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有的研学团还不如旅游团 记者调查研学市场乱象

2023-06-12 03:01:28

来源:法治日报

调查动机

  近日,一位北京的家长朱女士向记者反映,多次接到研学项目的推销电话,“让孩子走进大自然,增长见识”“在旅行中学习成长”等宣传语让她颇为心动。“暑假快到了,想给孩子报个研学团长见识,但又担心花了大价钱学不到真东西,更怕安全问题”。

  研学是一种基于实践的教育方式,指通过参观、调查、实验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所学知识,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近年来,研学旅行市场迅速发展。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研学旅行人数突破60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研学机构鱼龙混杂、研学团成旅游团、货不对板、安全难保障等问题屡见报端。暑假将至,研学旅行也即将进入旺季,针对学生、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 本报记者   赵  丽

  □ 本报实习生 刘姣姣

  “朋友圈”、短视频平台、电梯间等充斥着各种研学项目的广告,连小区楼下的幼儿园都贴出了研学夏令营广告……看到研学市场“氛围拉满,抢人大战即将上演”,来自浙江杭州的家长刘女士嗤之以鼻,她上初中的女儿曾参加过研学团,“还不如旅游团,没玩好也没学好,钱还花了不少”。

  近年来,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热度渐起。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有超过5000家“研习营”“夏令营”的相关企业中国研学旅行市场总体规模未来将超过千亿元。

  然而,《法治日报》记者调查发现,研学市场繁荣的同时,随着大量营利性机构介入,各类问题层出不穷,包括收费缺乏统一标准、研学课程质量不佳、研学机构资质欠缺、学生安全无法保证等。乱象背后,是不少家长和学生的“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也让不少学生家长望而却步。

  研学市场逐渐走热

  定价随意收费不菲

  沙漠徒步、北疆探秘、沉浸式学习航空技术模拟直升机、童话王国丹麦奇妙体验……当下,自然生态、人文历史、科技创新等成为研学旅行的热门主题,不少研学项目还延伸到了国外。

  记者通过联系多个研学机构、对比大量研学项目发现,今年暑期,国内研学项目大致分为三类:城市周边半日游、一日游,如户外探险徒步、田园生活体验,以寻找自然、锻炼孩子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要内容;跨省市单周游,主要以探索天文地理、感悟华夏文化、高校访学教育等为主要内容;营地类研学夏令营,营地内户外活动设施、教室、食宿条件相对完善。

  在调查中,记者注意到,这些研学团价格不菲,且不同机构组织的相似研学活动,价格差异巨大。以一日游、半日游为主的研学项目价格多为数百元至上千元,多日国内跨省市研学项目基本在数千元至上万元。

  “行业没有统一标准,定价很随意。”湖北武汉的从业人员陈先生举例说,他所在的研学机构推出探索乡村的研学团,很快就有其他机构复制了这一研学模式,去的乡村差不多,活动内容差不多,就多了一个孩子种菜的项目,价格直接贵了几百元。

  海外研学团同样火热且价格更高。记者在多个社交平台上看到,一些机构发布的海外研学信息成为热门帖子,下面有大量家长留言问询,“想让孩子出去开阔下眼界”成为很多家长的心愿。而一旦联系机构询问,大多会得到这样的答复:“即将满团,只剩最后2个名额。”

  记者咨询了10个海外研学项目,年龄下限为6岁,时长7天到15天不等,价格在2万元至6万元之间。如一个价格6万元的海外研学项目,包括名校访学、名企参观、历史探索、文化体验、名校参观的15天行程。

  “世界的参差取决于观念的参差,父母的眼界往往决定了孩子成长的天花板。深度学术探访+沉浸文化体验,让孩子感受剑桥文化……”

  偶然间看到这样一条研学广告,四川成都的陈女士心动不已,咨询后立即被价格劝退了:“收费5万多元,比我们一家三口一起旅行还贵。”

