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追风口,险企争抢新能源车险

2023-04-12 00:41:48

来源:新京报

  2022年,财险业务成为保险业的重要“淘金地”。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梳理发现,上市险企旗下三家财险公司——人保财险、太保产险、平安产险去年多项业务指标表现亮眼。去年,车险保费收入占据半壁江山,迅速成长的新能源车正成为险企的兵家必争之地,2022年人保财险新能源车保费收入达206亿元,同比增长72.7%。

  新能源车险上演争夺战,三大险企均“摩拳擦掌”。据了解,人保财险在新能源车险上正全力与新能源车的电池厂家、主机厂合作。太保产险已建立专门的新能源汽车保险事业发展中心。而平安产险方面则将在新能源、无人驾驶、里程保险等新的车险细分领域储备核心技术,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

  此外,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随着上市险企寿险转型,银保渠道保费收入集体上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对记者表示,过去几年受大环境等因素影响,各家上市险企个险渠道人力、保费萎缩,要补足“失去的保费”,银保渠道是不错的选择,更容易上规模。“去年底债市下行,一些银行理财产品破净也是促使银保渠道保费增收的短期因素。”王国军称。

  转型“十字路”,抢攻财富市场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2年,保险行业原保险保费收入约4.7万亿元,同比增长4.58%。其中,财险成为拉动行业保费增长的发力点,去年同比增幅达到8.7%。相比之下,人身险公司同比增长2.78%,这一数字较2021年5.01%的增幅出现滑落。

  从资产端来看,2022年,保险资金的年化财务投资收益率为3.76%。其中,人身险公司财务投资收益率为3.85%,财险公司年化财务收益率为3.23%,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统计发现,五大A股上市险企中,仅有以财险业务为主的中国人保实现了归母净利润同比上涨,涨幅达12.8%,其余险企这一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数据显示,中国人寿降幅最大,达36.8%,新华保险降幅也达到34.3%。

  过去几年,寿险转型成为上市险企发展的主基调,调整业务、产品结构,队伍清虚提质以及拓展“保险+医疗”“保险+养老”服务外延则是各家上市险企的共同选择。

  转型之下,2022年,多家上市险企或旗下寿险公司个险渠道继续承压,新业务价值同比下降,但银保渠道集体表现亮眼。中国人寿银保渠道总保费同比增长28.6%,平安寿险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5.9%,太保寿险银保渠道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大涨308.7%。

  过去两三年,银保渠道已然成为上市险企保费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对此,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副秘书长宋占军表示,去年,各家险企个险渠道人力规模下降,因此在银保渠道上投入了更多资源,而增额终身寿险等兼具保障与长期储蓄功能的产品,也能满足银保渠道客户需求。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则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上市险企银保渠道保费收入上涨可能更多地受周期性因素影响。过去几年,受大环境等影响,各家上市险企个险渠道人力、保费都在萎缩,要补足“失去的保费”,银保渠道是不错的渠道,更容易上规模。另外,在今年市场环境更为乐观,股市可能上行的情况下,保险公司愿意通过银保渠道收取更多保费,拿去投资,从而增厚资产端利润。

  王国军进一步表示,去年底债市下行,一些银行理财产品破净也是促使银保渠道保费增收的短期因素。

  “正是因为大家更了解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投资决策会比较谨慎,因此,更愿意去购买一些保值、刚兑的储蓄型保险产品。”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朱俊生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房地产投资不再吃香,银行理财也不再保本,人们腾出来的钱主要放在银行储蓄上,而保险也分流了一部分。

  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2年)》数据,截至2022年底,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27.65万亿元,较去年初下降4.66%,全年平均收益率达2.09%。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梳理看到,部分上市险企旗下寿险公司去年在售的保险搭配万能账户保底利率达到2.85%。

  尽管保险需要持有的年限更长,但收益优势正吸引部分保守投资者。一位消费者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我的钱之前主要存在银行理财里,现在银行理财也不保本了,所以去年底就买了点保险。虽然期限长至7年,但买点有收益保障的产品更安心。”

