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专家探讨“夜经济” “感官共域”城市公共艺术季在北京、成都等地开启

2023-04-25 17:43: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4月25日电 (张润洁 张素)2023中国城市夜间经济发展交流会日前举行中国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主任韩健徽等多位专家学者,就如何打造多业态夜间经济示范点等话题展开研讨。

  有与会者表示,要以人的精神需求、持续生态为新场景的消费之“本”,提供优质的文化体育、文化艺术、文化娱乐、文化生活、文化教育等多元生活消费体验,引导全民参与,共同营造高品质城市环境。

  近年来,各地蓬勃发展的夜间经济不断涌现出新模式、新场景、新业态,向着产业化、专业化、品质化的方向发展。例如,江苏徐州着力打造以夜间经济为主体的文旅品牌,广西南宁创新打造系列特色消费新场景,湖南长沙提出打造多业态并举、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夜间消费聚集示范区。

“感官共域”城市公共艺术季近日拉开帷幕,图为华熙LIVE·528特色艺术大道 张润洁 供图

  在四川成都,日前获得“中国特色商业街”授牌的华熙LIVE·528成都项目提出,将以“一桥两道三广场”特色空间整体呈现备受当代年轻人喜爱的赛博朋克风格。相关负责人还表示,将进一步升级“爱情桥”“玻璃栈道”等地的夜景灯光布局及基础设施,逐步形成以“夜市、夜秀、夜食、夜购、夜娱、夜读”为主题的多业态夜间经济示范点。

  “以人为本的社会环境下,公众对文化生活、文化消费抱有更为强烈的期待,这都是市场经济再次拉动的底层逻辑。”华熙国际投资集团董事长赵燕表示,从商业和体育结合、商业和场馆结合,到开发“夜经济”特色商业模式,需要继续聚焦高品质消费场景和平台,激发消费活力,挖掘消费潜力。

  而在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创始人鲍栋看来,公共艺术可以进入街区、商业综合体等,“把城市功能化空间变成生活本身,变成我们对城市整体感知的一个部分”。

  据介绍,“感官共域”城市公共艺术季已于近日拉开帷幕,活动主办方从“众望”展览单元中选取6位优秀当代艺术家的11件作品,分别在北京、成都、重庆展出。

  记者了解到,此次呈现的作品重点关注当下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社会、自我情感、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的议题,其中,颜石林的作品《你好》,是“在虚拟空间中,呈现与现实世界里人的对话,破局人际关系”;杨茂源的作品《向上看》,则是希望“观众在抬头向上望的时候进行哲学思考”。

  主办方表示,希望通过上述活动推动川渝两地优质经济业态互通,并汇聚京、川、渝等地的艺术家,加强多方面交流,“让艺术不断融入公众生活,持续不断为公众、消费者带来美好体验,让人们获得信心、汲取力量”。(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去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为5.30亿 出海作品达61.81万部(种)

      中新网杭州4月24日电 (钱晨菲)24日,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数字阅读分论坛暨第九届数字阅读年会在杭州举行,《2022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于现场发布,去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为5.30亿,出海作品总量达61.81万部(种)。  会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张毅君发布了《2022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

    时间:04-24
  • 台湾雕塑家朱铭逝世 香港随处可见其作品

      中新网4月24日电 综合报道,台湾雕塑艺术家朱铭22日在家中被家人发现轻生,享年85岁。2019年9月14日,朱铭以埋藏逾5000年珍贵古茄苳沉木雕刻的“太极”新作,在位于新北的朱铭美术馆开展。中新社记者 杨程晨 摄  朱铭,1938年生于台湾苗栗,15岁时师承传统雕刻师李金川学艺,30岁再拜入雕刻家杨英风门下,自...

    时间:04-24
  • “丹心谱”绘画作品展62件佳作在南开大学展出

      中新网天津4月23日电 (刘俊苍)为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25周年,4月21日,“丹心谱——李世刚、李世东、刘海龙绘画作品展”全国巡展第七站在总理母校南开大学举行。展览汇集了三位画家创作的62件优秀作品,生动地展现了不同时期的周恩来形象。  开幕仪式上,周恩来侄女、中新社原副社长周秉德在上台致辞...

    时间:04-23
  • 国家移民管理局第一届“国门卫士”文学奖揭晓 12件作品获奖

      中新网北京4月23日电 (记者 郭超凯)近日,国家移民管理局第一届“国门卫士”文学奖评选结果揭晓。《寂寞的骆驼》等12件由全国移民管理系统民警创作的作品获奖。  记者了解到,小说类获奖作品有广州边检总站天河边检站张战峰的《寂寞的骆驼》、广西边检总站防城港边境管理支队赵华斌的《阿鼠的报...

    时间:04-23
  • 阅读业态变了,图书市场如何变

      从单一的纸质书购买到生态环保的二手书交易,再到形式多元的在线阅读,丰富的阅读方式为消费者营造了全新的文化体验。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调查显示,年龄越大的人越喜欢读书,学历、收入越高的人,读书越容易“上瘾”。今天,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市场又应该如何满足读者日益多元的阅读需求?  卖纸质书更卖服务  2...

    时间:04-23
  • 《超越130年国家地理经典影像大展》在沈阳启幕 多幅作品首次面世

      中新网沈阳4月22日电 (李晛)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当日,“探索绿色星球,勇做地球卫士”世界地球日主题科普活动暨《超越130年国家地理经典影像大展》在沈阳举办。  世界地球日是一个专门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旨在提高民众对于现有环境问题的认识,并动员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通过绿色...

    时间:04-22
  • 中新观陇“新闻+”作品联展第一站:酒泉职工观后感“让民众都看得懂”

      中新网兰州4月21日电(冯志军 刘潇)《中新观陇·新闻报道暨书法绘画影像作品联合展》首站本周在酒泉展出。展览内容通过“新闻+古诗词”“新闻+书法”“新闻+绘画”创意传播的方式,呈现甘肃地域特色景象,讲述陇原故事。图为民众参观此次联合展。 杨艳敏  摄  本次联合展协办方之一、酒泉市博物...

    时间:04-21
  • (台青话融合)访台商二代林璟雯:北京生活逾三十载 盼发展新业态

      中新社北京4月19日电 题:访台商二代林璟雯:北京生活逾三十载 盼发展新业态  中新社记者 李晗雪  “父母一直教导我,这是祖国大陆,北京是我们的首都,所以一直觉得这里就是家。”台商二代林璟雯说。  上世纪80年代末,林璟雯家中长辈来北京开餐厅,她的父亲也跟着前去考察大陆发展情况。“他的第一...

    时间:04-19
  • 中国新闻社参评第三十三届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初评公示

      根据《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规定的程序,经民主推荐及评委会评议,中国新闻社拟推荐以下55件作品参加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的初评,现予以公示。公示期为4月17日至4月21日。如有异议,可以通过书面、电话方式,于4月21日17时前反映。  联系电话:010-68316615 邮箱:syb@chinanews.com.cn  中国新闻奖新...

    时间:04-17
  • 中国新闻社参评第33届中国新闻奖新闻漫画作品初评公示

      根据《关于开展第33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的通知》规定的程序,经民主推荐及评委会评议,中国新闻社拟推荐16件(组)作品参加中国新闻奖新闻漫画作品的初评,现予以公示。公示期为4月14日至4月22日,共5个工作日。如有异议,可以通过书面、电话方式,于4月20日17时前反映。  联系电话:010-68316636  邮箱:zbs@ch...

    时间:04-1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