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研发、分析、应用 智能建造工程师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

2023-05-03 06:06:21

来源:人民日报

  研发、分析、应用,智能建造工程师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

  工地上来了新工友(经济新方位·新职业新活力)

  本报记者 洪秋婷

  一路攀爬,爬升式外墙喷涂机器人自动控制涂料流速,喷涂外墙乳胶漆;设定指令和作业规划路径,墙纸铺贴机器人迅速对厨卫墙壁进行铺贴;在平板电脑上操作,腻子打磨机器人在选中区域上下作业……“五一”假期,广东的智能建造项目工地上,这些外形多样、功能各异的建筑机器人紧张忙碌着,测量、地面整平、打磨、涂装,加紧施工。

  机器人的背后,是一群智能建造工程师:他们有的聚焦机器人软件生态研发,让机器人按照指令自动作业;有的排除、解决机器人施工场景中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有的远程操控机器人,减少高空人工作业的安全隐患……越来越多的智能建造工程师走入厂房、走进工地,通过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提升施工智能化水平,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

  软件研发工程师——

  机器人工厂中的“发明者”

  “五一”假期,工地不停工,张亮仍旧忙碌。他是广东一家机器人公司的软件研发工程师,负责研发建筑机器人与相关工艺,但工作地点不只在厂房。“现阶段产品已经开发完成了,我在各个建筑工地、样板项目上跑得比较多。”张亮说。

  张亮所说的产品是一款被称作“智能随动式布料机”的粉红大个头。智能随动式布料机相当于一个二节臂机器人,工作半径在12到20米,用于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环节。通过算法,机器人两个臂节协同运动,可以实现自动浇筑混凝土。“一般来说,工人在日晒雨淋的环境下,把混凝土送上建筑楼板。这个工序是建筑施工中条件最恶劣、工作最辛苦的。我现在就是用机器人来全面升级这个工序。”张亮说。

  产品开发前期,在机器人试验与测试中心里,常常能看到张亮忙碌的身影:测试样机、验证产品、程序调试,环节众多。张亮告诉记者,机器人从图纸变成实体,中间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样机制作。“机器人样机的生产首先是根据要实现的功能进行设计,完成后通过软件仿真,再用电脑里的数字化实验室进行模拟,看看机器人在结构、功能和电器件方面有没有安全性能问题,最后交由专家评定。”张亮说,完成这一步后,就可以下单给智能制造工厂生产样机了。

  样机生产出来之后如何验证?张亮介绍,一般有3个阶段,一是实验室检测阶段,二是运行阶段,三是应用测试阶段。“我们把工厂生产的样机运到试验场地进行验证,通过运行测试和功能性试验后,再把机器人运到工地进行应用试验。这些关卡都顺利通过后,机器人样机就算生产完毕,设计就可以固化下来,进入到量产阶段。”最终,在智能制造工厂内,一台台智能建造机器人从图纸变成实体。

  “我希望通过智能机器人的应用,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给劳动者提供一个更友好的工作环境。”张亮说。

  解决方案工程师——

  机器人进场前的“探路者”

  广东肇庆的项目工地上,刘成斌正拿着平板电脑,仔细记录施工现场的每一处角落。“这些细节都关系到随后机器人能否顺利进场。”刘成斌说。作为一名解决方案工程师,在办公室,刘成斌用电脑进行技术分析;在工地上,则常常需要带上各类测量仪器,仔细勘察施工现场,为机器人进场扫清各种潜在障碍。

  解决方案工程师是兼具技术和沟通能力的新工种,能帮助智能机器人适应不同的建筑施工现场,从而更好地进场施工。技术分析、项目分析、机器人选型适配,是解决方案工程师在机器人进场前的主要“探路”工作

  虽然来工地之前,刘成斌已经对项目图纸进行了分析,但现场勘察后发现,这个项目的施工通道地面没有硬化,开门大小不够,项目的排水和供电条件也不充分。针对这些问题,刘成斌需要进一步给出改进方案,供甲方评估。“甲方认可后,我们会给项目配备适合的机器人进场。我现在勘察的这个项目可以匹配打磨机器人、测量机器人和室内喷涂机器人。”刘成斌快速记录着。

  从2020年进入智能建造行业成为一名解决方案工程师以来,刘成斌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不少,最常见的问题发生在室内装修场景。“如果墙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不达标,机器人施工的成果和质量就大打折扣了。”刘成斌告诉记者。

  “传统建筑业无论是在设计、工艺还是现场环境等方面,或多或少与智能建造的要求存在冲突,如何去平衡这个矛盾,保证机器人顺利施工,同时尽可能减少现场改造和设计变更,是我们目前在做智能建造施工策划时,遇到的最大挑战。”刘成斌认为,相比传统建筑行业,通过机器人进行施工,要求更加标准化,能减少作业的随机性和不确定因素,也能减少施工中不必要的损失。“我认为标准化是智能建造带给建筑行业的最大变化。”刘成斌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助力推广智能建造,让智能建造被更多人认可和接受。

  管理应用工程师——

  机器人工地上的“操作者”

  广东顺德,“84亩试验田”项目正在热火朝天建设,这是住建部首批公布的智能建造试点项目之一。

  戴好防尘口罩、安全帽,穿上反光马甲,机器人管理应用工程师甄上宝进入项目大楼作业4层。眼前,一个“身高”1.75米、呈“L”字形的粉色箱状机器人已做好准备,等待指令。甄上宝打开平板电脑,启动应用程序,连上这台室内装修用腻子打磨机器人的无线网;输入命令,灰色的机器臂随即启动,沿着墙壁上下左右运动,进行自动作业。