  动辄数万元的价格,在教育博主晓峰看来,一些项目溢价太高、不值得,“有的海外研学项目,本身只是国外某个本土普通夏令营,被国内一些机构换个‘马甲’,就包装成‘高大上’游学项目”。他举例说,比如英国某夏令营,当地报价一周折合人民币几千元,到了国内就卖五六万元。

  曾在某知名教育机构负责研学旅行项目多年的吴跃告诉记者,有的家长会认为费用越高,研学机构就越规范、服务质量越好,孩子托付就更放心,但事实上并不一定,学生在研学团的饮食、住宿、出行成本都要比普通旅游团低,高昂的费用有时就是个噱头。

  出行服务偷工减料

  名不副实游而不学

  相比价格,让家长们“吐槽”更多的是,花了大价钱,一些研学团却名不副实,实际服务与广告承诺不符。

  上述杭州的刘女士说,孩子有一次参加为期三天的研学,一天半时间都在车上,所谓的研学和旅游观光差不多,走马观花看风景,“老师”还不如导游,讲解的不透彻,关键是学员很多且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老师”就一个,整个团都乱糟糟的。

  多位受访者反映,刚开始之所以接受高昂的研学费用,除了希望孩子得到锻炼之外,还看中了机构宣传的出行、食宿条件好、安全有保障。但一些机构“偷工减料”,如宣传中的住宿标准是准四星酒店,结果却安排六人间宿舍;说好的“豪华自助餐”变成了“大巴上吃盒饭”。出国研学时,有的机构选择价格低廉的航空公司来获得更多的利润。

  “跟当初宣传的差距很大。孩子参加的是去美国的研学团,宣传说有当地孩子结伴陪同学习,结果机构租了一个当地中学的会议室,让孩子们在会议室里交流了下;最期待的哈佛、耶鲁大学之行,仅仅就是带孩子到学校参观了一圈。”上海市民马女士告诉记者,她曾经花3万多元为孩子报了趟美国研学,对效果很不满意。

  “游大于学”“游而不学”并非个例。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些所谓研学团,在主要行程安排上,与旅游团路线高度一致,只是中间穿插了一些夏令营课程,而一旦加上“研学”两字,费用往往要比旅游团高出不少。这在低龄段的研学项目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目前市面上有的一些所谓研学团,交着高额的报名费,实则和旅游团没有太大差别。参与研学的孩子年龄参差不齐,大大小小一起听,学习效果并不好。”从事研学教育十年的孙启乐说。

  在研学项目中,高校研学内容深受学生家长欢迎,家长们希望孩子通过名校研学,感受大学学习氛围,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

  “但其中不少也就是走马观花。”曾经在暑期兼职机构研学工作的北京大学生小涛告诉记者,暑假大学生基本都离校了,在空荡的大学里,要真正感受学习氛围很难,更多的是浏览参观,主要给孩子讲解学校的历史文化,偶尔也会说一下学习方法等,但时间有限,效果难料。

  “有的出国研学项目主打名校牌,号称深入感受名校校园文化,与名校学生乃至教授深入互动交流,费用直线上升,而实际上,美国很多名校任何人都可以进去参观,机构在校园租个教室搞联谊拍几张和老外照片就算深度交流了。”吴跃说。

  有业内人士直言,快速发展的研学旅行市场,存在大量粗放型、体验差的产品,由于旅游公司开发研学产品的人绝大多数非教育类相关专业出身,导致研学产品缺少应有的教育意蕴,从而出现了“规划时随心所欲、毫无章法,营销广告倒是吹得天花乱坠”的行业乱象。

  不少都是外包项目

  实际质量参差不齐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研学有淡旺季之分,寒暑假是旺季,所以有些机构不会自己配备“带队老师”,而是直接采用“外包”或者合作的方式进行,有的跨省市的国内研学项目的实际课程设计和执行方并非家长报名的机构。

  “在这个过程中,当地合作机构的资质、环境、公司实力等各方面情况就非常重要了。”孙启乐说,如果报名机构有派员去不同城市踩线,研学项目就可能比较靠谱,如果研学课程完全交给第三方对接方来完成,项目质量就难说了,但这样的消息家长们不掌握,也难以辨别。

