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复旦大学师生打造“缀玉联珠”甲骨缀合信息库 成检索成果主要平台

2023-04-21 21:49: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4月21日电(记者 陈静)记者21日获悉,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师生共同打造“缀玉联珠”甲骨缀合信息库(以下简称“缀合库”),致力于全面整合甲骨缀合信息,将缀合情况、出处、缀合者等信息汇于一处,冀为学界提供查检之便。

  甲骨缀合,指综合利用甲骨上的各方面信息将甲骨碎片拼接起来,使原本破碎的材料变为完整或较为完整的材料,是甲骨新材料的主要来源之一。学者的甲骨缀合成果一般通过专著、书刊和网络文章等方式发表,往往散见多处,不便利用,纸质出版品亦不能满足及时增补和更新的需求。

  据悉,目前,库内共有缀合信息6400余条,并将持续更新。缀合库坚持开放原则,内置交流反馈功能,共收到70余条专家学者的反馈意见,已成为学界检索甲骨缀合成果的主要平台。

  据悉,对于研究商代文字和历史的学者来说,甲骨卜辞是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十分珍贵,但由于多数甲骨残缺太甚,致使其刻辞支离破碎,不便通读。甲骨缀合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能使甲骨碎片“破镜重圆”,成为可以利用的珍贵史料。

  近百年来,已有超百位学者投身甲骨缀合工作,完成了七千多组甲骨碎片的缀合。“建立这样一个数据库,能够有效避免古文字研究者的重复劳动,避免出现花费心思整理,缀合完成后,却发现已有前人缀过的情形。”团队成员、复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2019级博士生杨熠说。

  据了解,开展甲骨缀合工作中最难的一个环节,是能在脑海里将两片散落不同之处的甲骨形成关联。在一般人看来,这件事无异于“大海捞针”。对古文字研究者来说,首先要跨越字形关,熟悉古汉字的写法,拥有深厚的古汉语和历史文化功底。具体到甲骨缀合,还要有极高的记忆水平和敏感度,要对甲骨实物形态与已发表的甲骨信息都很熟悉,在头脑里形成数据库,从而在缀合工作中灵活调用。

  值得一提的是,缀合甲骨的实际场景,并非意味着研究者亲手拿着甲骨碎片尝试“拼图”。由于埋藏时间过久,现存甲骨大部分都较为破碎,边缘还可能掉渣,必须存放于文物单位妥善保存,研究者一般只能通过拓片及实物照片来判断缀合可能性。然而,拓片只能提供一些基本的信息,形状可能也会因甲骨的弧度而产生畸变,更何况很多实物图还尚未公开。

  “我们现在是使用PS软件来进行缀合工作,会遇到很多看起来很像但是并不是同一组的情况。如果检查出来有一个要素是不符合的,那么大概率就是错误的。”2022级博士生程名卉笑言。实际上,甲骨缀合并不是这群研究者唯一的工作,而是其中比较基础的一个部分。杨熠目前研究的YH127坑,是殷墟发掘中最有名的一个甲骨坑,前辈学者花了很大功夫对其中的甲骨进行缀合复原,但仍有不少材料需要被缀合。近年来,他也投身其中,完成了大约200组缀合,但他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研究甲骨上记载的文字和内容。

  “甲骨缀合虽然只是一个开始,但却是一项材料性比较强的基础工作。”程名卉强调了甲骨缀合的重要性。完成缀合的甲骨承载着历史文化价值阐释的重要作用,通过缀合,研究者才能从中获得更完整的信息,从而进一步拓展更多历史、文化等方向的研究。

  “无论把它当作什么材料来用,总是希望它是最完整的,这是一项1+1>2的工作。”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员蒋玉斌期待,缀合库能够为后续的古文字研究建立起扎实的材料基础。(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复旦大学师生打造“缀玉联珠”甲骨缀合信息库 成检索成果主要平台

    记者21日获悉,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师生共同打造“缀玉联珠”甲骨缀合信息库(以下简称“缀合库”),致力于全面整合甲骨缀合信息,将缀合情况、出处、缀合者等信息汇于一处,冀为学界提供查检之便。甲骨缀合,指综合利用甲骨上的各方面信息将甲骨碎片拼接起来,使原本破碎的材料变为完整或较为完整的材料,是甲骨...

