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消费何以热|泗泾夜市爆火之后

2023-04-24 15:22:07

来源:澎湃新闻

  翻飞的锅铲,滋滋作响的铁板,孜然混合着麻辣的辛香,无不刺激着食客们的味蕾,让忙碌一天的“打工人”路过时不自觉驻足停留,胃口大开。

  今年3月,有着“上海最大露天夜市”之称的松江泗泾夜市在三湘广场重开,尽管远离市区,人气之旺还是使之迅速登上网络热搜。人均几十块钱吃到饱,小小的摊位,是抚慰人心的烟火气,也是游离在办公室格子间、高端商场外的自在惬意。

  在上海,夜市也曾装点了许多人的夜生活。曾经的襄阳路夜市、彭浦夜市、寿宁路夜市都风靡一时,但也因占道经营、食品卫生、环境污染等诸多因素被关停或整治。

  如今夜市强势归来,让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接上地气。除了泗泾夜市,长宁、虹口等中心城区纷纷于近期宣布开设夜市;承载许多人童年回忆的锦江乐园也于4月12日官宣开市。

  当夜晚再度喧闹,城市焕发活力,有关社会治理能力的考验也摆在面前。曾经困扰夜市发展的市容环境是否得到整治,食品安全如何得到保障,摊位管理如何更加有序且温情,小摊贩的获得感能否更强?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实地走访上海多个夜市,探究“夜经济”能否燃起都市消费新热度。

  为何来逛夜市

  四月中旬的夜晚,晚上7点,从地铁9号线泗泾站走出,跨过一条马路,就能看到对面夜市摊贩们忙碌的身影,孜然辣椒的香气也随之袭来。

  据媒体此前报道,周末一个晚上,数千平方米的泗泾夜市,超9万人打卡,达到限流的峰值。除了住在泗泾周边的居民,不乏从市区慕名而来的小白领,甚至是外地来沪出差的食客。

  据相关部门此前介绍,随着大型社区人口的导入,泗泾镇内现有人口约23.3万,庞大的人口基数为泗泾夜市带来充足客流。同时,紧邻地铁9号线的“黄金地段”更叠加了大量人流。上海地铁泗泾站负责人表示,目前泗泾站日均客流量超9万人次,在全市轨交站中名列前茅,且客流数值仍在增长。

  人流带来了人气,也带来了问题。此前由于硬件设施、管理服务没有跟上,在卫生、摊位秩序等方面也存在问题,泗泾夜市于3月1日临时关闭,进行软硬件全面升级。

  经过约一个月的整改,泗泾夜市重开,接手该区域管理的物业公司有针对性地改善环境卫生、排除安全隐患,夜市垃圾桶也从原来的五个增加到了二十余个,同时加强与泗泾清洁所的联动,做到即满即清。

  美食往往能消解一天的疲惫。如今,即便在工作日,泗泾夜市仍旧人潮汹涌。尤其晚7点到9点,下班的人群从地铁站涌出,在回家路上总会被这条满载烟火味的通道吸引。整改后的泗泾夜市,摊位大多摆放在紧贴店铺门口的位置,留出足够宽敞的中央通道供游人通行。

  记者走访发现,如今地面的瓷砖大多干净整洁,踩上去没有了以前的黏腻感,四面的下水道口也没有传出异味。一位摊主告诉记者,现在泗泾夜市每晚12点后有保洁团队前来,对街面进行冲洗,告别了“走路都是黏的,地沟都是臭的”旧面貌。

  “我们从徐汇过来,专程来夜市的。”林女士和男朋友手牵手在臭豆腐摊位处排队等待。尽管这趟行程仅坐地铁就花了40分钟,小情侣还是觉得不虚此行。

  烤猪蹄、卤肉卷、牛奶醪糟、臭豆腐、铁板虾滑……林女士给记者细数了一晚上品尝过的美食,单价大多在15元左右,海鲜类的小吃单价上升至20到30元之间,价格还算友好,这些小吃如今在高端大商场难觅踪影,“我也很久没吃到过了,所以特地跑到这里来感受烟火气。”

  比起改头换面的泗泾夜市,闵行虹泉路附近的韩国街首尔夜市算得上老牌“网红”。这条街约有固定摊铺50个,主打韩式美味,如韩式烤肉、辣鸡爪、炸鸡、烤年糕、铁板鱿鱼……营业时间为每天下午5点至次日凌晨1点。

