

  2021年,项目组研发出的国产3.0T高场磁共振成像设备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我国高端医疗设备自主创新的重大突破。3T磁共振系统的研制成功,使中国成为少数几个独立掌握磁共振全部核心技术和整机制造的国家;联影公司的系列磁共振产品已经走进31个省份的千余家医院,有效缓解了老百姓在使用高端影像设备上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并实现了对美国、欧洲等海外市场的逆向输出,我国由净进口国变为出口国。

  3T打破国际垄断,国产化设备展现出后发优势,5T则实现了跨代引领、国际领先,有力改变了磁共振国际产业格局和技术格局。

  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是5.0T超高场强磁共振的首批用户,该科主任医师王怡宁曾接诊过一个突发肢体无力的44岁女性患者,此前用3T系统照不出异常,改用5T系统确诊出危险的动脉夹层。“3T检查分辨率不够并没有发现脑血管的问题,5T的高分辨率血管成像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病因,更早地进行诊治。”王怡宁说。

  为满足脑科学等重大前沿科学需求,在我国首型3T和世界首型5T磁共振之后,郑海荣团队目前正在与联影合作攻关更高分辨率、高灵敏的人体磁共振成像科研设备。

  从成果到产品

  不只是磁共振,深圳先进院还有很多成果已经转化为高端医疗装备。

  迈瑞医疗医学影像研发总监李雷介绍,此前,深圳先进院郑海荣团队跟迈瑞共同研发的新一代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创建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关键技术及应用体系”,转化了三个系列的超声定量弹性高端彩超产品,使肝纤维化无需穿刺即可实现早期筛查和准确分级。

  积极倡导科研成果产业化是深圳先进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先进院医工所所长梁栋表示,医工所有研制科研仪器的优良传统。其一,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是强交叉的学科,医学、生物、工程、电子、材料等多个学科交叉在一起,而它的出口是医疗器械和仪器装备;其二,医工所成立之初,就确定了“学术引领、服务产业”的目标,形成了一支科学家和工程师混搭的团队;其三,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科学仪器长期依赖进口,为了解决这个“卡脖子”短板,医工所把研制科研仪器作为一项使命,扛在自己肩上。

  郑海荣认为,项目团队的三种创新机制有别于传统的科技创新模式:一是做科研要紧盯国家战略需求,一些项目虽然没有发表文章,但研发过程中获得发明专利,掌握了核心技术、突破了国际壁垒,构建了自主知识产权体系;二是与企业紧密合作,急企业之所急,研究人员将自己掌握的科技前沿技术落地到产品中去,真正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三是有一套科学灵活的科研团队管理机制,从工资待遇到职称晋升,破“四唯”、看贡献,考虑每个成员的具体技术贡献,让科研人员能得到应有的回报和职业成就感。

  从创新链到产业链

  “仪器仪表作为实现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支撑,其发展水平决定了新兴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医疗仪器是其中特别重要的一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秘书长张彤介绍,近年来,在行业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的产业链和技术实力也发展较快,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缩短了和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

  我国医学装备市场近10年规模保持快速增长,去年达1.15万亿元,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中国医疗器械产业也快速发展、从小到大,下一步自然要瞄准技术和利润双高的高端市场

  这方面,深圳医疗器械产业表现突出,占了3个头名。据深圳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目前深圳医疗器械企业超1800家。从产值规模来说,深圳医疗器械产值约占全国的8%至10%,出口占比超过13%,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聚集全国领先,亿元以上企业数居各城市之首,单个企业平均产值超6000万元,保持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上市企业市值占全国近三分之一,体量全国居首。

  产业高速发展的根本,要靠科技创新。从2007年深圳先进院布局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算起,高端医学影像团队历时16年,突破了高场人体超导快速磁共振、功能超声成像和调控等医学影像设备的成像方法、核心部件和系统,授权专利505项,转移208项。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等国家重大科研与产业创新平台的设立与运营,进一步为医疗器械创新注入新的动力。

  “深圳发展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有多重优势,一是产业链丰富,有强大配套能力;二是国际化程度高,吸引全球各地各学科的人才集聚;三是产业开放度高,产学研用合作密切。在深圳这片充满创新活力的土壤上,未来一定会创造出更多奇迹。”深圳先进院院企合作与创新发展处处长毕亚雷说。(经济日报 记者 佘惠敏)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今后3年落实28项具体措施和5个专项行动:全面提升医疗质量 提高群众满意度

      今后3年落实28项具体措施和5个专项行动  全面提升医疗质量 提高群众满意度(政策解读)  医疗质量直接关系公众健康,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主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联合印发《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包括基础质量安全管理...

