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慢就业考公热现象增多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高度重视青年就业问题

2023-06-13 02:19:27

来源:法治日报

  “慢就业”“考公热”现象增多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高度重视青年就业问题

  搭建多级联动智慧就业资源共享平台

  □ 本报记者  朱宁宁

  利用100天时间,集中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提供超千万就业岗位。人社部于6月6日启动2023年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以“职引未来 筑梦青春”为主题,助力高校毕业生及各类劳动者求职就业。

  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再创历史新高,达1158万人,就业形势严峻。目前正值今年应届高校毕业生找工作的最后冲刺阶段。如何更好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尽早就业,也是全国人大代表高度关注的重点。今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围绕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提出建议。有关健全青年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建议,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确定为今年重点督办建议。

  拓宽学生就业路径

  当前,“体制热”“考公热”“慢就业”“缓就业”“升学热”,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痛点。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大学校长吕建通过调研发现,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从众性和趋同性显著,“追求稳定的职业”成为大学生的主流择业观,相较于一般企业,更偏好选择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体制内机构,就业弹性持续降低,就业市场缺乏活力。

  “高校毕业生在求职心态上过于求稳,‘慢就业’群体规模过大、增速过快,会对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一定的冲击。”谈及该如何缓解“慢就业”问题,吕建认为,可以优化应届生身份政策,保障择业期内高校毕业生充分享受应届生待遇。

  他建议,相关部门修订应届毕业生定义,界定择业期内高校毕业生无论是否签订过劳动合同或缴纳过社保,均属于应届毕业生身份,在重新就业时享受应届生相关待遇。从政策制定、文件落实和广泛宣介上加强用人单位对于应届毕业生身份的认可度和接受度,允许择业期内毕业生报考面向应届毕业生的岗位,拓宽择业期内毕业生就业路径,进一步激发高校毕业生市场化就业的活力。

  做实做细帮扶措施

  “目前高校毕业生缺乏自主就业认知和职业定位,而现有方式不能很好地结合学生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高效率高质量的推荐。”全国人大代表、焦作大学校长霍晓丽认为,就业岗位推荐缺乏主动性,推荐内容缺乏个性化,是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霍晓丽建议,构建全国智慧就业定制服务平台,通过采集、获取注册毕业生的成绩、兴趣、性格、技能等信息,为毕业生打上相应的就业标签。同时,利用大数据信息分析技术,根据学生搜索方向与就业标签,主动向毕业生推荐符合大学生自身条件和能力需求的就业方向与就业岗位。

  此外,针对目前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增长的现状,霍晓丽认为应加大农村籍返乡大学生就业支持力度。

  “农村现有就业岗位与学生专业技能匹配度不高,各级部门缺少相应的就业创业支持,政府与高校应当积极联动,建立健全供求对接体系,将农村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相结合,因地制宜、精准匹配。以地域为单位,注重人才供给侧的教育培训,使高校农村籍大学生具备返乡就业创业的能力。”霍晓丽说。

  提档升级就业服务

  就业岗位需求继续收紧,是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一个严峻现实。“虽然学校积极应对疫情等影响,开源拓岗,挖掘就业渠道,但是相比往年同期,用人单位招聘需求下降。”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说,一方面,中小微企业招聘需求锐减,中小企业提供岗位数量较往年同期降低50%左右。另一方面,大部分优质企业提供岗位数也在减少,不同程度缩减了校园招聘岗位的需求。此外,行业间、专业间的就业不平衡性也在加大,部分专业对应的产业或行业受疫情冲击较大,产业或者行业恢复需要时间和过程,毕业生就业岗位较少。

  根据2023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研结果,毕业生期待的就业单位中,位列最靠前的是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占比36.17%,国有企业占比29.65%,总占比为65.82%。只有8.24%的毕业生选择到私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工作

  “这主要是由于高校毕业生主观认为在中小微企业就业存在不安全感。”吴德分析指出,受经济、产业、疫情等影响,毕业生在中小微企业就业后的稳定及保障降低,导致毕业生更青睐工作和工资更有保障的体制内就业。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部分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条件保障发展空间、工作跳动、政策保障等落实不到位,导致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后流失率高,也影响到后续低年级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积极性受挫。“我们调研发现,2023届毕业生意愿到基层就业的比例仅为4.6%。”吴德说。