  “正宗韩国烤肉、年糕没有品尝过,在网上看到这个店铺口碑比较好,今天跟朋友一起特地过来打卡。”来自两位15岁上下的学生刚刚吃完这里的拌年糕。她们认为小吃味道还不错,价格也不算贵,韩版服装服饰、化妆品等商品琳琅满目,也值得一逛。

  从今年3月10日起,首尔夜市推出了春川艺术节,内容主打春川美食节、花车集市及首尔夜市舞台演出,还添置了旋转木马、蹦床等儿童游艺设备。整个春川艺术节将横跨五一小长假,一直持续到5月底。

  性价比,热闹,成为消费者口中的关键词。正是因为市民想念烟火气久矣,才成就了夜市回归的爆火。

  对年轻人而言,比起在家里独自进餐,或坐在便利店啃一个三明治,平民化的夜市总是藏着人情味。小摊主的热情招呼,总能让你停下脚步,甚至再闲聊几句家常,成为城市陌生人之间难得的连接。

  如何在夜市谋生

  与食客四处追寻烟火气不同,夜市经营的摊贩“扎根”于此,更多是为了谋生。

  他们往往是城市活力回归最直接的感受者。一位烤肉店店主告诉记者,已经在三湘广场开店经营好多年了,目前他租下的上下两层商铺共一百多平方米,每月租金有3万多,有了“外摆证”,生意比以前好了许多,一晚上销售额能有3000多元,赶上周末还能翻倍。所谓的“外摆证”,其实是上海市外摆位临时经营公示卡的简称。

  此前,泗泾镇相关部门知情人士介绍,经过合理规划外摆摊点经营点位,并约谈了现有商业街商铺摊贩经营者,泗泾镇相关部门明确了准入条件,制定了外摆摊位承诺书、外摆摊位食品经营信息登记表等,已向部分符合条件的摊贩发放了《外摆摊位临时经营公示卡》,并进行了备案。据媒体报道,泗泾镇计划第一阶段对内圈大约70户摊位陆续发放临时经营公示卡。

  不过,记者走访泗泾夜市时,仍有许多摊贩反映“一证难求”。

  有证的摊贩大多集中在广场中央两侧,记者细数大概有近20家商户外摆摊位挂出了这张公示卡。而在入口处和出口处,大量的摊贩依旧门头空空,属于“无证摆位”。

  “物业公司要求我们没拿到证的,不能把摊位推出店门口,只能在店铺内部经营,巡查的时候如果发现我们推出来,就会要求推进去,严重的时候还会没收我们的摊位车。”

  一位在入口处的摊贩向记者透露。走访中,记者发现,夜市经营期间,每隔一段时间会有物业管理公司工作人员带着保安进行巡查,无证摊位的经营者不得不打起“游击战”,有的商家还专门派店员负责盯梢物业管理人员的身影。

  一位没有拿到外摆证的摊主告诉记者,办理外摆证首先必须是广场的入驻商户,在三湘广场租有店铺,然后需要健康证、店铺营业资质、进货厂家资质等,自己的店铺已经被有关部门验收过了,没有收到整改意见,向物业咨询过,但也只得到证还没下来的回复。

  “我们有时候不摆出来,客人会以为我们没营业,但摆出来了看到物业来了又得赶紧往里推,非常影响生意。”这位摊主和店员站在空荡荡的摊子前,满脸无奈。

  已经领到外摆证的店主也有自己的烦恼。一位经营烧烤的店主告诉记者,最近物业管理方总是来,一会儿查卫生一会儿查证,一来就是一群人围住店铺,那段时间顾客基本都不来消费了,而且被查过之后,顾客难免心生怀疑,还会绕着走。

  记者在夜市走访当晚,两个小时目击了两次物业巡查,大多是一名管理人员带着近10名保安,直接在摊位口和摆摊的摊主进行沟通。此期间容易引起顾客的围观,导致人群拥挤或滞留在某一位置。

  “感觉有点压抑。”一位摊贩告诉记者,目前的物业管理公司是泗泾镇属公司泗房物业,物业公司在清洁管理方面确实做的非常到位,但总感觉管理大过服务。有关部门推动夜市整改升级的决心可以理解,但大家在这里谋生也确实不易,希望管理上更为精细,松弛有度,对日常经营的影响再小一些。

  此外,也有经营者疑惑,外摆证的有效期目前显示仅有三个月,有效期到之后应该如何处理还没有明确答复。

  韩国街首尔夜市的摊主们也有各自的忧虑与期盼。

  澎湃新闻记者从闵行区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首尔夜市平时的客流量在1万人左右,周末则上升到3-4万人左右,但对摊主而言觉得这里的人气还不够“旺”。

