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2013年至2022年,互联网保险保费年均复合增长32.3%

2023-06-13 05:54:31

来源:经济日报

  2013年至2022年,保费年均复合增长32.3%——

  互联网保险驶入发展快车道

  □ 随着我国《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及一系列配套规范性文件的相继出台,互联网保险业务发展更加规范,互联网保险初步实现了由粗放式增长逐步向规范可持续发展转变。

  □ 互联网保险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诸多问题出现。例如,怎样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互联网保险业务的虚拟性、碎片化、轻资产等特征导致承保风险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等。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发布《2023年互联网保险理赔创新服务研究报告》称,预计到2030年,互联网保险的保费收入规模将比2022年增长近6倍,或将超过2.85万亿元,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并完成理赔的金额将接近1万亿元。

  互联网保险也称线上保险,简单来说就是在线上购买保险。一般网上保险都是保险公司自建网站或与第三方平台合作,通过网络来展示线上产品。保险的信息咨询、投保、交费、保单信息查询、保单信息变更、续期交费、理赔等所有保险流程都实现网络化的一种保险。

  随着我国《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及一系列配套规范性文件的相继出台,互联网保险业务发展更加规范,互联网保险初步实现了由粗放式增长逐步向规范可持续发展转变。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到2022年,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企业已经从60家增长到129家,互联网保险的保费规模从290亿元增加到4782.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2.3%。

  “疫情加速了保险业线上化、智能化的进程,培养了人们使用互联网的消费习惯。”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周延礼表示,根据2022年中国互联网保险消费者洞察报告调研的结果,“80后”已经成为保险业消费的主流群体。随着“90后”“95后”等互联网原住民的购险意识和消费能力越来越强,势必会带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持续增长。

  当前,一些传统保险机构也正积极布局互联网渠道,大力开展数字化转型。《报告》显示,传统保险机构的互联网保险业务开展主要是以第三方渠道合作为主、险企官网自营为辅,2021年人身保险业通过第三方渠道实现的互联网保险保费占比为86.7%。此外,越来越多的传统保险机构开始将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技术运用到产品创新、核保承保、运营服务全流程,以及队伍建设、风险控制等经营决策中。

  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保险规模不断增长,蚂蚁保、微保等诸多服务于主体保险公司的互联网保险中介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基于大数据分析、流量引导的平台更加贴近用户需求,风控等业务流程及规则管控也均围绕消费者进行了优化设计,为互联网保险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精准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服务。同时,互联网平台也积极对接传统保险公司,帮助有数字化转型需求的保险公司提升线上服务能力,实现更深入的生态合作。

  但是,互联网保险的快速发展也伴随诸多问题出现。如怎样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就是目前互联网保险面临的挑战之一。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副教授郑莉莉表示,互联网保险业务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消费者权益保护不到位,主要反映在销售告知不充分或有歧义、理赔条件不合理、拒赔理由不充分、捆绑销售保险产品、未经同意自动续保等方面,这些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专家表示,消费者权益保护是互联网保险业务健康发展的基础。互联网具有高度开放性的特征,在这种开放性下消费者的隐私难以得到保证,很多消费者的信息都处于透明或者半透明状态,且这种状况到目前仍有待改善,甚至出现了信息泄露速度更快、信息泄露规模更大的问题。

  此外,同传统保险相比,互联网保险业务具有虚拟性、平台性、便捷性、碎片化、轻资产等特征,因此导致承保风险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风险管控也是互联网保险发展面临的问题。郑莉莉表示,互联网保险产品创新风险体现出来的复杂性、广泛性和快速传播性,与保险的保障性和审慎性要求形成矛盾,进而衍生出新型风险,加大了经营风险。而且互联网保险的线上交易具有便捷性、虚拟性,加之信息不对称和欺诈风险,因此互联网保险业务的风险管理非常重要。

  “发展互联网保险对保险内涵的扩展、业务规模的变革、保险生态的变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周延礼表示,保险业作为国家实施保障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迎来新一轮的成长周期,在数字化时代的新型行业,互联网保险被视为行业增长的新引擎,被寄予推动行业转型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厚望。

  武亚东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一季度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95万亿元

      中新网5月22日电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微信公众号22日消息,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召开偿付能力监管委员会工作会议,分析了整体保险业、重点公司的偿付能力和风险状况,研究了2023年第一季度保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结果。  2023年第一季度末,纳入会议审议的185家保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90.3%,平均核心偿付能力...

