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时隔十个月!央行连续“降息”,啥信号?

2023-06-17 00:04: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6月17日电 (中新财经 宫宏宇) 政策利率接连调降!继6月13日7天逆回购(OMO)操作利率和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调降10个基点后,15日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也下调10个基点。分析人士预计20日即将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或亦调整。

  央行为何此时密集降息?传递怎样的信号?房贷又能少还了吗?

6月15日,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和MLF利率。

  利率“联动”下调

  据央行官网13日早间消息,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20亿元逆回购操作,利率降至1.9%。13日晚间,央行又公布了最新SLF利率表。SLF利率下调后,隔夜品种为2.75%,7天期品种为2.90%,1个月期品种为3.25%。15日,央行开展237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中标利率降为2.65%。

6月13日,SLF利率表。

  为何多品种利率都出现调整?不同利率有何区别?实际上,这三类利率都是我国政策利率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OMO是短期货币政策工具,MLF是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SLF则是央行正常的流动性供给渠道。

  在集体下调背后,反映出多类利率背后的“联动”关系。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媒体表示,央行近期降息配套动作,就是通过“逆回购利率—利率走廊上限利率(SLF)—MLF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贷款利率”的传导机制。

  从历史经验来看,7天期SLF利率与OMO利率的利差为100个基点。MLF利率则常随OMO和SLF利率同向、同幅波动。因此,在13日OMO调整后,业内普遍认为,SLF、MLF利率下降属于预期之中的调整。

  时隔十个月的降息 为何在此时?

  在本轮调整前,OMO、SLF和MLF利率均已连续十个月按兵不动,上一次变动还是在2022年8月15日。

  为何时隔多月降息?就在近日,央行行长易纲赴上海调研时指出,人民银行将继续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全力支持实体经济,促进充分就业,维护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

  在当前经济背景下,专家认为,本轮央行“三箭齐发”降息正是加强逆周期调节的行动,释放出支持实体经济的积极信号,有利于引导市场预期,提振信心。

  央行最新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虽然当前信贷与社融增量总体维持稳健,但仍有待提振。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56万亿元,同比少增1.31万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1.36万亿元,同比少增5418亿元。

  此外,从物价水平看,5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下降0.2%,同比仅上涨0.2%,低于市场预期。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接受中新财经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有所恢复,但恢复的态势还不够稳固,市场主体信心和预期仍然较弱,部分中小微企业尚未走出困境。

  董希淼提到,央行13日下调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传递出政策利率有所松动的迹象。随后,SLF和MLF利率也下降10个基点。政策利率下降,有助于进一步降低银行资金成本。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央行降息有利于减轻企业和个人贷款的利率负担,同时推动资金流入到投资领域和消费领域,刺激经济复苏。

资料图:中国人民银行。中新社记者 张兴龙 摄

  若LPR下调,房贷又能少还了?

  随着MLF利率下调,作为利率传导下一环的LPR也被认为有很大可能性会在本月调降。

  董希淼表示,本轮央行利率调整,叠加2022年9月以来存款利率已经多轮下调、银行负债成本有所下降,使得本月LPR有望结束连续9个月的“按兵不动”,或将下降5至10个基点。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LPR下调,与LPR紧密相连的贷款利率也有望迎来新一波调整。董希淼提到,LPR下调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存量房贷和新增房贷利率都将下降,住房消费者负担减轻,还有助于提振居民消费和投资。

  针对当前经济运行情况,董希淼认为,下一步,还需尽快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稳住市场主体预期,提振市场主体信心,进一步提振消费和投资。(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国商用车出击2023亚洲物流双年展 加速新能源转型升级

      中新网6月17日电 题:中国商用车出击2023亚洲物流双年展 加速新能源转型升级  中新财经记者 闫晓虹  记者于2023亚洲物流双年展获悉,随着“双碳”战略和人工智能的加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进入快车道。同时,中国新能源物流车产销呈快速增长,物流行业正从单纯追求降本增效,向高效、节能、定制化方向升级。  随着经济的...