  “有个别机构,要么招生之后找个有经验的户外机构把孩子托付过去,要么就是旺季快到时,以兼职方式招募学生、自由职业来带研学团,费用按照天算、次结。”上述业内人士介绍说,这些户外机构从事人员或招聘的兼职人员,往往缺乏照顾未成年人的经验,带团效果不好,也容易出事。

  而这种外包的形式在国外研学项目中更为常见和突出。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很多国外研学机构会将合作学校活动行程、游玩景点行程等分段外包给当地的教育机构和旅行社,这也导致研学的内容和质量难以保证。

  因为很多项目要求孩子“单飞”(不支持家长同游),家长给孩子报名时能接触到的只有国内的研学机构。实践中,一些机构将国外研学项目全部或分段外包,之后负责接待学生的和与家长沟通的是截然不同的两批甚至多批人。

  “有的研学机构在整个行程中只负责两件事。第一件,在国内把学生送上飞机,然后从国外机场把学生交给当地负责人;第二件,从国外机场把学生带回国内。”吴跃说,市场上,曾经有个别游学团领队甚至连基本的语言沟通能力都不具备,就带领着整个团队的学生出国。“据我所知,就曾发生过领队到达国外机场后不知道该在哪里领取行李、怎么带领学生出机场等情况。”

  在记者调查的10个海外游学项目中,有5个项目的工作人员表示,项目合同中会明确标注由报名机构老师全程24小时陪护,有的是当地教务老师全程陪同,课程老师均为当地地接方学校老师或官方机构专职老师授课,有的是国内老师全程带队,到目的地由公司驻地办事处的国内老师和国外老师共同管理。

  其中一个赴丹麦的研学项目,记者与该研学机构的许老师就外包问题进行了沟通。通过反复、仔细询问,对方才告诉记者,带领团队游览各地的并非该机构雇佣工作人员,而是境外向导。对于二者的关系,许老师的解释是“合作关系”,至于怎么个“合作”法,许老师也没说出个所以然。

  机构当“甩手掌柜”

  安全问题难以保障

  12岁少年参加研学旅行过程中,在江苏宿迁一景区被石制灯具砸中身亡;16岁学生暑期参加一场沙漠探险研学旅行,团队老师未能及时发现其身体状态异常,最终中暑身亡……

  近年来,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发生意外导致学生受伤甚至身亡的事故时有发生。研学旅行的安全问题也成了广大家长最关注的问题。

  记者调查发现,市面上,很少有研学机构会配备专门的随从医护人员。不少机构对参与者的安全保障仅限于购买旅行意外险,发生意外提供事后保障,而提到旅行过程中的安全措施时,机构往往介绍得含糊其词。

  当问及如果孩子在研学过程中出现身体不舒服的情况怎么办时,某研学机构工作人员这样回复:“研学出发前会配备一些日常用药,能够解决大部分的小疾病。如果孩子有重大疾病,是不接受其报名的。”

  另一家研学机构工作人员称,所有产品路线均经过工作人员踩线、安全风险排查等,同时,带队教练和助理会全程保证孩子安全,“为了让家长放心,每个团都会配备专门的摄影师,每天负责拍照在家长群内分享孩子的日常”。

  来自安徽的黄敏是一名三年级学生的母亲,曾动心给孩子报名研学“单飞营”,但看过相关合同后还是放弃了:“合同里说,如果出现财务、人身意外伤害,乙方不负责。把责任都推给不在场的家长,那怎么敢参加?”