    时间:05-22
  • 银保监会:2022年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4.7万亿元

      银保监会昨天(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4.7万亿元,同比增长4.6%。我国保险业偿付能力指标维持在合理区间,风险总体可控。原保险保费收入是保险公司履行保险合同中所规定的义务向投保人收取的费用,主要是与再保险保费收入进行区分。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保险业原保险保费...

    时间:05-05
  • 推动农业数字化 “壤信通”与地力指数保险产品海口发布

    3月18日,海南移动和海南人保财险联合推出的“壤信通”与地力指数保险产品。 王晓斌 摄  中新网海口3月18日电 (王晓斌 李为龙 欧燕燕)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海南有限公司(简称“海南移动”)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海南省分公司(简称“海南人保财险”)联合推出的“壤信通”与地力指数保险产品,18日在海口正式发布。  据介绍,“壤信通...

    时间:03-18
  • 不到30岁,因“小结节”投保竟被拒 带病体健康保险产品亟待开发迭代

      “最近拿到体检报告,我的甲状腺结节从单侧变为双侧了,不知道还有没有能买的健康险。”由于此前曾有投保重疾险被拒的经历,“95后”市民陈女士近期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为此记者调查了解到,当前有不少人反映,自己年纪轻轻却因“小结节”失去了购买重疾险的资格。尽管有险企尝试推出一些针对“...

    时间:03-15
  • 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扩容至20款

      自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落地以来,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持续上新。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公布的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名单显示,截至3月2日,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名单已由首批6家公司7款产品扩容至12家公司20款产品。  今年以来,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继续扩容。从产品类型来看,已涵盖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年金保险、两全保险、...

    时间:03-07
  • 青海2023年预计农业保险保费规模达14亿元

      中新网西宁2月21日电 (记者 李江宁)21日,记者从青海省财政厅获悉,青海省2023年预计农业保险保费规模14亿元,涵盖种、养、林三大类19个主要品种,为该省农牧业生产提供近700亿元风险保障,在青海全省各县(区)实现全覆盖,基本建立了符合需求、特色突出、市场契约型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在促进全省农业稳定发展方面贡献财政力量。  ...

    时间:02-21
  • 相关互联网保险产品“低进高出” 引大量投诉 上海市消保委:将持续跟进监督

      中新网上海2月21日电 (记者 陈静)上海市消保委方面21日披露,该委在2022年收到了新冠隔离险产品赔付难相关投诉近300件。通过对新冠隔离险产品的深入研究,上海市消保委方面发现,互联网保险产品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有“低进高出”的结构性问题。  据了解,传统保险产品的特点是高技术性和高法律专业性,体现在合同条款中充满了...

    时间:02-21
  • 最新发布白皮书:为中国知识产权保险发展提出七大建议

      中新网北京2月8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保财险)2月8日在北京联合举行发布会,发布双方合作完成的业内首份《中国知识产权保险发展白皮书(2022)》,为中国知识产权保险发展提出建立全流程服务体系、强化风险防控等七项具体建议。  ——建立完善知识...

    时间:02-08
  • 中国首发知识产权保险发展白皮书 业界解读意义与影响

      中新网北京2月8日电 (记者 孙自法)“知识产权保险是中国知识产权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化解企业知识产权风险提供了有效途径”“中国知识产权保险已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环节提供风险保障”“知识产权保险发展面临的挑战,源于知识产权特殊性和金融活动技术性的双重影响”“中国人...

    时间:02-08
  • 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扩容:万能险被列入,什么信号?

      中新经纬1月30日电 (李自曼) 近期,中国银保信官网消息显示,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由首批7款产品增至12款产品。在新获批的五款新产品中,一款万能型年金保险引发业内关注。  万能险被列入个人养老金产品当中,释放了怎样的市场信号?资深精算师徐昱琛对中新经纬表示,目前将万能险列入个人养老金产品当中已是主流趋势。相对其他险种...

    时间:01-3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