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昔日千亿上市房企摘牌,A股股票再无“蓝光”

2023-06-08 00:05: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6月8日电 (中新财经记者 左宇坤)6月6日,按照此前公告,昔日四川第一大房企蓝光发展正式终止上市暨摘牌。至此,本轮房企洗牌里,A股第一家正式退市的房企诞生。

  在从“三高”向新发展模式调整与过渡的过程中,长期积累的风险暴露使得行业步入优胜劣汰的“结算期”,部分房企也走到了为过去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的经营模式买单的当口。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A股股票再无“蓝光发展

  “2023年,我们会面临更艰巨的挑战,但是勇气与光芒会伴随在身旁。有了勇气,我们便能粉碎厄运;有了光芒,我们便能照亮前方。”今年伊始,蓝光发展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武正在2023年新年献词中说道。

  但在年中,蓝光还是没能逃脱面值退市的“厄运”。5月30日晚间,*ST蓝光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将于6月6日终止上市暨摘牌,公司股票不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

  据其公告,4月6日至5月9日,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属于《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蓝光发展股票终止上市后,将进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依托主板券商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设立并代为管理的两网公司及退市公司板块挂牌转让。

  此时,距离蓝光发展上市仅仅8年,距离其跨入千亿房企的阵营不到4年,距离其首次出现违约则已过去了2年。

图片来源:蓝光BRC官网

  将时光回溯到1989年,曾在体制内工作的蓝光发展创始人杨铿在放下铁饭碗,注册了兰光汽车零配件厂。他考察过沿海房地产市场后又敏锐地捕捉到风向,创办成都兰光房屋开发公司,后更名为“蓝光”。

  杨铿的激情也给蓝光的员工留下了深刻印象。曾在蓝光工作过多年的孙凌(化名)对记者表示,虽然自己在蓝光只是从事基层工作,但在她的记忆里,杨铿是一个亲和又有激情的人。

  “每周一下午的全公司例会上常常能看到他,他喜欢用自己写的诗给员工鼓劲;公司的各种规范、考核都很透明合理,福利也不错;员工之间的氛围也很好,没有恶意竞争,也常常相互帮助。”孙凌曾经想过长期在蓝光工作,后因为生活城市的变动而不得不离职。

  在敢闯敢干的杨铿的带领下,蓝光也迎来了高光时刻。2015年,蓝光发展借壳上市,股价在这一年的6月12日达到了最高值13.56元;销售规模从2015年的约183亿元迅速增长至2019年的1015.37亿元,成功进入“千亿俱乐部”。

  但激进的模式也导致在2020年6月末,蓝光发展的有息负债规模就已飙升至745.93亿元。在超高的杠杆率下依然“蒙眼狂奔”,高溢价拿地的惩罚很快到来。当年10月,在蓝光发展与平安旗下公司合作的广东佛山项目中,蓝光未能在承诺期按时还上一笔几十亿元的债务。巨额的债务风险逐渐显现,虽自当年10月起多次出售资产,仍难挽颓势。

  “在我的印象里,蓝光一直是活力满满、年轻又有生命力的。真的很遗憾它会这么早退市。”对于感情深厚的“前东家”,孙凌还是送上了惋惜与祝福。

  “三高”模式下的脆弱

  但在本轮市场更替的洪流中,迎来黄昏的也不只蓝光一家。

  据诸葛数据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包括嘉凯城、泛海控股、宋都股份、中天金融等超10家房企触发退市风险,同时还有中国恒大、世茂集团、中国奥园、花样年、祥生控股、佳源国际、力高集团、当代置业等超20家港股房企仍处于停牌状态。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当前市场环境下,高周转的房企压力较大。蓝光发展退市,其实更多的是当前房地产市场激烈的竞争与快速洗牌的一种写照。

  同策研究院也认为,这波退市房企的共同特征是过去贯彻“三高战略”模式,这种模式本质上属于融资环境宽松下“借新还旧”的资金链循环。对于信用不断下降的房企来说,由于很难对接到外部资金,反映到股市上即股价趋势性下跌,部分企业只能面临退市的窘境。

  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陈霄认为,以蓝光发展为例,被退市后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不仅在企业信誉形象上大打折扣,失去资本市场的支持会使后续融资难度升级,加上销售端失力、高额负债压顶,后续经营上也是困难重重。

  “房企退市后还是有机会重新上市的,只要达到相应的条件和交易所的批准,但是股票重新上市的门槛较高,条件更为严格,从这个角度来看重新上市的难度还是很大的。”陈霄说。

  因此,上述出险房企中也不乏不甘退市、力保上市地位者。*ST泛海便在连续11个交易日低于1元后,公布了董监高及控股股东的一致行动人的增持计划;ST世茂也在股价跌至1.01元时触发了警戒线,控股股东峰盈国际宣布增持股票超过1亿元。

  “若要避免退市,长期来看第一要大股东增持,增加资本市场的信心,拉升股票价格,避免长时间停留在1元以下;第二要通过资本市场信心增加,拓展新的融资通道,保证外部现金流的补充,应对短期到期债务问题;第三要加快项目处置以及销售回款的速度。”同策研究院认为。

资料图:股市。

  理性看待市场的优胜劣汰

  但在另一个方面,业内分析认为,加快退市程序也是为了淘汰一些经营不善、财务状况恶化的企业,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企业竞争力,维护市场秩序,从而在长远看有利于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广东省城乡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便指出,本轮房企退市,也意味着开始纠偏那种为了快周转、加杠杆(而不是提升公司治理)而上市的扭曲上市行为。

