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专家建言献策绿色发展:还需进一步加大“两山”转化的创新实践力度和体制机制探索

2023-06-17 16:46: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6月17日电 题:专家建言绿色发展:还需进一步加大“两山”转化的创新实践力度和体制机制探索

  中新财经记者 张文晖

  “必须积极探索绿色发展路径。只有找到了让生态资源、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有效路径,才能让守护绿水青山的老百姓真正富起来。”中国绿化基金会主席陈述贤近日公开表示,近年来,全国上下对实现绿色发展、推动“两山”转化的机制和路径,开展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总的来看尚未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两山”转化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

  陈述贤认为,还需进一步加大“两山”转化的创新实践力度和体制机制探索,充分发挥政府规划引领作用,打通“两山”转化的市场通道。

  6月16日,由人民日报社、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同指导,中国经济周刊、中国林场协会、中共昆明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中国绿化基金会公益支持,云天化集团特别支持的“绿水青山论坛·滇池大会”在昆明举行。陈述贤出席开幕式时如上表述。

  此外,就推动绿色发展,加速中国式现代化进程,陈述贤还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当前,人民所向往的美好生活,不仅需要丰富的物质财富,还包括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源、宜居的环境和放心的食品;不仅需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还要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发展和保护的过程中,都要树牢绿色发展的理念,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以绿色资产促进技术进步,以绿色消费满足居民需求,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有机统一。

  第二,必须保护发展好绿色发展根基。近年来,我国森林资源得到长足发展,现有34.6亿亩森林、39.68亿亩草地,每年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空间生态产品总价值量达到28万亿元。保护发展好这些林草资源,绿色发展就有了基础和支撑。保护发展好这些林草资源,我们既要通过有效的保护措施,巩固已有存量;也要通过科学绿化和生态保护修复,着力扩大增量;更要通过科学经营和优化配置,努力提高质量,发挥其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碳汇等多重综合效益。

  第三,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推动绿色发展。生态保护修复是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改善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我国一些地区生态系统受损退化问题突出,历史欠账较多,生态保护修复任务繁重。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我们要认真落实这个重要的文件精神,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治理的热情,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资金、资源投入生态保护和修复事业中来,促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国家林草局:与2009年相比中国荒漠化土地净减少5万平方公里

      中新社陕西榆林6月17日电 (记者 阿琳娜 陈溯)第29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国家主场纪念活动17日在陕西榆林举行。记者从活动上获悉,中国荒漠化和土地沙化持续“双缩减”,与2009年相比荒漠化土地净减少5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净减少4.33万平方公里。  中国是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土地...

    时间:06-17
  • 解码丽水“两山”实践:何以做深“土特产”文章?

      中新网上海6月16日电(记者 范宇斌)浙江丽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丽水“两山”实践如何做,对于更多山区而言,颇具启示。  丽水“两山”实践成果上海推介周活动15日开幕,丽水“山”字系品牌集体亮相大上海。  在当日举行的两岸学者(专家)话丽水“两山”实践...

    时间:06-16
  • “两山”实践看浙江丽水:“山”字系品牌集体亮相大上海

      中新网上海6月15日电(记者 范宇斌)品“丽水山耕”、看“丽水山景”、住“丽水山居”、喝“丽水山泉”……6月15日,“问海借力 共创未来”浙江丽水“两山”实践成果上海推介周在上海农业展览馆开幕,丽水“山”字系品牌集体亮相大上海,全景展示丽水的好山好水好风采。  “长三角最高的山、最清的水...

    时间:06-15
  • “两山”实践看浙江丽水:“山”字系品牌集体亮相大上海

      中新网上海6月15日电(记者 范宇斌)品“丽水山耕”、看“丽水山景”、住“丽水山居”、喝“丽水山泉”……6月15日,“问海借力 共创未来”浙江丽水“两山”实践成果上海推介周在上海农业展览馆开幕,丽水“山”字系品牌集体亮相大上海,全景展示丽水的好山好水好风采。  “长三角最高的山、最清的水...

    时间:06-15
  • 张维为:中国式现代化在消除贫困方面的成绩大大好于西方主导的发展模式

      中新社北京6月14日电 (李京泽 谢雁冰)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14日在北京表示,中国式现代化在消除贫困方面的成绩大大好于西方主导的发展模式。中国是一个文明型国家,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坚持从自己的民情、国情、文化传统出发制定各项政策。  当天,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在北京开幕,主题为“平...

    时间:06-14
  • 国台办:热忱欢迎台湾青年积极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人民网北京6月14日电 (记者刘洁妍、崔越)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14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朱凤莲主持发布会并答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海之声和看台海新媒体记者提问:毕业季将至,全台近五年大专院校的毕业生近142万人,4%选择离开台湾发展,其中赴大陆者最多。请发言人介绍台湾青年在大陆就业创业享有同等待遇的相关...

    时间:06-14
  • 桂声网评:“千万工程”为中国式现代化写下生动注脚

      【地评线】桂声网评:“千万工程”为中国式现代化写下生动注脚  6月5日上午,“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主题采访活动新闻通气会在杭州举行。此次主题采访为期5天,从6月5日至6月9日,涉及杭州、绍兴、湖州、金华等地。会上,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浙江省文明办、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浙江省...

    时间:06-13
  • 包头市推进林草碳汇试点示范

      中新网包头6月12日电 (记者 李爱平)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林业和草原局12日对外消息称,该市林草部门正在稳妥推进林草碳汇试点示范,“三个效益”明显提升。  2021年3月,包头市率先提出并启动建设碳达峰碳中和林草碳汇(包头)试验区,后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首个林草碳汇试点。2022年11月,包头市入选首批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市。  ...

    时间:06-12
  • 首批国家林草科普基地公布 武夷山国家公园入选

      中新网南平6月12日电 (记者 张丽君)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学技术部公布首批国家林草科普基地,共57个,其中场馆场所类23个、教育科研类12个、自然保护地类22个。  福建省共3个入选,具体是:武夷山国家公园入选自然保护地类;福州植物园入选场馆场所类;福建农林大学海峡兰花保育研究中心入选教育科研...

    时间:06-12
  • 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时代命题 媒政商学共谋高质量发展

    “2023中国经济传媒大会”现场  “2023中国经济传媒大会”在浙江绍兴举行。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开新局”的主题,经济媒体人、专家学者、地方党政领导及企业家300人汇聚一堂,就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有效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金融改革和服务水平、以及高效精准地为实体经济提供高质量服务...

    时间:06-1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