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基金又“滞销”了:新基发行遭遇近8年来最“冷”时刻

2023-05-26 09:28:49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李蕾 每经编辑 赵云

  公募基金行业素来有“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的说法。而在今年市场震荡、风格快速轮动的背景下,基金发行市场也陷入了冰点。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5日,5月份共有24只新基金成立、发行总份额191.66亿份,创下近8年来的新低。哪怕是今年3、4月被行业视为近期新发基金低谷,新成立的基金也依然有108只和84只,发行总份额达到561.17亿份和667.15亿份。

  有渠道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坦言,今年卖新基金确实相当困难,“连一些知名基金经理、大公司的产品都卖不动”。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近两年来公募基金赚钱效应不明显、今年以来股市风格轮动让基民“很受伤”等等,都是影响基金销售的重要因素。

  基金发行陷入冰点:新发数量、规模均创近8年新低

  基金又“滞销”了。

  根据Wind数据,截至5月25日,今年5月新成立的基金仅有24只,发行总规模191.66亿份、平均发行规模7.99亿份。这几项数据不仅在今年以来的几个月中垫底,更是创下了近8年新低。

  纵观近8年来的基金发行数据,新发基金规模比今年5月更少的仅有2015年8月和9月,而彼时市场刚刚经历了一轮“史诗”般的大跌。由此可见如今基金发行市场有多么清淡。

  在不同类型的基金中,混合型基金的发行情况最为惨淡,5月以来新成立的混合型基金仅有7只、发行份额3.45亿份,占比仅有1.80%,也是近8年来的谷底。相比之下,虽然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的发行情况也不太理想,但远远好于混合型基金。

  从具体的基金发行明细来看,首发规模排在前20位的几乎都是债券型基金和公募REITs,其中惠升中债0-3年政策性金融债A和泰达宏利添盈两年定开A都以80亿元的发行规模排在今年新发基金的首位。

  只有一只主动权益类基金挤进了前20的行列,那就是胡宜斌管理的华安景气领航,合并发行规模54.53亿元。

  另一只备受关注的“爆款”基金是由朱红裕管理的招商社会责任。该基金被称为年内首只爆款主动权益类基金,4月底发行时吸金超100亿元,并且是发行仅一天就提前结束募集的“日光基”。在开启“末日比例确认”后,该基金的首募规模为30亿元,获5.83万户有效认购。

  除此之外,付浩管理的易方达国企主题、曾豪管理的博时均衡优选分别以30.87亿、29.95亿的首发规模领跑主动权益类基金。

  整体而言,今年以来首发规模能超过20亿元的主动权益类基金都是行业的佼佼者。前几年爆款主动权益类基金动辄发行百亿元的“盛况”,如今已经不复存在。

  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表现低迷,渠道人士坦言“卖不动”

  基金发行如此惨淡,与今年的行情、基金业绩都密切相关,尤其是主动权益类基金的表现更是令不少基民“很受伤”。

  基金发行遇冷,往往也是市场持续处于大幅震荡的时候。例如前面提到的2015年8、9以及10月,基金发行规模都在近8年中垫底,而这个时候正是市场行情经历了从大涨到大跌、大幅回撤的时候,投资者对于新基金的认购热情也相当低迷。

  而在2017年初,虽然也有一些结构性行情,但由于市场反复横盘震荡、并且受到2015年牛市后遗症影响,整个基金发行市场始终处于比较冷清的状态,新发基金总规模一直在200亿元左右徘徊。

  上述业内人士指出,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是市场再次走牛后,基金发行市场才会热起来,也就是新基发行的顶部基本也对应着市场的顶部。否则就会陷入一种胶着的低迷中,很难有起色。

  基金赚钱效应的减弱也对基金发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正如该人士告诉每经记者的,近两年来基金赚钱效应相比此前有所减弱,因此连“爆款基金”的规模也在缩水。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4日,全市场888只有业绩的普通股票型基金(份额分开计算,下同)今年以来的平均回报率为-1.48%、7572只混合型基金的平均回报为-1.94%,基民的持有体验可见一斑。

  今年以来市场板块的快速轮动也令很多基金管理人不适应。从1月的新能源板块反弹,到2至4月ChatGPT引发的人工智能产业链大涨,再到计算机、传媒、通讯等板块的受追捧,导致一些主动权益类基金要么来不及上车,要么调仓不及时“两头挨打”,还有人刚有一些收益就因为热点变动而遭遇回撤,严重影响了投资者信心,新基金销售也成了难题。

  有渠道人士对每经记者坦言,连一些知名基金经理和大公司的产品都已经卖不动了,更不用提中小公司的基金,“我们基本不会推”。

  不过我们也看到,在这种市场行情下,仍然有基金公司在积极布局权益类基金。目前仍有92只主动权益类基金正在发行,同时还有近20只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和偏债混合型基金在等待发行。在当前时点发行新基金,或许符合“好做不好发”的历史规律,也对基金公司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ChatGPT和大模型开启人类通用人工智能之旅

      中新网贵阳5月25日电 (周燕玲)在25日举行的2023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人工智能大模型”高端论坛上,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说,ChatGPT和大模型开启人类通用人工智能之旅,大模型可以服务于科学研究,也可以服务于人文研究。  自ChatGPT爆发以来,大模型技术与产业发展日新月异,大模型时代极速展开,AI引领的...

