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多地“三农”任务清单更重实效

2023-04-30 06:44:06

来源:经济日报

  今年年初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为全年“三农”工作谋篇开局,吹响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各地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因地制宜,陆续发布了各地的“三农”任务清单。

  截至4月20日,安徽、北京、福建、甘肃、贵州等20个省份已发布省(区、市)委一号文件,对2023年当地“三农”工作作出具体部署。端稳端好中国饭碗,需要全面发展,统筹推进。

  锚定农业强省目标

  农业强,体现在土地、机械、农资等多个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各地一号文件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将“农业强省”摆在发展的重要位置,安徽、湖南、吉林、四川直接将“农业强省”作为主要目标,体现在文件标题中。

  保证产量,是夯实大国粮仓的根基。2022年,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78%以上,牢牢守卫国家粮食安全,其中10个主产区今年一号文件将粮食稳产保供摆在重要地位。各地在粮食稳产保供方面均提出明确要求。比如,江苏提出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逐级签订新一轮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浙江探索耕地进出平衡“先进后出”机制,严格控制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河南要求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确保“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安徽开展农业精耕细作改革,全面提升粮食单产,深入推行“按图索粮”和订单式生产。

  提升产能,是端好中国饭碗的基础。更大程度发挥土地效用,是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发展设施农业、机械农业、绿色农业等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举措,被多地写在文件中。其中,发展高标准农田成为各地一号文件的普遍要求。比如,四川重点提出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工作,重点补上“能排能灌、宜机作业”短板,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吉林与黑龙江均强调要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吉林提出要全力抓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和黑土地保护工程,推动“梨树模式”提质扩面。黑龙江要求一体推进土壤侵蚀防治、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肥沃耕作层培育等,严厉打击盗挖黑土等破坏土壤行为。

  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助推器。比如,江西提出建立农业科技成果孵化中心,探索建立“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导产业”的产研融合推广新机制;安徽强调推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等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山西明确要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聚焦土、肥、水、种、技、机、绿等要素,研发一批有机旱作关键性、突破性集成技术模式;海南提出加快热区农机研发推广,推动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全产业链发展陕西则要科学利用陕北长城沿线地区和黄土高原沟壑山地,集成推广滴喷灌、集雨窖、膜覆盖等节水技术应用,发展大漠和山地设施农业。

  中国扶贫发展中心主任黄承伟表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农业强,首要是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必须强。就粮食主产区而言,确保粮食稳产保供是“农业强省”建设的重要基础和突出标志。就国家整体而言,只有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我国农业供给能力、产业韧性与稳定性的持续增强才有坚实基础,端牢14亿多人口的饭碗才有可靠保证。

  解锁特色发展路径

  千人千面,万村万色。解决“三农”问题没有万能公式,建设和美乡村没有模板可套。从产业发展到乡村建设与治理,要立足乡情农情,找到符合自身条件的道路。在各地发布的一号文件中,既能看到共性的“三农”发展着力点,也能看到因地制宜解锁地方特色资源的“金钥匙”。

  作为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一直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地位。福建省委2023年一号文件特别提出要推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积极推动减碳增汇型农业技术研发应用,探索建立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大乡村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鼓励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探索渔旅结合新模式。

  因地制宜搞发展,盘活地方“土特产”。解锁地方特色产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是乡村发展的一条光明大道。北京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雷明表示,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有三个关键点最为重要:一是找准点,“产”最重要,“土与特”最关键。就是要开发生产出有品质有特色的好产品、拳头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形成有效的供给,创造出产品价值、生产价值。二是发准力,“业”是关键。就是要形成有效的产业业态,高效有韧性的从地头到餐桌高效的全产业链体系。三是有成效,打通市场,实现有效的市场价值创造最关键。

  做好“土特产”文章,是各地做好“三农”工作的一个有力抓手。比如,湖南强调要强化农业品牌引领,持续打造“中国粮·湖南饭”金名片,实施地方名菜、农产品名牌、餐饮名店、食品加工名企、湘菜名县、湘菜名厨“六名”培育行动;江西强调要打响农产品品牌,推进“赣鄱正品”全域品牌创建,打响“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农产品品牌。

  新疆的棉花和果蔬,吉林的人参、蜂蜜、长白山小浆果,福建的茶叶与花卉苗木,云南的咖啡、水果、食用菌等,产品与产地之间有着紧密连接,不仅双双远近驰名,更是成为致富一方的支柱产业。

  延伸乡村产业链条

  乡村要振兴,触角要延伸。积极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是各地一号文件的共同要求。

  预制菜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一个典型产业。2022年,预制菜产业发展迅速,多地出台了预制菜相关产业的政策指导文件。北京、河北、湖南、吉林、江苏等17个省份均在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加快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其背后,是加工、仓储、冷链、物流等行业的支撑。

  让农产品产得出、做得成、存得住、卖得好,是延伸乡村产业链的发展目标。采取支持发展配套产业的举措,是各地开展“三农”工作的一个重点。比如,贵州省委一号文件要求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改造提升产地、集散地、销地批发市场,布局建设一批城郊大仓基地;浙江支持分级分类建设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加快粮食烘干、农产品产地冷藏、冷链物流设施建设。

