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水煎包、白糖糕、滩羊肉……近四成游客跟着味蕾去旅行

2023-04-30 19:34:24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假期出游,吃住行、游购娱,排在第一的就是“吃”。如今,以品味美食为出游动机的游客越来越多,美食微度假已经成为今年五一假期的新宠,前往热门美食目的地的山东淄博、湖南长沙等地一票难求。

  美食微度假火热开启

  游客 辛先生:早晨5点多起来,就奔着水煎包来的。咬开包子的第一口,原汁原味,这个手艺真是一绝。

  不到午饭时间,省级非遗水煎包的小摊前,已排起了长队。民以食为天,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随着一系列“扩内需、促销费”的举措出台,过去观光游为主的旅游方式逐渐被美食、露营等主题游所替代。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 曾博伟:美食在整个旅游的过程当中,以前是“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当中的一环,但它现在作为一个独立的要素,它已经在整个吸引我们出游的过程中扮演了一个更加重要的角色。

  水煎包出锅,游客们大快朵颐。同时,老街长巷的黄河大集上还有一系列非遗产品推介、民俗展演、网红打卡等活动,游客惊喜不断,直呼过瘾。在贵州等地,游客们组成自驾车队,远赴苗寨,品味苗家风味,感受地道的苗寨生活和文化。美食微度假,既是一场大快朵颐的味觉盛宴,还是一次酣畅淋漓的文化大餐。

  自驾活动组织者 李学用:能够一起自驾游的,一定是有一些共同爱好的朋友,既在一起欣赏了美景,又一起学到了不同的知识。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 曾博伟:最近非常火的淄博烧烤,我们去淄博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吃烧烤。当然我们在体验烧烤之外,我们可能再去体验淄博的一些齐文化、美食、美景跟其他的一些文化,包括其他的一些服务组合起来,这样吸引力才会更好提升。

  近四成游客因美食

  开启一段旅程

  美食是一座目的地城市的真实底色,透露着每个城市的独特魅力,多家线上旅游平台的统计数据显示,美食已成为影响旅游行为决策的关键因素之一。有接近四成的游客会因为美食而开启一段旅程。

  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是南昌的城市新名片,汇聚众多江西特色美食,游客寻味而来,将这里选为抵达南昌后打卡的第一站,拌粉、白糖糕、糊羹、茶饮等特色小吃让广大游客的味蕾得到了极大满足。

  五一假期刚刚开启,万寿宫街区预计日均游客量接近10万人,各家餐饮门店不仅准备了特色地方菜品,还推出精彩的节目表演及优惠方案,提升游客们的美食体验感和旅游幸福感。

  某餐饮店店长 贝建和:为了迎接广大的游客,我们店增加了很多表演环节,并且还设了个背诵《滕王阁序》,可以享受一次免单的机会。

  浙江游客刘鑫凤品尝了南昌美食,又奔赴紧邻的网红城市长沙。

  构成长沙味道的,有美味,有文化味,还有市井味,长沙市天心区最繁华的五一商圈,有20多条商业街、2万多个商业网点,游客只要走进这里,臭豆腐、糖油粑粑、小龙虾等地道美食,味蕾瞬间就被唤醒,让人吃过就忘不掉。

  游客 杜文迪:去看了看五一广场,然后排队吃了笨萝卜,当时我们出去的时候已经9点半多了,然后还剩200多桌。我就觉得排那么长时间还挺值得的,很好吃。

  除了美食,还有各种有趣好玩的消费场景,吸引游客拍照打卡分享,自发为城市美食代言。由此构成的打卡文化,也在激励着商家创新建设新场景,挖掘氛围感和体验感。

  游客 彭阳:像这种小吃街,我觉得我们年轻人还是蛮喜欢来这里打卡,然后去分享这些东西。

  饮食差异为美食爱好者

  提供更多出行选择

  我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四季食材,各地巨大的饮食差异为美食爱好者提供了更多出行选择。

  在青岛薛家岛金沙滩海鲜街,家家餐饮店前都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海产品,活鱼、大虾、螃蟹、贝类等鲜嫩肥美。

  游客钟晟维:在海滩逛完了之后,上来就能感受一下美食街的海鲜,也都特别鲜活,个头也很大。

  记者留意到,这些餐饮店所有摆放的海产品都是明码标价,通过家常烧制以及传统做法,烹调出原汁原味的渔家美味,让游客吃得心满意足。

  商户 尹金雪:我们坚持做平价海鲜,让更多远道而来的朋友花最少的钱吃到最实惠、最新鲜的海鲜。

  在五一假期到来之前,当地还专门对街区环境进行了升级改造,引导商家进一步规范经营,确保每一个游客面朝大海,吃得开心,吃得安心。

  早上七八点,飘香的牛肉面、香气四溢的八宝茶、种类繁多的面点……宁夏吴忠的一天是从美味的早茶拉面开始的。

  爱吃、懂吃,每条街巷里都藏着地道的美食是西北人对宁夏的普遍认知,随着近几年早茶文化节的打造。美食为龙头的跨界相融、混搭交叠,正在进一步提升宁夏的吸引力。

  吴忠市某餐饮企业经营者 马嘉辉:这几年宁夏的特色美食也越来越多,南北美食融合也越来越丰富,游客也越来越多了。

  围绕“味你而来”的主题,不少美食达人通过短视频、图文笔记、直播等方式分享宁夏特色美食,挖掘宁夏美食新体验、旅游新玩法,体验“好吃好玩还不贵”的趣玩路线,不断擦亮宁夏美食“名片”。

