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北京力争2025年机器人核心产业收入超300亿元

2023-06-28 21:55: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6月28日电 (记者 杜燕)《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28日公布,提出到2025年,北京机器人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全市机器人核心产业收入达到300亿元以上,打造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机器人产业集群。

  方案指出,北京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紧扣机器人智能化、仿生化、模块化发展趋势,加快打造产品创新和场景示范双驱动、生态优化和产业协同共联动的机器人产业发展“北京样板”,全力建设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应用示范高地和高端产业集聚区,有效支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

  高端引领,聚焦发展机器人“1+4”产品体系

  北京着眼世界前沿技术和未来战略需求,加紧布局人形机器人,带动医疗健康、协作、特种、物流四类优势机器人产品跃升发展,实施百项机器人新品工程,打造智能驱动、产研一体、开放领先的创新产品体系。

  ——加紧布局人形机器人。对标国际领先人形机器人产品,支持企业和高校院所开展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关键零部件攻关和工程化,加快建设北京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争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巩固提升四类优势机器人。发挥北京机器人产业基础优势,提升医疗健康、协作、特种、物流四类机器人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医疗健康机器人领域,面向行业前沿和医疗应用需求,提升手术机器人全流程手术辅助能力。发挥首都医工协同优势,优化医疗器械注册和卫健医保政策,加大临床应用推广力度;协作机器人领域,突破整机轻量化、视觉增强、力感知、柔顺控制、自学习等关键技术,提升整机荷载能力,发展自适应协作机器人。开展复杂任务执行算法和末端执行器技术攻关,推动多自由度协作机器人智能化、柔性化发展;特种机器人领域,提高消防、安防与救援机器人等产品稳定性、可靠性,优化产品设计和加工工艺,降低综合成本;物流机器人领域,提升导航和运行精度,推动智能仓储物流机器人迭代升级,开发重载移动机器人,优化物流机器人应用环境。

  稳链强链,着力提升机器人关键支撑能力

  北京聚焦机器人产业链关键环节,坚持问题导向,发挥整机企业链主牵引作用,打通上下游协同、软硬结合的创新链条,增强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等基础支撑能力,推动机器人产业稳链、补链和强链。

  其中,强化人工智能大模型支撑。开发并持续完善机器人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挖掘应用场景资源,为模型预训练提供多样化场景数据支持,提高模型通用性和实用性。突破大模型多模数据融合关键技术,研发图像、文本、语音及力、热、电、磁等多模传感数据融合处理的大模型系统。针对各类机器人技术和应用场景特征,开发大模型高效微调算法,推动大模型在机器人领域的深化应用。建设模型优化算法开源平台,打造全行业广泛参与、互动优化的大模型生态,推动模型性能迭代提升。

  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并夯实关键零部件基础。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全面提升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综合性能,强化对整机的关键支撑能力。

  标杆引领,全面实施“机器人+”应用示范

  北京面向医疗、制造、建筑、商贸物流、养老、应急、农业等领域重点需求,实施百种应用场景示范工程,开展一批“机器人+”应用示范,加快形成标志性场景、标志性服务、标志性模式和标志性业态。

  ——发展“机器人+”体验模式。面向医疗健康、智慧养老、安全应急等场景需求,支持用户联合企业建设“机器人+”应用体验中心,打造机器人创新应用“样板间”,扩大产品消费和应用。依托“新智造100”工程,支持机器人企业建设“机器人生产机器人”标杆工厂和“北京智造”体验中心,按照大规模定制、产品全生命周期、一体化供应链等模式,拓展机器人应用深度和广度。

  ——发展“机器人+”定制模式。聚焦制造、商贸物流、农业等特定场景需求,支持用户与企业组建应用创新联合体,通过“揭榜挂帅”、首购订购等方式,研制面向典型应用场景的创新产品、系统解决方案,实施一批重大应用示范项目。支持用户优先采购机器人创新产品和服务,遴选和编制机器人应用场景目录,打造产用合作创新模式。

  ——发展“机器人+”推广模式。整合机器人企业、用户、行业组织等多方资源,汇集各领域终端用户需求,开展常态化线上对接服务。建立医疗健康、制造、应急等领域常态化供需对接机制,促进机器人应用落地。创新应用推广模式,通过短期租赁、共享服务、代运营等方式加强应用推广,催生服务新业态。

  此外,北京将创新服务,围绕机器人研发设计、中试验证等产业环节,加快建设一批开放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提升机器人产业要素配置水平,建立“资源统筹—创新协同—环境优化”的产业发展新生态。(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在海南自贸港“样板间”,企业跑出“加速度”

