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通讯:川渝共养“一头猪”做强生猪产业链

2023-04-14 19:33: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重庆4月14日电 题:川渝共养“一头猪”做强生猪产业链

  中新网记者刘相琳

  在重庆荣昌区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内的智能猪场养殖监测屏幕上,四川绵阳养殖户戴富珍猪场、攀枝花市泽燕家庭农场以及重庆维衡猪场的实时画面正在显示。猪舍的环控监测、排水情况,猪的体征数据和进食饮水情况、站立或躺卧形态等信息一目了然。养殖户和企业主通过这些可视化信息,可第一时间研判生猪健康状况。

  “从没想过猪能科学化养殖到如此精细,有这么多智能化手段为它服务。”澳大利亚澳华电视传媒副总编辑杨军参观荣昌区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后大呼意想不到。

  14日,“行走中国·2023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川渝行”参访团走进重庆荣昌区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立刻被这套智能养殖监测系统吸引。这套设备可为生猪中小养殖场及养殖户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通过这套系统,可实现对生猪的智能监控、科学喂养。

  荣昌区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腹心地带,是川渝合作的桥头堡。作为我国地方三大优良猪种,荣昌猪是重庆畜牧业的金字招牌,而四川是全国唯一的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如何协同做强生猪产业链?荣昌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在荣昌区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内,众多屏幕上显示着生猪产业的各类信息,全国生猪原饲料价格趋势、每周生猪价格趋势、全国猪肉消费量走势预测等信息,通过大屏幕实时更新。

图为重庆荣昌区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内的智能猪场养殖监测系统引起参访团关注。 陈超 摄

  “这些信息是生猪产业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可以为国家生猪产业宏观调控、疫病防控、监测预警和稳产保供等提供决策参考。”荣昌区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副主任秦友平对记者说,川渝生猪存栏量占全国六分之一,但中小养殖户数量多,如何降本增效是这些养殖户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这套智能猪场养殖监测系统不仅可以降本增效,还能让监管精细化,养殖标准化和规范化。

  秦友平介绍,该中心研发的智能猪场养殖监测系统包含“智慧养殖、粪污、溯源等区域化综合服务大平台”和9个子平台(系统)成果,形成6套针对从200头至10000头不同规模养殖场的智能养殖“荣昌示范”,目前已在川渝两地试点推广,免费提供给养殖户使用。不到一年时间,这套系统已在川渝几百个中小型猪场投入使用,覆盖一千多万头生猪养殖。

  智能猪场养殖监测系统只是川渝共养“一头猪”的一个篇章。荣昌区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在成渝地区的合作实效已初步显现。2020年6月,荣昌区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首个分中心在四川内江正式运行,两地打通了平台数据,初步实现了技术共享、模式共享、数据共享。

  此后,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四川自贡运营中心落地、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四川江油种业分中心投入使用……如今,川渝两地已建立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区域中心(市场)超10个,共享生猪产业数据逾亿条。两地还共同发布了《川渝生猪产业·能繁母猪存栏指数》,对养殖户进行精准指导,推进川渝生猪产业产、供、消融合发展

  参访团一行走进荣昌区安富街道普陀村,沿着村里的沥青路向西,是四川内江隆昌市石燕桥镇三合村。两村交界处,“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内荣合作园区”“双昌智慧猪场”几个大字招牌矗立在丘陵山头。

  荣昌与隆昌山水相依,长期以来,荣昌和隆昌两地产业高度趋同,两地村民们几乎家家户户养猪,但养殖规模不大,虽然有好品种却没有形成好产业。

  2022年6月,川渝两省市明确共同打造特色农业带,整合3个跨省农业合作园区,以生猪和粮油园区为产业共建的“双昌”合作园成为其中之一。在此背景下,荣昌与隆昌共同出资金、土地,建设双昌智慧猪场。该猪场采用人工智能科学饲养,AI监控生长环境,全园区净化系统将为猪们送去优质的食物和水。

  荣昌区农业农村委发展规划科科长唐小莉告诉记者,双昌智慧猪场已完成了主体施工,将在今年内投入使用。届时,荣昌猪和内江猪的种猪都将在此“安营扎寨”。这里打破了行政区划的界限和壁垒,协调两地资源要素合理配置,共同做大做强产业,将发挥1+1>2的效应。(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东北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在长春启动

      中新网长春4月12日电 (谭伟旗)12日,在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共建知识产权强市强区战略签约仪式暨东北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启动活动”在长春举办。  据了解,东北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旨在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国内外专利、商标、文献、标准、法律文书、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等数据资源,并实现多种数据资源之间的互...

