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在网上花数百元问诊,靠谱吗?小心别踏进“问诊陷阱”

2023-06-09 04:03:40

来源:成都商报

  在网上花数百元问诊,靠谱吗?

  小心,别踏进“问诊陷阱”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开始在网上自查病因,通过“网络问诊”寻求良方。与此同时,不少医院的专家也推出在线免费咨询、便民门诊、远程会诊等服务。

  一些不法分子从中嗅到了“商机”,冒充专家在网上开展健康咨询服务,并利用消费者的心理,精心设计话术,吹嘘自己的医术和药效,借机向患者销售保健品或假药。如何避免“网络问诊”变成“问诊陷阱”?

  网站冒用医生名义误导患者

  法院:判决被告网站侵权

  近期,北京互联网法院新增多起涉及健康咨询服务平台的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这些纠纷的原告均系北京各大三甲医院的医生,他们偶然发现一些平台上有大量以他们名义提供的健康类回答,而且回答中含有明显超出正常寻医问诊答复范围的内容。

  李医生是北京一家三甲医院风湿免疫科的副主任医师。此前,在一次出诊过程中,有一名患者称,他曾在网上向李医生咨询过关于风湿病治疗的问题,并且收到了李医生的回复,称某药物保健品可以治疗风湿性疾病,效果还不错。

  李医生告诉记者,在网上回答患者的问题是他的日常工作,但这位患者描述的类似推销保健品的内容肯定不是他本人的回复。

  李医生向这位患者询问了该网站的网址,他发现该网站不仅使用了他的姓名和头像回答患者的问题,还使用了他熟识的其他医生的姓名和头像针对患者的问题作出回答,并且内容都是宣传保健品。

  李医生联合其他4位被冒用名义回答患者问题的医生,通过律师对这家网站提起了诉讼。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从网上随意抓取信息回答患者问题的行为并不属于合理使用信息,对几位医生构成了姓名权的侵害。

  北京互联网法院综合审判一庭法官郭晟表示,本案中,被告使用原告的姓名用于商业运营以获取流量价值,这种行为完全背离了民法典所规定的合理使用的范围。因此,法院最终判定被告的这种行为不属于合理使用。

  此外,法院审理认为,网站发布的内容对原告的社会评价产生影响,构成了对原告的名誉侵害。最终,法院判定被告的行为侵害了原告的姓名权和名誉权,被告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如何排除“问诊陷阱”?

  律师:需监管部门和平台通力合作

  记者在某知名搜索引擎上搜索“脱发”相关的内容时,跳出了多个带有广告性质的链接,链接显示的答疑医生来自全国多地医院。记者点击其中一个显示“精选”内容的链接,跳转至一个对话窗口。此时,页面上显示的对话对象是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医生。随后,记者向其咨询时,对话窗口的医生又变成了另一个头像。

  当记者提出更详细的问题时,网站跳出了付费链接,要求填写包括手机号在内的个人信息。记者发现,回答同一个问题,多个问诊平台的收费价格差距很大,从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

  2022年公布的《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中,针对互联网诊疗中处方审核、隐私保护、诊疗质控等社会关注点作出了详细规定。

  律师刘满江认为,排除“问诊陷阱”,需要监管部门与相关平台通力合作。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严格建立行政许可制度,完善当地互联网问诊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电子注册系统。

  刘满江表示,针对拟开设网络问诊的医疗机构或医生、专家,互联网健康咨询问诊平台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审核其资质条件。一旦发现忽悠患者、售卖假药等违法行为,要及时封停相关网络账号,并提交相关部门,依法追究责任。

  据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在网上花数百元问诊,靠谱吗?小心别踏进“问诊陷阱”

      在网上花数百元问诊,靠谱吗?  小心,别踏进“问诊陷阱”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开始在网上自查病因,通过“网络问诊”寻求良方。与此同时,不少医院的专家也推出在线免费咨询、便民门诊、远程会诊等服务。  一些不法分子从中嗅到了“商机”,冒充专家在网上开展健康咨...

    时间:06-09
  • 唯一药物即将退出中国:罕见病患者遇到罕见时刻

      药的重量,张玉清再了解不过了。一包100ml的药,注射完需要4.5小时,药液流尽,还要再换一袋生理盐水把管子里残留的药冲干净。  她每周都会带着女儿到医院用药。注射的时候,张玉清会牢牢盯着吊瓶,确保每一滴药液都能流入女儿小希体内。用一次药的总价是6万元,张玉清算过,一滴药30元。  吊瓶里装着“唯...

