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特斯联与中信重工设立合资公司 推动科技+新能源裂变

2023-06-12 14:56: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近日,特斯联与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1608)、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中证汇金(珠海)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合资设立新能源合资公司。双方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科技与新能源的融合实践,助推科技+新能源裂变,成为国内新能源领域数智化布局、强强联合的全新实践。中信重工能源供应公司总经理袁广收、特斯联高级副总裁王磊代表双方完成签约,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武汉琦,特斯联创始人兼CEO艾渝现场见证签约。

  新成立的合资公司将开展包含风电、光伏、储能、氢能、智慧电网、源网荷储等新能源领域业务。AIGC及大模型的发展已为全球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全新路径,与新能源、制造为代表的垂直行业的融合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双方将利用自身专长领域的能力,在新能源智慧化、数字化方面探索全新可能,形成新能源方向的智能一体化方案。

中信重工能源供应公司总经理袁广收(签约席右)、特斯联高级副总裁王磊(签约席左)代表双方签约,中信重工董事长武汉琦(后排中间)、特斯联创始人兼CEO艾渝(后排左二)及中信戴卡、中证汇金相关领导见证签约。

  中信重工董事长武汉琦指出,推动重型装备企业加快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应用场景建设,充分利用新技术的赋能、赋智作用,成为重型装备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一条新路径。此次战略合作的签署,将进一步开展试点或示范工程建设,培育数字化转型领航企业,打造重型装备智能制造示范工程、高端装备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形成装备制造业数字化产业新业态。

中信重工董事长武汉琦在签约现场与特斯联团队交流

  特斯联创始人兼CEO艾渝认为,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借由合资公司的成立,特斯联希望能够发挥在AIoT技术层面的优势,推动数智化解决方案在能源领域的高效应用,携手中信重工加速能源系统的转型,推动装备制造业高效、智能、绿色转型升级,打造开放协同的创新智造体系,加快数字技术成果转化,努力提升我国新能源及装备制造智能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特斯联创始人兼CEO艾渝

  签约仪式前,特斯联创始人兼CEO艾渝先后参访了中信重工厂史馆等地,重点参访了焦裕禄事迹展览馆、焦裕禄工作过的车间,感受焦裕禄精神在今天的弘扬传承,从焦裕禄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焦裕禄在这里工作的9年,也是焦裕禄精神形成的重要时期。

  中信重工(原洛阳矿山机器厂)是我国“一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1954年1月8日,经国家计划委员会正式批准,决定在洛阳新建我国第一座现代化的矿山机器厂,成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

特斯联创始人兼CEO艾渝深入学习焦裕禄精神

  当前,中国科技已经在一大批老一辈工作者的努力下,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自“3060目标”提出以来,碳中和成为当前产业面临的核心任务,带来了一个庞大的市场,也催生了诸多细分领域。相关数据统计,“双碳”长坡赛道累计投入将超100万亿元,产业链颇长。这其中,科技企业则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纵贯上游,通过新材料、新技术研发新能源产品,如从多晶硅、单晶硅、颗粒硅再到钙钛矿的光伏原料;另一类贯穿下游,研发智慧能源的数智化解决方案,当前极受关注的虚拟电厂也属第二类。

  无疑,特斯联瞄准的是第二种方向。特斯联在新能源领域的战略重点面向泛园区智慧能源,聚焦配电侧和用户侧需求——以智能化手段提升场景整体效率,并建立完整的运营模式。

  随着新能源已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AI技术的加持可以提高新能源的利用效率、可靠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另外,特斯联已经研发了面向AIoT场景的多模态大模型以及相关的训练技术,并以城市智能化发展为目标,将相关技术应用于AI CITY、AI PARK中。

  特斯联的创新突破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受到政、产、学各界生态合作伙伴的认可以及支持。2021年,特斯联与国家节能中心、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达成深度合作,打造“双碳”领域的区域及国家行业标杆。同时,作为产业端核心成员,特斯联加入了“碳达峰碳中和专家组”,通过科技创新、产业赋能、金融服务等形式为行业贡献力量。

  以此次合资公司的成立为契机,特斯联亦将通过智能化的储能+新能源+充电设施+节能手段,发掘AIoT技术潜力,为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能源体系提供有力支撑,为新能源的落地开辟全新范式,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新型新能源环卫作业装备亮相2023上海国际碳博会 实现低碳、高效

      中新网上海6月12日电 (记者 陈静)纯电动洗扫车、纯电动压缩式垃圾车、含氢燃料扫路车和太阳能锂电扫路机……在2023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下称:2023上海国际碳博会)的“循环经济”板块,多款新型新能源环卫作业装备参展。  正在此间举行的2023上海国际碳博会以“走向碳中和之路”为主题,聚焦绿色低碳技术...

