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科幻杂志发文拒收AI创作稿件

2023-04-14 01:57:02

来源:扬子晚报

  科幻杂志发文拒收AI创作稿件

  孙庆云

  AI作家、AI画家、AI剪辑师……当下AI在文艺创作领域的渗透,带来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AI生成的内容,到底能不能和人类独创的精神文化产品,享有同等的地位?

  4月刊的《科幻世界》杂志上,一则公告写道:本刊不接受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投稿,一旦发现未经注明的AIGC投稿,该作者作品将永不录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孙庆云

  为何拒收

  杂志社:AI没有任何文学独创性

  资料显示,《科幻世界》是四川省科协主管主办的月刊,创办于1979年,前身是《科学文艺》和《奇谈》,至今已经有44年历史。

  在最新一期《科幻世界》的目录页,右下角清晰的字迹标注着一段话:“本刊坚信人类的想象力成果具有不可取代的独特价值,绝非AIGC可以相提并论。同时本刊倡议:广大科幻和创作者要通过充满科学性、前瞻性的思考和创作,不断延展人类想象力的边疆。”

  4月13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联系到《科幻世界》杂志文刊主任陈曜。陈曜告诉记者,公告是杂志社和科幻作家多次进行沟通后,最终决定对外发出的。

  陈曜表示,刊载此条公告是为了防止“恶意”投稿,“我们不接受AI生产的任何稿子,因为它只是依据投喂的资料排列组合,没有任何我们所说的文学独创性、创新性和思辨性。”

  陈曜介绍, 编辑部做过一个实验,先用ChatGPT生成长篇初稿,再由人简单编辑、修改,投稿到邮箱,“结果根本看不出是人写的稿子,还是‘人+AI’写的稿子。”

  “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和科幻作者生产的作品,本质上具有差别。”陈曜说,“我们作为出版社,首先要保障的是作者的权利。AIGC技术已经伤害到了人的权利。”

  >>>新闻链接

  已有美国杂志拒收“AI文稿”

  已有美国杂志拒收“AI文稿”

  今年2月,美国《克拉克世界》就曾宣布因AI生成的垃圾稿件泛滥,致使编辑团队不堪重负。

  《克拉克世界》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科幻杂志之一,由雨果奖得主尼尔·克拉克主编。ChatGPT的发布以来,今年1月,《克拉克世界》收到了100份AI生成的垃圾投稿,2月的20天内,收到超500篇垃圾投稿……

  作家观点

  AI达不到优秀作家水准,更多是在“缝合”

  据科幻作家吴楚所知,目前已经有不少人开始利用AI辅助写稿了,比如说“把一段情节梗概写进去,再由AI润色加对白。”但是在他看来,“AI作家”还远远达不到优秀作家的水平,“它更多的还是在学习,说直白点,就是在‘缝合’。”

  作为科幻作家队伍的一员,吴楚说,实际上他能够接受AI生产的作品,和人类独创作品一样,享受同等的地位,“可署名时,应该让读者知道是人类独创,还是AI创作,或者是人和AI共同创作。”

  AI的快速发展,让部分文学从业者感受到了危机的到来,也让一些人开始思考。今年3月,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在南京参加活动,现场发言1500多字,几乎都是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对写作的影响”展开,他表示:“现在人类面对这样强大的竞争对手,我们可能也需要思考,什么叫做创作,什么叫做一个作者,我们未来如何成为一个作者。”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作家底 解锁多样嘎查集体经济

      中新网锡林郭勒3月24日电 题:·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作家底 解锁多样嘎查集体经济  作者 奥蓝  “我们这里主打深度草原游。今年6月旅游旺季开始前,我们想再出个方案,建一个牧民生活体验区。”3月底的内蒙古乌珠穆沁草原上,白雪已渐消融,牧民们早已投入接羔接犊、修补围栏等牧业生产活动中。额尔和木巴雅尔是呼热图淖尔苏木...

    时间:03-24
  • 美籍作家看中国外交: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树立榜样

      美籍作家马意骏(Mario Cavolo)3月7日在中国日报网撰文称,世界若要谋求发展、繁荣与和平,需要学习中国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案。  中国致力于推动和平与发展  文章指出,如今,一些国家是时候放弃冷战思维了。遗憾的是,一些西方国家仍将中国视为“威胁”,同时继续干涉别国内政,甚至发动或挑起战争。  ...