  上市险企也敏锐地嗅到趋势,试图在财富管理市场上分杯羹。

  中国平安2022年年报称,在资管新规正式落地、市场利率下行以及权益市场波动的背景下,保险财富类产品相对于其他金融产品的长期稳健优势凸显。去年平安寿险推出了传统年金、终身寿险等多类产品。

  不过,在专家看来,基于整个财富管理视角而言,上市险企的优势并不在于保险产品本身,而是医疗、养老等外延服务。

  王国军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保险产品流动性较差,保险公司经营成本也比较高。“保险产品不如银行理财、基金等受客户欢迎,但保险公司的医疗服务、养老社区和居家养老等服务做得还不错。”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上市险企或旗下公司或多或少都在养老、医疗等方面有所布局。以新华保险为例,截至去年末,其乐享、颐享、尊享三大养老社区产品线全面落地,已初步形成“康养综合社区+照护医养社区+休闲旅居社区+健康管理中心”的全功能康养服务体系。

  朱俊生认为,保险产品在财富管理市场上份额会进一步提升,但可能不会特别显著。“大家首选可能还是银行,但保险长期确定性保障的功能也被更多人所认知。从趋势而言,份额会增加,但很难说迅速增加。”

  追赶“风口”:新能源车险保费迎两位数增长

  过去一年,车险保费收入占据半壁江山,随着新能源车市场爆发,迅速成长的新能源车险更是成为险企的兵家必争之地。

  2021年中保协发布《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后,相关业务迅速铺开。过去两年,人保财险不断在新能源车险领域布局,数据显示,2022年,人保财险承保467万辆新能源车,保费收入达206亿元,同比增长59.6%和72.7%,新能源车险保费收入约占总车险保费收入的7.6%。

  新能源车险显现出增长后劲。2021年,人保财险新能源车承保量为292.6万辆,同比增加88.2%,新能源车险保费收入119.1亿元,同比上升83.9%,新能源车险保费收入约占总车险保费收入的4.4%。

  太保产险也在开疆拓土,2022年,其新能源车保费增速超过90%。太保产险总经理曾义介绍,公司已经建立专门的新能源汽车保险事业发展中心,去年新能源车保险市场占有率达到13.7%,高于公司整体车险市场占有率2个百分点。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2022年年中,太保产险高管曾称,近两年,公司新能源车险业务增长非常快,在新车车险业务结构中的占比明显提升,去年一季度,太保产险新能源车险的增速超100%,推动车险业务保持两位数增长。

  平安产险方面并未披露相关数据,但同样盯上了这一蛋糕——未来,将在新能源、无人驾驶、里程保险等新的车险细分领域储备核心技术,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新能源车险保费大幅增长背后,源于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持续提升。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新能源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去年全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已达27.6%,较2021年提升12.6个百分点。

  作为一个新市场,头部险企已然展开争夺战。其中,人保财险早在2021年年底便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此次合作将重点聚焦新能源汽车后市场领域,打造高效协同竞争优势。

  根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350亿元计算,人保财险当年新能源车险保费占整个市场保费的比例高达34%。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从车险业内人士处了解到,在一线,新能源车险的市场争夺战十分激烈,且与传统车险打法并无不同,都是通过与车企、4S店谈合作抢单子。

  不过,新能源车险或许注定是头部“唱主角”。根据中国银保信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到2020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整体出险频率高于非新能源汽车3.6%,家用新能源汽车的出险率更是高于非新能源汽车9.3%,这意味着若无法进行精准定价,保险公司的新能源车险将面临较大亏损。

  在王国军看来,从传统汽车车险到新能源车车险是一种飞跃,其中涉及车商、车厂包括主机厂、零配件厂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关系。“因为新能源车最大的特点是技术飞跃,且这种飞跃是连续不断的,这对保险公司来说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困扰。比如电池是新能源车中最贵的一部分,风险也是最大的,一旦发生风险,容易车损人亡。”