  柳汀渔市大排档在店门外揽客的店员聂女士告诉记者,“现在生意不如以前了,店家们这才出来揽客。就靠周末挣点钱,大家的压力很大。”酱爆八爪鱼摊主刘先生表示,近一个多月以来,只有周末营业额能够破千元,目前处于亏损经营的状态。“2020年的时候,生意好做多了,现在排队的情况几乎没有了。这个地方应当加大宣传,人气旺了,自然有人消费。”

  一座城市需要夜市

  夜市,在上海并非新鲜事儿。

  此前,安义夜巷、bfc枫泾夜市等都曾掀起上海打卡小高潮。然而这些夜市大多以季节性或周末开市的方式运营。

  如今夜市更多以常态化模式回归。4月12日,上海锦江乐园夜市发布公告称即日起开市,营业时间包括工作日、周末以及法定节假日,目前共有50多个摊位,提供超200种美食供游客品尝。

  4月下旬,记者走访已经运行十多天的锦江乐园夜市,在周五晚7点至8点的时间段,大约50名游客走入夜市并进行消费。

  “锦江乐园建成于1985年,由于一些大型主题乐园的开业,这里客流感觉没有以前多了。”一位锦江乐园夜市的摊主告诉记者,夜市位于乐园内部空间,主要面向游客,对周边居民的辐射带动能力有限。如何让夜市更红火起来?一家蚵仔煎的摊主说,此前夜市会搞很多小活动、歌舞表演来吸引客流,最忙碌的时候,一晚上卖出过1000份的蚵仔煎,她期待着这些活动再度启动。

  事实上,上海助力“夜经济”的步伐比人们预想更快。近日,位于中心城区的虹口、长宁纷纷宣布开设夜间市集。虹口区在平溪商业广场开设了为期10天的“星空市集”试水,让居民们享受家门口的便捷。长宁区则计划打造集乐食、乐玩、乐享等功能于一体的“天山夜市”,计划于今年7月对外开放。

  为何要让夜市离市民生活更近?这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新选择,也为摊贩提供谋生新空间,更为城市区域发展掀起新热潮。

  以泗泾夜市为例,打开地图,三湘广场附近就是泗泾古镇,骑共享单车10分钟可达,夜市的火热自然而然地引来了对泗泾古镇的联动。打开社交平台不难发现,已经有不少泗泾一日游的攻略帖开始上线。有美食可品尝,也能体验风土人情,进一步满足了人们对于短途出行的需求。

  夜市的复兴,需要避免同质化竞争的趋势,如今各大夜市都已开始探索自己的发展路线。泗泾夜市目前专攻美食,在性价比上极具优势。韩国街首尔夜市计划举办大邱美食节,将推出新增美食摊位+定制演出+品牌升级的大动作,进一步渲染异国风情。即将开放的天山夜市计划打造多元潮流业态MIX的“潮食乐享集聚地”,虹口的星空市集则安排了套圈、打气球等各种趣味项目增强游玩乐趣。

  让夜市回归都市,同样考验着城市的治理能力。如今上海已初步形成《关于进一步规范新时期设摊经营活动的指导意见》,并要求完善常态管理,形成社会共治。绿化市容、商务、住房城乡建设、交通、公安、市场监管、城管执法等部门对设摊经营活动进行监管指导,将设摊管理工作纳入“一网统管”。

  在4月20日的民生访谈节目中,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长邓建平也说道,要平衡“烟火气”与市容环境的关系,不能一放就“乱”,一管就“死”。

  4月21日,澎湃新闻记者咨询松江区泗泾镇相关工作人员获悉,目前泗泾夜市第一批外摆证发放还在有序推进中,让市场规范起来,让小摊贩主们安心经营,让“夜经济”成为城市消费新热度和活力源,上海还在探索路上。(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高级记者 朱奕奕 记者 俞凯 张鸿伟 徐祯曜)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人民财评:燃旺人间“烟火气”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了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一季度,我国餐饮收入达12136亿元,同比增长13.9%,显示了“烟火气”加快回归。餐饮业营业收入占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10%以上,吸纳就业超过2000万人。餐饮业复苏势头持续向好,对当下提振消费、促进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创意创新踊跃,内生动力充足,餐饮...