  “退市并不意味着破产,只是不符合公开上市流通、再融资了。股东们的权益将继续由存续主体承接,如果股东们愿意给企业解决债务、喘息的时间,其主体存续(而非破产)是大概率事件。”李宇嘉表示。

  他同时提到,退市只是意味着在资本市场再融资(增发或配股)的渠道关闭,其他融资渠道并未关闭。如果说企业债务问题未解决,融资和公司治理等功能也都大大削弱,留在资本市场上的意义并不大。

  “出险房企加速退出,符合行业优胜劣汰的规律,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行业洗牌。”陈霄也认为,接下来房企必须要降低负债水平,保证现金流稳定,摆脱高负债、高周转的旧模式,积极探索新发展模式。

  “退市不代表企业没落。企业退市后包袱减轻,也可以寻找新的赛道。”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从中长期发展机遇角度出发,若是地产业务有所淡化,那么要适当关注新的发展机会和新的产业点。(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蓝光发展摘牌 成今年A股首家退市房企

      中新社北京6月6日电 (记者 庞无忌)四川房企蓝光发展股票6月6日正式终止上市,即“摘牌”。这是今年以来A股首家退市的房企。  根据此前该公司公告,2023年4月6日至2023年5月9日,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人民币,下同),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指出,蓝光退市,对...

    时间:06-06
  • 昔日千亿房企走到退市边缘,老板是他

      中新网6月6日电 (中新财经记者 左宇坤)自救多年的泰禾集团,最终还是迎来了在A股的“终局”。  6月2日晚间,ST泰禾公告,截至当日,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股,已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规定。根据相关规定,公司股票自6月5日开市起停牌,公司股票交易存在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6月5日开盘后,ST泰禾的股价停留在一条0.43...

    时间:06-06
  • 报告:中国7家房企前5月销售额超千亿元 保利、万科、中海居前三

      中新社北京6月1日电 (记者 庞无忌)今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额小幅回升,但企业间分化加剧。  中指研究院研究主管王琳在1日举办的月度房地产形势分析会上透露,前5月,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中,销售额超千亿元(人民币,下同)的有7家,较去年同期增加4家,超百亿元的有68家,较去年同期减少2家。  据该机构统计,今年1-5月份,保利发...

    时间:06-01
  • 出险房企深陷清盘拉锯战,偿债方案是“破题”关键?

      市场低迷、年报难产叠加债务违约对上市房企产生的余波正在发酵。近日,多家A股上市房企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A股“披星戴帽”的上市房企越来越多,部分在港上市的内房股也正面临停牌。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24日,有11只内房股正处于停牌状态,面临最长停牌时间的企业自最新一次停牌日起停牌时间已经超过一年。...

    时间:05-25
  • 市场集中度提速 3家头部房企租赁板块营收均超10亿元

      优化运营模式,或迎盈利拐点  上市房企租赁业务开始迈向“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注重盈利增长而非规模增长   随着房企2022年财报的披露,其布局多年的住房租赁业务也显露出“现在与未来”——租赁业务开始进入“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与时俱进优化战略模式,注重盈利增长而非规模增长。与此同时,随着保租房REITs和不动产...

    时间:05-08
  • 市场集中度提速 3家头部房企租赁板块营收均超10亿元

      优化运营模式,或迎盈利拐点  上市房企租赁业务开始迈向“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注重盈利增长而非规模增长  随着房企2022年财报的披露,其布局多年的住房租赁业务也显露出“现在与未来”——租赁业务开始进入“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与时俱进优化战略模式,注重盈利增长而非规模增长。与此同时...

    时间:05-08
  • 强者恒强 头部房企持有物业运营收入占比明显提升

      轻重结合,逆境中固本拓新  头部房企持有物业运营收入占比明显提升,商业地产呈现“强者恒强”   新京报记者梳理2022年企业年报发现,与地产开发带来的销售收入相比,持有物业运营收入尽管在规模上有所不及,但胜在稳定性更强,受到外部环境、行业周期的影响相对较小。不少企业商业板块的业绩贡献比重逐步提高,由此构建企业第二...

    时间:05-08
  • 前4月中国6家房企销售额超千亿元 59家超百亿元

      中新社北京5月4日电 (记者 庞无忌)随着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交易回暖,中国房企销售额也有所回升。  中指研究院研究主管王琳4日在一场月度市场形势分析会上指出,2023年1-4月份,中国销售额最高的100家房企销售总额为23934.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2.8%,继续保持增长。  “千亿房企”和“百亿房企”数量均较去年同期有所...

    时间:05-04
  • 各地土拍“冷热不均”:核心城市数十家房企抢地,非核心区多以底价成交

      52家房企涌入成都,杭州一地块参拍房企数量创新高......近期,上海、杭州、成都多个热点一二线城市进行了集中供地,优质地块供应带动房企拿地热情恢复,但不同城市土拍“冷热不均”的现象仍然明显。  中指研究院分析师孟新增提到,2023年,22城“集中供地”进一步淡化,普遍发布2023年土地拟出让清单,并采取“多次少量”模式供地,根据...

    时间:04-30
  • 各地土拍“冷热不均”:核心城市数十家房企抢地

      各地土拍“冷热不均”:核心城市数十家房企抢地,非核心区多以底价成交  52家房企涌入成都,杭州一地块参拍房企数量创新高......近期,上海、杭州、成都多个热点一二线城市进行了集中供地,优质地块供应带动房企拿地热情恢复,但不同城市土拍“冷热不均”的现象仍然明显。  中指研究院分析师孟新增提到...

    时间:04-3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