    时间:06-17
  • 《中国商贸物流发展报告(2022年)》发布

      中新网廊坊6月17日电 (记者 崔涛 宋敏涛)商务部在17日举行的2023年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国际跨境电商发展论坛上发布了《中国商贸物流发展报告(2022年)》(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物流运行保持恢复态势。2022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实现347.6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4%。社会物流总费用17.8万亿元,同...

    时间:06-17
  • 建设银行举办私人银行十五周年活动

      中新网6月17日电 6月16日,建设银行在浙江杭州举办“同行十五载 共启新征程”私人银行十五周年活动,建设银行副行长李运出席活动并致辞。▲建设银行副行长李运出席活动并致辞  李运在致辞中表示,为更好满足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需求,建设银行开办私人银行业务。截至目前,建行私人银行已成为国内财富管理领域最值得信赖的品牌之...

    时间:06-17
  • “义新欧”中欧班列德国集散中心揭牌启用

      中新网义乌6月17日电(董易鑫 刘明明)记者17日从“义新欧”中欧班列运营方获悉,2023年6月16日德国柏林时间12时,“义新欧”中欧班列德国集散中心在德国杜伊斯堡市揭牌启用。  据悉,“义新欧”中欧班列德国集散中心的仓库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与当地DIT/D3T车站的距离较近,配有运营团队和自营卡车车队。启用后,该集散中心可提...

    时间:06-17
  • 第九届上交会闭幕 达成五百余项合作意向

      中新网上海6月17日电 (记者 姜煜)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上交会)17日在上海圆满闭幕。据主办方统计,本届上交会到会专业观众达37925人次,展会现场达成合作意向535项。  本届上交会由商务部、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秉承“创新驱动发展、保护知识产权、促进技术贸易”理念,聚焦“...

    时间:06-17
  • 黑龙江省贸促会会长陈士军:哈洽为媒 促进经贸合作推介“两头延伸”

      中新网哈尔滨6月17日电 (记者 姜辉)备受关注的第32届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哈洽会”)15日启幕。日前,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黑龙江省委员会会长、党组书记陈士军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表示,本届哈洽会将促进黑龙江省经贸合作推介向“两头延伸”,发挥“中间人”作用,对内向粤港澳大湾区延伸,对外向俄罗斯腹地、东...

    时间:06-17
  • 江苏文旅消费推广走进大湾区 推动客源互送

      中新网广州6月17日电(记者 程景伟)“水韵江苏·有你会更美”文旅消费推广季省外集中推广周17日走进粤港澳大湾区,在广州举行了推介活动。6月18日,活动将继续在深圳举行。  江苏自古令文人墨客魂牵梦绕,自然风光清丽秀美,历史文化传承源远流长,拥有11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161个国家级非遗代...

    时间:06-17
  • 中国企业加快拥抱工业互联网:从生产场景向全产业链延伸

      (经济观察)中国企业加快拥抱工业互联网:从生产场景向全产业链延伸  中新社北京6月17日电(记者 刘育英)钢铁、汽车、装备、电子、能源······中国企业加快拥抱工业互联网,目前进入规模化应用新阶段。  在本周举行的2023工业互联网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理事长余晓晖表示,制造业的数字化...

    时间:06-17
  • 新能源汽车跑出“加速度” 江西汽修行业加速“新能源化”转型

      中新网南昌6月17日电 题:新能源汽车跑出“加速度” 江西汽修行业加速“新能源化”转型  作者 朱莹  作为眼下中国“朝阳产业”之一,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发展驶入“快车道”。然而,处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后方的汽修行业正面临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曾印发《制造业人才发展规...

    时间:06-17
  • 东北首条630平方毫米截面积海底电缆在辽宁大连敷设完成

      中新社大连6月17日电(记者 杨毅)经过31天的海上作业,由国家电网大连供电公司承建的东北首条630平方毫米截面积海底电缆17日在辽宁大连长海县大长山岛敷设完成,该海缆将为中国唯一海岛边境县带去更加充足的电力保障。  长海县地处辽东半岛东侧,是中国唯一的海岛边境县,海底电缆是陆地向岛上输送电力的唯一通道。1980年,35千...

    时间:06-1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