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辽宁沈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2023-06-27 13:41: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沈阳6月27日电 (记者 韩宏)“创新生态、创新平台、创新人才”,记者日前走访沈阳多家科技型企业了解到,沈阳坚持“三位一体”推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畅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通道,如今正努力推出更多体现中国速度中国水平的“沈阳制造”。

  科技型企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最具市场活力和发展动力的创新主体,是引育壮大新动能的主力军。在沈阳,发展势头迅猛的科技型企业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截至5月底,沈阳市科技型企业数量达到18536家,较2022年底的15363家提升了3173家,科技型企业数量稳居东北地区首位。

  强化技术攻关 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

  2022年,沈阳计划设立基础科学研究专项,围绕国家重大产品创新技术需求、沈阳市重点产业发展重大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增强原创性新概念、新技术、新方法供给能力。

  据了解,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沈阳微控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拥有国内专利70余项。目前,该企业已有近3000台飞轮储能设备安全运行在美国、加拿大等国,稳定运行时间超过10万小时,已成为全球技术领先。鹏城微纳技术(沈阳)有限公司争取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其大尺寸金刚石晶圆片(≥6英寸)生产线设备,填补国内空白。

  近年来,沈阳市以“一城一园三区多组团”为载体,布局建设创新平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截至目前,沈阳市创新平台达到1457个(国家级75个)。

  建设创新联合体 打通产业全链条

  创新联合体是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科技创新组织者作用,以重大科技创新任务为牵引,由科技领军企业牵头,将产业链上下游有优势、有条件的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有效组织起来,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体系化、任务型、开放式的产业技术创新组织。

  “传统技术与新产业、新技术的融合已是刻不容缓,”沈鼓集团相关负责人如是说。作为国内压缩机龙头领军企业,沈鼓集团目前正在牵头组建沈阳市压缩机产业创新联合体,拟联合大学、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检验检测机构、金融机构等,通过技术攻关、协同创新、开放服务、企业孵化培育等,全面系统提升压缩机产品技术水平,实现高端装备全球领先。

  据介绍,沈阳市创新联合体将面向8大重点产业,按照自愿和市场化原则、以“大”带“小”方式,力争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和战略性产品,加速解决产业链自主可控难题,助推形成创新型产业集群。

  加强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能力 激发创新源头活水

  新型研发机构是聚焦科技创新需求,主要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的独立法人机构。截至目前,沈阳市新型研发机构已达100家,在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增强发展动力,促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艾灸、刮痧、拔罐......”当前,中国民众的医疗保健意识逐渐增强,老龄群体及亚健康群体的扩大,拉动市场对中医智能医疗装备的需求。沈阳天仁合一科技有限公司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斌表示,中医智能装备的发展,需要人工智能、5G等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同时也是中医经验的继承和研究。据介绍,该公司先后攻克了脉象阵列式采集、脉象阵列式复现等关键核心技术,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

  沈阳市科学技术局局长李莹表示,沈阳的科教资源丰富,创新动能强劲,创新生态活跃,已连续两年入围全球创新指数“科技集群”百强榜单,如今正在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科普图解 | 攻克多项核心技术!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出坞

      科普图解 | 攻克多项核心技术!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出坞  (人民网 周静圆 徐紫薇)...

    时间:06-15
  • 大型邮轮项目团队攻克多项核心技术 形成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

      央视网消息: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6月6日下午在上海正式出坞。目前,项目总体进度超过94%,它将实现国产大型邮轮领域零的突破,未来将开启以上海为母港的国际航线。  据介绍,邮轮出坞后项目团队会在码头继续进行设备系统调试和内装工作,7月份、8月份还会进行两次海上试航。3年多时间里,邮轮...

    时间:06-07
  • 不到5分钟北京就诞生一家科技型企业

      5月15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新闻发布会上传来好消息:2022年,北京每天新创办的科技型企业达293家。这意味着平均不到5分钟,就有一家科技型企业诞生,这一数字是2012年的3.8倍。10年来,得益于中关村这一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主阵地”不断发力,北京创新创业生态“枝繁叶茂”。  2013年9月,中央政治局集...

    时间:05-17
  • 北京2022年每天新创办科技型企业293家 不到5分钟诞生一家

      中新网北京5月15日电 (记者 孙自法)北京市副市长于英杰1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2023中关村论坛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22年,北京每天新创办的科技型企业293家,不到5分钟就诞生一家科技型企业,是2012年的3.8倍。  于英杰回答媒体关于北京特别是中关村在科技创新工作方面取得哪些进展的相关提问时透露了上述信息。他介绍说...

    时间:05-15
  • 中国移动董事长:推动云计算关键核心技术升级突破

      中新社苏州4月25日电 (记者 刘育英)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25日在2023移动云大会上表示,中国移动将依托原创技术策源地、智算大科学装置,推动云计算关键核心技术升级突破、自主可控。  杨杰表示,以云为核心的算力基础设施正加快成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推动力、促进社会进步的数智生产力、全球大国博弈的重要竞争力。 ...

    时间:04-25
  • 青海380家科技型企业获得信贷资金支持

      中新网西宁3月17日电(祁增蓓)17日,由青海省科技厅、青海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青海银保监局联合召开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政银企融资对接会在青海西宁举行。  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行长苏赟在会上介绍,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通过强化信贷政策引导,用好各项货币政策工具,深化政银企对...

    时间:03-17
  • 中国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快速路” 多位人大代表建议加强核心技术联合攻关

      本报两会报道组 贾 丽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周云杰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当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推动制造业迈向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制造业也迈向了高质量发展的‘快速路’,应加强核心技术联合攻关。”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周云杰针对工业...

    时间:03-09
  • 一块芯片背后: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你们起重机里面的芯片,是国产的吗?”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向来自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单...

    时间:03-08
  • (两会声音)一杯咖啡时间集齐上万零件 李东林:要储备面向未来的关键核心技术

      中新网北京3月4日电 (刘曼)在“中国电力机车之都”湖南株洲,一杯咖啡的时间就可集齐生产一台电力机车所需要的上万个零部件。这种高效链接、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得益于千亿规模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的聚合效应。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简称中车株洲所)是这条中国最完备轨道交通装备全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担任全国...

    时间:03-04
  • 沈阳今年力争产业规模超亿元企业突破500户 科技型企业超2万家

      中新社沈阳3月3日电 (记者 王景巍)记者3日自沈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2023年,沈阳着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力争产业规模亿元(人民币,下同)以上企业突破500户,科技型企业突破2万家。  据了解,2023年,沈阳市将大力实施产业链提升工程,以产业链壮大规上工业规模全面提升,力争2023年产业规模百亿元企业达到5户、50亿...

    时间:03-0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