    时间:05-25
  • ChatGPT通过美放射学委员会考试

      科技日报北京5月17日电 (记者刘霞)加拿大科学家在16日出版的《放射学》杂志上刊登新论文称,最新版本的ChatGPT通过了美国放射学委员会的考试,突出了大型语言模型的潜力,但它也给出了一些错误答案,表明人们仍需对其提供的答案进行核查。  为评估ChatGPT在美国放射学委员会考试问题上的表现并探索其优...

    时间:05-18
  • (经济观察)ChatGPT引发人工智能变革 中国如何发力?

      中新社福州4月28日电 (记者 龙敏)ChatGPT引发的人工智能变革,成为正在福州举行的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热门话题。  出席峰会的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曹淑敏表示,当前人工智能日益融入经济发展各领域,成为推动科技跨越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驱动力量,为新旧动能转换和...

    时间:04-28
  • (经济观察)ChatGPT引发人工智能变革 中国如何发力?

      中新社福州4月28日电 (记者 龙敏)ChatGPT引发的人工智能变革,成为正在福州举行的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热门话题。  出席峰会的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曹淑敏表示,当前人工智能日益融入经济发展各领域,成为推动科技跨越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驱动力量,为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

    时间:04-28
  • ChatGPT火了 人工智能会造就未来“最佳员工”吗?

      中新社上海4月24日电 题:ChatGPT火了 人工智能会造就未来“最佳员工”吗?  中新社记者 郑莹莹  “嘱咐‘两句话’,它就去‘干活’了。”——基于AI(人工智能)技术的各类工具当下给各行各业带来新体验。  它的绘画技术了得,比如AI绘画工具 Midjourney让一众专业画家惊叹连连。  它还会写歌、写诗,能解答法律问题……伴...

    时间:04-24
  • 东西问丨吴飞:从ChatGPT看世界需要怎样的人工智能?

      中新社杭州4月19日电 题:从ChatGPT看世界需要怎样的人工智能?  ——专访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吴飞  作者 钱晨菲  ChatGPT于2022年11月发布,2个月就实现了月活跃用户过亿。随着ChatGPT作为AI界新贵“出圈”,人工智能近来被高频提及。ChatGPT为何能引发极高关注?人工智能领域目前的全球...

    时间:04-19
  • 数据安全引担忧,欧洲多国监管机构对ChatGPT出手!

      中新网4月14日电 综合报道,近期,美国人工智能公司OpenAI推出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在引发科技浪潮的同时,也招致多国监管部门对数据安全问题的关注。在欧洲,意大利率先下线ChatGPT,西班牙、法国纷纷对其展开调查,欧盟也准备协调成员国的监管行动。资料图:OpenAI公司的标识。  路透社指出,欧洲数据保护委...

    时间:04-14
  • 西班牙数据保护局对ChatGPT展开调查

      当地时间4月13日,西班牙国家数据保护局发表声明,称该机构已经正式对ChatGPT可能的违反法律行为展开初步调查程序。  此前,西班牙国家数据保护局要求欧洲数据保护委员会将ChatGPT列为全体会议上需要重点讨论的一项主题,西班牙数据保护局认为需要在欧洲层面采取统一行动以应用《通用数据保护条例》。  尽管,西班牙国家数据...

    时间:04-14
  • 中国自动化学会:未来将打造“ChatGPT”式服务模式助企发展

      中新网北京3月21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自动化学会(CAA)主办的“企·话”CAA企业系列沙龙第一期近日在北京举行。中国自动化学会秘书长张楠在致辞中透露,该学会未来将打造“ChatGPT”式服务模式,及时对接企业需求,助力企业发展。  作为中国自动化学会开拓学会和企业合作的新模式,此次沙龙是在数字经济背景下,面向自动化与人...

    时间:03-21
  • 类ChatGPT给金融行业带来何种机遇与挑战?

      中新网上海3月19日电 (高志苗)“金融业和人工智能开展合作还有很大的应用空间,所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领域,尤其是资产管理领域的创新应用,将成为上海金融中心、资管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和未来重要的关键方向。”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监管三处处长赵焕如是说。  18日,由上海资产管理协会、智能投研技术联盟主办,中国信息...

    时间:03-1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