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能源基金会邹骥:能源转型做好“先立”应有“三立”

2023-05-13 09:19: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5月13日电 (记者 夏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中国新闻社与能源基金会12日在北京联合举办的2023年第一期国是论坛之“能源中国”,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在出席论坛时表示,能源转型做好“先立”,应立电源、立储能、立电网。

  邹骥指出,第一要立电源,加速发展风光等可再生能源。根据国家能源局印发《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今年全年风电、光伏装机将增加1.6亿千瓦左右,其中大部分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从2022年的数据来看,新增装机中超过四分之三都是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还有四分之一是长途输送的基地式可再生能源,这都是当前中国在“立”的可再生能源。

  第二要立储能。“拥有一个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新型能源系统,才有可能提供稳定的、平稳的能源供给。”邹骥表示,中国发展储能的过程中,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就是七大流域都有大量水库,依托这些水库做抽水蓄能有很多先天基础条件。当然,这还需要额外的投资。

  他还提到,中国有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有大量因地制宜的储能方式,发展也都非常迅猛。

  第三要立电网。邹骥认为,中国要有强大的电网,要解决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纳问题,要能实现省际互通互济。

  他说,如果能通过更灵活、更及时的跨地区调电输电,把现有资产存量调动起来,中国是有可能不用再建新的火电电源的。

  邹骥认为,解决能源安全的问题有很多思路,建设电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同时也要有体制机制的支撑,要有电力市场化的改革。

  谈及中国能源转型的时间框架,邹骥提出三个周期。

  第一个周期是基于中国现有庞大的化石能源,特别是从煤炭等固定资产的寿命周期来看,中国煤电机组即便超期“服役”也不会超过20年,也就是说,这个周期到2040年前后。

  第二个周期是技术周期。邹骥称,这里提到的技术周期主要是面向新型能源系统的技术,包括可再生能源、储能、输电、智慧电网、需求侧管理等一系列技术。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20年里,这些技术完全有可能强大到足够“先立”,立起中国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现代能源体系。

  第三个周期是投资景气周期。邹骥认为,当前中国正处在一个加大投资的好时机中,但一定要把握好投什么。应利用20年左右的时间把非化石能源“立”起来,同时严控化石能源的增量,以期实现能源顺利转型。(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周原冰:加快建设大范围高效配置大电网

      中新网北京5月12日电 (陈昊星)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周原冰12日在中国新闻社与能源基金会联合举办的2023年第一期国是论坛之“能源中国”上表示,要在未来40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面临排放总量大、减排难度大、制约因素多等挑战,需要迅速形成能源电力转型的强大合力,而规划建设大范围高效配置的...

    时间:05-12
  •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总规划师张益国: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减碳不减生产力的重要支柱

      中新网北京5月12日电 (记者 陈溯)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党委委员、总规划师张益国12日表示,可再生能源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途径,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减碳不减生产力的重要支柱;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足够支撑碳中和目标实现。  当天,在中国新闻社与能源基金会联合举办的2023年第一期国是论坛之“能源中国”上,张益国以“...

    时间:05-12
  • 事关新能源、可再生能源 我国又有多项世界第一

      记者从5月9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家电投)在上海举办的2022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活动上了解到,截至2022年底,国家电投电力总装机2.1亿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1.4亿千瓦,占比达到65.87%,新能源发电装机量、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量均居世界第一。  国家电投是我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是全球最大的光...

    时间:05-10
  • 国家能源局:一季度可再生能源发展开局良好,装机规模持续扩大

      央广网北京5月10日消息 国家能源局官网5月9日消息,国家能源局近日召开2023年4月份全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形势分析视频会。会议指出,今年一季度可再生能源发展开局良好,装机规模持续扩大。会议要求,要继续加大政策供给,采取措施推动可再生能源重大工程建设,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会议分析了今年一季...

    时间:05-10
  • 电网“劳模”王黎军检测电能计量三十载:从学徒工“小王”到“王工匠”

      中新网太原5月10日电 题:电网“劳模”王黎军检测电能计量三十载:从学徒工“小王”到“王工匠”  作者 高雨晴  从学徒工“小王”,到业务熟练的“王班长”,再到技能精通的“王工匠”,三十年来,王黎军始终兢兢业业,扎根一线,从一名“门外汉”转变成为精通业务技能的装表接电技能专家。  53岁的王黎...

    时间:05-10
  • 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首超50%

      本报北京5月7日电 (记者丁怡婷)内蒙古鄂尔多斯,全球最大规模“沙戈荒”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正忙;福建福清,“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海南文昌海域,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完成海上安装……今年以来,一批非化石能源项目加速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近日发布的...

    时间:05-08
  • 截至3月底 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首超50%

      截至3月底  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首超50%(新数据 新看点)  本报北京5月7日电 (记者丁怡婷)内蒙古鄂尔多斯,全球最大规模“沙戈荒”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正忙;福建福清,“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海南文昌海域,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完成海上安装……今年以来,一批非化石能源项目...

    时间:05-08
  • 我国积极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 可再生能源发展良好

      我国积极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  可再生能源发展今年开局良好   今年以来,我国持续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重大水电项目和抽水蓄能建设,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良好开局。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介绍,截至一季度末,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12.58亿千瓦;一季度,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59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时间:05-05
  • 我国积极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 可再生能源发展良好

      我国积极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  可再生能源发展今年开局良好  今年以来,我国持续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重大水电项目和抽水蓄能建设,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良好开局。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介绍,截至一季度末,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12.58亿千瓦;一季度,可再生能源发电...

    时间:05-05
  • 新疆年内首个超高压电网工程建成投运

      中新网乌鲁木齐5月4日电 (岳华刚 伍建波)5月4日12时,凤凰—乌北II回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式建成投运。作为新疆2023年投运的首个超高压电网工程,该工程的投运进一步提高了新疆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凤凰—乌北II回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是落实国家“双碳”目标重点项目,是乌北—凤凰—乌苏—博州—伊犁输变电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间:05-0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