    时间:04-12
  • 川渝两大国家级新区“双向奔赴” 打造“双圈”建设重要引擎

      中新网重庆4月12日电 题:川渝两大国家级新区“双向奔赴” 打造“双圈”建设重要引擎  中新网记者刘相琳  “这里为什么叫天府路,这里和四川有什么关系?”11日至12日,“行走中国·2023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川渝行”参访团走进重庆两江新区,在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一条名叫“天府路”的道路吸引了参访团注意。与此呼应的是,四川天...

    时间:04-12
  • 川渝将合力建设全国高质量充分就业先行区

      中新网重庆4月11日电 (记者 钟旖)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11日在重庆签署《建设高质量充分就业先行区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双方将合力建设全国高质量充分就业先行区,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据介绍,《协议》按照“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时间:04-11
  • 甘肃民勤“贷牛还牛”:牛草牛粪均回收 让养殖户“发牛财”

      中新网兰州3月24日电 (马爱彬)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的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近九成是沙漠及各类荒漠化土地,这样的环境让人不禁产生疑问,如何能培育出肉质鲜美的牛肉来?近年来,当地创新推进“贷牛还牛”项目,不仅有效助推乡村振兴,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走进民勤县重兴镇双子湖肉牛养殖基地,标准化的...

    时间:03-24
  • 川渝两地档案馆签署档案数字资源共享协议

      中新网重庆3月22日电 (记者 钟旖)四川省档案馆、重庆市档案馆第三次联席会议22日在重庆召开。  会上,两地档案馆签署《关于四川省档案馆馆藏清代巴县衙门档案与重庆市档案馆馆藏部分民国档案数字资源共享协议》(以下简称《协议》)。  《协议》明确,川渝省市两馆将就四川省档案馆11万余卷馆藏...

    时间:03-22
  • 川渝人社部门将共同实施“巴蜀工匠”共育行动

      中新网重庆3月19日电 (记者 钟旖)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苏静19日对外透露,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川渝人社部门将共同实施“巴蜀工匠”共育行动。  据介绍,近三年来,川渝两地技能人才交流发展走向深水区。两地建成“巴蜀工匠”协同培养融合区2个,累计培训培养...

    时间:03-19
  • 川渝551名技能选手在重庆展开竞技

      中新网重庆3月17日电(景诗雁)“巴蜀工匠”杯乡村振兴技术技能大赛17日在重庆市永川区开赛,川渝两地551名选手展开技能比拼。  据介绍,“巴蜀工匠”杯乡村振兴技术技能大赛将两年举办一届,本届由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四川省人社厅、重庆市乡村振兴局和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技能激活乡村...

    时间:03-17
  •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据中心委员会发布“集群算力服务调度与采购平台”

      中新网北京3月17日电 (记者 张素)记者17日从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据中心委员会(CIDC)获悉,为协调国内各数据中心集群算力资源,该委员会等日前发布“集群算力服务调度与采购平台”,并已促成36家政企客户的算力交易与使用。  在业内专家看来,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只有通过算力才能释放其蕴含的价值。不过,算力需求端当前面临...

    时间:03-17
  • 川渝税务“高竹经验”向十大毗邻地区推广

      中新网成都 3月16日电 (刘忠俊 周艾琳 蔡雅芸)16日,四川重庆高竹新区(下称:“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一体化经验推广现场会在川渝高竹新区举行,助推川渝税费征管服务一体化建设落地见效。  川渝高竹新区,位于四川广安和重庆渝北交界区域,独特的区位优势助推其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合作共建“十大功能平台”中唯一跨...

    时间:03-16
  • “川渝通办”持续升级 四川广安联合重庆打造川渝市场监管合作示范区

      中新网成都3月13日电(王爵 王林)13日,四川省广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广安市政府与重庆市市场监管局、重庆市药监局、重庆市知识产权局联合出台的《加快推进市场监管现代化同城化发展的若干措施》有关情况,进一步统一规则标准、推进互联互认、加强协作联动、强化集成创新,打造川渝市场监管合作示范区,全力推动广安...

    时间:03-1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