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千里戈壁,播下致富种子

2023-05-11 09:38:24

来源:人民日报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始终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是以乡村为腹地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越来越多地方聚焦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做优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更多吸纳县域内农业转移人口,为有效服务“三农”、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支撑。对此,本报记者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探访。

  ——编 者 

  大美新疆,瓜果飘香。塔里木河流域上游,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光照充足,州府所在地阿图什市有着“无花果之乡”的美誉。作为当地传统产业的农业而今正走向现代化、科技化。2022年,阿图什种植粮食作物27.16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3.09万亩,产量12.6万吨,成功创建自治区级农业科技园1个。单看数据,无法想象这个县级市有着近3773平方千米、占全域面积24.7%的戈壁荒漠。

  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要更加重视藏粮于技,突破耕地等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限制。阿图什如何实现“向戈壁要产出”?记者近日走进阿湖乡设施农业基地一探究竟。

  一家人收入增长的希望

  阿湖乡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有座1180亩的农业园——阿湖乡设施农业基地。10余年来,园内建起346座温室大棚,出产番茄、辣椒、羊角蜜等20多种蔬菜水果。

  棚外,是狂风大作的戈壁滩,灰色的砂砾和石子被吹得满地滚。棚内,温暖湿润的微风拂过一片片绿色。大屏幕上显示着棚内实时图景:草莓苗子绿油油,叶片下冒出的果实红通通;鱼塘波光粼粼,水面下鱼群悠然游动;工人正在平整土地,新一批苗就要开始播种……

  一大早,艾比比古丽·库尔班就赶到阿湖乡设施农业基地。走进自家大棚,她拉动拉绳,把大棚顶上盖的棉被一床一床卷起来。

  新疆昼夜温差大,种植蔬菜的温室大棚要求保持25摄氏度左右的恒温。所以每天早上要卷起棉被、露出薄膜,让阳光能洒进来,菜苗加快生长。下午看看情况,如果风沙渐起,就盖起被子,防止塑料薄膜被吹破。到了傍晚还得再来一趟,把所有的棉被铺开来,为棚内菜苗保温。

  丈夫海日拉·艾山也来到了大棚里,侍弄起豇豆幼苗。两口子是易地搬迁户,在老家也种地。

  “老家也是戈壁滩,有点能种的地就不错了,播点小麦、苜蓿,还会因为缺水、大风减产,最好的时候一年也就挣2万多元。”在戈壁滩上常年种地,40岁出头的海日拉·艾山看起来要比同龄人沧桑些,“进大棚种地就不一样了,技术要求高、活儿繁琐,但是产出很稳定,收入也高着呢。”妻子侍弄大棚蔬菜,他在周边打短工,两口子一年能挣8万多元。

  “大棚年产2茬菜,我家2个大棚,丰收季一次收获2—3吨。”海日拉·艾山说,他前几年还专门买了一辆三轮车,好把蔬菜运到市场上去卖。

  利用辽宁沈阳援疆资金,阿湖乡先期建起了345座温室大棚,当地的易地搬迁户都可以承包1座以上大棚。

  “1个大棚1年仅需1000元租金,乡政府农业技术推广站的9名干部常驻基地,既要传授大棚种植技术,也要实时帮助种植户解决问题。”阿湖乡副乡长谭阳光说,目前146户易地搬迁户承包了156座大棚,其他承包的有农户个人,也有村集体。

  海日拉·艾山的大棚里,长势最好的豇豆苗已有2米多高,塑料薄膜包裹下的这片菜园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一片新农人成长的沃土

  努尔买买提·库尔班的大棚,看起来像是整整齐齐的小丛林。对于一名毕业后返乡就业的大学生,这条干农业的路最初走得颇有些曲折。

  “一开始我承包了4座大棚种蔬菜,不懂技术也不懂市场,赔了钱。”努尔买买提·库尔班说:“后来就想,我一个大学生,做农业的优势在哪儿?”