  记者查阅几家研学机构提供的相关合同也发现,面对安全问题,一些机构确实存在当“甩手掌柜”的情况,在格式合同中约定“作为交费参与研学的甲方,需要为自身的财务损失、人身伤害负全责。”

  对于距离更远的海外研学项目,学生安全更是家长们关心的首要问题。记者调查10个海外研学项目后发现,机构提到的保障未成年人安全措施包括:购买驻外意外险等保险、安保门禁24小时值班、封闭住宿、AirTag定位器以及寄宿家庭通过政府部门考核、为每个学员设置紧急联络工作人员、7天24小时在线医生服务等。

  然而,据业内人士透露,由于中国学生在国外无法享受医疗福利,有的游学团会为学生购买境外医疗保险,一旦出事故会将责任更多推卸给学生个人或保险公司,机构逃避责任。

  行业缺乏专业人才

  随意考证就可从业

  去年9月,在人社部发布的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中,增加了研学旅行指导师这个职业。这意味着,研学旅行指导师有了官方认可的“身份证”。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研学市场之所以存在各种乱象,与整个行业缺少规范、缺少专业人才息息相关。

  一家研学机构从业者莉莉告诉记者,专业的研学旅行指导师非常缺失,她所接触到的大部分都是景区讲解员,“一些人对外宣传‘研学旅行指导师’,实际上并不是旅游专业或者相关学科专业毕业,很多人的专业几乎和研学没有关系”。

  “目前,研学并没有对个人资质的硬性要求,大部分只要做过相关拓展训练,或者有幼儿园、教培机构、旅行社相关从业经验即可。市面上的研学导师培训证书为参差不齐的状态,除了能够证明上过此类课程以外,其他的什么都证明不了。”一位研学科普主播告诉记者。

  在各大搜索引擎和社交平台上,记者查询到许多关于研学旅行指导师证件考取的广告信息,证件的具体名称往往存在细微差别,发证单位也五花八门,各不相同。

  根据广告,记者联系上声称可以辅导研学行业求职者考取相关证书的培训机构。对方表示,他们提供的研学旅行导师证对报考者的学历没有要求,考试时间根据报考人数而定,人数够了就会组织一场考试。对于如何备考,对方表示以自主学习为主,除了能提供教材外并没有培训课程或专业老师指导,“考前会给您发押题题库”。同时商家表示,不需要担心考不过,“只要报名交钱就能拿证”。

  另一家培训机构告诉记者,研学旅行指导师证书国家目前尚未统一规范和考试,个体没有办法直接报名,必须通过机构或代理。拿证流程大致是,选择机构报名、填报个人信息和资料、培训学习、参加考试(理论+实践),成绩达到60分即可颁发证书,成为研学旅行指导师。“旅行方面的基础客观知识,选择题+判断题,整体难度不大,通过率高。”工作人员说,机构提供题库和答案,保证15天内可拿证。

  资质问题,还涉及和孩子们“亲密接触”的带队老师们。

  对于这个问题,某研学机构工作人员说:“这个行业目前没有相关从业证,但带队的导游有导游证,领队会经过考核和培训。”

  对此,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教授邓德智曾指出,一般从事研学行业最主要的是旅游专业和教育专业的,但问题是“旅游(专业)的不懂得教育,教育(专业)的不懂得旅游”,未来还需要针对研学旅行行业培养更有针对性的专业人才。

  (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有的研学团还不如旅游团 记者调查研学市场乱象

    调查动机  近日,一位北京的家长朱女士向记者反映,多次接到研学项目的推销电话,“让孩子走进大自然,增长见识”“在旅行中学习成长”等宣传语让她颇为心动。“暑假快到了,想给孩子报个研学团长见识,但又担心花了大价钱学不到真东西,更怕安全问题”。  研学是一种基于实践的教育方式,指通过参观、调查、实...

    时间:06-12
  • 西藏普兰口岸重新迎来外国旅游团队

      中新社拉萨6月10日电 (冯聪聪 贡桑拉姆)记者10日从西藏普兰口岸获悉,由28名外籍游客组成的旅游团队于6月9日从西藏普兰口岸入境进藏旅游,此行共有2批旅游团队入境,游客分别来自美国、尼泊尔等国。  普兰口岸位于西藏阿里地区东南部,与印度、尼泊尔接壤,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一类公路口岸,也是中国西藏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往来的...

