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文教旅融合视角下山西研学旅行的发展路径探索

2023-06-27 22:07: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大同6月27日电 (刘小红)27日,“感悟中华文化”中国研学旅行大会在山西大同召开。作为山西省第九次旅游发展大会暨云冈文化旅游季的活动之一,国内研学旅行的专家企业代表等围绕研学旅行发展、标准打造、政策措施等共同交流研讨,为推动山西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赵曙光认为,此次会议是深挖山西研学旅行资源的大会,是促进研学旅行产业发展的大会。

  活动现场,赵曙光如是介绍“五千年文明看山西”。云冈石窟、五台山、平遥古城三大世界文化遗产蜚声中外。山西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31处,居全国首位。拥有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6处,国家级森林公园21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0处,国家地质公园10处。雄奇壮丽的自然景观与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相融合,山水、古建、民俗、传说、典故等资源叠加优势明显,是发展研学旅游的资源富矿。

  谈及对研学旅行产业的规划,赵曙光表示,山西要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胜势,推动建立研学旅行机构、景区、旅行社、学校等研发合作平台,培育打造一批规范化、标准化研学游示范基地。

  “发展以红色革命、廉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为代表的红色研学教育产品,创新以根祖文化、晋商文化、古建文化等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研学产品,开发以地质地貌、生态知识等为代表的科普研学产品,推动文博院馆开发研学项目,丰富非遗研学旅游体验。”赵曙光说,发展研学旅行,山西大有可为。

  “研学旅行本质是教育,是与文化、教育融合的产业。”安徽省旅游协会副会长、安徽万达环球国际旅行社总经理徐华玉,作题为《文教旅融合深度 决定研学旅行产业高度》主旨演讲时说,研学旅行有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推动文旅企业转型升级,助力城市打造新名片等作用。

  会上,晋行记研学中心特邀专家冀瑞宝作题为《华夏文明的研学发展之路》主旨演讲。同时,山西省研学旅行专家和代表围绕全省研学旅行重点项目进行推介。

  作为此次活动主办地大同,有着2300多年的建置史,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中国·大同旅游发展指数报告(2023年1-5月)》显示,今年1月至5月,大同旅游热度不断攀升,已恢复到2019年的同期水平,文化游、亲子游、研学游市场等迎来新热潮,大同研学市场发展具有广阔市场前景。

  在此背景下,大同市被中国旅行社协会确定为“2023中国旅行社协会推荐研学旅行目的地城市”。中国旅行社协会研学旅行分会授予大同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忘忧农场为“全国研学旅行基地(营地)”。

  据悉,京津冀晋蒙知名研学机构,与大同市旅游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研学客源互送合作,并启动“莘莘学子游大同”暑期联合推广活动。

  大会现场还发布了“感悟中华文化·奇遇大同”六大精品研学旅行主题,分别为北魏京华古都探秘之旅、中华瑰宝古建奇迹之旅、自然探秘大同奇妙之旅、边塞风情长城奇观之旅、神洗礼红色记忆之旅和萱草忘忧贤孝天下之旅。(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奏响古建中的音乐会 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人民网北京6月9日电 (记者孙竞)日前,北京市府学胡同小学携手音乐人共同奏响“古建中的音乐会”。百余名学生、家长与嘉宾相聚大成殿,感受传统文化与国潮音乐的魅力。古建中的音乐会。校方供图在诗词篇、歌曲篇、本源篇中,现场观众聆听经典新声、追寻国潮本真、体验艺术之美、厚植文化根基。古建中的音乐会。校方供图...

    时间:06-09
  • 东西问丨吴巍巍:古建装饰艺术,何以体现两岸一脉?

      中新社北京6月5日电 题:古建装饰艺术,何以体现两岸一脉?  作者 吴巍巍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中国古代建筑上的装饰艺术,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精华所在。其表现形式最为普遍和活跃,承载着民族的社会风俗和劳动人民的生活气息,反映了民...

