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夜收抢麦 和大雨“赛跑”!智慧农业“神器”助力增收抢农时

2023-05-27 14:08:23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冬小麦已收获7.9%,其中西南地区收获接近尾声,湖北过七成,江苏、安徽、河南零星收获。

  抢收!夜战青峰村

  从5月25日开始,安徽4290万亩小麦次第成熟,开镰收割。而气象预报显示,近期安徽全省大部分地区陆续有降雨。成熟的小麦能否及时抢收,夜晚收获能否保持效率和进度?

  在安徽省寿县青峰村,夜幕下的麦田里收割机轰鸣,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抢收正在进行。作为这片麦田的主人,种粮大户张启峰心情有点复杂。

  安徽寿县安丰镇粮丰粮食种植家庭农场 张启峰:也兴奋也着急。兴奋的是今年的小麦产量还好,着急的就是以后有几天的大雨,割不完的话,过了这场雨麦子就坏掉了。肯定要干到通宵,干到天亮,一直干到下雨为止。

  在安徽淮河沿岸,人们会用“收麦抢黄豆”来形容事情的紧迫,分秒必争,抢的是一年的收成。在现场,16台收割机已经持续工作了一整个白天,夜晚收获对于大部分农机手来说也不陌生。

  今年安徽全省三夏投入农机20万台,其中5万台是装配了监测终端的智能农机。有了“北斗夜眼”,农机手们对工作进度信心十足。

  晓娟跨区收割团队队长 王晓娟:我们车上装了北斗智能一体机,省时省力,提高效率,而且精准度非常好,夜里抢收2000亩没有问题。咱们的车子和机器都是马力增大了,以前是60马力的,现在是200马力的。

  安徽寿县安丰镇粮丰粮食种植家庭农场 张启峰:成熟的有5000亩,下雨之前能收到4500亩,进度比往年快,要是以前像这些机械收不了这么快。

  夜里11点,几辆大卡车把张启峰收获的小麦拉到烘干基地进行烘干,确保颗粒归仓。

  今年,为做好小麦机收保障,安徽省提前摸排发布作业信息,免费发放3.5万份跨区作业证,组建了267个应急机收服务队,确保异常天气等情况下及时调度机具。

  抢麦!和大雨“赛跑”

  眼下,河南8500万亩小麦已陆续开镰,驻马店的小麦种植面积位居全省第一。根据天气预报,从26日开始,持续几天的大范围降雨,会给这里的小麦机收带来不利影响。抢农时,和大雨赛跑,保证颗粒归仓成了当地农民最急迫的事。

  王子明,90后,驻马店汝南县一名种粮大户,今年他一共种了2800多亩小麦。麦收期间遇到大风大雨天,一时间打乱了他原有的麦收计划。

  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种粮大户 王子明:原来我们每个人或者哪一个环节都是非常有序地往前推进,但是今年情况不一样,有点小紧张了。

  心里紧张,但麦收的步骤不能乱。600亩早熟小麦必须马上收割,而遇上这样的阴雨天,只能按照湿小麦出售。提前找到收购价钱合适的买家,迫在眉睫。

  多方打听后,一些粮食收购商告诉王子明,今年县里新建了不下30万吨的仓容,其中大部分都配备了充足的烘干设备,湿小麦也能收购,可处理。王子明要出售的600亩湿小麦虽费了些周折,但最终找到了买家。

  湿小麦有了出路,但怎么把它们收上来又是另一个问题。大雨后,麦地里土壤湿软,王子明家的大型轮式收割机派不上用场。稍作休息,他又来到了县里的三夏生产应急服务队寻求帮助,看看那里能不能找到足够的履带收割机。

  驻马店市汝南县兄弟农机应急服务队队长楚魁说,像他们这样的应急服务队今年县里已经拓展到了10支,目前有1000多辆履带收割机在县内,为了应对阴雨天气,他们又在网上发出了告机手的一封信,向在外作业的机手发出了通知,目前正有4000多台履带收割机开始陆续返回。

  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种粮大户 王子明:不管这几天下不下雨,感觉心里踏实多了,现在我就等着这些金灿灿的麦子,全部变成我们钱包里咔咔响的票子了。

  智慧农业 让一亩田“减肥”又增收

  在全国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北大荒建三江,眼下正是水稻插秧时节,天上北斗导航、手中遥控着无人机插秧,种植户们感受到了智慧化种田的“乐趣”。

  种植户张良宝是远近闻名的老把式,今年,他通过智慧农业系统的应用,体验到了更加“绿色”的春耕生产。

  北大荒集团红卫农场有限公司种植户 张良宝:智能插秧机施肥也更加均匀了,而且都是施在泥里,施在水稻的根旁,用农民的话说就是“把肥直接送到庄稼嘴边”。我们自己施肥都是抛洒,都在表面,浪费也大。

  让庄稼老把式张良宝赞叹的是农场开发的智慧农业系统App。种植土地的气象、苗情、病虫监测以及土壤肥力、墒情、智能农机作业等数据一目了然,经过大数据应用平台的分析,按照数据的要求就把地种起来了。

