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无人化”管理的棉田会成为新疆棉花种植的未来样本吗?

2023-04-29 17:32: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乌鲁木齐4月29日电 (苟继鹏)4月中旬,记者走进位于新疆南部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百万亩棉田播种正当时。只见阡陌纵横间,一台台大型播种机按照北斗导航系统设定好的线路正在直线行驶播种,棉田种植日渐“无人化”。

  “超级棉田”迎来第三季

  近日,尉犁县兴平镇达西村的“超级棉田”播种进入尾声。“超级棉田”是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飞科技”)于2021年在尉犁县启动的中国首个无人化棉花农场项目,以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手段管理3000亩高标准棉田,验证无人化管理模式应用于大规模种植场景的可行性,今年是第三季了。

  “今年是‘超级棉田’的第三季。相比前两年,今年我们的技术和设备迭代升级更加成熟了,当地很多农户对我们刮目相看,也有人提出想跟我们合作。”“超级棉田”里,管理者之一艾海鹏一边忙碌着一边对记者说。

  2021年,同为“90”的艾海鹏和凌磊走进新疆棉田,以机器人、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完成了3000亩高标准棉田的管理。过去,同等面积大小的棉田,大约需要30人帮忙才能完成耕种管收。

  据艾海鹏介绍,这块“超级棉田”内有乾坤。农业物联网设备全天候站岗守卫,实时监测采集棉田的图像、气象和土壤数据,全程记录棉花全生育期。棉花播种阶段,装配有农机自驾仪的播种机一键启动,可实现精准、高效的自动化作业。此外,还有除草农业无人机,给棉花浇水施肥智能灌溉系统,棉花采收采棉打包一体机等,棉田管理正朝着“无人化”方向迈进。

“超级棉田”管理者之一艾海鹏在手机上查看土地信息。 苟继鹏 摄

  可复制推广的无人化管理种棉模式

  连续两季探索实验,“超级棉田”棉花亩均产量连年增长,投入大幅降低,节本增效明显。进入第三季,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农业管理模式呼之欲出。

  “吸取了第一季风灾的教训,2022年超级棉田第二季,我们对相关农业技术和智能化设备、系统等进行了优化升级,5项科技成果使得超级棉田智慧农业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艾海鹏说,去年“超级棉田”实现亩产403公斤,超过所在地块前十年的最高亩产量。

  “今年,进入第三季,我们向平均亩产430公斤这一更高目标发起冲击,并打造出一套更加成熟、可复制推广的智慧农业管理模式。”艾海鹏说,同时,极飞科技还将与尉犁县的棉花种植大户合作,把超级棉田的无人化种植方案引进周边农场,帮助更多农户降本增效、实现生产转型。

  “通过‘超级棉田’两年多的探索实践,逐步验证在智慧农业技术的赋能下,无人化管理模式完全可行。”艾海鹏说,有了前两季的探索实践,“超级棉田”标准化方案也建立了可复制基础,通过进一步提高作业精度和效率,降低操作难度,让更多传统棉农和企业都能快速入门,已为下一步推广应用做好准备。

  能否成为新疆棉花种植的未来样本?

  作为中国棉花主产区,新疆2022年棉花播种面积为3745.4万亩,占全国棉花种植面积的83.2%,棉花产量539.1万吨,较上年增加26.2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比重持续提升,达到90.2%,创历史新高。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数字是,2022年新疆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94%,较2021年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新疆棉花种植全程机械化率、棉花机采率“节节高升”,农业无人机、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等新农具走进田间地头。同时,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模型等技术手段在新疆的普及和应用,智能化、数字化的棉花种植方式也开始显露头角。以上述“超级棉田”为例,一种“无人化”管理的棉花种植模式正在逐渐兴起,并走进寻常农家。

  如今,新疆各地棉花春播正在进行。记者在田间地头看到,无人驾驶播种机,无人机等“新农具”屡见不鲜。越来越多的新疆棉农希望以轻松高效的方式种植出更优质、高产的棉花,提升种植收益。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新疆棉花种植已经基本完成了从劳动力密集型向全程机械化的转变。下一步,新疆棉花种植将朝着“无人化”管理的数字棉田、智慧棉田进一步转变。(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佛山的无人化工厂里,“机器人生产机器人”

      橘色机械臂有节奏地上下“舞动”,在位于佛山顺德北滘的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机器人正组装生产另一台机器人。2月20日,记者跟随“未来已来——高质量发展看广东”网络主题活动来到佛山。  打造“无人化工厂” 加快智能制造业升级  “这是今年1月启动的广东首条‘机器人生产机器人’产线,也是国内第一条生产重载机器人...

    时间:02-22
  • 绿电供能、“无人化”作业……数字化赋能 港口更智能

      绿电供能、远程理货、“无人化”作业……  数字化赋能 港口更智能(大数据观察)  本报记者 靳 博 强郁文 窦 皓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03日 第 07 版)  核心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从100%绿电供能到污染源动态监控,从吊...

    时间:01-0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