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可再生能源建设提速 绿色发展再添动力(坚定信心 开局起步)

2023-05-28 11:09:08

来源:人民日报

  今年以来,一批可再生能源重大工程有力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青藏高原,海拔3300米的青海玛尔挡水电站一派繁忙,3600多名建设者克服高原缺氧等困难,日夜奋战,大坝填筑工程已完成超87%;

  库布其沙漠,总投资超800亿元的全球最大规模“沙戈荒”风电光伏基地施工正酣,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向京津冀地区送电约400亿千瓦时;

  东南海域,场址面积约22.9平方公里的福建漳浦六鳌海上风电场二期项目开工建设,首次批量化采用16兆瓦及以上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有序发展光能源、硅能源、氢能源、可再生能源。

  截至2022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超过12亿千瓦,历史性超过全国煤电装机。今年1至4月,全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6251万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74%。当前,各地区各部门统筹能源安全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进入高质量跃升发展新阶段。

  装机规模稳步扩大,产业竞争力不断巩固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海拔4600米的雅砻江柯拉光伏电站建设现场,升压站全面进入安装调试,建设者们正为年中投产目标做最后准备。这个世界最大的水光互补电站,施工面积超1600万平方米,相当于2200多个标准足球场大小。

  国投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杨志伟介绍,项目建成后年平均发电量20亿千瓦时,可节约标准煤超6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60万吨。通过接入两河口水电站,能够实现水光互补,平抑光伏电站发电的随机性和波动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低碳发展,这是潮流趋势,顺之者昌。”可再生能源是天然的绿色能源。2022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稳步扩大,新增装机1.52亿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76.2%,已成为电力新增装机的主体;利用水平稳步提升,发电量达2.7万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2.6亿吨。

  今年一季度,全国主要流域水能利用率99.8%、风电平均利用率96.8%、光伏发电平均利用率98%。

  能源企业抢抓可再生能源发展机遇,加大力度规划项目建设:今年国家能源集团计划建成投产山东渤中、江苏射阳、浙江象山等海上风电项目,以及宁夏宁东、新疆甘泉堡等一批光伏基地项目;华能集团全年计划新能源开工3000万千瓦以上,投资额超过1000亿元……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要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重大工程建设,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装机规模预计分别为4.3亿千瓦、4.9亿千瓦、4.23亿千瓦左右。

  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的同时,技术创新攻关力度持续加大,产业竞争力不断巩固。

  轮毂中心高146米、相当于50层楼高;叶轮直径252米,扫风面积约7个足球场大小;风机转动一圈,发电量可供三口之家使用7天左右。今年,我国自主研制的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得到批量化使用,这让参与研发的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很自豪。

  “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攻克了超长柔性叶片、大型主轴轴承国产化、超大容量发电机小型化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刷新全球最大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纪录。”武钢说,企业将继续坚持自主技术创新,提高风电机组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当前,全球新能源产业重心进一步向中国转移,我国生产的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0%;光伏企业隆基绿能自主研发的硅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6.81%,创世界纪录;2022年,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减排二氧化碳中,由中国制造的装备贡献度超过40%。

  开发布局持续优化,新模式新业态竞相涌现

  阳光照在南太行山,蓝色的光伏幕墙如同波浪般延伸。河南辉县市裴寨产业园内,厂房建设如火如荼。“厂房装上光伏幕墙后,每年能发电约33万千瓦时,节约用电成本约30万元,剩余的电上网还能带来额外收益,已吸引多家企业签约入驻。”辉县市张村乡党委书记郭冬卫介绍。

  充分利用山区地形、农户屋顶、工厂厂房等资源,推进分布式光伏建设。预计到今年上半年,辉县市户用光伏安装数将突破2万户,工商业光伏电站达到150座。

  集中式和分布式开发并举,可再生能源开发布局优化。

  “大而强”,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进展顺利。截至今年4月,第一批9705万千瓦基地项目已全面开工,项目并网工作积极推进,力争于今年年底前全部建成并网投产,第二批基地项目陆续开工建设,第三批基地项目清单已印发实施。