    时间:04-22
  • 春风吹暖“夜经济” 多地文旅快速复苏

      央视网消息:开年以来,全国文旅业呈现快速复苏的势头。随着天气转暖,夜间出游消费的意愿明显增强,春天的“夜经济”已成为亮丽的风景线。一起去体验一下。  数据显示,一季度,湖北省累计接待游客1.43亿人次,同比增长29%。其中,外省来鄂游客4692万人次,占比32.81%。  3月份浦江游游客17.7万人次,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71.5%,旅游营收1...

    时间:04-19
  • 北京将打造5条左右“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 繁荣夜经济

      中新网北京4月18日电 (记者 杜燕)今天,记者从北京市商务局了解到,最新发布的《加快恢复和扩大消费 持续发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2023年行动方案》提出,北京将推动餐饮业高质量发展。打造5条左右“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引进100个左右国内外知名美食品牌,培育约6000家具备较强数字化营销能力的餐饮商户。同时,培育壮大网...

    时间:04-18
  • 梯田为“布” 光影为“沙” 点亮乡村“夜经济”

      央视网消息:近日,浙江绍兴覆卮山景区的夜光梯田正式启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夜间乡村旅游新场景。  夜光梯田灯光演绎效果以沙画形式表现,梯田为“布”,光影为“沙”,通过明暗虚实间的转换展示生动别致的动画,实现自然美景与人文艺术交融的沉浸式游览体验,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夜间观光互动体验。 ...

    时间:04-12
  • 夜经济升温带火实体门店

      “锦里古街一定得晚上逛,亮灯以后特别漂亮,拍照很出片。好吃的火锅串串也很多。”清明假期,市民李女士抓住难得空闲,带家人到成都锦里古街游玩。入夜后的古街人流如织,精美的灯笼、鳞次栉比的商品、飘荡的火锅香气,带给李女士愉快的出游体验。  自巴蜀向东,荆楚大地的夜晚同样热闹。武汉最具特色的步行街之一——楚河汉街,亦是...

    时间:04-11
  • 第五届中国文旅新营销峰会探索“夜经济”

      中新网广州3月24日电(王华 吴秋韵)“第五届中国文旅新营销峰会”暨中国文旅先锋奖颁奖典礼24日在广州举办。 本次峰会以“白天不懂夜的黑”为主题,旨在探索“中国式夜经济”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中国“夜经济”消费兴起,当中不仅是物质消费,更带动文化消费。如长沙的“夜经济”不仅开辟了城市品牌建设的新路,而且成为地方...

    时间:03-24
  • “烟火气”里看消费信心 浙江亮出了这一招

      中新网杭州3月14日电(奚金燕 汪轶文)一头连着民生大事,一头系着经济大局,“消费”二字中承载着人们对于高品质生活的期待和追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如何创造更好更优的消费环境,让百姓敢消费、想消费、能消费?记者了解到,作为经济大省,浙江坚持放心消费建设和消费维权处...

    时间:03-14
  • 发放消费券、激活夜经济 拉动消费迎来政策加持

      3月11日上午10时,北京“京彩绿色消费券”正式发放。消费券刚刚上线半小时左右,京东App上显示,额度最大的满6000可用600、满4000可用400、满3000可用300的消费券已抢光。一位消费者说,“昨天就上了闹钟,想换个双开门的冰箱,孩子放假了还想去旅游,要买个单反相机。”在线上,消费券抢得热火朝天,在线下,消费场景客流熙来攘往。在前门...

    时间:03-14
  • 奋进的春天|高原烟火气中潜藏的消费复苏

      顾客们忙着挑选菜品,服务员们“跑着”服务……近日,青海省茫崖市创业路一家餐饮店总是一派热闹景象。“每天下午6点左右进入高峰,日均人流量大约200人左右,翻台快,每晚忙到12点左右才能喘口气儿。”餐饮店负责人杨燕笑着说。  城市的另一边,老百姓的消费热情也让当地影院回温。“现在我们的观影人数持续上涨。”青海油田综合...

    时间:02-23
  • 新华财经|“烟火气”里看消费,释放几重暖意?

      新华社合肥2月15日电(记者王菲)创新消费场景、激活文旅市场、丰富市场供应……春回大地,各地加快促消费政策出台落实,优化市场供应,提振市场信心。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份我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0%,结束连续6个月回落走势,升至扩张区间。商务部重点监测电商平台2022年累计直播场次超1.2亿场,即时零售渗透的行业和品类持...

    时间:02-1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