    时间:06-10
  • 沪高校老师开出“道引养生”课 探索中国传统养生技术的传承与革新

      中新网上海6月8日电 (许婧 倪蓓蓓 杨思凡)“合掌,缓缓上举,仰视上方……”  8日,在上海理工大学操场的树荫处,上海理工大学体育部副教授徐海朋正带着上理同学们练习一门中国传统养生技术——“道引”(亦作“导引”)。  作为现代道引课程的先行者,徐海朋已从事道引研究和教学工作十余年。他以古代导引法技术为原型,融合儒释...

    时间:06-08
  • 广西“95后”老师首次送考 感叹“送君千里 终须一别”

      中新网柳州6月8日电 题:广西“95后”老师首次送考感叹“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作者 李娇阳  6月7日,2023年全国高考大幕拉开,全国1291万名考生奔赴考场。在广西柳州铁一中学,25岁的语文老师朱莹莹第一次以送考老师的身份,与她的学生们并肩作战。  高考前夜,朱莹莹失眠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紧张...

    时间:06-08
  • 河北衡水一老师用2023根空笔芯打造“梦想之舟”祝福考生

      中新网衡水6月6日电 (崔志平 张洪宁)随着2023年高考临近,河北省衡水市第十三中学高三班主任陈晨用收集的2023根空笔芯打造了一艘“梦想之舟”,送给考生们。他用这种有创意又暖心的方式为考生加油,让他们带着师长的祝福,自信满满“出征”迎考。图为陈晨老师用空笔芯打造的“梦想之舟”。 张洪宁 摄...

    时间:06-06
  • 广东组织“粤友行”研学活动 中外大学生共赴云浮、江门参访

      中新网广州6月5日电 (记者 郭军)为积极宣介中国式现代化在广东的生动实践,促进中外友好交流、民心相通,广东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于6月2日至5日举办2023“粤友行·我眼中的中国式现代化”活动,组织北京、广东两地8所高校的14名中外大学生赴云浮、江门两市走访、调研,其中外国留学生来自斐济、巴布亚新...

    时间:06-05
  • 莫让心理健康老师去干“杂事”了

      记者调查部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从业情况  莫让心理健康老师去干“杂事”了   □ 本报记者 赵丽 张守坤  暴躁、尖叫、咬人……前不久,来自河北的7岁男童小林在父母带领下,赶到北京看心理咨询师。小林的母亲说,孩子有些多动,不听老师指令,一次被班主任拉进厕所教...

    时间:06-01
  • 心理健康教师从业调查:莫让心理健康老师干“杂事”了

      记者调查部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从业情况  莫让心理健康老师去干“杂事”了  本报记者 赵丽 张守坤  暴躁、尖叫、咬人……前不久,来自河北的7岁男童小林在父母带领下,赶到北京看心理咨询师。小林的母亲说,孩子有些多动,不听老师指令,一次被班主任拉进厕所教育后,开始变得特别暴躁,遇到一点小事...

    时间:06-01
  • 河北滦平组织百名学生开展冬奥场馆研学活动

      本报北京5月29日电(记者王亮)29日,河北省滦平县组织学生开展冬奥场馆研学活动。来自当地10所中小学的百名学生参观了国家速滑馆、首都体育馆等冬奥场馆和设施,并进行了冰雪运动体验活动。  据介绍,本次活动以“畅玩冰雪、滑向未来”为主题,是“冬奥精神与冰雪运动助力乡村振兴”公益活动的一部分。该活动于今年2...

    时间:05-30
  • 云南玉溪前4个月接待国内游客超千万 研学之旅受热捧

      中新网玉溪5月29日电 (黄兴鸿)记者29日从云南省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2023年前4个月,玉溪市共接待国内游客1394.02万人次。其中,该市的16个研学基地备受游客追捧,接待量呈明显上升趋势。  “我们今天研学的目标是学习澄江生物群古生物知识,掌握化石修复的方法和技巧。”29日,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

    时间:05-2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