  “小而美”,分布式发展成为风电光伏发展主要方式。在建筑屋顶、院落空地、田间地头,风机呼呼转动、光伏板熠熠生辉。今年一季度,光伏新增并网装机3366万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1813万千瓦,占比超53%。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正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加快建设黄河上游、河西走廊、黄河几字弯等七大陆上新能源基地;统筹推进川滇黔桂、藏东南两大水风光综合基地开发建设;推动海上风电近海规模化开发和深远海示范化开发。

  新模式新业态竞相涌现,可再生能源应用场景融合创新

  内蒙古乌兰察布,三峡新一代电网友好绿色电站示范项目建设现场热火朝天。光伏板下,种植了苜蓿、羊草等耐寒耐旱植物,“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的绿色发展模式正在形成。

  “光伏板可以减少地表水分蒸发,提高植被生长率。一期项目于2021年底建成投产,二、三期项目计划今年底建成。”三峡能源建管分公司北部建管副主任张小龙说。

  在青海,国家电投通过“生态光伏+储能+蓄热”一体化,满足贵南县农牧民群众3万余人的供电、供暖等需求;在新疆,中国石化库车绿氢示范项目进入投产冲刺阶段,利用当地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优势年产绿氢可达2万吨……光伏+农业、光伏治沙、可再生能源制氢等新模式新业态,形成多能互补、因地制宜、多元融合发展新局面。

  输电通道建设加速,消纳水平有力提升

  我国风光资源大多分布在“三北”地区,而用电负荷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和南方地区,跨省区输电压力较大;再加上风电、光伏发电存在间歇性波动性,未来大规模高比例接入,将给电力系统平稳运行带来挑战。因此,可再生能源既要大规模开发,也得高水平消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

  建设输电通道,助力新能源“发得出”。

  眼下,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金沙江上游送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施工正忙,建成后每年可向华中地区输送来自川藏高原的清洁电能近400亿千瓦时。

  “川藏高原的水电和新能源资源富集,蕴藏巨大。未来20年,金沙江、澜沧江等大型水电基地及周边的大规模光伏基地将陆续开发建设,总装机规模将超过1亿千瓦。”国网湖北电力副总经理周新风介绍。作为首个进入川藏高原腹地的特高压直流工程,金上—湖北工程每年可替代燃煤超过17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400万吨,将大幅提高华中地区绿电比例。

  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现场设备轰鸣,项目建成后我国西南电网的主网架电压等级将从500千伏提升至1000千伏,每年可输送清洁电能超过350亿千瓦时;驻马店—武汉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稳步推进,将助力西部、北部清洁能源大规模输送,满足华中地区快速增长的用电需求……输电通道建设加速,有力提升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消纳水平。

  推进储能建设,推动新能源“用得好”。

  广西南宁,“十四五”时期华南地区首个抽水蓄能电站加紧建设。“目前地下厂房第二层的开挖工作已完成,预计今年底完成厂房开挖支护,开始机电设备安装。”南网储能公司工程建设管理分公司工程部经理刘操说。

  2022年,我国抽水蓄能建设明显加快。全国新核准抽水蓄能项目48个,装机6890万千瓦,超过“十三五”时期全部核准规模,全年新投产880万千瓦,创历史新高。今年,国家电网计划再开工建设5座、投运4座抽水蓄能电站;南方电网将继续加快推进南宁、梅州二期、肇庆浪江、惠州中洞等4个抽水蓄能电站主体工程建设。

  锂离子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等新型储能装机增长持续提速。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870万千瓦,比2021年底增长110%以上。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加快抽水蓄能、调峰气电、新型储能等电力系统调峰能力建设,大力提升居民和工商业用电负荷弹性,为风电、光伏等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能源低碳发展关乎人类未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深入实施能源安全新战略,坚定不移推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发展,美丽中国的生动画卷正徐徐铺展。

翻译

搜索

复制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建设有序推进

      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的广州国际金融城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广州国际金融城是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广州沿江经济带、广州科技创新轴的交汇点。根据规划,“十四五”时期,广州国际金融城将推进116个重大项目建设,涉及总投资超1800亿元。建成后,将以金融业为重点,以...

