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百城垃圾分类指数评价报告发布:苏州、上海、南京进入前三甲

2023-04-26 22:31: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4月26日电 题:百城垃圾分类指数评价报告发布:苏州、上海、南京进入前三甲

  中新财经记者 阮煜琳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和万科公益基金会最新联合发布《100城市垃圾分类指数(GSI)评价报告》,显示虽遭遇持续疫情的不利影响,多地仍通过加强标准化驿站建设和分类督导,助力社区保持并强化自主分类习惯。

  本期垃圾分类指数评价显示,苏州以优异表现蝉联第一,上海紧随其后,南京也进入三甲。福州、铜陵、青岛、宁波、嘉兴、深圳、杭州进入前十名。本期评价排名靠后的城市,有兰州、唐山、廊坊、宿迁、淮安、开封、延安、漯河、枣庄和三门峡。

  本期评价中,一些地区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政策法规,加强分类收运、处置;特别是通过加强垃圾分类三大关键措施建设,助力社区居民保持并强化了自主分类习惯;部分城市厨余垃圾和可回收物分出率上升,其他垃圾实现了减量,分类效果显现。

  其中苏州、上海等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机制基本建成,居民自主分类习惯基本养成,生活垃圾分类机制继续完善,厨余垃圾处理和可回收物分类投放、回收、再生有序推进,进一步证明了苏州和上海施行的标准化驿站建设和垃圾分类督导,能够推动建成高水平的垃圾分类体系,为在全国建设垃圾分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样本。

  本期评价发现,厨余垃圾处理能力缺口大和“吃不饱”并存,当前在建和已建成处理能力仅约占厨余垃圾可分出量的1/3。本期评价还发现,垃圾焚烧能力已经出现区域性过剩苗头。随着垃圾分类的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量提升,垃圾焚烧能力过剩问题有可能进一步显现。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认为,垃圾分类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有着重大意义。日前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要求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基本健全。一方面,必须正视多数城市距离达成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另一方面,建议垃圾分类领跑城市,调动市场化力量,积极尝试将前端社区垃圾分类与后端企业的高效循环再生利用相结合,尤其对接产生和废弃大量塑料包装物的大型中外品牌、电商平台和物流公司,大幅升级循环再生体系,努力打造零碳社区,助力双碳行动和美丽中国建设。(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企签约新加坡最大垃圾焚烧电厂项目 助力当地绿色发展

      中新网太原4月19日电 (高雨晴 温宇楠)记者19日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电力建设有限公司(下称“山西电建”)获悉,该公司签约新加坡最大IWMF垃圾焚烧电厂项目。  据了解,项目建成后,预计可日处理垃圾2900吨,物料回收设施可日处理物料250吨,将有助于当地生活垃圾的处理走向资源化、减量化和垃圾焚烧发电的绿色发展之路。  山...

    时间:04-19
  • 上海新建大型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年发电量达8亿度

      中新网上海2月10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10日获悉,位于上海宝山的一座新建大型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进入冲刺收尾阶段。该再生能源利用中心项目建成后,将提升上海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水平,大大缓解生活垃圾处置压力。  当日,记者随建设方走进宝山再生能源项目建设现场,提前探访这座集科技、环保、生态、时尚、领先于一...

    时间:02-1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