    时间:06-05
  • 东西问丨吴巍巍:古建装饰艺术,何以体现两岸一脉?

      中新社北京6月5日电 题:古建装饰艺术,何以体现两岸一脉?  作者 吴巍巍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中国古代建筑上的装饰艺术,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精华所在。其表现形式最为普遍和活跃,承载着民族的社会风俗和劳动人民的生活气息,反映了民...

    时间:06-05
  • “斗拱爷爷”守望山西古建五十余载:“空中课堂”让古建筑不再“冷门”

      中新网太原6月3日电 题:“斗拱爷爷”守望山西古建五十余载:“空中课堂”让古建筑不再“冷门”  作者 高雨晴  一身中山装,一副黑框眼镜,手持自制斗拱模型,位于山西太原的千年晋祠圣母殿前,古稀专家王永先开启他的“空中课堂”。  近日,凭借对中国古建筑文化的坚持和热爱,王永先通过“零基础学古建...

    时间:06-03
  • 内蒙古建“一刻钟”城市养老服务圈:老有所依、产业渐兴

      中新网呼和浩特5月20日电 题:内蒙古建“一刻钟”城市养老服务圈:老有所依、产业渐兴  作者奥蓝  5月,内蒙古已渐渐有了夏的气息。在和平街红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每天的活动室都被各个老年社团排得满满当当。唱歌、演京剧、写书法、走时装秀……  “我们街道一共有7个社区,每个社区都有老年人活...

    时间:05-20
  • 千年古城“敞怀”邀客:观“国保”古建 赏戏曲非遗

      中新网运城5月2日电 题:千年古城“敞怀”邀客:观“国保”古建 赏戏曲非遗  作者 杨佩佩  “00后”仪嘉林一袭汉服、手撑纸伞,漫步于绛州古城,观古建、听戏曲、赏非遗……“‘五一’假期,新绛的景区免费开放,趁着这次机会,我要到古城里的历史名迹逐一‘打卡’留念。”  山西运城新绛,古称绛州。春...

    时间:05-02
  • 推进行业标准体系建设 北京木结构古建筑保护科研与实验基地成立

      中新网北京3月9日电(记者 徐婧)9日,北京木结构古建筑保护科研与实验基地正式挂牌。基地以建成木结构古建筑保护国家实验室为目标,将大力推进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努力提升木结构古建筑保护科技创新能力和该保护领域科技应用水平。  北京的木结构古建筑保存数量多、等级高、样式全,拥有众多木结构古建筑保护专家。近年来,北京市...

    时间:03-09
  • 为古建筑“驱虫治害” 河南一日挂牌两科研基地

      中新社郑州3月6日电 (记者 李贵刚 李超庆)3月6日,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古有驱虫害习俗。为了给古建筑“驱虫治害”,河南省文物局当日在登封市同时挂牌两个科研基地——河南省文物建筑生物病害防治研究基地(登封工作站)、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登封综合科研基地。  河南是中国重要的...

    时间:03-06
  • 数字技术助力千年古建焕发新活力

      中新网北京2月24日电 题:数字技术助力千年古建焕发新活力  中新财经记者 刘育英  三维数据采集、三维模型重建、数字孪生等数字技术,正在用于中国古建筑保护和数智化转型。有专家表示,尽管数字技术不是万能的,但数字技术因其自身特色,可以提供一些真实世界所实现不了的内容,甚至在某些领域有所超越。  在本周举行的“古...

    时间:02-24
  • 赣抚平原灌渠变身校园水利风景区 景观提升助推水文化立心

      中新网南昌2月22日电 题:赣抚平原灌渠变身校园水利风景区 景观提升助推水文化立心  作者 姜涛 潘旭  初春时节,位于南昌工程学院校园内的亲水河畔,垂柳吐芽,花开芬芳。与其相连接的桃李湖边,成群锦鲤在水中自在畅游,湖畔的凉亭内与小路间的靠椅上,学子们或专注看书,或轻松聊天。  亲水河,原为六干...

    时间:02-2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