    时间:05-28
  • 陈发虎院士解读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建设成效逐步显现总体稳定趋好

      中新网北京5月27日电 (记者 孙自法)由中国科学院(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陈发虎研究员组织100余位科研人员历时4年研究编撰完成的中国首份《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影响的科学评估》报告,5月27日在北京举行的2023中关村论坛“基础科学、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正式...

    时间:05-27
  • 北京加快推动建设具国际影响力互联网3.0创新高地

      中新网北京5月27日电 (记者 陈杭)《北京市互联网3.0创新发展白皮书(2023)》(下称《白皮书》)指出,北京在互联网3.0产业发展政策举措、创新企业、科研基础等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北京正围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平台、应用场景、创新生态和监管等方面,谋划开展系列工作举措,加快推动北京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互联网3.0创新高...

    时间:05-27
  • 四川:因地制宜建设高标准农田 让“短板”土地焕发新活力

      5月初夏,行走在四川各地的田间地头,绿油油的水稻长势喜人,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因地制宜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完成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年度任务,重点补上土壤改良、农田灌排设施等短板。  “我们村周边的耕地...

    时间:05-27
  • 加速东北地区路网建设 沈阳至长白山高铁建设进入“快车道”

      央视网消息:日前,沈阳至长白山高铁建设进入加速阶段。经过连续奋战,沈白高铁线路并入沈阳北站的第一阶段施工顺利完成。  正在建设的沈白高铁与沈阳机务段沈北车间内部分线路重叠,为了让沈白高铁尽快与沈阳北站对接成功,沈阳局集团公司对部分厂房进行移设,改造既有线路,为沈白高铁建设腾出线位。  国铁沈阳局集团公司沈阳工...

    时间:05-27
  • “方舆数字底座”发布 拟打通数字中国建设“基层一公里”

      中新网贵阳5月27日电 (记者 张伟)5月27日,在贵阳举行的2023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方舆数字底座——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及运营平台”正式向全国发布。  方舆数字底座包括一个数字技术底座、两类应用基础设施(数字社会治理基础设施和数字交易市场基础设施)和一套原生数据治理体系。基于数字底座,可以快速创建各类数字...

    时间:05-27
  • 西藏昌都:全球规模最大光伏电站开工建设

      中新网拉萨5月27日电(贡嘎来松)近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昂多18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开工。该项目是金沙江上游清洁能源基地新能源开发的首个工程,计划于2024年11月30日实现全部容量并网发电。  金沙江上游清洁能源基地新能源项目,包括芒康昂多1800兆瓦和贡觉拉妥800兆瓦两个光伏发电项目。中国电建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负责...

    时间:05-27
  • 西藏昌都:全球规模最大光伏电站开工建设

      中新网拉萨5月27日电(贡嘎来松)近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昂多18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开工。该项目是金沙江上游清洁能源基地新能源开发的首个工程,计划于2024年11月30日实现全部容量并网发电。  金沙江上游清洁能源基地新能源项目,包括芒康昂多1800兆瓦和贡觉拉妥800兆瓦两个光伏发电项目。中国电...

    时间:05-27
  • 金观平: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探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日召开的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明确了京津冀要承担起“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的重大任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符合我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需要,新征程上,我们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以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面积21.6万平方公里...

    时间:05-27
  • 雄安新区建设绿色之城、智能之城及“地下之城”——未来之城拔地而起

      雄安新区建设绿色之城、智能之城及“地下之城”——  未来之城拔地而起(经济新方位)  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雄安新区考察,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短短6年里,雄安新区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堪称奇迹。  一处...

    时间:05-2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