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浙江磐安:溯源何为“很高境界的富”

2023-06-16 19:20: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金华6月16日电(张斌)6月16日,溯源新思想·“很高境界的富”理论研讨会在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举行。本次研讨会设置了实地考察、成果发布、主旨演讲、圆桌对话等环节,吸引与会嘉宾共同交流分享生态富民强县的实践经验,探讨推进“很高境界的富”的新发展路径。

  磐安地处浙江中部,因山而美、因水而秀,素有“群山之祖,诸水之源”美称,该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3.6%,大气和地面水质常年保持国家一级和I类标准。

  “生态好不仅可以富县,而且可以让老百姓很富,是很高境界的富。”二十年来,磐安坚持“生态富县、生态富民”发展战略不动摇,勇当“很高境界的富”的接续奋斗者,走出了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2002年至2022年,磐安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14.41亿元跃升到133.5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从6988元提高到63796元。

中共磐安县委书记金艳就《“很高境界的富”的磐安实践与理论探索》进行介绍。 张斌 摄

  研讨会上,中共磐安县委书记金艳就《“很高境界的富”的磐安实践与理论探索》表示,“很高境界的富”是磐安独特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二十年来磐安发展的最强指引,二十年来,磐安全力护绿固本,让生态成为最靓底色;聚力点绿成金,让生态成为最强动能;着力守绿惠民,让生态成为最优民生。

  “全力、聚力、着力,是磐安县域治理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护绿、点绿、守绿,是实践绿色新发展理念的坚定;固本、成金、惠民,是磐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注脚。”浙江农林大学原党委书记、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兼首席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沈满洪从“很高境界的富”的理论逻辑、实践成就、经验启示三个方面对白皮书做专题解读。

  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引领推进共同富裕、迈向县域现代化?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工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潘家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常纪文,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李宏伟做主旨演讲。

《“很高境界的富”的磐安实践与理论探索》白皮书发布现场。 张斌 摄

  为什么生态能够富民?进而做到富县,成为“很高境界的富”?

  围绕这一话题,浙江省法学会副会长、中共磐安县委原书记刘树枝,福建省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党总支副书记钟而钊,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党支部副书记俞小平,磐安县“我们的幸福计划”项目发起人、浙江品尚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文君四位嘉宾围绕“以‘生态富县生态富民’实现‘很高境界的富’”展开了分享交流。

  以蔡文君为例,“我们的幸福计划”项目实施11年,范围从磐安原高二乡扩大到盘峰、仁川、大盘、方前等11个乡镇,帮助盘峰乡的低收入农户从985户下降到87户;帮助11个乡镇的3000余户1万余名山区农民在家门口增收,每年增收总额在1500万元以上;始发地高二片人均年收入从4890元升至25653元,增幅高达5倍。

  浙江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范钧表示,磐安要在思想上“争鸣”,在行动上“发力”,用心呵护生态,擦亮发展底色,让“浙中绿肺”这片土地既有绿水青山的颜值,更有金山银山的内涵,为实施“八八战略”提供更多磐安样本、贡献更多磐安力量。

  “很高境界的富”不仅是磐安的实践,也是“两个先行”山区富民的理论提炼。中共金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吕伟强表示,今年是“八八战略”实施二十周年,也是磐安复县四十周年,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共聚磐安,深度发掘“很高境界的富”的时代价值、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正当其时、恰逢其势。(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聚焦科技创新 专家齐聚青海共议生态文明高地建设

      中新网西宁6月16日电(祁增蓓)16日,第三届中国(青海)国际生态博览会——科技创新支撑生态文明高地建设论坛以线下线上相结合方式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  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青海围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安全屏障构筑、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

    时间:06-16
  • 东西问丨匡学文:300万年前剑齿象头骨化石何以叙说地球生态文明?

      中新社天津6月8日电 题:300万年前剑齿象头骨化石何以叙说地球生态文明?  ——专访天津自然博物馆副馆长匡学文  作者 张少宣 王在御  1914年,法国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考古学家桑志华(Emile Licent)到中国科考,从宁夏灵武县到内蒙古赤峰都曾留下他的足迹。桑志华说:“我自己采集的东西,我要...

    时间:06-08
  • 东西问丨匡学文:300万年前剑齿象头骨化石何以叙说地球生态文明?

      中新社天津6月8日电 题:300万年前剑齿象头骨化石何以叙说地球生态文明?  ——专访天津自然博物馆副馆长匡学文  作者 张少宣 王在御  1914年,法国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考古学家桑志华(Emile Licent)到中国科考,从宁夏灵武县到内蒙古赤峰都曾留下他的足迹。桑志华说:“我自己采集的东西,我要...

    时间:06-08
  •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习近平这样关切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人民网带您重温重要论述并邀请专家解读。...

    时间:06-06
  • 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将于7月举办

      中新网贵阳6月5日电 (刘美伶)以“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为主题的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将于7月8日-9日在贵阳举办,会期2天。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参会嘉宾500人左右。  5日,记者从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新闻发布会获悉上述消息。  生态文明...

    时间:06-05
  • 拉萨市及3个县(区)成功创建并获国家及西藏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命名

      中新网拉萨5月31日电 (贡嘎来松)西藏拉萨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拉萨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介绍了拉萨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拉萨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党组成员、副局长唐丽琼介绍,拉萨市及3个县(区)成功创建并获得国家及西藏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示...

    时间:05-31
  • “有风的地方”将生态文明“劲风”刮向全球

      中新网大理5月29日电 题:“有风的地方”将生态文明“劲风”刮向全球  作者 缪超 罗婕  孟夏时节的云南大理,天朗气清,苍洱毓秀,是一个“有风的地方”。  2023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本月28日在大理举办。近四百名中外嘉宾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齐聚高原明珠洱海之畔,共探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时间:05-29
  • 生态文明一体化育人展示与交流活动在北京九中举行

    生态文明一体化育人展示与交流活动现场人民网北京5月29日电 (记者林露)近日,“聚焦生态文明素养 探索一体化德育路径”生态文明一体化育人展示与交流活动在北京市第九中学举办。活动现场,金顶街第二小学和北京九中分校分别呈现了一节班会课和四节学科课。五节课从多个角度聚焦对麋鹿物种的保护,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

    时间:05-29
  • 近四百名中外嘉宾聚首大理共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中新社云南大理5月28日电 (罗婕 缪超)2023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28日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开幕,两院院士、多国驻华使节、国际组织代表等近四百名中外嘉宾,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齐聚高原明珠洱海之畔,分享各国经验,共探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相信与中国等国家在减碳领域一同努力,能...

    时间:05-28
  • 第四届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论坛: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中新网西宁5月26日电 (记者 张添福)26日,第四届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论坛在西宁举办。与会专家呼吁,应心怀国之大者,扛起源头责任,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中华水塔、地球第三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保护地。  本届论坛由三江源生态保护基...

    时间:05-2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