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数字基础设施规模能级提升 数字赋能助力各领域实现升级

2023-05-11 10:14:51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在长江上游最大的江心岛——重庆广阳岛,正在打造一个能够进行生态治理和保护的“生态大脑”。什么是“生态大脑”?它是如何运转的?又是怎么来进行生态保护和治理的?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实,“生态大脑”可以被理解成广阳岛在数字世界的一个“孪生兄弟”,不仅能显示整座岛上山水林田湖草、动物、人、建筑设备乃至空气的各项数据指标和实时画面,还能够全时段、全空间监测和预警。

  在现场,工作人员给记者演示了“生态大脑”的一种特殊的推演功能。在“数字广阳岛”上的同一片区域,先后采用两种不同的植被种植方案,过了十几秒,“生态大脑”就自动推演出了10年后这片区域在不同方案下的植被样貌。

  不仅可以进行不同植被方案的对比,工作人员还给记者进行了树木现状的生长推演。种下1000棵树后,不一会儿,屏幕上就出现了树木10年后的长势情况,以及未来的树高、胸径和碳储量等信息。

  “生态大脑”助力研判突发生态风险

  记者在岛上看到,借助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遥感和高精度激光雷达,上百个流量计、水位计等设备,像神经网络一样感知水体动态,实时“观察”着全岛“九湖十八溪”的水质、水位等指标。

  “生态大脑”可以自动判断生态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根据这些大数据,工作人员就可以综合地对地质灾害、内涝、火灾和突发生态风险等,进行综合地判断,一旦出现异常,就能够迅速报警并统一处置。

  我国数字基础设施规模能级大幅提升

  我国“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大江、大河、大湖数字孪生、智慧化模拟和智能业务应用建设。如今,不仅仅是在重庆广阳岛,在全国其他地区,智慧设计、数字赋能正在帮助各个领域实现升级。

  在河北雄安,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提升科学监管能力。在海南热带雨林,长臂猿实时监测方案正助力“极度濒危动物”的保护。在安徽六安,利用数字技术打造的我国首个城市“水管家”智慧调控系统,实现对当地水务业态全覆盖、数据全监测,实现精准治水。

  数据显示,我国数字基础设施规模能级大幅提升,2022年数据产量达8.1ZB,同比增长22.7%,全球占比达10.5%,位居世界第二位。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三维测绘为天坛复刻孪生兄弟 数字中轴线助力古都遗产保护

      只需三维激光扫描仪轻轻一扫,天坛皇乾殿汉白玉石栏杆上的纹饰、外墙斑驳都清晰出现在屏幕上。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跟随北京市测绘院中轴线测绘团队,实地测绘天坛公园,了解数字孪生中轴线背后的故事。据介绍,受北京市文物局、北京文化遗产研究院等机构委托,2020年9月开始,...

    时间:05-08
  • 黄河流域植被覆盖度提升 “绿线”向西移动约300公里

      央视网消息: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了解到,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不断推进,黄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得到提升,生物多样性日益增加。  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 王志斌:对标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率先完成的黄河流域近20年的生态变化遥感调查评估,发现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绿线”...

    时间:04-28
  • 长江源典型高寒湿地碳储量估算科学考察在青海启动

      中新社西宁4月13日电 (记者 张添福)由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等联合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共同发起的长江源典型高寒湿地碳储量估算科学考察活动13日在青海省西宁市启动。  据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王湘国介绍,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地处三江源腹地,该区域...

    时间:04-13
  • 世界最高海拔胡杨林保护成效明显:植被面积扩大野生动物增多

      中新网青海格尔木3月24日电 (李隽)24日上午,记者在位于柴达木盆地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境内的胡杨林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看到,8位护林员统一着装,进入保护区进行野生动植物和胡杨生长情况巡查和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问起多年来胡杨林保护的成效,他们都说“植被面积大了,野生动物多了”...

    时间:03-24
  • 青海玉树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连续3年持增长态势

      中新网西宁3月9日电 (记者 李江宁)记者9日从青海省林草局获悉,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从2019年的61.57%增长到2022年的62.31%,连续3年持增长态势,年均增长0.25个百分点。  近年来,玉树州结合国家草地生态建设工程项目,实施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重点区域生态修复等重大生态建设工程项目,并采取退牧还草、退化...

    时间:03-09
  •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开展全国本土植被普查 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中新网北京3月4日电 (罗婕)“建议在全国以县(乡)为单位,开展本土植被普查工作,为修复本土生态系统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摸清植被家底。”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社员、云南大学教育部自然资源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教授何严萍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2023年1月发布的《新...

    时间:03-04
  • 青海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7.9%

      中新网西宁3月3日电(记者 李江宁)3日,记者从《青海省林(草)长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和管理责任清单》《青海省乡土草种名录(第一批)》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多年努力,该省草原生态环境持续好转,2022年,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7.9%,年草产量稳定在9000万吨以上。  青海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有天然草地5.92亿亩,占...

    时间:03-03
  • 三江源果洛地区完成国土绿化近百万亩 草原植被覆盖度达62.1%

      中新网西宁2月19日电(祁增蓓)记者19日从青海省果洛州委宣传部获悉,2022年,果洛州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和国土绿化,累计投资13.24亿元实施林草生态治理、重度退化草地综合治理、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完成国土绿化94.7万亩,草原植被覆盖度达62.1%。  地处三江源腹地的果洛州位于青海东南部,地处巴颜...

    时间:02-19
  • 新疆退耕还林土壤有机碳储量增加突破6500万吨

      中新网乌鲁木齐12月16日电 (陶拴科)16日,记者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获悉,从2000年的1.42万吨到2019年的200.06万吨,新疆退耕还林工程区年均固碳量增加了141倍。 ...

    时间:12-1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