  如今,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在乡村规划建设上,各地尊重特色,按需保留,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比如,河南明确提出依托田园风光、绿水青山、村落建筑、乡土文化、民俗风情等特色资源,推动农业农村与健康、教育、体育、文化、旅游、气象等深度融合;湖南着力打造以城头山古文化遗址等为代表的农耕文化名片,形成一批世界级农耕文化旅游品牌;海南计划举办“阳光海南·多彩民俗”海南黎苗风情推广周等乡村旅游宣传推介活动,打响“阳光海南”旅游品牌。

  随着乡村旅游而来的,是衣食住行等行业的巨大消费潜力。比如,安徽就明确提出要加强乡村文创产品开发。其中,“非遗”则是乡村手工业发展的一个绝妙切口。比如,四川省委一号文件提出支持鼓励乡村传统技艺人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乡村工匠等发展乡村特色、民族手工业;湖南提出持续推动非遗工坊、村镇和街区建设,扶持传统工艺特色品牌等。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张琦表示,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一是能够诱发新的产业技术体系变革,从而加快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替代与更新。二是会改变原有的产业发展模式,使得原有的单一产业发展模式转型升级为“农业+”多业态复合型发展模式。三是能创造新的就业格局,乡村生态、文化、休闲旅游、电子商务等新业态的兴起无疑能使得农村就业从生产、加工行业逐步向服务业拓展。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黑龙江五常大米等7个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达1858.62亿元

    中新网哈尔滨4月26日电(记者 王妮娜)4月26日是第23个世界知识产权日,2022年黑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新闻发布会在哈尔滨举行,会上发布了,黑龙江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五常大米、佳木斯大米、东宁黑木耳、庆安大米、方正大米、通河大米、延寿大米等7个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超过100亿元,品牌价值评价总额达1858.62亿元。截至2022年年...

    时间:04-26
  • “烟台葡萄酒”品牌稳居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葡萄酒类榜首

      中新网烟台4月26日电 (记者 王娇妮)记者从25日召开的烟台葡萄酒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烟台葡萄酒”品牌价值跃升至859亿元,稳居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葡萄酒类榜首。  山东烟台是中国现代葡萄酒工业的发祥地,是亚洲唯一的国际葡萄·葡萄酒城。近年来该市相继出台《促进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设立专项...

    时间:04-26
  • 春耕一线观察|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的“吨粮田”如何建? 一文解读

      “吨粮田”促单产 夯实丰产基础  眼下,北方大部分地区冬小麦进入拔节期,也是春管的关键期。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开展吨粮田创建”。  那么什么是吨粮田?吨粮田里生长的小麦和普通农田里的又有什么区别?一起去看看。  在山东德州义渡口镇高标准农田片区,技术专家正在为麦田进行统一病...

    时间:04-17
  • 《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读本》出版发行

      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编写的《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读本》(以下简称《读本》)一书,近日由人民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重农强农持续...

    时间:04-17
  • “庭院经济”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潜力有多大?

      庭院方寸地 拓成聚宝盆  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秀峰  今年,庭院经济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明确提出“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庭院经济是什么?如何发展庭院经济?它的潜力有多大?  何为庭院经济  “庭院经济是指农民以自己的住宅院落及其周围为基地,以家庭为生产和经营单...

    时间:04-16
  • “庭院经济”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潜力有多大?

      庭院方寸地 拓成聚宝盆  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秀峰  今年,庭院经济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明确提出“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庭院经济是什么?如何发展庭院经济?它的潜力有多大?  何为庭院经济  “庭院经济是指农民以自己的住宅院落及其周围为基地,以家庭为生产和经营单位,为自己和社会提供农业土...

    时间:04-16
  • 山西部署“三农”工作:2023年粮食总产不低于上年的1464.3万吨

      中新网太原3月23日电 (记者 李庭耀)2023年山西省委一号文件日前发布,对“三农”工作、乡村振兴作出全面部署。该文件提出2023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4725万亩以上,粮食总产不低于上年、力争有所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山西省2022年粮食总产量1464.3万吨。  山西提出抓紧抓好“粮袋子”“菜篮子”...

    时间:03-23
  • 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预制菜“看着美”也要“吃得香”

      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各地出台政策大力支持——   预制菜,“看着美”也要“吃得香”  当下社会正朝着便捷化方向快速发展。而在餐桌上,预制菜无疑是大家就餐的“好帮手”——相较于自行烹制,操作方法更简便;与方便速食相比,其口味能更好还原餐馆味道,且品种丰富,便于消费者品尝新菜肴。  政策层面,预制菜近年来也收获更多...

    时间:03-20
  • 浙江发布省委一号文件 明确“三农”任务书

      中新网杭州3月17日电 (钱晨菲)16日,记者从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浙江省委一号文件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浙江省委一号文件《关于2023年高水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已正式发布,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  据悉,上述文件共8个部分、32条,主要可概括为稳供给...

    时间:03-17
  • 浙江发布省委一号文件 明确“三农”任务书

      中新网杭州3月17日电 (钱晨菲)16日,记者从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浙江省委一号文件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浙江省委一号文件《关于2023年高水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已正式发布,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  据悉,上述文件共8个部分、32条,主要可概括为稳供给...

    时间:03-1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