  游客 高超:昨天我们刚到这边,试了一下老毛手抓,感觉还不错。确实跟我们那边吃的羊不太一样,因为我们那边吃山羊比较多,这边绵羊确实是一点膻味都没有,给宁夏的滩羊点赞。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擦亮“手撕钢”这张“金名片”

      【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   每当向别人自我介绍时,我都会拿出一张特殊的不锈钢箔材“名片”。厚度仅为0.02毫米,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精密仪器、新能源、5G通信等高精尖端设备制造行业,是当之无愧的不锈钢“皇冠”上的“明珠”。这种不锈钢产品看上去像锡箔纸一样,用手即可轻轻撕开,被称为...

    时间:04-30
  • 湖南永州挖掘“潇湘”文化资源内涵 擦亮三张文化金名片

      中新网永州4月27日电 (唐小晴 唐一平张兴国 唐胜)4月26日至27日,第二届永州旅游发展大会在古城零陵举行,政府、旅游从业者、文旅专家齐聚一堂,共谋永州文旅产业发展。  永州市委书记朱洪武表示,永州可充分利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块金字招牌,深入挖掘人间绝美“潇湘”这一世界级文化资源内涵,推动红色文化、舜德文化、理学文...

    时间:04-27
  • 北京拓展古树保护范围 4条春季古树主题游线发布

      中新网北京4月27日电(记者 徐婧)北京27日发布4条春季古树主题游线。记者从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获悉,今年北京将结合古树观赏特性,在春、夏、秋三季陆续推出12条古树主题游线,方便首都市民赏古树美景、品古树故事,共同了解、关爱首都古树。  古树名木是首都悠久历史的见证,北京有着4万余株古树名木,是全世界古树最多的城市。...

    时间:04-27
  • 东西问丨周阳:枸杞何以成为宁夏对话世界的“红色名片”?

      中新社银川4月23日电 题:枸杞何以成为宁夏对话世界的“红色名片”?  ——专访苏丹籍专家、宁夏文旅推广者周阳  中新社记者 李佩珊  提起宁夏,许多人第一时间便会想到枸杞,中国枸杞栽培面积最大的地区在宁夏。枸杞这颗小小的红果,为何会成为宁夏对话世界的“红色名片”?作为“中国枸杞之乡”,在...

    时间:04-23
  • 东西问丨周阳:枸杞何以成为宁夏对话世界的“红色名片”?

      中新社银川4月23日电 题:枸杞何以成为宁夏对话世界的“红色名片”?  ——专访苏丹籍专家、宁夏文旅推广者周阳  中新社记者 李佩珊  提起宁夏,许多人第一时间便会想到枸杞,中国枸杞栽培面积最大的地区在宁夏。枸杞这颗小小的红果,为何会成为宁夏对话世界的“红色名片”?作为“中国枸杞之乡”,在...

    时间:04-23
  • 四川雅安:打造大数据产业名片

      中新网雅安4月19日电 (单鹏 刘刚)“2019年中国·雅安大数据产业园面向社会发布招聘信息,我才头一回听说雅安准备发展这种新兴产业。”近日,中国·雅安大数据产业园总工程师汪敏在雅安接受中新网采访时,回顾了自己从成都到雅安的工作历程。  汪敏是雅安人。回到雅安前,汪敏曾在国内某头部ICT企业设在成都的研究部门从事软件...

    时间:04-19
  • 从“找加工”到“寻合作” 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广东制造”新名片

      央视网消息:不少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纷纷亮相本届广交会,吸引了众多国际客商的目光。从过去的“找加工”到如今“寻合作”,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正成为“广东制造”在广交会上的新名片。  此次展会,广东共组织超过6700家企业线下参展,展位数超过14000个。不少广东企业...

    时间:04-16
  • 淄博烧烤火爆出圈背后:多措并举打造文旅名片 将流量变“留量”

      本报记者 王 僖  近期,淄博烧烤频频出圈,带动山东省成为今年“五一”假期国内游的新“顶流”。  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截至4月10日,山东省“五一”假期住宿预订量较2019年增长400%,其中,淄博市住宿预订量较2019年增长800%,位居山东省第一。  连日来,《证券日报》记者实地走访淄博、济南等城市发现,热度背后,是当地各项政...

    时间:04-14
  • 中小城市打造文旅名片如何破局

      春节以来,淄博、腾冲、景德镇等一批中小城市成为春季的旅游热点。从美味的烧烤开始,淄博旅游在青年群体中成为“热词”,吸引了各地年轻人前往打卡、探店;腾冲的天然温泉疗养热度大涨,获得游客好评;景德镇的“瓷文化”历久弥新,博物馆、文创、餐饮持续博得社会关注。在文旅行业回暖的大背景下,这些中小城市的抢眼出圈,为同类城市的...

    时间:04-12
  • 徐工2600吨级起重机擦亮中国制造名片

      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查干湖生态小镇综合能源服务项目配套10万千瓦风电项目现场,高126米、重127吨、容量6.25兆瓦的风机很快吊装到位。  这是去年新晋的“全球第一吊”,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吨位起重机——徐工2600吨级起重机,近日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吊装首秀。  在国内外大大小小的工程施工中,徐...

    时间:03-2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