  王国军称,对电池进行风险评估需要对其技术有深入的了解,大多数车商对此讳莫如深,不希望保险公司知道电池发展到什么程度,有什么风险。而如果保险公司不清楚新能源车各个配件风险,又需要在此基础上定价,进行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这非常难。

  这一背景下,新入局者“来势汹汹”。近年来,掌握着关键技术的新能源车车商加速涉足车险市场,理想、小鹏、零跑等车企相继成立了保险经纪或者代理公司。今年初,比亚迪拟收购易安保险的消息,也一度引发市场关注。

  对此,人保集团副总裁、人保财险总裁于泽在业绩发布会上回应称,欢迎新能源车企加入,但他们的加入对车险市场影响有限。于泽认为,公司储备了大量销售、定价方面的人才,这些积淀需要过程。同时,过去这些年,公司积累了许多历史数据,在精算、定价方面保持优势。此外,车辆遍布全国,对车险的承保网点和理赔服务网点有很高要求,这对车企来说也是蛮大的挑战。

  未来,保险公司与车商加强合作或是大势所趋。王国军此前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保险公司与汽车制造商、汽车修理厂终归要走向合流。比如,保险公司可能会通过收购或自建的方式拥有汽车厂家,可以控制新能源车各个零部件的风险,而且能把费率与汽车的风险,尤其是驾驶人风险结合起来,提供更好的保险保障

  投资收益率碰壁,险资布局绿色投资

  2022年于险企而言,是在投资上碰壁的一年。

  这一年,五家上市险企总投资收益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中国平安总投资收益率最低,仅2.5%,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中国人保总投资收益率最高,达到4.6%。

  青海大学财经学院专家王皓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分析称,2022年上市险企投资综合收益率较低,一个原因是股票市场表现不佳,沪深300年收益率为-21.63%,险企权益类投资收益率表现不佳拖累了整体投资收益。而2022年标普全债指数收益率为3.27%,明显低于2021年5.61%的水平。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去年,资本市场环境复杂,上市险资在投资组合中虽然都以配置固收类资产为主,但不同险企调仓步骤并不一致。以股票投资为例,截至2022年末,新华保险、中国平安、中国人保的股票投资比例均较2021年末分别下降1.7个百分点、1.8个百分点及1个百分点。而中国太保、中国人寿的这一指标则在提升,特别是中国人寿,提升了2.14个百分点。

  Wind截至4月10日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中国人寿加仓了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石化、万科A、双汇发展等多只股票。

  中国人寿在2022年年报中称,公司积极把握权益市场调整过程中的长期配置机遇,推动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向中长期配置中枢靠拢。

  值得一提的是,各上市险企均在绿色投资方面有所布局,且三家险企绿色投资规模超千亿元。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末,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绿色投资规模分别超4300亿元和1500亿元。此外,中国平安落地绿色投融资项目总规模2823.63亿元,绿色信贷余额达1164.20亿元。

  王皓表示,险资投资双碳领域有三大优势:一是险资是资本市场重要投资者,其在投资上更关注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方向,对双碳战略十分看重;二是险资具有长期性,有比较稳定的现金流,其资金特性决定了,险资可以在双碳领域进行长期投资、战略投资。三是险资受监管监督,在双碳投资方面有《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的原则指导,投资上更能行稳致远。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潘亦纯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我国新能源汽车带动多产业快速发展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今天(4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正加速带动多产业联动发展。  今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65万辆和15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7%和26.2%,市场占有率达到26.1%。  在河北迁安,这条自主...

    时间:04-12
  • 国家级新能源汽车技术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落户广州南沙

      中新社广州4月11日电 (记者 许青青)中华人民共和国WTO/TBT-SPS国家通报咨询中心(广州)新能源汽车技术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下称评议基地),11日在南沙自贸区举行揭牌仪式。  评议基地由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海关总署国际检验检疫标准与技术法规研究中心以及广州海关联合共建,是中国目前在新能源汽车整车及产业链领...

