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专家:生物多样性保护要扩大到经济领域

2023-04-18 22:55: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4月18日电 (中新财经 彭婧如)“生物多样性保护不能简单的就生物多样性而谈生物多样性保护,要扩大到经济领域。要考虑气候变化的减缓,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问题。”

  “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评委会联席主席、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亚洲区会员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副主任、植物研究所教授马克平18日在2023年“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申报工作启动仪式上如是表示。

  2022年12月19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二阶段会议就“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达成一致,提出反转生物多样性丧失曲线的宏伟目标。

  上述框架还设定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4项长期目标,以及计划最迟在2030年完成的23个以行动为导向的全球目标。

2023年“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申报工作启动仪式现场。

  马克平认为,其中的“3030”目标,即到2030年保护至少30%的全球陆地和海洋等系列目标,实现难度很大。他表示,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要实现协同增效,比如在2020年1月召开的冬季达沃斯年会上,世界经济论坛宣布“植万亿棵树领军者”倡议,计划在十年内保护和恢复1万亿棵树,以提高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能力,这项计划实施过程中,要优先考虑种植当地的乡土树种,要以种植混交林为主,这样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对气候变化的减缓会实现双赢的效果。

  “要实现到2030年遏制并扭转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发挥各方的创新和实干精神。”马克平说。

  对于实现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目标的问题,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Siddharth Chatterjee)认为,必须扩大采取行动的范围和规模,超越渐进式变化。他表示,我们亟需寻找潜在的游戏规则改变者、创新者,走上气候稳定和对自然有正面影响的经济发展道路,改善水、粮食、能源、社会和生态安全。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能力正取决于这些创新

  在应对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协同推进方面,保尔森基金会自然和环境保护项目总监牛红卫表示,新能源项目要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问题,要减少太阳能和风能开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另外,应对气候变化目前的重点主要在节能减排,但森林、海洋、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有非常好的碳汇功能,应该加大认识,推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当天,保尔森基金会和清华大学共同宣布启动2023年“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简称“保尔森奖”)的申报工作。即日起至2023年6月30日,“保尔森奖”正式面向在中国大陆依法注册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非政府组织等相关机构开放申报,征集可持续发展领域具有创新性和引领性的项目。

  保尔森基金会副主席兼总裁戴青丽(Deborah Lehr)在视频致辞中表示,“今年,我们欣喜地迎来了‘保尔森奖’十周年,并将通过一系列高端对话和特别活动,共庆十年可持续创新历程。未来,‘保尔森奖’仍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平台作用,汇聚市场各方参与者,将更多可持续创新推向新的高度。”

  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在致辞时表示,“在‘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创立十周年之际,清华大学将继续与保尔森基金会精诚合作,不断提升‘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的全球影响力,不断提高中国世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创新和引领,为破解全球性问题、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力量。”(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丁薛祥会见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候任主席苏尔坦

      新华社北京4月18日电(记者郑明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18日在北京会见来华访问的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候任主席苏尔坦。  丁薛祥表示,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责任与担当。中方将积极稳妥...

    时间:04-18
  • 20国专业人士昆明共推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

      中新社昆明4月16日电 (成洁焕)第三届山地未来国际会议16日在云南昆明开幕。20国科学家、政府官员、社区代表等齐聚一堂,落实推进“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下山地社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乡村振兴创新行动。  “地球50%的人依靠山区获取水、能源和其他生态系统服务。然而过去30年,山区...

    时间:04-16
  • 北京野生动物种类达608种 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体系形成

      中新社北京4月15日电(记者 徐婧)15日发布的《北京市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23)》显示,北京野生动物种类达608种,其中鸟类515种。目前,北京已形成以自然保护地、植物园、动物园、种质资源示范库为主体,各类公园、绿地、林地、湿地等栖息地为补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体系。  北京市第41个“爱鸟周”启...

    时间:04-15
  • 中国-巴西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全文)

      新华社北京4月15日电 中国-巴西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声明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和巴西联邦共和国总统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于2023年4月14日在北京会晤。习近平主席和卢拉总统在会谈中认同,气候变化是我们所处时代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应对这一危机有助于构建公平和共享繁荣的人...

    时间:04-15
  • 我国一批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项目援助物资即将发运

      新华社北京4月11日电(高敬、黄伟)记者11日从生态环境部获悉,我国一批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项目援助物资即将发运。  记者从生态环境部当天举行的物资发运仪式上了解到,根据中国和相关国家签署的合作文件,中方向哥斯达黎加援助6辆电动公交车,为哥斯达黎加低碳交通发展提供助力。目前,援助车辆已完成...

    时间:04-12
  • 中国一批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项目援助物资将于近期起运

      中新社北京4月12日电 (记者 阮煜琳)记者12日从中国生态环境部获悉,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援基里巴斯太阳能户用光伏发电系统、援博茨瓦纳气象机动站、援哥斯达黎加电动公交车三个项目援助物资,目前均已完成生产,并将于近期起运。  中国生态环境部11日在北京举办上述项目援助物资发运仪式。据了解,此次向基里巴斯援助的5...

    时间:04-12
  • 研究指:冻土区成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区”、加剧变暖“驱动机”

      中新网西宁3月21日电 (记者 张添福)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教授陈哲所在团队最新研究显示,多年冻土区不但成为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区”,同时也使该区域成为加剧全球变暖的重要“驱动机”。  现有研究表明,以泛北极地区和青藏高原为代表的多年冻土区面积,约...

    时间:03-21
  • 港科大(广州)新设立碳中和与气候变化学域

      中新网广州3月15日电 (记者 王坚)记者15日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获悉,经学校教务委员会正式批准,成立碳中和与气候变化学域(Carbon Neutrality and Climate Change Thrust,简称为CNCC),培养能够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抓住新工业革命机遇的人才,并为迈向可持续未来的目标制定技术、制度和政策解决...

    时间:03-15
  • 美能源部长:应对气候变化方面 美国应向中国学习

    美国能源部长在接受采访(福克斯新闻网视频截图)海外网3月13日电据福克斯新闻网报道,美国能源部长詹妮弗·格兰霍姆10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可以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学习中国当前的举措”。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西南偏南”年度盛会上,格兰霍姆接受了活动主办方的采访。采访中,她对中国在缓解气候变化方面的努力表示...

    时间:03-13
  • 气候变化 欧洲雪季有点儿尬

      新华社柏林2月28日电(记者 刘旸)“有些奇怪,我想象着这里应该是漫山遍野的滑雪迷。”德国北欧两项运动员盖格尔说,“我不知道主办方做了什么,这里没有多少观众。往年这个时候,气氛很热烈。”  北京冬奥会冠军盖格尔日前在斯洛文尼亚北部著名滑雪山谷普兰尼卡举办的北欧两项世锦赛上,和队友一起获得混合团体银牌。然而,赛后他...

    时间:03-0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