  更加善于学习新事物,是不是大学生的优势?努尔买买提·库尔班觉得是。他理清思路,退出蔬菜种植的队伍,转而专攻为农户育苗。在网上看视频、找资料,还虚心向农民专家一点点请教,这才逐渐算得上行家里手。

  “他现在干得好呢,承包了9个大棚,一年能卖20多万元。”当地干部对这名新农人很认可。

  在大棚里,努尔买买提·库尔班正给请来帮忙的工人做示范:“在这层土上铺薄膜,扦插固定,无花果就能自己生长了。一株一株,注意株距……”

  “大棚里种地不容易,要坚持学习。”努尔买买提·库尔班说,市里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干部会经常来进行技术指导,也会组织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等方面的培训。

  “缺水少土风大,是我们戈壁地区搞农业的困境所在。”阿图什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当地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大力发展戈壁设施农业,全域现代化温室大棚达到857座,面积3000亩,其中智能化大棚22座,破解了“缺土少水风大”的难题。

  “设施农业成为农户增收致富的有效工具,也成为一片新农人成长成熟的沃土。我们做好培训引导、示范带动、推广普及,逐步建立起一支稳定的新型农民队伍。”该负责人说。

  一条产业振兴的新路径

  基地里的第346座大棚,属于新疆晨润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少维。这个大棚尤其不同,更加高大宽广。建筑材料不再是塑料薄膜和红砖,而是明亮的玻璃和更坚固的钢材。

  2022年5月,当地两级政府职能部门牵头,对口援疆的江苏昆山投入援疆资金1500万元、企业自筹600万元,建设了这座1万平方米的高标准、智能化玻璃温室大棚。当地希望这座大棚能起到引领带动作用,为345座蔬菜大棚提供种苗、带动技术更新换代。

  在家里,赵少维打开手机或者电脑,轻轻一点,换气扇、摄像头、喷淋头、水龙头等都可以实时操控。

  “我们建成了高标准智能蔬果育苗系统。120张育苗温室床,可批量育苗80万—100万株。苗床移动、喷淋都实现了自动化,光照、湿度都可以利用手机控制。目前大棚每年能为周边大棚农户提供蔬果苗、花苗60万株。”赵少维说:“我们给周边农户提供的种苗,相比市场价有10%—15%的折扣。”

  “智能化玻璃温室大棚也是我们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园区内其他的农户和全区的农业学生、农业人才都会来这里实训。怎么防虫、怎么增产、种什么划得来、啥设备用得上……他们逐步会把在这里学到的农业技术和看上的设施设备,应用到自己的大棚里去。”阿湖乡党委副书记郭彦武说,下一步,以智能化玻璃温室大棚为抓手,园区还会打通从育苗到种植再到销售的全产业链运营,为当地设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路径。

  建大棚,贵着呢。前期的345座大棚,也投入了辽宁沈阳援疆资金4100万元。“算经济账,这项建设或许暂时还没挣到大钱。但是长远来看,大棚将为戈壁地区留下农业沃土,节约珍贵的水资源,为农户提供致富的路子,村集体和基层政府也会有稳定的收入。”阿图什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还将新建220座现代化温室大棚,我们要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大力发展戈壁设施农业,用科技的力量赋能‘三农’发展水平提升。”

  本期统筹:程聚新

本报记者 蒋云龙(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从农家“方寸地”到致富“聚宝盆”——脱贫地区发展庭院经济观察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度写入“庭院经济”,明确提出“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  农家小庭院,能有大作为。目前,脱贫地区庭院经济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类型日渐丰富,产销衔接更加顺畅,呈现出一派充满活力的创新增收新图景。  记者在山东、宁夏、云南等地采访发现,多地正在积极发展庭...

    时间:05-11
  • 潼关肉夹馍远销海外 特色美食促县域经济发展

      中新网西安5月8日电 (杨英琦)2023潼关肉夹馍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8日在陕西潼关举行。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技术、市场、资本、人才、数据等方面赋能潼关特色食品产业发展,为打造食品产业集聚区、助推乡村振兴和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作为潼关传统美食的潼关肉夹馍,以千层饼的脆酥和潼关卤肉的醇香著称。中共...