  北大荒集团黑龙江红卫农场有限公司农业发展部总经理 李岩:这个地块有测土配方的一些数据,以及物联网采集的实时数据。种地就像照顾孩子一样,它什么时候饿了、想吃什么、能吃多少都能通过实时数据看到,甚至可以精准计算出每一天该做什么事情。通过农业数据化,让农业生产精准化,最大程度地节本增效。

  截至目前,依靠这套智慧农业系统的应用,北大荒建三江总耕作面积达到1322万亩次,实现了每亩水稻减少化肥约10%、产量增加约8%。下一步,还将集成应用22项农业新技术,并着重在水稻生长的数字模型构建等方向集中攻关,依托农业的科技成果让种植更加绿色,助力农业生产的绿色转型发展

  (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央视记者 梁丽娟 陈博 刘成 范湘颖)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雄安新区建设绿色之城、智能之城及“地下之城”——未来之城拔地而起

      雄安新区建设绿色之城、智能之城及“地下之城”——  未来之城拔地而起(经济新方位)  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雄安新区考察,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短短6年里,雄安新区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堪称奇迹。  一处...

    时间:05-27
  • “以竹代塑”引领绿色发展 福建建瓯再添“中国笋竹之都”新名片

      中新网南平5月26日电 (林玲 叶艺琳)竹,一头连着低碳环保,一头连着产业发展。5月26日,首届武夷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在中国笋竹之都——福建南平建瓯市开幕。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林瑞良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会上,建瓯被中国竹产业协会授予“中国笋竹之都”称号,意味着建瓯再添国字号新“名片”。  2022年11月,中国与国际竹藤组...

    时间:05-26
  •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绿色长江的“五彩生态经”

      中新社南京5月26日电 题:绿色长江的“五彩生态经”  中新社记者 李梦 申冉 葛勇  春江潮水连海平,无边江景一时新。长江,中国第一大河,全长6300余公里,横贯东西、辐辏南北,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资源支撑。  近年来,中国不断推进长江生态环境整治,促进绿色转型,绘出一幅水清岸绿、产业升级、人江...

    时间:05-26
  • 中国石化总经理赵东: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油气开发绿色转型

      中新网厦门5月25日电 (记者 刘文文)此间举行的第三届“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论坛上,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东建议,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油气开发绿色转型。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能源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近年来中国石化与沿线国家开展多领域、深层次的紧密合作,共同推...

    时间:05-25
  • 浙江召开EOD模式推进会 让“金山银山”获得“绿色溢价”

      中新网温州5月25日电 (钱晨菲 邱祥琪)25日,由浙江省生态环境厅主办的浙江省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推进会在温州洞头召开,旨在进一步促进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融合发展,共同探索绿色共富高地建设的新理念、新办法。  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副司长逯元堂出席会议并讲话,其指出,EOD模式通过统筹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发展、...

    时间:05-25
  • 加强“碳”领域合作 蒙鄂共绘绿色边疆

      中新网呼和浩特5月25日电(记者 张林虎)“此次合作,将助力我们更好地为全区重点排放单位提供相关技术服务,推动重点控排企业深度融合全国碳市场,共同为碳市场稳健发展形成强大合力。”25日,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王一岭如是表示。  25日,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低碳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内蒙古低碳中心”)与碳排放权登记...

    时间:05-25
  • “两山”理念引领绿色发展

      骤雨停歇,浙江湖州市妙西镇妙山村隐在山间薄雾中,好似一幅水墨画。走进村里的简隐民宿小院,游客正在赏景、品茶、唠家常,好不惬意。  “村子距离上海、杭州、南京等大城市都很近,加上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开民宿再合适不过了。”曾在旅行社工作多年的赵丽敏,毅然放弃大城市工作,返乡创业。她告诉记者,周末...

    时间:05-25
  • 琼岛之美“青绿”间:从绿色“出圈”到转型“破圈”的海南观察

      中新网5月24日电 (中新财经记者 左宇坤)“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城市景色,充满生活细节的各种可降解包装,绿意葱茏的花园式循环经济产业园,不断推进的清洁生产和资源化利用……在海水澄碧、椰林婆娑的海南岛上,处处可见落实“双碳”战略、深耕能源转型的举措和实践。  “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

    时间:05-24
  • 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新发展

      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新发展(人民观点)  ——身边变化看生态④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只有从源头上使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下来,生态环境质量才能明显好上去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不断推进,又...

    时间:05-24
  • 专家学者福建泉州共话“天然气地球科学与绿色低碳发展”

      中新网泉州5月23日电 (记者 孙虹)以“天然气地球科学与绿色低碳发展”为主题,第五届天然气地球科学论坛23日在福建泉州召开。来自中科院、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高等院校等近60家单位、220多人与会,共话近年来天然气地球科学领域新形势、新成果和新技术。  此次论坛由著名天然气地质学家和地球化学家戴金星院士担任学...

    时间:05-2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