    时间:03-11
  • 冰凌的旅美生活和创作:助力中国文学和作家“出海”

      中新社福州3月5日电 题:冰凌的旅美生活和创作:助力中国文学和作家“出海”  作者 彭莉芳  忙里偷闲时,智能手机这方小小屏幕,取代纸笔,成为冰凌挥洒灵感的场域。  写作已融入这位67岁旅美作家的生活。在4日于福州举行的一场公益文学讲座上,冰凌以此细节,勉励投身写作的人笔耕不辍。  旅美作家...

    时间:03-05
  • 沈阳:词作家邬大为走进课堂讲授“开学第一课”

      中新网沈阳3月1日电 (王艺霖)3月1日,创作《红星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等作品的著名词作家邬大为来到辽宁省国防教育示范基地,为沈阳市浑南区第二小学的同学们开展了一堂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  邬大为通过讲述《红星歌》的创作过程,和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主人公潘冬子...

    时间:03-01
  • 作家马伯庸:希望能够写出小人物的喜怒哀乐

      中新网北京2月27日电(记者 上官云)热播剧《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日前收官。剧不算长,但内容足够跌宕起伏,讲述了一个有关明代算学天才和人丁丝绢税的故事。  作家马伯庸是该剧编剧,也是原著作者。几年前,他写完了《显微镜下的大明》,其中一共有六个故事,是他从明代一系列民间档案文书里,挖掘出的...

    时间:02-27
  • 全国人大代表马慧娟:记录脱贫故事的“拇指作家”

      不久前,80后农民作家马慧娟向出版社交付了自己的第六本书的书稿。2022年9月以来,她连续写作5个月,完成了这本约8万字的儿童小说《吊起来的村庄》。书中内容与宁夏实施的吊庄移民行动有关。“以儿童的视角叙述吊庄移民文化,描写儿童在乡村游戏、上学、搬迁生活及新旧村...

    时间:02-21
  • 两条两毫米血管对接缝合11针 湖南医生解除“烟雾病”威胁

      中新网长沙2月17日电 (饶曼娜 杨文)“烟雾病”听上去好像与烟尘或雾霾有关,实际上却是大脑血管造影异常,像一团“烟雾”而得名,“烟雾病”可导致反复的脑出血或脑梗死,轻则使患者记忆减退、行动迟缓等,重则导致意识丧失、偏瘫致命等,是导致青年和儿童脑卒中的危险“杀手”。  像“心脏搭桥”一样,“脑血管搭桥”手术是治疗“...

    时间:02-17
  • 西班牙作家:西方世界应更多了解而非妖魔化中国

      新华社马德里2月13日电(记者胡加齐 谢宇智)自2006年起旅居中国的西班牙作家胡里奥·塞瓦略斯日前在马德里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西方世界应该更多地了解中国,而不是妖魔化中国。  塞瓦略斯在中国工作和生活了17年。在他最新出版的《观稻成长记》一书中,他以88篇随笔展现了今日中国的迷人面貌,为西方读者提供了清晰的人文...

    时间:02-14
  • (新春见闻)迎向癸卯新年 台湾作家杨渡冀两岸以大历史、更长远视野看彼此

      中新社北京1月19日电 题:迎向癸卯新年 台湾作家杨渡冀两岸以大历史、更长远视野看彼此  中新社记者 刘舒凌  “如果从遥远的卫星看下来,除夕之前有十几亿颗很温暖的心在路途上缓缓流动,就为了回家乡去团聚。过春节,这个交织在台湾、中国大陆、世界上很多华人聚居地方的事情,实在是很让人感动。...

    时间:01-19
  • 专访作家刘心武:阅读是心灵的旅游

      中新网北京12月30日电(记者上官云)“著名作家”,这是刘心武最显眼的身份标签之一。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便以长篇小说“三楼”系列知名文坛。其中,《钟鼓楼》还获得了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回顾写作生涯,刘心武说:“我能把我的爱好变成职业,变成我可以在这个社会上生存的手段,甚至于晚年也在我的爱好...

    时间:12-3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