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人民币汇率稳定有支撑

2023-05-18 06:24:01

来源:经济日报

  5月17日上午,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跌破“7”关口,为年内首次。在岸市场开盘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亦一路走低并逼近“7”关口。当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下调242点至6.9748。

  对于此次“破7”的原因,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首先,在美联储5月份议息会议上,美联储表示年内降息的可能性很小,这一表态带动近期美元指数有所反弹;其次,比价效应下,人民币对美元会出现一定幅度贬值。更为重要的是,年初以来国内结汇率总体偏低、售汇率较高。这意味着高额贸易顺差更多转化为国内美元存款,而非兑换为人民币,也会对外汇市场供需平衡带来影响,推动人民币对美元贬值。

  “近期发布的宏观数据显示,国内经济修复过程中出现一定波折,也可能对汇市情绪造成一定影响。我们判断,短期内以上因素还有可能发酵,人民币‘破7’态势或将持续一段时间。”王青说。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近期人民币汇率对美元有所回落,主要是近期公布经济数据不及预期,内需复苏节奏短期波动,引发市场对货币政策宽松预期,基本面对人民币构成一定拖累。美元利率维持高位,对外贸企业结汇行为构成一定影响,进而影响短期市场供需。

  “从经验上看,离岸人民币汇率波动相较在岸会大一些。”周茂华分析认为,近年来,全球外汇市场波动大,反映全球经济发展环境严峻复杂。此前国内经济面临内外多重复杂因素冲击,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多次突破“7”,但随后又回落至“7”以内,人民币经历了多次复杂内外环境考验,人民币汇率弹性显著增强,市场对于“7”关口的认识也更为理性、客观。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已打开了可上可下的弹性空间。现在,不论政策还是市场,对于汇率双向波动、宽幅震荡的容忍度和适应性都大大增强。从最新公布的数据看,4月份结汇率为72%,较今年一季度月均值上升8个百分点;售汇率为71%,较今年一季度月均值上升3个百分点。4月份企业等经营主体结售汇意愿均有所上升,说明人民币汇率预期平稳,外汇市场交易保持理性,供求实现自主平衡。

  人民币汇率走势主要受市场供求影响,也与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国际市场走势等有关。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企稳向好、预期改善,国际收支自主平衡,外汇储备规模继续稳居全球第一,良好的基本面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有力支撑。总的来看,今年人民币汇率仍将双向波动,总体会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今年决定人民币汇率走势的不是美元强弱和中美利差,而是中国经济基本面,总体来看,呈现双向波动、宽幅震荡的概率较大。”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认为,虽然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根本上取决于中国经济基本面,但仍不可忽略美联储紧缩政策带来的影响,这是一个研判今年人民币汇率走势的重要逻辑线。

  管涛表示,美联储紧缩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分四个阶段。去年年初进入第一个阶段,即美联储温和有序紧缩,中国外资流入减缓,人民币升值放缓。去年年中进入第二个阶段,美联储更加激进地加息甚至同时启动缩表,引起美国金融市场动荡,导致中国阶段性出现资本外流的情况,人民币汇率有涨有跌、双向波动。

  2023年可能进入第三个阶段。“如果美国银行业动荡进一步发展蔓延,不排除美联储激进紧缩会引发美国经济硬着陆,即刺破资产泡沫,引发经济衰退。这种情况下,中国难以独善其身,人民币汇率会重新承压。”管涛说,第四个阶段可能在更长远的将来,即危机之后,美联储重回货币宽松,如果中国经济增速能继续在全球保持领先地位,就可能重现资本回流,人民币汇率会更加强势。

  近年来,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出现了“大进大出”和“大收大放”的情况,但我国货币政策坚持稳字当头、以我为主,坚持汇率由市场决定,这为以我为主创造了条件。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近日表示,汇率机制缺乏灵活性是约束货币政策自主性、在宏观上导致经济金融脆弱性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坚持人民币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有弹性的汇率形成机制为提升货币政策自主性创造了条件,有助于及时释放外部压力,增大了国内货币政策以我为主开展调控的空间。

  “有弹性的汇率能够发挥调节宏观经济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功能,也有利于促进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邹澜说,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同时,我们也将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市场形势变化,强化预期管理,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树立“风险中性”理念,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姚 进(来源:经济日报)

姚 进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经济观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年内首“破7”,后市怎么走?

