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福建三明市——山水之城绽放文化魅力

2023-06-12 11:17:37

来源:经济日报

  走进“朱子故里”尤溪,品桂峰村古民居文化,体验半山村文明之风;到“静心之地”泰宁,享受大金湖边甘露别院的静谧……坐落于闽西北山区的三明,是一座古老又年轻的城市。行走在这里,文化与文明交织相融、同频共振,“文化+文明”的叠加效应让三明这座山水之城焕发出新活力。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文明是城市最美的名片。近年来,三明市以文明引领城市建设,以文化提升产业发展,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加快创新“文旅+”发展新模式,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如画三明。

  文明之城

  “从我市的资源禀赋来看,青山绿水、竹海松涛、人文历史是我们最大的天然优势。”三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永生说,林深水美、宜居宜养的三明,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

  泰宁丹霞是“中国丹霞”从青年期、壮年期到老年期地貌演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万寿岩遗址把福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从距今1万年向前推进到大约18.5万年。

  漫步在三明的大街小巷,穿梭在景区景点的各个角落,细微之处足以见识这座城市的韵味,感受文明之城的厚重底色。

  60多年前,10万建设大军从四面八方集聚三明,建设工业基地,逐渐造就了今天文化与文明相互交织的三明。

  “上世纪60年代初,光上海就有18家企业来到这里支援山区建设。来自五湖四海的三明人素有开放包容的特质。”三明市委文明办主任黄丽鸿说。

  上世纪80年代初,“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在全国开展。当时,三明狠抓城市绿化美化、推行“门前三包”,短短3年时间,原来脏乱差的市容市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4年,全国“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工作会议在三明召开,三明因而成为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发源地。

  如何将文化、文明与旅游深度融合,是三明正在研究的课题。

  近年来,三明市不断挖掘自然资源、文化历史资源,一方面探索“文旅+”的新发展模式,另一方面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全力以赴做好“红色三明、工业三明、绿色三明、文明三明”4篇文章。

  文明与包容的特质深深融入三明人的血脉中,成为无形财富与城市基因。30多年来,三明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文明创建融入城市发展

  “为更好地助力文旅融合,近年来,三明市突出‘满意在三明’主题,广泛开展文明旅游主题活动。”黄丽鸿说,三明积极开展以“文明出行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文明旅游宣传志愿服务活动,在车站、景区景点设置志愿服务站,为游客提供志愿服务;每年督促指导全市A级旅游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文博场馆等单位成立文明旅游宣传服务队伍,形成有效文明引导氛围。

  “希望通过这些举措让来到三明的朋友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暖,来了还想再来,来了就不想走。”黄丽鸿说。

  文化之城

  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红旗不倒的革命根据地;全球1.2亿客家人的祭祖圣地;朱子理学孕育、形成、发展的核心区域——有如此丰厚的文化资源,如何更好地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杨永生说,要充分利用旅游新理念与新形态来激活、保护和传承文化,让文化基因、文化元素、文化形态融入寻常百姓生产与生活,让文化成为城市品质和人们精神消费的重要内容。

  位于三明市尤溪县洋中镇的桂峰村,是福建省古建筑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群山环抱、小桥流水、依山而建的古民居,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蔡襄文化、理学文化、耕读文化是我们村的特色。近年来,我们始终秉承‘保护性开发’‘修旧如旧’等原则,最大程度还原保持传统古村落历史环境、建筑风貌、文化韵味,并在此基础上做好文化和旅游的开发。”桂峰村党支部书记蔡华日说,在发展旅游之前,桂峰村的收入主要依靠林业和农业。2007年,桂峰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此后,桂峰村一边进行村容村貌提升、房屋修缮等基础设施建设,一边打造蔡襄家风家训馆、研学教育基地、民宿等新业态,推动农文旅游深度融合。

  去年,桂峰村被列入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记者在村里采访时,就遇到了一群来自上海的游客正在村子里拍照。“我们从网上知道了这个村子,从上海一路自驾过来。”游客符相林说。

  “三明深入挖掘和培植乡土文化根脉,发掘蕴藏于其中的优秀文化元素,倡导富有地域特色和优秀价值内涵的乡村文化、民俗文化,把文化资源转变为产业资源。”黄丽鸿说。

  夜幕下的泰宁古城人头攒动,顺着石板路往街巷深处走去,岭红酒馆、80影视梦工厂、上青兜福馆等一批特色主题馆让人眼前一亮。近年来,三明市泰宁县以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抓手,改造提升尚书街、红军街,打通街巷路网,修复历史遗迹和门楼牌坊巷亭,实施古城夜景亮化、巷道整治提升、重要节点改造、标识标牌改造等工程,打造了一批特色商业街区,改变了原来古城“一街游”状况。“五一”期间,泰宁县游客接待量27.1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25.01%;旅游收入2.75亿元,比2019年同期增长26.49%。