    时间:07-02
  • 福建推动医疗器械企业与医疗机构“手拉手”对接 促医企双方互利共赢

      中新网福州6月30日电 (叶秋云)“医疗器械企业要协同推进,完善‘卫健—医保—药监—企业’面对面对接机制,常态化为医药企业、医疗卫生机构搭建‘面对面’沟通交流平台。”30日,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陈传芳在活动上如是表示。  当天,2023福建省医疗器械企业与医疗机构“手拉手”对接活动在福...

    时间:06-30
  • 院士专家组成“智囊团” 助力泛血管领域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

      中新网上海6月15日电 (记者 许婧)经过6个月紧锣密鼓建设,上海理工大学东方泛血管器械创新学院14日成立战略咨询委员会以及学术、学位委员会,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建民教授,南通大学教育部·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主任顾晓松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国家人体...

    时间:06-15
  • 中国—东盟共同探讨医疗器械产业交流与合作

      中新社防城港6月12日电 (翟李强 钟夏波 蒋明良)首届中国—东盟医疗器械产业合作洽谈会暨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推介会12日在广西防城港东兴市举行,来自中国和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国家的医疗领域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围绕“促进中国—东盟健康产业共同发展”主题,探讨医疗器械产业交流与合作。  防城港市委常...

    时间:06-12
  • 法国思塔高公司将在天津建设医疗器械生产基地

      中新社天津6月9日电 (记者 王君妍)记者9日从天津港保税区获悉,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日前与法国思塔高公司在空港投资服务中心签署思塔高医疗器械生产基地项目投资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思塔高在保税区投资设立天津思塔高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建设医疗器械生产基地。  这是思塔高在天津第三次追加投资,首次在欧洲以外市场设立医疗...

    时间:06-09
  • 2023深圳国际高性能医疗器械展展出多款高精尖产品

      中新网深圳6月8日电 (记者 陈文)以“汇前沿创新聚智造高地”为主题的2023深圳国际高性能医疗器械展,于6月8日至10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展出产品覆盖医疗器械产、学、研、医、资、政、管等全生态链条,300余家高性能医疗器械企业参展。  此次展出的展品囊括诸多热门细分赛道的高精尖产品。在医学影像领域,展出了5.0T人体全...

    时间:06-08
  • 医疗器械企业密集上市背后

      羊城晚报记者 陈泽云  6月6日,主营外科手术医疗器械的重庆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科创板挂牌上市,发行价为135.80元,收报191.19元,总市值逾百亿元。而在此之前的5月19日,从事内镜微创诊疗器械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杭州安杰思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顺利登陆科创板,发行价为125.80元。这也意味着,年内发行价超百元的5只个股中,医...

    时间:06-08
  • 中国(威海)医药与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大会开幕

      中新网威海5月21日电 (王娇妮 肖建忠)21日,中国(威海)医药与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大会在威海市开幕,吸引院士专家及药品医疗器械企业负责人、投资人等300多人参会,共话医药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司副司长张华称,当前中国正处于从制药大国到制药强国跨越的历史进程中,全球药械产业和药械...

    时间:05-21
  • 天津将打造国内医疗器械产业高地 天开西青园加速企业聚集

      中新网天津5月16日电 (庞喻文)近日,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与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医工所”)签署合作协议。记者获悉,医工所项目未来会引入15个研发团队,孵化30余家二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园区运营10年内,打造至少3至5家国际、国内主板或科创板上市的企业,形成国内一流的医疗器械产业高地。  据悉,天开...

    时间:05-16
  • 浙江出台医疗器械“23条”:20天为企业减费超170万元

      中新网杭州3月21日电(潘沁文)浙江省近日出台《关于优化医疗器械注册审评审批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21日,记者在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浙江省药监局”)召开的“优化医疗器械注册审评审批 助力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实施意见》自3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20天内该省共受理医疗器械...

    时间:03-2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