      中新社北京5月17日电 (记者 夏宾)2023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首次“破7”。17日,离岸、在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先后跌破“7”。截至当天18时,前者最低触及7.0225,后者一度跌至7.0030,这是2022年12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首次击穿“7”这一整数关口。  从今年年内走势来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先涨后跌再企稳,1月收复6.7关口后...

    时间:05-17
  • 股价暴跌!美国又一银行面临倒闭风险 美媒:因美联储激进加息陷困境

      海外网5月5日电 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5月4日早盘交易期间,美国西太平洋合众银行的股价暴跌50%以上,许多民众担心,该银行会成为两个月里第4家倒闭的美国银行。  2023年以来,西太平洋合众银行的股价跌幅已超过85%,数亿美元市值蒸发。这家面临财务困境的银行在5月3日发表声明,承认正在衡量潜在投资者给出的报价,也有出售27亿美元贷...

    时间:05-05
  • 分析人士:美联储激进加息或致美银行业动荡加剧

      自3月以来,受美联储激进加息影响,美国多家银行接连关闭,银行业陷入动荡。然而,美联储3日仍宣布再次加息25个基点。对此,有舆论指出,当前美国经济增速放缓、银行业危机继续发酵,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仍执意加息可能导致美国银行业动荡加剧,未来美国金融系统还会爆出更多的问题。  对于近期美国的银行业危机,市场普遍认为,除了银行管...

    时间:05-04
  • 专家分析:美联储难以打消全球市场对美金融风险担忧

      长期以来,美联储利用货币政策工具不断“收割”世界财富,这也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此次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试图进一步降低美国的通胀水平。专家认为,从全球范围来看,美联储的加息决定将使全球的“去美元化”进程进一步加速。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李馥伊:本次议息会议对全球的影响来...

    时间:05-04
  • 美媒:美联储持续加息加剧债务负担 或引发美经济衰退

      海外网5月4日电据美国《财富》杂志5月4日报道,美联储3日宣布再次加息以抑制通胀,此举将加剧消费者与企业的债务负担。  报道称,美联储自2022年3月开始加息以来,信用卡、抵押贷款和汽车贷款的利率一直在飙升,此次加息,将使得上述利率继续上升,会给消费者与企业带来沉重的贷款成本,将令借钱购买大件商品的消费者备受打击。  报...

    时间:05-04
  • 美联储要停止加息了吗?

      (经济观察)美联储要停止加息了吗?  中新社北京5月4日电 (记者 夏宾)如市场预期,美联储最新议息会议决定继续加息,其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5%至5.25%的水平,创下近16年来的最高水平,这也是自去年3月以来美联储的连续第十次加息。  在决定加息的同时,美联储释放出另一个关键信号——加息可能要停了。  ...

    时间:05-04
  • 美联储加息如期而至,如何影响A股?

      中新经纬5月4日电 (吴晓薇 万可义)北京时间5月4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至5%-5.25%,符合市场预期。  再加息25个基点  对于本次加息25个基点,美联储表示,加息决定得到FOMC委员一致通过。美联储还提到,将把累积紧缩效应和政策滞后性纳入考量;通胀率居高不下,高度关注通胀风险;信贷环境收紧可...

    时间:05-04
  • 美联储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25个基点

      当地时间5月3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发布最新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根据会议纪要公布的内容,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5%至5.25%之间。(央视新闻客户端记者 刘骁骞)...

    时间:05-04
  • 美联储召开议息会议 多方预测将继续加息

      在美国银行业持续动荡之际,美联储于当地时间5月2日上午开始了为期两天的议息会议,分析人士普遍预计,美联储可能在本次会议结束时加息25个基点,这将使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达到5%至5.25%,为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  自去年3月以来,美联储为应对通胀高企已连续加息9次,累计加息幅度达475个基点,最...

    时间:05-03
  • 美国又一银行陷入危机!美联储吁加强对银行业监督

      中新网4月29日电 综合外媒报道,硅谷银行风波尚未过去,新一轮的美国中小银行危机似乎又在酝酿之中。当地时间28日,第一共和银行的股价急剧下跌,外界对达成一项救助协议以维持该银行生存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与此同时,美联储28日发布报告,呼吁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督,并承认此前对硅谷银行监管不足。  股...

    时间:04-2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