  无论是桂峰村古村落保护,还是泰宁古城业态提升,当前,三明正强化优势资源整合和重大项目带动,坚持“一县一品一特色”差异化发展,在“中国绿都·最氧三明”总品牌下,重点打造“万寿岩前·精彩三元”“古韵虬城·食赏沙县”“绿海明珠·观鸟明溪”等11个优质子品牌,以创新发展,逐步构建文旅康养全产业链。

  “这几年,桂峰发生了很大变化。接下来,我们要通过文化振兴持续深挖桂峰村的文化资源,把蔡襄文化与桂峰本地文化相结合,壮大桂峰村的文旅产业。”蔡华日信心满满。

  振兴之城

  走进尤溪县梅仙镇半山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村庄、多彩的墙绘和摆放着自家蔬菜的无人值守小铺,一股文明与艺术交织的气息扑面而来。

  “原来半山是‘赌博村’。村里基础设施薄弱,村集体没有收入……”谈及昔日半山村,半山村党支部书记林上斗感慨不已。2015年,从空军某雷达旅旅长岗位退职的林上斗回村照顾老母亲,看到贫瘠落后的家乡心痛不已。

  为改变村里的状况,林上斗回到半山村。当选为半山村党支部书记后,他充分发挥乡风文明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倡导“诚实为人、诚信做事、诚心相待”的“三诚”文化,发动党员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盘活村内耕地、宅基地、林地等资源,发展旅游、民宿等产业。

  如今,半山村的村容村貌和群众精神面貌实现双提升,村民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半山村外出务工人员从2015年的860人减少到50余人,去年村集体收入达52.43万元。

  在文明新风的滋养下,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足”的乡村振兴画卷在半山村铺开,引来了一群年轻有为的青年。“我们就是看中半山村优美的环境、淳朴的民风和独特的建筑才选择来到这里。”新知青艺社创办者周青、洪纬夫妇说,他们希望尽自己所能,用艺术点亮乡村,以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自2020年扎根半山村以来,周青、洪纬夫妇把古民居盘活,打造成剧场、民宿、咖啡馆,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留在这里创业。

  半山村只是小小缩影。黄丽鸿说,近年来,三明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先后制定实施《三明市文明乡风建设专项工作方案》《三明市持续深化移风易俗推进乡村振兴文明实践提升工作方案》,大力实施乡风文明建设工程,通过开展环境整治和文明实践活动、创新乡村治理方式等,努力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以农村文明夯实基层基础,以县域文明支撑社会文明,助力乡村振兴。

  “从2002年新村建设开始,我们盖起了新房子,办起家庭宾馆搞旅游,整个水际村的村容村貌都发生了变化,村民们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泰宁县梅口乡水际村村民蔡雪娇说。

  蔡雪娇所在的水际村位于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大金湖之畔。不久前,记者驱车沿着湖畔前往水际村,一栋栋建筑风格统一的灰瓦白墙小别墅在青山环抱、绿水萦绕之下格外令人瞩目。

  梅口乡党委书记张铮说,水际村是革命老区村和库区移民村。在发展旅游前,村里并不富裕。“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水上丹霞奇景被人发现后,泰宁开始走上‘旅游兴县’的道路。大金湖上有个甘露寺,当时有香客以每人2元的船费雇村民摆渡到寺庙。我们的村干部敏锐感觉到旅游这条路行得通。”张铮说,水际村依托区位优势,建起了第一个旅游景点,当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此后,村民们纷纷投身旅游业。

  “随着旅游业在水际村的蓬勃发展,发生了一些抢客源、乱捕捞的乱象,当时镇村两级干部主要精力都在调解矛盾,苦不堪言。”张铮说,2004年,水际村坚持党建引领,探索组建渔业协会、民宿协会、游船协会,把村民组织起来,走出了一条“协会+公司+农户”的旅游发展新路。水际村也因此成为“户户搞旅游、家家住别墅、人人好日子”的富裕小康村。

  “现在村民都很团结,以前那些抢客源、哄抬价格的现象都不存在了,家家户户的民宿都办得很好。”1996年毕业开始做导游的蔡雪娇细数起水际村的变化。现在,办起了旅行社、民宿和农家乐的她,成为推广大金湖旅游的“带头人”。家里产业越做越大,每年几十万元的周转资金成了难题。这几年,农行泰宁支行围绕当地文旅产业开发了旅游景区收益权、农家乐等文旅信贷产品,她不仅重新装修了农家乐,还扩大了经营规模。

  “有政府的好政策,才有了如今的幸福生活。”蔡雪娇说。

  (经济日报 记者 薛志伟)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家乡市集嘉年华”在港启动 百个摊位感受家乡风味

    新华社香港6月3日电(记者谢妞)听乡音、叙乡情、品乡味、解乡愁,为期三天的“乡情聚香江 迈向新征程——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6周年家乡市集嘉年华”活动3日在港启动。 来自陕西的肉夹馍、泉州的肉粽、黑龙江的红肠……超过200个摊位,集合内地26个省份的家乡特色产品亮相维多利亚公园,市民足不出港即可感受各地风味。...

