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提速

2023-06-06 11:19:20

来源:经济日报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和京津冀三地政府近日共同编制《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京津冀产业分工定位更加清晰,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实现新突破。

  “产业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3个率先突破领域之一,对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付保宗说。

  分工格局日益明确

  “自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三地协力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区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分工格局日趋明朗。”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规划研究所所长程楠表示。

  北京牢牢牵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一方面,依法依规督促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不达标企业整改或关停退出,2014年以来累计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近3000家。另一方面,对新增产业出台禁止和限制目录,从源头上严格控制非首都功能增量。

  天津构建以智能科技产业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累计达77家,位列全国主要城市第三名。

  河北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制造业单位数区域占比由协同前的54.6%提升至2021年的79.3%,保定京车智能制造基地、石家庄新乐三元工业园等一批项目相继落地,有效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此外,京津冀地区“2+4+N”产业合作格局初步形成。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两翼”产业不断集聚,截至去年底,三峡集团、中国石油等58家企业落户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投资来源为北京的注册企业超3000家。曹妃甸区、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张(家口)承(德)生态功能区、滨海新区等“4+N”平台产业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京津冀地区累计创建45家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成为产业集聚发展合作的重要载体。

  “‘2+4+N’产业合作体系成为引导产业有序转移、精准承接、集聚发展的重要平台,加快了京津冀三地产业特色化、园区专业化、产城融合化发展步伐,为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奠定了基础。”程楠说。

  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方案》提出,要培育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优势产业链,协同机制更加健全,产业协同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对京津冀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

  “三地根据自身优势不断巩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程楠介绍,北京突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用,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迈进;天津深耕重点产业,积极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河北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走深走实。

  据悉,保定市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集群与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在去年被评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我们计划通过3年至5年的努力,建成电力及新能源装备领域全球重要的技术研发转化区域、全国领先的高端要素聚集高地、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高质量样板。”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付保宗建议,要瞄准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强化京津冀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攻克一批产业链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协同培育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氢能、工业互联网、高端工业母机、机器人等6条重点产业链。

  建立有效合作机制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虽已取得积极成效,但在迈向更高层次过程中仍面临不少难题:产业综合实力有所弱化、优势产业链中间环节缺失较多、产业协同创新水平有待提高。

  “这需要京津冀继续完善产业链配套体系、深化产业协同创新,研究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增强产业政策合力,加快三地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程楠认为,应梳理三地产业升级转型的堵点,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进三地市场一体化,解决市场分割问题,促进区域间资源要素有序流动、合理配置。宣传推广三地行之有效的营商环境改革措施和成熟做法,甚至将其上升为法规制度,加快创新资源集聚、创新成果转化。

  三地协同创新实现突破,关键在于建立健全有效合理的合作机制。付保宗建议,在京津冀地区探索实行产业协同链长负责制,协同开展产业链强链补链畅链工作。探索建立跨区域重大项目、园区共建的协同招商、落地实施、利益分享机制。(经济日报)

翻译

搜索

复制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广州市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联盟成立

      中新网广州6月3日电 (记者 王坚)据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下称“大湾区科创服务中心”)3日消息,广州市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联盟(下称“广州创新联盟”)已成立揭牌。该联盟将发挥协同创新作用,搭建交流互动、成果转化、人才培育等平台,开展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助力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  据介绍,广州创新联盟由...

    时间:06-03
  • 长三角首个量超协同创新中心成立

      中新社合肥6月3日电 (记者 张俊)记者3日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长三角首个量超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成立。  量超协同创新中心由上海超级计算中心与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合作成立。双方将共同探索打造“量子—经典”混合计算平台,积极开拓长三角区域重点行业领域的量...

    时间:06-03
  • “长三角医疗新科技协同创新联盟”上海启动

      中新网上海6月1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1日获悉,“长三角医疗新科技协同创新联盟”正式启动。  该联盟以医疗新科技为主题,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成果展示与转化中心、上海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服务联盟、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科创办及上海市嘉定区科技创新服务联合会共同发起。联盟旨在聚集创新医疗器械...

    时间:06-01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安徽合肥逐梦“空天”打造空天信息产业集聚地

      中新网合肥5月31日电(记者 张俊 张娅子)空天信息产业发展近年来迎来重大机遇期,安徽省合肥市依托自身产业和创新优势,不失时机抢占新风口,涵养“空天系”产业生态,打造产业新地标。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日前来到位于合肥的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各类数字地球的产品让人耳目一新。  “数字地球”是一个地球的数字...

    时间:05-31
  • 政产学研对话“东数西算” 聚焦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建设

      中新网贵阳5月26日电 (记者 张伟)此间进行的2023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数博会)上,由数博会组委会主办,中国通信学会、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贵州省通信管理局共同承办的“东数西算”高端对话于26日举行。  “东数西算”高端对话是2023数博会重点活动之一,政府官员、业界精...

    时间:05-26
  • “校企互哺”促进航空产业转型升级

    原标题:“校企互哺”促进航空产业转型升级科教融汇是指科学与技术同教育融合交汇。“科”“教”不分家,重点在“融”,结果是“汇”,要把科技革新与立德树人紧密结合起来,融汇成一股磅礴力量,助力国家现代化建设。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国家航空产业基地核心区,坚持与航空产业基地同呼吸、共命运,按照“区域规划一张图...

    时间:05-19
  • 山西“海归青年”姚文静:以创新理念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中新网太原5月18日电 题:山西“海归青年”姚文静:以创新理念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中新网记者 杨杰英  “海归把在海外学到的新理念、新想法和新技术结合到产业中,会给产业带来很多新的可能性。”山西海归青年姚文静告诉记者,海归回乡创业机遇无限,可以通过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来打造创新创业的...

    时间:05-18
  • 老总时评:烧烤之外,产业转型才是淄博发展关键

      中新网北京5月17日电 题:烧烤之外,产业转型才是淄博发展关键  作者 郭招金 中国新闻社原总编辑  “淄博烧烤”成功出圈的故事传遍海内外,真实上演了“一种美食带火一座城”。很多消费者说,在现场看到景象比你想象中的还要夸张。  复盘淄博烧烤成功出圈的路径,源头是2022年淄博市政府热情接待大批因疫情到淄博隔离的大学...

    时间:05-17
  • 规范化生产打开发展新空间 云南石屏推动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规范化生产打开发展新空间  云南石屏推动特色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在一线)  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做豆腐的历史悠久,不过零散的作坊式生产也存在一些弊端。为了保护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的异龙湖,“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的生产模式必须转变。  于是,豆腐作坊进入工业园区,小...

    时间:05-16
  • 【光明时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有可为

      【光明时评】  作者:付伟(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近日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要坚持以实体经济为重,防止脱实向虚;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不能贪大求洋”“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时间:05-1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