  “其实就像玩电脑游戏一样。左边是摇杆,这个是地图,用地图就可以规划整个作业范围,按这个按钮就是下令,操作机器人的移动。”甄上宝一边介绍,一边紧盯机器人,检查它的打磨质量。

  “腻子打磨的位置是室内的天花板和立墙部分,尽管是自动作业,但还需要我拿着手电筒进行打光观察,同时使用靠尺测量墙壁平整度。”甄上宝说,如果机器人作业不到位,他需要立刻在现场调整机器人的参数,根据经验进行计算,增加压力、增加转速或者减少距离,调整机器人接下来的打磨工艺。

  甄上宝平时还会操控一款爬升式外墙喷涂机器人,这款机器人不仅可以在高空中实现自由攀爬、自动控制涂料流速,还可以进行风速监测,遇到故障或强风时能及时安全地降落到地面。甄上宝告诉记者,这样的机器人不仅减少了喷漆材料污染对人体的伤害,而且降低了人员高空作业的风险。

  “我幸运地站在建筑行业智能化的潮流上。”甄上宝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机器人并不像很多人理解的那样会取代工人,而是去协助工人,完成很多高强度、高风险的工序,让我们更加安全地工作。”(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打造旅行课堂 带来别样体验(经济新方位·新职业新活力)

      数据来源:交通运输部等   图为研学旅行指导师韩天雷(右一)带领学生在陕西西安的西影电影博物馆活动。  郑 巧摄(影像中国)  “大家知道‘天街小雨润如酥’的‘天街’是长安城的哪条街吗?”“为什么购物叫‘买东西’,在唐朝‘买东西’要去哪里?”  陕西省西安市大明宫遗址公园少阳院,研学旅行指导师韩天雷正...

    时间:05-02
  • 通讯: 建筑工地上的“95后”师父和“00后”徒弟这么过“五一”

      中新网呼和浩特4月29日电 题:建筑工地上的“95后”师父和“00后”徒弟这么过“五一”  作者 李爱平 甄臻  “五一”小长假,霍博和杨泽华“日程”满满。  4月29日下午,作为“95后”师父和“00后”徒弟的他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假期,守在工地上仍是最重要之事。”  霍博和杨泽华工作...

    时间:04-29
  • 以讨薪之名敲诈工地,35人被刑拘!

      本报北京4月27日电(记者赖志凯)今天,记者从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获悉,北京警方日前侦破一起包工头组织利用农民工恶意讨薪案件,成功抓获涉案人员35人,核破案件13起,涉案金额高达700余万元,涉及北京市东城、朝阳、海淀、通州、大兴、密云等6个区。  今年初,在北京某工地,30多名工人围堵在项目部内外,正...

    时间:04-28
  • 以讨薪之名敲诈工地,35人被刑拘!

      本报北京4月27日电(记者赖志凯)今天,记者从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获悉,北京警方日前侦破一起包工头组织利用农民工恶意讨薪案件,成功抓获涉案人员35人,核破案件13起,涉案金额高达700余万元,涉及北京市东城、朝阳、海淀、通州、大兴、密云等6个区。  今年初,在北京某工地,30多名工人围堵在项目部内外,正...

    时间:04-28
  • 重庆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已发布52个新职业标准

      中新网重庆4月25日电 (记者 钟旖)新就业形态备受社会关注。记者25日从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重庆已发布52个新职业标准,开展新职业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3万人次。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关系处处长张橙华介绍,为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保障权益,重...

    时间:04-25
  • 天津重点项目工地开展技能大赛 百余名一线工人切磋“技艺”

      中新网天津4月20日电 (刘俊苍)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4月19日-21日,为期三天的中铁四局京滨城际滨海西站市政配套工程项目2023年职工(农民工)综合技能比武正在火热举行,来自26个项目的代表队百余名一线工人参赛。京滨城际滨海西站市政配套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热火朝天。 中铁四局 供图  本次比赛以“弘扬工匠精...

    时间:04-20
  • 养老新职业吸引更多年轻人 90后开始给“90后”养老

    原标题:90后开始给“90后”养老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大洋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带领老人练习手指操。新华社记者 李博/摄  3月30日,李民花和团队为102岁的抗战英雄董跃先老人提供助浴服务。受访者提供  3月11日,助浴团队在北京察慈小区为一名101岁的老人提供助浴服务。受访者提供  “我有一个毕业...

    时间:04-17
  • 养老新职业吸引更多年轻人 90后开始给“90后”养老

      “我有一个毕业生曾在北京一家较大的养老公司就职,平台非常不错。但常年连续每天工作8到12个小时,护理在床上、轮椅上的老人,还要经常加班做项目文案,他30多岁就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劳动强度大,加上薪酬和职业发展不理想,后来他无奈转行了。”日前,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民生福祉学院教研室主任屈冠银...

    时间:04-17
  • 养老新职业吸引更多年轻人 90后开始给“90后”养老

      “我有一个毕业生曾在北京一家较大的养老公司就职,平台非常不错。但常年连续每天工作8到12个小时,护理在床上、轮椅上的老人,还要经常加班做项目文案,他30多岁就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劳动强度大,加上薪酬和职业发展不理想,后来他无奈转行了。”日前,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民生福祉学院教研室主任屈冠银...

    时间:04-17
  • 新业态发展催生新职业专家聚焦推动新职业规范发展

      新业态的发展催生了新职业。新职业“风口”下需要警惕哪些“陷阱”?如何规范新职业健康发展以创造更好的就业前景?在聚焦“新市场下的新职业”这一议题的圆桌对话中,新职业评审专家以及来自主管部门、头部新职业培训企业的代表共同探讨如何推动新职业有序、规范发展。...

    时间:04-1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