    时间:06-12
  • 中汽协:5月新能源汽车出口10.8万辆,环比增长7.9%

      中新网6月12日电 中汽协会数据微信公众号12日发布2023年5月汽车出口情况简析,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3年5月,汽车出口持续快速增长。图自中汽协会数据微信公众号  2023年5月,汽车企业出口38.9万辆,环比增长3.4%,同比增长58.7%。  2023年1-5月,汽车企业出口175.8万辆,同比增长81.5%。  202...

    时间:06-12
  • 中国汽车出口强劲增长 新能源汽车三重优势成强劲增长极

      中国汽车出口步入“黄金期” 新能源汽车凭借三重优势成强劲增长极  本报记者 郭冀川 龚梦泽  凭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产业、规模、技术三重优势,中国汽车出口强劲增长。  今年一季度,我国汽车出口107万辆,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这一趋势还在延续,海关总署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

    时间:06-12
  • 中国汽车出口强劲增长 新能源汽车三重优势成强劲增长极

      中国汽车出口步入“黄金期” 新能源汽车凭借三重优势成强劲增长极  本报记者 郭冀川 龚梦泽  凭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产业、规模、技术三重优势,中国汽车出口强劲增长。  今年一季度,我国汽车出口107万辆,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这一趋势还在延续,海关总署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汽车产品出口2...

    时间:06-12
  • 中国首条以输送“沙戈荒”新能源为主的电力通道开工建设

      中新网银川6月11日电 (记者 于晶)6月11日,宁夏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建设,该工程是中国首条以输送“沙戈荒”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输电通道,其中新能源输送占比将达50%以上。  宁湘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资规模约1000亿元人民币,途经宁夏、甘肃、陕西、重庆、湖北、湖南等五省(区)一...

    时间:06-11
  • 新疆南部外贸发展见闻:新能源汽车出口迎高峰

      中新社新疆乌恰6月9日电 题:新疆南部外贸发展见闻:新能源汽车出口迎高峰  作者 苟继鹏  至今已有140余年历史的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下简称“克州”)乌恰县吐尔尕特口岸,今年前5月进出口货运量同比大幅增长,其中共有6000余辆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成为一大亮点。连日来,中新社记者先后探访了喀什综合保税区、克州吐...

    时间:06-09
  • 浙江乡村观察:“双碳目标”下村庄如何向绿而行?

      中新网宁波6月9日电(记者 林波)在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中,中国作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承诺。“双碳目标”之下,低碳发展的“潜力股”——乡村如何向绿而行,激活“共富基因”?  走进全国首个生态环境教育特色小镇——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大堰镇,群山披绿,县溪蜿蜒。古称“连山”的大堰镇背倚天...

    时间:06-09
  • 本地化创新助推新能源车出海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国不仅连续8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而且近年来还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新能源汽车加速“出海”,正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服装、家具、家电曾被称为我国外贸出口的“老三样”。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制造业中新优势产品出口表现亮眼,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

    时间:06-09
  • 中国首发城市双碳模拟器 助力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中新网北京6月8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8日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气所)获悉,由该所主办、济南市科学技术局协办的“城市碳达峰碳中和高端战略研讨会”当天下午在山东济南举行,中国首个城市双碳模拟器在会上发布,将对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数值模拟技术平台,为政府碳排放动态调控和产业优化升级管理提...

    时间:06-08
  • 广西车企为欧洲客户“量身定制” 交付首批新能源物流车

      中新社柳州6月8日电 (林馨 邹束英)50辆为欧洲客户“量身定制”的首批新能源轻型商用电动物流车“E-Box M”,将从广西柳州市启航,“漂洋过海”前往欧洲市场。  8日,柳州五菱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五菱新能源公司”)与FEST(菲茨特)公司达成合作,举行“新能源轻型商用电动车”项目首批订单车辆交付仪式,由五菱新能源公司开...

    时间:06-0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