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推动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

2023-05-23 06:47:05

来源:经济日报

  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近日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如何认识我国人口发展新常态,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浪潮的到来?经济日报记者就相关话题采访了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

  记者:如何全面认识我国人口发展的新常态?

  原新:人口老龄化深化与人口负增长交汇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基本国情,人口发展新常态主要表现在:

  第一,人口总量达峰,但负增长早期阶段人口规模依然巨大。2021年至2022年我国人口增长正负交替,总人口达峰为14.1亿人至14.2亿人。如果未来生育率从2022年1.08逐渐升至2050年1.4,2050年仍在13亿人以上。

  第二,人口老龄化加速,但以低龄老龄化为典型特征。人口老龄化是全龄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一是15岁至59岁劳动力资源总量减少但供给丰盈。二是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和老龄化水平倍增,但是低龄老龄化特征显著,60岁至69岁低龄老年人口规模从1.5亿人增至2050年2.1亿人。

  第三,人力资本积累雄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源。一是健康大幅改善。平均预期寿命超78岁,主要健康指标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二是教育突飞猛进。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9.6%,奠定了人口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基础。

  第四,人口迁移流动活跃,助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021年流动人口规模为3.84亿人,占总人口27.2%,即超过四分之一的国人在流动迁徙且向城镇、向东、向南等经济发展高地集聚。

  记者:如何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推动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

  原新: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我国人口机会的重点已经从改革开放以来的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优势转型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时代更加强调以人口质量提升为指引的资本型人口机会。

  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与精神文明相结合、人口与自然和谐共存、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需要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充分就业、新型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乡村振兴、应对老龄化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支撑下,充分挖掘和利用人口新机遇,尤其是人口素质整体提升的优势,创造新人口红利,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记者:如何健全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政策体系,应对即将到来的老龄化浪潮?

  原新:要科学认识,坚持四个“跳出”。一要跳出应对老龄化的人口观局限,从老龄社会视野思考老龄问题的积极应对;二要跳出应对老龄化的老年人局限,从全龄人口和全生命周期视域考察老龄问题的积极应对;三要跳出应对老龄化的部门局限,从国家现代化全局发展格局中谋划老龄问题的积极应对;四要跳出应对老龄化的孤立战略局限,在国家战略体系框架下通盘统筹布局老龄问题的积极应对。

  要辨识不同性质的问题,明确发力点。一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本质是提升生育率水平,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二是应对老龄社会的本质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继续做大“经济蛋糕”,通过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实现经济发展与老龄社会相适应。三是应对老年人问题的本质是民生发展,通过完善国民收入分配体系,优化分配格局,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促使老年人公平可持续地分配“经济蛋糕”。

  顾 阳(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温铁军:为何说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的显著标志?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从《周礼》“以富邦国,以养万民,以生百物”到《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保有对共同富裕的美好期盼。  那么,为何说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标志?回顾中华文明几千年历史,“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念中有着怎样的历史文化基因?新中...

    时间:05-22
  • 第十届中国企业家发展年会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中新网福州5月18日电 (郑江洛)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18日在福州指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今年经济增长好于预期,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得到缓解。  当天,第十届中国企业家发展年会在福州举行,围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企业家力量”的主题,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汇聚企业家坚定发...

    时间:05-18
  • 蓝皮书: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民众已具备高质量社会心态基础

      中新网北京5月18日电(记者 李京泽)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8日联合发布《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22)》。蓝皮书指出,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民众已具备客观积极、勤奋向上的高质量社会心态基础。  蓝皮书从认知、价值观、信念和社会参与四个方面探...

    时间:05-18
  • 习近平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 着眼全国大局发挥自身优势明确主攻方向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陕西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要有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奋力追赶、敢于超越,在西部地区发挥示范作用。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着眼全国发展大局,立足...

    时间:05-17
  • 汲古润今 与时偕行 江苏在文化自信自强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

      新华社记者刘亢、蒋芳  小桥、流水、人家,承载乡愁;运河、长江、黄海,奔涌力量。5月20日,第三届江苏发展大会将拉开帷幕,海内外游子齐聚,人文与经济荟萃,水脉与血脉交融。  作为江河湖海齐全的省份,自然伟力造就繁盛千年的鱼米之乡,更孕育出百水百态、一城一诗,化作深隽厚重的人文江河。  文脉贯千...

    时间:05-16
  • 一见·总书记河北之行,透视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石家庄,走进生产车间察看芯片生产流程,步入展厅察看医药产品展示。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考、一路指引,聚焦一个主题: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把握一个关切: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自立自强,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国之大者”。上个月在广东考察,总书记指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

    时间:05-16
  • 李金平:中国式现代化品牌是对“品质第一、诚信为本”传统价值观的发扬光大

      5月12日,2023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品牌发展论坛在浙江德清成功举办。海南汇成百年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李金平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品牌是对“品质第一、诚信为本”传统价值观的发扬光大。  李金平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对品牌建设的要求,是要探索品牌在全球产业体系中的发展路径,在全球化布局...

    时间:05-15
  •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雄安新区、沧州、石家庄考察回访

      初夏时节的燕赵大地,晴空万里,惠风和畅。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阶段,先后来到河北雄安新区、沧州市、石家庄市考察调研,察实情、看进展,一路上满怀深情的指引与嘱托,让7400多万燕赵儿女倍感亲切,备受鼓舞。广大干部群众表示,一定牢记总书记嘱托,为实...

    时间:05-15
  • 习言道|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走脱实向虚的路子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多次强调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防止脱实向虚。...

    时间:05-15
  • 中国式现代化的长三角实践 | 多元新业态赋能 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湖州路径”

      近年来,全域旅游留住了游客的脚步,沉浸式体验成为传统景区升级、新兴景区繁荣的必备要素。如何融合农业、时尚、文化等多种因素,把“家乡特色”转化为“城市名片”,发展区域品牌已成为体现一个地区经济活力的重要象征。  被誉为“江南古镇封面”的湖州南浔,一直致力于...

    时间:05-1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