    时间:06-04
  • 2023乡宁“戎子杯”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 选手领略山乡风光

      中新网临汾6月3日电 (记者 李庭耀)6月3日,2023乡宁“戎子杯”半程马拉松在山西临汾乡宁县戎子小镇鸣枪开跑,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00名选手领略当地的山乡风光。  21公里的跋涉,两侧是5800亩葡萄园,沿途是白墙红瓦的新农村景观。经过激烈角逐,李岩以1小时12分16秒夺得半程马拉松男子组冠军,王永田以1小时14分53秒获得亚军,金皇飞...

    时间:06-03
  • 乡约福建:德孝乡风表白不一样的520

      中新网南平5月20日电 (张丽君 陈春花)5月20日,在这个浪漫的日子里,福建南平邵武市水北镇龙斗村隆重举行龙斗村第四届德孝节。活动现场,喜气洋洋、热闹非凡、人山人海,整个村洋溢着浓浓的孝老爱亲氛围。  德孝节上,龙斗村为6位90岁高龄以上的老寿星集体过生日,表白520不一样的浪漫。数百人集体同唱生...

    时间:05-20
  • 西洽会国际馆展多元风情 领事官员推介家乡风物寻合作

      中新社重庆5月19日电 (记者 钟旖)“我们第一次把新鲜的榴莲带来重庆。”19日在重庆举行的第五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西洽会)上,菲律宾驻重庆总领事馆副领事孙亚仁站在展馆内,热情地向民众介绍家乡美食。  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对外交流平台、贸易合作平台和投资促进平台,16个国家在本届西洽会国际馆内...

    时间:05-19
  • “小积分”提升文明乡风 “大德治”助力乡村振兴

      4月25日,白银市会宁县梁庄村的“乡风文明实践阵地”积分超市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作为梁庄村的对口帮扶单位,中金财富证券正在这里开展“传递文明风尚,助力乡村振兴——小积分·大文明”乡风建设竞赛活动。  “买牙膏、牙刷、米面油这些东西都不用花钱,凭积分卡就能换,好得很!”梁庄村村民李军科听...

    时间:04-28
  • 2023年兴源惠民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县基层干部乡村治理能力提升培训班举办

      中新网北京4月25日电 2023年兴源惠民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县基层干部乡村治理能力提升培训班近日在北京召开。  本次培训班由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承办,为期4天。培训班学员均为中央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的结对...

    时间:04-25
  • 江门东艺宫灯制作技艺传承人李仰东:打造侨乡风情宫灯

      中新网江门2月23日电 题:江门东艺宫灯制作技艺传承人李仰东:打造侨乡风情宫灯  中新网记者 孙秋霞  在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长堤历史风貌街,一间古色古香的工作室挂满了颇具宫廷气派的六角宫灯,红木雕刻的骨架上镶嵌着各式玻璃画,寓意福寿延年、吉祥如意等。江门墟顶老街、开平碉楼等地的侨乡风景...

    时间:02-23
  • 春节假期四川游客接待量全国第一 云南边境州市增势猛

      春节假期四川拿下游客接待量全国第一,云南边境州市增势迅猛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1%。  在文旅部发布“2023年春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

    时间:01-29
  • 春节假期四川游客接待量全国第一 云南边境州市增势猛

      春节假期四川拿下游客接待量全国第一,云南边境州市增势迅猛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1%。  在文旅部发布“2023年春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

    时间:01-29
  • 正值冰雪旅游季 滑雪场游客接待量节节攀升

      央视网消息:新疆阿勒泰地处北纬45度—47度世界滑雪黄金纬度带,有效存雪期180天以上。眼下,正是冰雪旅游季,阿勒泰各大滑雪场人气爆棚。  走进阿勒泰将军山国际滑雪度假区,雪道上满是身着各色滑雪服的滑雪爱好者。有的是初学者,正在摸索学习滑雪技巧;有的已经达到了发烧友的级别,展示比拼各种高难度动...

    时间:12-2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