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5G普及率折射数字经济活力

2023-05-29 06:28:52

来源:经济日报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三大电信运营商5G套餐用户总数累计达12.13亿户。5G消费不断增长,5G应用向纵深推进。

  5G用户持续增长,折射出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向上的发展活力,数字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深入推进,数字企业创新发展动能不断增强,各行各业积极拥抱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高质量发展有望再上新台阶。

  市场普及率逐渐提升

  截至4月底,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5G套餐用户数分别为6.99亿户、2.87亿户和2.27亿户。

  与2022年底相比,5G套餐用户渗透率再创新高。赛迪智库无线电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彭健分析,目前三大电信运营商的整体渗透率已超过70%。从4G发展历程看,其在移动电话用户总数中的占比最高超过80%。可以预见,未来5G套餐用户在稳中有增的同时,也将加快向5G移动电话用户转换。

  “5G上网体验的优越性日渐明显,速度、稳定性、流畅性都优于4G网络,尤其是在人群密集的商场、体育馆、景区、高铁等场所,将带动更多4G用户向5G网络迁移。”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说。

  5G在个人应用市场和消费领域普及率不断提升,一个重要原因是5G网络和终端覆盖率逐步提升,5G资费稳步下调。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5G基站总数达273.3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4.5%。

  目前,5G在个人和消费领域的亮点应用主要聚焦在视频领域。“包括短视频、超高清视频、视频直播、云视频游戏等。一些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应用,以及数字人、元宇宙、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等也是5G在个人应用和消费领域的重要新兴应用。”赵刚介绍。

  在福建宁德,福建移动联合华为等企业打造的海域5G网络为沿海渔民打造了海上高速网络,和家人视频通话更流畅、看视频电影不卡顿……渔民的娱乐生活更丰富,生活和学习也更便利。

  “我国5G个人应用在用户规模、终端类型和应用创新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涵盖4K/8K超高清音视频、XR(拓展现实)、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彭健说。

  行业应用向纵深推进

  5G应用在业界存在这样一条“二八定律”:20%的应用场景在个人和消费领域,80%的应用场景在行业。因此,行业应用一直是5G应用推进的重点。工信部数据显示,目前,5G应用已覆盖52个国民经济大类,全国5G和千兆光网“双千兆”网络应用案例数超5万个。

  彭健分析,从空间维度看,工信部日前已批复开展5G地空通信试验,有望将5G应用从地面拓展至空中,推动航空互联网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从规模应用看,5G在制造业、矿山、港口、能源等行业已实现规模复制,有效赋能垂直行业高质量发展。“在具有高流量、广连接、低延时特点的重点行业领域,5G应用更深入,包括基于5G网络连接的复杂工况机器人应用、远程操控工程机械、电网自动巡检、远程手术机器人等。”赵刚介绍。

  浪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基于云网融合基础设施,为苏州浪潮工厂打造了国内首个高端服务器主板制造5G全连接工厂。在5G+柔性生产场景,产线调整周期从14天缩短至4天,柔性化调整效率提升了3倍以上;在5G+AGV(移动机器人)多机协同场景,彻底解决了AGV行驶过程中网络卡顿的问题,产线整体配送效率提升了20%。

  中国联通董事长刘烈宏介绍,中国联通已累计打造1.9万个5G规模化应用项目,落地9000多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装上“数字引擎”。

  工信部总工程师赵志国表示,一季度,工信部发布了5G工厂、工业互联网园区、公共服务平台等218个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打造一批应用实践样板,带动工厂、园区“知网、用网”“敢转、会转”,加快数字化转型。

  数字经济稳健增长

  5G用户快速增长、5G网络加速覆盖,夯实了数字经济发展底座。彭健表示:“我国5G、千兆光网、卫星互联网、‘东数西算’工程等仍在加速发展阶段,利好数字经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并将为千行百业赋能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日前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1.5%。其中,数字产业规模稳步增长,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收15.4万亿元,同比增长5.5%;软件业务收入达10.81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超1.2万亿元,同比增长15.5%。

  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深入推进。农业数字化加快向全产业链延伸,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超过25%。全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增长至58.6%和77%。