    时间:04-21
  • 东西问丨徐在国:“安大简”何以成为中华文明的“历史拼图”?

      中新社合肥4月19日电 题:“安大简”何以成为中华文明的“历史拼图”?  ——专访安徽大学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徐在国  作者 储玮玮 张俊  2015年,安徽大学入藏了一批战国早中期楚简(简称“安大简”),数量较多、保存良好,是先秦文献的又一重大发现,对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具重要价值。  关于...

    时间:04-19
  • 东西问丨徐在国:“安大简”何以成为中华文明的“历史拼图”?

      中新社合肥4月19日电 题:“安大简”何以成为中华文明的“历史拼图”?  ——专访安徽大学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徐在国  作者 储玮玮 张俊  2015年,安徽大学入藏了一批战国早中期楚简(简称“安大简”),数量较多、保存良好,是先秦文献的又一重大发现,对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具重要价值。  关于...

    时间:04-19
  • 青海民大回应“党委副书记报考本校博士生”:取消拟录取资格

    截图来源:青海民族大学研究生院网站人民网北京4月13日电 日前,有网友称“青海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阿进录以笔试面试第一名的成绩,拟录取为该校2023年民族学博士研究生”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青海民族大学研究生院今天在官网发布公告称,经复核,阿进录不符合学校博士研究生报考条件,取消其拟录取博士研究生资格。根据青海...

    时间:04-13
  • 补齐碳市场“拼图”,调动更多力量减排

      ◎本报记者 李 禾  CCER是指对我国境内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特定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进行量化核证,并在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CCER交易市场是强制碳市场的有益补充,是推动碳市场深化发展、实现低成本减排的重要工具,也是助力国家和企业实...

    时间:03-15
  • 情系祖国 矢志完成梦想“拼图”

    【一线讲述】2009年初夏,不到30岁的我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完博士之后,来到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弗劳恩霍夫激光技术研究所,开启了作为“洪堡学者”的研究生涯。我选择了一项在当时很有挑战性的前沿研究课题——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激光增材制造。即便在十余年后的今天,它仍然是增材制造领域的研究热点。留学两年间,我整天...

    时间:03-04
  •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双少敏:扩大中西部地区“双一流”高校博士生招生计划

      中新网太原3月2日电 (杨静)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需要有一流大学群体的有力支撑。  全国两会开幕在即,作为一名来自高校的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山西省委会副主委、山西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副院长双少敏聚焦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问题。她以“双...

    时间:03-02
  • 姜亨祝:做活社区警务这块“拼图”

      □ 本报记者 刘欢 刘志月  办过案子、当过内勤、从事过综合部门工作,干了一辈子警察,老姜的经历可谓丰富多彩。  临近退休,出乎众人意料,老姜主动申请去做一名社区民警。  “年龄这么大了,还折腾什么?”同事劝,领导也劝,老姜皆不为所动,一心要到社区去。按老姜的话说是,“补齐从警生涯最后一块拼图...

    时间:02-26
  • 招聘会讲座何以吸引约200名博士生?浦东人才新政释放“强磁场”

      中新网上海2月25日电 (记者 李姝徵)一场招聘会上的讲座为何能吸引到约200名博士生?这是上海浦东此前出台的人才新政之一——“博士后十条”释放的“强磁场”。  浦东新区2023年人才就业创业进校园活动25日启动。该活动专门设置了专题讲座,为博士、博士后们送上新政解读,受到青年人才们的热捧。  作为未来科学家的战略后...

    时间:02-25
  • 青海构建特色优势学科专业体系 在校博士生10年增长16倍

    原标题:青海构建特色优势学科专业体系 在校博士生10年增长16倍  图为相关学科专业进行成果展示。(资料图) 李隽 摄  记者10日从青海省教育厅获悉,该省构建特色优势学科专业体系,深入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规模和培养质量。据统计,十年来青海省普通本专科生在校生数量稳步增长,...

    时间:02-1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