    时间:04-11
  • 吉利汽车不打“价格战” 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翻番

      证券时报记者 韩忠楠  2022年,多重因素冲击经济,汽车产业也出现波动。对于车企而言,越是充满挑战的时刻,就越是企业亮剑的关键时期。  3月21日,吉利汽车(0175.HK)发布2022年业绩公告,透露了公司过去一年的经营情况。年报显示,吉利汽车2022年营业收入1480亿元,同比增长45.6%,创历史新高;归母净利润52.6亿元,同比增长8.5%。  吉...

    时间:03-22
  • 西安激活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 发放“礼包”促汽车产销

      中新社西安3月21日电 (杨英琦)西安多举措支持新能源汽车生产和消费。记者21日从西安市官方获悉,该市将全力支持本地新能源汽车企业扩大生产和出口,拓展海外销售出口渠道。  近年来,陕西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已成为该省汽车产业高速增长的主引擎。数据显示,2022年陕西省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02万辆,增速全国第一,其...

    时间:03-21
  • 西安发放新能源汽车消费“礼包” 最高补贴达6000元

      中新网西安3月21日电 (杨英琦)西安多举措支持新能源汽车生产和消费。记者21日从西安市官方获悉,该市将全力支持本地新能源汽车企业扩大生产和出口,拓展海外销售出口渠道。  近年来,陕西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已成为该省汽车产业高速增长的主引擎。数据显示,2022年陕西省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02万辆,增速全国第一,其...

    时间:03-21
  • 中国新能源汽车大数据2023年产业大会在沈阳举行

      中新网沈阳3月19日电 (记者 赵桂华)沈阳去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近4成,完成产值超过300亿元,到2025年占比将超过25%,成为沈阳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国家重要汽车中心的新名片。  3月19日,记者由在沈阳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会议中心召开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大数据2023年产业大会上获悉,作为沈阳新能源产业链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铁...

    时间:03-19
  • 新能源汽车行业加速洗牌 逾150家投资机构聚江苏常州寻机

      中新网常州3月17日电 (记者 唐娟)“2022年,在整个投融资市场,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投资占比达到了7%,新能源汽车成了中国私募股权最重要的赛道之一,呈现出单笔额度较高,融资占比较高的特点。”3月17日,第四届新财富最佳上市公司颁奖典礼暨2023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资茅山峰会在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举办。中金资本董事长单俊葆在主...

    时间:03-17
  • 中消协:新能源汽车充电价格满意度、结算准确性待提升

      中新网3月16日电 1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对外发布《新能源电动汽车消费与公共充电桩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政策普及率高,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整体较为支持;充电桩安全性、结算便捷性、报修及时性等满意度较高,充电价格满意度、结算准确性有待提升。  据悉,为深入了解居民对新能源电动汽车(以下简...

    时间:03-16
  • 热评丨新能源汽车走出“国际范”

      近日,满载2160辆新能源汽车的“海螺先锋”号滚装船从宁波舟山港出发驶向比利时。这是宁波舟山港最大一个批次外贸出口新能源汽车。曾经,欧洲的整车出口到中国;现在,中国汽车在全球市场上不断攻城略地,成为“中国制造”的名片。  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数量位居全球第三,2022年中国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今年1-2月...

    时间:03-16
  • 合肥发布新能源汽车消费补贴政策 最高补贴5000元

      中新网3月15日电 据合肥市工商局网站15日消息,依据《合肥市“提信心拼经济”若干政策措施》第三条“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条款和细则,2023年2月4日-6月30日个人消费者报废或出售本人名下在合肥市注册登记且符合相关标准的非营运性乘用车,并且在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注册的汽车销售机构购买非营运性新能源乘用车新车达到5...

    时间:03-1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