    时间:05-08
  • 根植“沃土”创新“触网”——在闽台农用兰花铺就乡村致富路

      新华社福州5月5日电(记者周义)“在网上和粉丝赏兰花、聊兰花,一来二去,顾客越来越多。”在福建漳州的直播间内,台湾农民许传辉一早就摆上几盆兰花,开始“带货”。  “大陆兰花市场规模大,我和好友在这里养兰、卖兰、搞直播,规模越做越大。”经营“青心兰园”的许传辉在台湾养兰多年,去年注意到大陆电商直播市场火爆...

    时间:05-06
  • 治沙又致富!新疆图木舒克油莎豆机械化播种接近尾声

      中新网乌鲁木齐5月5日电(崔显朝 赵成伟 孟九汀)农田里,机械声隆隆作响,装载着北斗导航的油莎豆播种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播种机走过,铺设滴灌带、播种、覆土、平整等工序一次性就完成了。  作为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油莎豆种植基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54团兴安镇1.61万亩油莎豆播种工作...

    时间:05-05
  • 山乡青创客开启特色致富路

    原标题:山乡青创客开启特色致富路  5月4日,90后青创客金志鹏(右)在香榧种植基地搬运香榧盆景。金志鹏是诸暨市东白湖镇“乡村CEO”之一,他和他的团队通过将香榧树种进花盆里,培育出香榧盆景,推广衍生香榧产业富民链条,带动周边村民加入其中。  近年来,浙江省诸暨市东白湖镇出台人才政策,创新开展“乡村CEO培育计划”,大...

    时间:05-05
  • 月月花开花不同 江西赣县区以花为媒促民致富

      中新网赣州4月28日电 (熊锦阳)油菜花、李花、梨花、桃花、樱花……赣鄱大地入春后,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百花次第盛开,“到赣县赏花去”成为微信朋友圈的热门话题。  四月是赣县区樱花节活动月,赣县区樱花公园内长达5.5公里的樱花长廊中60000株樱花树绽开美丽花朵,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赏花拍照,“带火”当地春季乡村游。  “临...

    时间:04-28
  • 近600家苗木企业相聚泰山 以“花木”为媒谋致富“绿色银行”

      中新网泰安4月27日电(魏宁 高凤 丁一)来自山东、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等26个省市近600家苗木企业、园林公司27日齐聚泰安市泰山区邱家店镇泰山国际花木城,参展第十八届泰山苗木花卉交易会。  泰山区林业保护发展中心主任肖博说,作为集中展示中国南北方苗木花卉繁育、栽培成效的品牌展会...

    时间:04-27
  • 江苏徐州大沙河畔林下种植羊肚菌 “沙土窝”蝶变“致富湾”

      中新网徐州4月27日电 题:江苏徐州大沙河畔林下种植羊肚菌 “沙土窝”蝶变“致富湾”  中新网记者 朱志庚  “这些新出的二茬羊肚菌,大一点的这两天就能采,小一点的得再等三五天。”4月27日,在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大沙河边上,发展林下经济种植羊肚菌的陈厚陆向前来考察的农户介绍,经过他自己研制的羊肚菌新品种,可以出两茬菌,每...

    时间:04-27
  • “企业+农户” 江西资溪白茶走出增收致富新路

      中新网抚州4月24日电 (朱莹 李双)江南春雨催新芽,从春分前后到清明节前后的15天左右时间里,是资溪白茶传统的采摘季,白茶产业大县资溪县的数万亩茶园迎来了一年里最繁忙的时刻。  漫山的茶树刚展开今年的第一茬嫩叶,采茶工们踏着清晨的露水,上山摘取最嫩的茶叶。茶叶被摘下后,会送到山下茶企的收集点统一验收、称重,再经烘干...

    时间:04-24
  • 江苏睢宁:“稻虾种养循环”蹚出生态致富路

      中新网徐州4月23日电 题:江苏睢宁:“稻虾种养循环”蹚出生态致富路  作者 朱志庚 顾士刚  谷雨时节,阴雨不断。江苏省睢宁县金城街道邱胡社区田家大园生态农业基地,183亩养殖塘的小龙虾迎来销售旺季。随着一个个网笼从水中拖出,一只只活力十足、挥舞着大钳子的小龙虾映入眼帘,虾农们蹲在塘边高...

    时间:04-2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