      中新网儋州6月28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谢艺观)走进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澳斯卡粮油”)的生产车间,自动生产线高速运转,进口的大豆、菜籽等原料,经过现代化设备加工后,变成了一瓶瓶食用油,最终被送到消费者手中。图为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这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

    时间:06-28
  • 火山引擎发布“火山方舟” 加速大模型应用落地

      6月28日,在火山引擎主办、英伟达合作举办的“V-Tech体验创新科技峰会”上,火山引擎发布大模型服务平台“火山方舟”,面向企业提供模型精调、评测、推理等全方位的平台服务(MaaS,即Model-as-a-Service)。目前,“火山方舟”集成了百川智能、出门问问、复旦大学MOSS、IDEA研究院、澜舟科技、MiniMax、智谱AI(以拼音首字母排序)等...

    时间:06-28
  • 重庆大学:打造卓越工程师培养“样板间”

    原标题:重庆大学:  打造卓越工程师培养“样板间”6月19日,重庆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揭牌仪式在重庆大学两江校区举行,该学院是重庆大学深度融合头部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优质教育资源,打造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样板间”,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工程硕博士培养新范式的一次全新拓展和深化。据了解,重庆大学于2022年8月获...

    时间:06-28
  • 北京发布首批10个行业大模型典型应用案例 涉城市治理等领域

      中新网北京6月27日电 (记者 陈杭)记者23日从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获悉,北京市首批10个行业大模型典型应用案例正式发布,涉及城市治理、医疗健康等领域,均由技术供给方与场景需求方联合研发。北京市持续征集行业大模型典型应用案例和场景需求,编制大模型技术产业创新图谱,并将适时发布。  发布...

    时间:06-27
  • 李彦宏:AI原生应用比大模型数量更重要

      6月26日,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出席“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发表了题为《大模型重塑数字世界》的演讲。  大模型是当下全球科技创新的焦点,也是全球人工智能竞赛的主战场。李彦宏认为,“新的国际竞争战略关键点,不是一个国家有多少个大模型,而是你的大模型上有多少原生的AI应用,这些应用在多大程...

    时间:06-26
  • 北大光华与腾讯云共建AI通识课:加速大模型落地产业场景创新

      中新网6月21日电 题:北大光华与腾讯云共建AI通识课:加速大模型落地产业场景创新  中新财经记者 夏宾  21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联合腾讯举办“科技创新与管理升维”论坛,集合科技界与产业界的学者、企业家,共同探讨科技创新的动力、面向未来的管理、技术升维管理的方案。  同时,双方也在论坛现场共同发布了“企业管理...

    时间:06-21
  • 美图吴欣鸿:如何打造一个懂美学的AI视觉大模型?

      6月19日,第二届美图影像节现场,美图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吴欣鸿分享了美图视觉大模型MiracleVision(奇想智能)的背后故事,并围绕“AI时代的影像生产力工具”主题,回顾了近一年带领美图探索AI的心路历程。  吴欣鸿表示,工具价值将在AI时代迎来大爆发。在AI与影像生产力工具的紧密结合下,优质内容创作门槛不断降低,影...

    时间:06-21
  • 拥抱AIGC新技术浪潮,大模型成内容生产创新引擎

      输入几个关键词,一幅精美的画作几秒钟就能诞生。设置好相应的指令,一个原本需要耗时数月的视频已不需要人工剪辑。随着科技的发展,AI写作、AI绘画、AI视频生成等内容生产领域正迎来AIGC带来的大变革。  AIGC会给创作者带来什么,新描绘的商业地图是什么样的?6月19日,百度举行100°C TALK AIGC创作和商业化能力沙龙,专业媒体机...

    时间:06-20
  • AI大模型火爆 行业大咖共话AI新发展产业新机遇

      中新网长沙6月20日电 (刘曼)随着ChatGPT的爆火,如今的AI大模型俨然成为不少企业新的发力方向,这背后也蕴含了一个巨大的市场。6月19日,2023互联网岳麓峰会“AI致远,产业图新”主题论坛在长沙举行,专家学者、业界大咖聚焦人工智能发展新格局、新动能,探讨产业发展新实践、新机遇。  “目前人工智能很大部分为机器智能,但自然界...

    时间:06-20
  • “紫东太初”全模态大模型正式发布 持续探索可自主进化通用人工智能

      中新网北京6月16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科院自动化所)获悉,在6月16日举行的“人工智能框架生态峰会2023”上,中科院自动化所所长徐波研究员正式发布“紫东太初”全模态大模型,持续探索可自主进化的通用人工智能(AI)。  首次展示“紫东太初”全新功能  “紫东太初”...

    时间:06-1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