  各行业深入推进数实融合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赵刚分析,在产业数字化方面,数实融合既能为传统产业赋能,提升传统产业生产效率,也能衍生出智能家居、自动驾驶汽车、数字医疗等新业态和新市场。在数字产业化方面,数实融合既为计算机软硬件等数字技术产品释放出巨大的市场空间,也为通用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技术和新产品提供了试验场景。

  “创新是数字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彭健表示,一方面,在既有优势领域要总结经验,不断巩固提升国际领先地位;另一方面,针对数字经济中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短板弱项,要加强技术攻关力度,加快国产化进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经济日报 黄 鑫)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政产学研企聚焦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中新网贵阳5月27日电 (记者 石小杰)“当前,数据已经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外的第五大生产要素,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二级巡视员王少朋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论坛上表示,2022年我国大数据产业产值达1.57万亿元,同比增长18%,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

    时间:05-27
  • 数字经济时代,如何拧紧“安全阀”?

      (经济观察)数字经济时代,如何拧紧“安全阀”?  中新社北京5月27日电 (记者 庞无忌)过去几十年来,数字技术的不断拓展和广泛应用推动了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巨大变革,全球迈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之一。随着数据价值不断显现,数据安全风险也与日俱增。数据泄露、数据篡改、数据滥用等问题威...

    时间:05-27
  •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出席中国与《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成员部长级会议

      王文涛部长出席中国与《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成员部长级会议  5月26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美国底特律参加亚太经合组织(APEC)贸易部长会议期间,出席中国与《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成员部长级会议。中国加入DEPA工作组主席国智利外交部国际经济关系副部长萨纽埃萨主持会议,新西兰贸易与出口增长部长奥康纳...

    时间:05-27
  • 聚焦“三角循环”关键要素 助力金融科技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新网贵阳5月27日电 (记者 张伟)2023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数字金融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论坛26日在贵阳成功举行。政产学研企齐聚一堂聚焦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需要加强政产学研企的深度融合,构建多方共赢发展的行业生态。  论坛由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组委会主办,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承...

    时间:05-27
  • 投资贵州数字经济产业 又一批大数据项目“向黔进”

      中新网贵阳5月25日电 (岳旺 陶可)2023贵州省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招商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25日在贵阳市举行。活动现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3个;签约产业投资项目8个,签约总金额49亿元(人民币,下同)。签约项目聚焦电子信息制造、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数据中心项目等数字经济产业。  “贵州数字经济增速连续8年位居全国前列...

    时间:05-25
  • 多国青年分享交流数字经济创新创业经验

      中新社贵阳5月25日电 (记者 杨茜)25日,青数聚·亚洲青年大数据创新创业论坛在贵阳举行。  本次论坛以“青春遇见贵州·数字引领未来”为主题,关注青年在大数据创新创业方面取得的成就,以2023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为交流平台,互相学习借鉴在数字经济发展中创新创业方面的经验。  菲律宾菲华青商会创会会长蔡荣煊此...

    时间:05-25
  • 中国国家网信办发布报告: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50.2万亿元

      中新社北京5月23日电 (记者 刘育英)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3日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  中国国家网信办会同有关方面系统总结2022年各地区、各部门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开展数字中国发展...

    时间:05-23
  • 中国国家网信办发布报告: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50.2万亿元

      中新社北京5月23日电 (记者 刘育英)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3日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  中国国家网信办会同有关方面系统总结2022年各地区、各部门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取得的...

    时间:05-23
  • 赵恒春:数字经济提振高质量就业

      一段时间以来,数字经济在拓宽就业渠道、优化就业结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解决就业难问题提供了新机遇和新思路。日前发布的《中国残疾人事业研究报告(2023)》提出,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提供了残疾人就业形式重塑的可能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数字经济催生出大批新型工作岗位,相关行业吸纳就业能力快速提升,还增加了残疾大学生就业...

    时间:05-22
  • 数字经济 为残疾大学生就业提供新机会

    原标题:数字经济  为残疾大学生就业提供新机会“数字经济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就业形式的局限,为残疾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新的机会。”记者5月17日获悉,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杨立雄在《残疾人事业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研究报告(2023)》(以下简称蓝皮书)新书发布研讨会上说。蓝皮书由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

    时间:05-2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