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各早稻主产区多举措积极应对“三碰头”农业气象灾害

2023-06-27 16:46:06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早稻是我国全年粮食收获的第二季。当前正是早稻抽穗扬花灌浆期,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而近期南方的高温、暴雨和水稻扬花“三碰头”,给早稻生产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眼下,各早稻主产区正多措并举积极应对。

  江西是我国主要的早稻主产区之一,今年全省早稻种植面积达1800万亩。自6月下旬以来,江西进入降雨集中期,部分早稻田块已出现“雨洗禾花”现象。“雨洗禾花”是指水稻在抽穗开花期遭遇强降水冲刷,造成花粉流失,影响授粉结实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对此,当地积极组织农技人员分片包干深入乡村,指导农户科学应对,降低灾害影响。

  江西吉安峡江县粮油作物技术推广站站长 陈根生:一是及时排水防涝,以免早稻受淹,影响灌浆和结实;二是追施壮籽肥,促进早稻根系下扎,形成大穗,提高产量。

  在我国的另一个早稻主产省份湖南,也同样在遭遇“雨洗禾花”的现象。在郴州市苏仙区高家塘村,由于3天的连续降雨,部分早稻田里的积水超过30厘米。当地农业部门已派出140个“农技小分队”,加强农作物田间管理。

  郴州市苏仙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 王飞:针对可能发生的病虫害,及时选用对口药剂开展防治。

  在福建,今年早稻种植面积约146.1万亩。受当前降雨影响,产粮大县浦城县稻田积水、农作物受淹。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农技人员 胡文斌:现在还可以补种一些生育期在100到110天的这种生育期短的品种。如果说一些水稻出现了洪水漫灌,那么可以对水稻实施扶苗、洗苗的措施。

  目前,农业农村部已紧急发布技术意见,并派出6个工作组赴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指导做好“雨洗禾花”和防高温热害等灾害应对工作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国耐盐碱水稻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

      中新网长沙6月25日电 (记者 唐小晴)中国耐盐碱水稻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25日,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长沙种业研究中心在长沙召开湖南省联合攻关推进会,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唐文帮汇报了该中心在耐盐碱水稻研究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这些成果包括挖掘出显著提高水稻耐盐碱的关键基因STRK1;培育出全生育...

    时间:06-25
  • 全国农技中心、耕地质量中心负责人就“水稻上山”等问题答记者问

      近日,记者就“水稻上山”等问题采访了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负责人。  问:朱有勇院士的“水稻上山”引起网民热议,很多人不理解,质疑山上种水稻不切实际,产量也不可能那么高,能否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答:朱有勇院士所说的“水稻上山”,实际上是一种杂交稻雨养旱种...

    时间:06-23
  • 全国农技中心、耕地质量中心负责人就“水稻上山”等问题答记者问

      近日,记者就“水稻上山”等问题采访了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负责人。  问:朱有勇院士的“水稻上山”引起网民热议,很多人不理解,质疑山上种水稻不切实际,产量也不可能那么高,能否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答:朱有勇院士所说的“水稻上山”,实际上是一种杂交稻雨养旱种...

    时间:06-23
  • 水稻夏种正在进行 多种种植模式为秋粮丰收奠定基础

      央视网消息:“三夏”时节,在安徽滁州天长市,96万亩小麦目前已经全部收割完成,水稻夏种正在进行,农户们放水灌田、栽种水稻,最大限度缩短农忙时间,为秋粮丰收奠定基础。  在天长市广陵街道戴坝村,一株株翠绿的水稻秧苗在高速插秧机的运转下被整齐地移栽进稻田里。  农机...

    时间:06-18
  • 机械助力水稻插秧 标准化集中育秧打牢高产基础

      央视网消息:目前正是夏种的关键时期,在安徽的水稻主产县肥西县,80万亩水稻插秧正陆续展开。近年来,当地通过推广标准化集中育秧,培育出来的秧苗品质好、存活率高,为水稻高产、稳产打下基础。今年,当地的水稻种植情况怎么样?马上来连线总台记者刘军。  总台记者刘军:我现在就是在安徽合肥市肥西县严店镇三元村。在我身旁的这块田...

    时间:06-16
  • 早稻进入抽穗扬花期 科学田管助力丰产丰收

      央视网消息:当前,江西省南昌市种植的早稻进入了抽穗扬花期,这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连日来,当地组织多支服务队伍,帮助种植户做好田间管理,助力早稻丰产丰收。  在南昌市南昌县八一乡钱溪村,农田里郁郁葱葱,早稻已经抽穗扬花,长势喜人。现在既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各种病虫害的高发期。做好病虫...

    时间:06-16
  • 科学家创制广谱抗病基因 绿色稳产防控“水稻癌症”

      中新网武汉6月15日电 (马芙蓉 蒋朝常)华中农业大学牵头多家科研单位,通过基因编辑创制了一个新基因RBL12,可在稳产基础下,显著提高水稻稻瘟病抗性等级,对推动作物抗病育种、植物病害绿色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研究成果于14日晚发表于国际期刊Nature(《自然》)。论文通讯作者之一、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

    时间:06-15
  • 水稻抗“癌”又稳产!我国科学家创制新型广谱抗病基因

      北京时间6月14日深夜,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李国田教授团队的科研论文《基因编辑磷脂合成酶赋予水稻广谱抗病性》。研究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创制了一个新型水稻广谱抗病基因RBL12。试验证明,该基因能显著增强对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稻曲病的抗病性,在田间稻瘟病害发生情况下可挽回...

    时间:06-14
  • 水稻生产“一条龙”全程托管 多举措提升水稻品质和产量

      央视网消息:眼下,四川绵阳的水稻种植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在绵阳市三台县芦溪镇鹤林村的农田里,插秧机来回穿梭。  据了解,以往该村农户多为散户种植水稻,费时费力。今年,该村将水稻托管给专业的农业公司,让原本需要大量人力的种植环节用机械替代,为农户节省了时间,让当地农户务工、种粮两不误。  此外...

    时间:06-06
  • 浙江大学研发专用水稻新品种 促“江南第一面”更新换代

      中新网杭州5月30日电(记者 谢盼盼)手工榨面是浙江省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素有“江南第一面”之称。5月30日,记者从浙江大学了解到,为服务地方“土特产”发展,浙江大学专家成功培育榨面专用水稻新品种,该品种也适用于中国各地的米线生产。  据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公告2023第7号,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55次会议审议通...

    时间:05-3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