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京津冀产业合作重点平台目录发布 促进区域深度融合发展

2023-05-30 19:30: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5月30日电 (记者 杜燕)2023中关村论坛期间,京津冀三省市联合举办京津冀协同发展系列活动。三省市有关部门共同发布《京津冀产业合作重点平台目录》(简称《平台目录》),签订通武廊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点示范合作协议等协议,并开展联合调研。

  发布京津冀产业合作重点平台目录

  2017年,京津冀三省市协同办联合印发《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的意见》,推动构建分工合理、协作有序、上下游联动的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2022年以来,结合三地产业协同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三省市协同办共同启动平台评估工作。评估工作坚持“产业链创新链构建、市场化机制引导、服务水平提升”三个导向,按照“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的原则,经过平台自评、专家评审等环节,共同会商确定了50家特色鲜明、营商环境好、承接能力强、与北京产业链紧密衔接的重点平台,形成了《京津冀产业合作重点平台目录》。其中,天津16家,河北34家;按类型分类,协同创新平台16家,现代制造业平台23家,服务业平台10家,农业合作平台1家。

  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三省市有关部门和属地政府将加大对重点产业平台的支持力度,研究制定系列支持政策,加强对平台的跟踪服务和动态评估,提升平台发展能级,进一步增强与北京产业配套协作互补性,完善企业供应链和产业生态圈。

  推动三地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深度融合

  中关村论坛期间,三省市有关部门签订了《通武廊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点示范合作协议》等协议,推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北京通州、天津武清、河北廊坊地缘相接、人缘相亲、交往密切。为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通州区政府、武清区政府、廊坊市政府签署《通武廊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点示范合作协议》,围绕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交通互联互通、产业协作、优化区域营商环境等方面,深化合作,促进区域深度融合发展

  产业合作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为深入推动三地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局、河北工业和信息化厅共同签订《京津冀重点产业链协同机制方案》。三地工业和经信部门将深化产业合作机制,聚焦氢能、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统筹建立链长制,组织绘制产业链图谱,推进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优链。

  为推动京津冀三地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协同发展,三地广播电视局共同签署《京津冀深化大视听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围绕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人才培养交流等方面,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

  展示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成效

  近年来,依托中关村论坛(科博会),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展已举办3届。今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展由北京市京津冀协同办、天津市京津冀协同办、河北省京津冀协同办联合举办。

  展区分为10大板块,包括:综述,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唱好京津“双城记”,构建京津冀“2+4+N”产业合作格局,交通、生态、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协同发展,建设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及展望等内容。

  在展区布局上,注重体现“三圈”。展区整体以通勤圈、功能圈、产业圈三个圈层为框架,与北京新两翼、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唱好京津“双城记”等内容有机融合,系统展现三省市携手建设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的新成效。

  在展示方式上,注重形式多样。在采用展板、模型等传统形式的基础上,大量运用电子沙盘、LED大屏幕、多媒体呈现等现代展示手段,突出互动性和体验性,使展示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形象和立体化。

  在展品选择上,注重“科技含量”。经过精心筛选,展品充分体现了三省市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的新成果。比如,长五、长七运载火箭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研发设计的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由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生产制造,是京津两地在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协同发展的代表性产品。北京地铁冬奥支线列车模型,由北京市属国企京投公司在河北建立的河北京车制造基地生产,体现了“北京设计+河北制造”产业协同发展模式。

  据悉,京津冀三地今后将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推动北京“新两翼”建设取得更大突破,强化交通、生态、产业、创新、公共服务等领域协作,加快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提升科技创新增长引擎能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切实提高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专家学者安徽共研中国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新路径

      中新网合肥5月27日电 (记者 张强)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27日在安徽省合肥市说,要立足中国、放眼全球,把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作为全新的概念,从理念向现实持续推进。“人类社会进入了二十一世纪,数字化已经成为全球人类的共识,当数字化与绿色化走到了尽头,那就是数字化绿色化的协同发展,这无疑也紧扣了两大时代主题。”  当日,...

    时间:05-27
  • 京衡中医药协同发展“名片”工程启动5年 会诊疑难病例1.3万例

      中新网衡水5月26日电 (崔志平 张凯 赵栋)26日,河北省衡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高卫红在当日举行的京衡中医药协同发展“名片”工程总结暨3.0版启动大会上称,五年来,京衡双方携手建立了10家中医综合医联体和11个协同重点专科,北京来衡专家团队累计门诊接诊13万人次、收治住院患者5.6万人次...

    时间:05-26
  • 政产学研对话“东数西算” 聚焦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建设

      中新网贵阳5月26日电 (记者 张伟)此间进行的2023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数博会)上,由数博会组委会主办,中国通信学会、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贵州省通信管理局共同承办的“东数西算”高端对话于26日举行。  “东数西算”高端对话是2023数博会重点活动之一,政府官员、业界精...

    时间:05-26
  • 经济观察:杭甬“双城记”如何再谱新篇章?

      中新网宁波5月25日电(记者 林波)2016年G20杭州峰会期间,杭甬“双城记”首次提出,是杭甬两地开展唱好“双城记”相关工作的源头。七年过去了,“双城记”杭甬两地唱得如何?  2021年,浙江出台《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五年行动计划》。2022年6月召开的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着力塑造引领未来的新...

    时间:05-25
  • 中央部门联手地方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

      中新社北京5月23日电 (记者 刘育英)记者23日从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工信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近日联合制定印发《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八方面重点任务。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表示,近年来,京津冀紧紧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一“牛鼻子”,积极推动产业转移对接、转型升级,产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科...

    时间:05-23
  • 【每日一习话】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开放平台

      习近平:设立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开放平台,带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  这段话出自2020年9月4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的致辞。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

    时间:05-23
  • 习近平总书记引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纪事

      京津冀,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的重大国家战略。  5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强调...

    时间:05-15
  • 【光明时评】推动人工智能创新与治理协同发展

      【光明时评】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创新生态,重视防范风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据中国信通院测算,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080亿元,同比增长18%,企业数量超过4000家,中国人工智...

    时间:05-15
  • 从十年里的三场座谈会,看总书记这样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

      时间:5月11日—12日  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  这是新时代里,谋篇落子的第一个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  就像精密仪器的齿轮相互咬合,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工程,通盘谋划、辩证考量、创新破题、精准发力。  听听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

    时间:05-15
  • 重庆首届三峡人才节在万州开幕 助力库区人才协同发展

      中新网重庆5月14日电 (记者 何蓬磊)为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推动重庆三峡库区人才协同发展,14日,重庆首届三峡人才节(以下简称:人才节)在三峡库区腹心城市万州开幕。图为重庆首届三峡人才节正式启幕。 何蓬磊 摄  据悉,重庆首届三峡人才节作为重大引才活动,由包括万州在内的渝东北三峡库区城...

    时间:05-1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