    时间:06-07
  • 唯一药物即将退出中国:罕见病患者遇到罕见时刻

      药的重量,张玉清再了解不过了。一包100ml的药,注射完需要4.5小时,药液流尽,还要再换一袋生理盐水把管子里残留的药冲干净。  她每周都会带着女儿到医院用药。注射的时候,张玉清会牢牢盯着吊瓶,确保每一滴药液都能流入女儿小希体内。用一次药的总价是6万元,张玉清算过,一滴药30元。  吊瓶里装着“唯...

    时间:06-07
  • 山西一医院15人被逮捕 涉夸大患者病情、强迫交易等多项违法犯罪行为

      中新网朔州6月3日电 (记者 李庭耀)近期,山西省朔州市公安局朔城分局侦破了朔州生殖医院涉嫌违法犯罪案件。朔城警方日前发布通告称,2021年以来,朔州生殖医院在朔州市从事医疗经营活动中,不同程度存在发布虚假广告诱骗患者就医、夸大患者病情、肆意加价收费等非法经营活动和敲诈勒索、诈骗、强迫交易...

    时间:06-03
  • 白皮书勾勒青光眼患者画像:呈年轻化趋势、多与慢病共病

      中新网上海6月3日电 (记者 陈静)全国“爱眼日”宣传主场活动3日在上海举行,现场发布的《青光眼综合防治管理白皮书》(下称:《白皮书》)呈现中国青光眼患者整体画像、疾病现况和诊疗全貌,探索高效的青光眼综合防治管理模式。  据此,中国青光眼患病与年龄相关但呈年轻化趋势,青光眼与其他慢病共患病比例高。《白皮书》指出,对...

    时间:06-03
  • “中国孕妇泰国坠崖案”被告人三审获刑33年零4个月

      “中国孕妇泰国坠崖案”三审宣判,被告人获刑33年零4个月  新京报讯(记者 彭镜陶)6月2日,新京报记者从“中国孕妇泰国坠崖案”当事人处获悉,近日该案三审宣判,泰国最高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构成蓄意杀人未遂,应当判处无期徒刑,但鉴于被告人在庭审过程中配合法庭调查,予以减轻处罚,最终判处被告人俞某冬有...

    时间:06-03
  • “中国孕妇泰国坠崖案”被告人三审获刑33年零4个月

      “中国孕妇泰国坠崖案”三审宣判,被告人获刑33年零4个月  新京报讯(记者 彭镜陶)6月2日,新京报记者从“中国孕妇泰国坠崖案”当事人处获悉,近日该案三审宣判,泰国最高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构成蓄意杀人未遂,应当判处无期徒刑,但鉴于被告人在庭审过程中配合法庭调查,予以减轻处罚,最终判处被告人俞某冬有...

    时间:06-03
  • 上海专家成功探索新方法 避免患者ESD手术后食管狭窄困扰

      中新网上海5月31日电 (记者 陈静)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微创治疗——食管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成为治疗早期食管癌等上消化道肿瘤的主要手段,术后患者5年生存率可超过95%。可是, ESD术后常会出现食管狭窄并发症,让患者进食困难。这个难题长期困扰着医生和患者。  记者31日走访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时间:05-31
  • 中国红基会等启动“基层健康西部行”公益项目 助力降低患者负担

      中新网北京5月31日电 (记者 张素)记者31日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获悉,“基层健康西部行”公益项目已正式启动。这一公益项目包括物资捐赠、专家培训、送医下乡、科普宣传等内容,旨在提升基层诊疗水平、降低基层医疗体系负担、提高大众健康生活质量。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以‘守护生命与健康,红十字...

    时间:05-31
  • “追光者”陈辉:在影像的世界里为基层患者服务

      中新网襄阳5月31日电 题:“追光者”陈辉:在影像的世界里为基层患者服务  作者 张倩龙 黄瑜 姚敏  一份份影像资料从基层卫生院传至远程影像诊断中心,电脑屏幕前,陈辉与团队成员们正端坐着阅片,为基层患者们进行诊断,这便是“追光者”们日常的工作。  陈辉是襄阳市中心医院北院区放射影像科主任,...

    时间:05-3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