  鉴于此,吴德建议搭建便捷好用的多级联动智慧就业资源共享平台,由相关部门牵头,整合有效资源,搭建国家级、省级、高校多级联动智慧就业资源共享平台,实现用人单位资源共享、就业信息智能匹配和精准推送等多项就业服务提档升级,改善就业信息资源相对封闭的问题,使毕业生能在更广范围择业,用人单位能在更多资源中选才。

  同时,他建议,建立促就业政策长效机制,尤其是要建立建强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要加强到基层就业毕业生的思政教育和职业发展指导,让基层就业更有吸引力,让到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能够留得住、用得好,获得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机会。”吴德说。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实践科研中

    原标题: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实践科研中   近日,湖南工业大学举行了一场精心安排的颁奖礼,在全校1万余名已修满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2020级同学中,表现优异的同学,被授予“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标兵”荣誉称号。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从学校层面就是要创新思政教育教学模式,整体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

    时间:06-13
  • 抓好应届毕业生就业岗位帮扶

      本报北京5月24日电(记者杨昊)记者从共青团中央获悉: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推进会日前以视频形式召开,对当前形势下深化实施“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推动。  会议要求,做好就业工作,要突出着眼当下,抓好应届毕业生就业岗位帮扶,尤其是精准帮扶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学生就业;着眼中期,统...

    时间:05-25
  • 把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

      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把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专题深思)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时间:05-24
  • 把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专题深思)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坚持知识传授与...

    时间:05-24
  • 为残疾职工精准匹配就业岗位

      5月22日下午,走进河南省新乡白鹭精纺科技有限公司制线车间,一排排纺锭高速运转着,各种纺织流程紧张有序。  李磊像往常一样,在车间里来回走动,时不时伸手整理一下丝线。从外表上看,她和普通员工并无二致,但实际上,李磊是一位聋哑人士。  “现在生活得很好,公司帮我们办理了五险一金,能有一个稳定的工...

    时间:05-23
  • 直播带的不仅是货,还有就业岗位

      点开短视频平台上的直播间,大部分观众做不到不花一分钱“全身而退”。近年来,直播与短视频行业发展迅速,一批批优质主播涌现,点燃了观众的消费热情。直播与短视频行业也在就业创业、乡村振兴、非遗焕新、国潮出海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日前发布的《中国网络表演(直播与短视频)行业发展报告(2022-2023)》(以下简称报告)...

    时间:05-18
  • 截至2022年底中巴经济走廊直接创造就业岗位23.6万个

      中新社北京5月17日电 (记者 王恩博)今年是中巴经济走廊启动十周年。中国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17日在北京透露,据初步测算,截至2022年底,中巴经济走廊直接创造就业岗位23.6万个,巴方员工规模达到15.5万人。  孟玮在国家发改委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10年来,中巴双方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形成以走廊建设为中心,以瓜达尔港...

    时间:05-17
  • 快手发布促进就业报告:吸纳和带动3621万个就业岗位

      4月28日,快手大数据研究院发布《快手促进就业与数字劳动者发展报告》(下称报告),结合数字平台型企业当前的发展特征,在吸纳、创造、促进就业方面的探索,提出数字平台促进就业成长模型(GROW)。据测算,至2022年底,快手平台带动就业岗位3621万个。报告指出,发挥平台科技创新优势,实现高质量就业,已成为政府机构、行业专家和数字平台...

    时间:04-28
  • 雄安新区举办民营企业专场招聘会 提供近4000个就业岗位

      中新网雄安4月26日电 (记者 崔涛)2023年河北雄安新区民营企业专场招聘会暨河北省毕业生就业市场雄安新区专场招聘会,26日在雄县举办,为求职者提供近4000个就业岗位。  招聘会由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公共服务局与河北省人才服务中心联合主办,是面向当地群众就业服务需求和民营企业招工需求的公...

    时间:04-26
  • 上海:一季度新增就业岗位15.31万个,就业形势持续回稳向好

    原标题:上海:一季度新增就业岗位15.31万个,就业形势持续回稳向好  新华社上海4月16日电(记者周蕊)记者从上海市人社部门获悉,一季度,上海就业规模进一步增加,处于历史较高水平,新增就业岗位15.31万个,超过既定节点目标任务,就业形势持续回稳向好。  2022年12月下旬,上海提前启动春季促进就业专项行动,锚定“就业有支持、...

    时间:04-1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