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第三方测评”必须具备公正性

2023-03-24 05:52:45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本想通过看测评避坑的消费者,却有可能走入另一个“陷阱”。3月21日,中消协在《“第三方测评”对消费者权益影响调查报告》中披露了十大典型案例,涉及众多平台的10位测评博主。梳理这些典型案例可以发现,测评视频中主要存在缺乏测评标准、涉嫌虚假测评以及涉嫌为商业性广告三大类问题。(光明网 3月22日)

  从媒体报道中呈现的调查数据来看:“93.1%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测评标准类问题,其中缺乏测评标准的主观性测评较多。除此之外,55.7%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商测一体、以商养测类的模式,难保公正性”。

  网络的虚拟性,使很多人在网购时更愿意看一下别人的评价,并以此作为消费参考。正因为如此,雇水军、刷好评之类乱象屡见不鲜,渐成网络公害。不久前播出的央视“3·15晚会”,就对“网络水军”进行了曝光:一台电脑控制数十甚至数百台手机进行水军操作。相比起这些“明托”,有些欺世盗名的“第三方测评”,实际上扮演着极不光彩的“暗托”角色。

  事实上,“第三方测评”的关键在于权威性和公正性。但在现实中,多数“第三方测评”都未取得国家检验检测资质认定,以及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其权威性“先天不足”。更为重要的是,因为缺少必要的约束,同时又掺杂了复杂的利益成分,“第三方测评”很容易成为自说自话的平台。

  靠博主品尝来测评出哪款奶片“香味最为浓烈的”;温度达40℃的手机“温控还是非常好”,温控达27.8℃的手机却被说是“发热还是比较明显”;护肤品测评“用一次就能瞬间提亮”,同时挂上了商品链接……综观媒体曝光的“第三方测评”乱象,大多摆着“一家之言”的姿态,做着双重标准的买卖。更有甚者,与某些商家结成利益共同体,以“评测”为名,行“抹黑”之实,与“网络黑公关”并无二致。

  中消协报告显示,九成以上消费者认可“第三方测评”博主或团队的作品及专业性,近九成消费者会向其他人推荐“第三方测评”作品及商品。对于“第三方测评”来说,消费者的反应是一种莫大的信任。然而,超过半数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商测一体、以商养测,很容易使人产生疑问:鱼龙混杂的“第三方测评”是否担得起消费者的信任?或者说,如何才能督促“第三方测评”不辜负消费者的信任?

  同样是针对商品表达看法,普通消费者“吐槽”与“第三方测评”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前者是一种消费行为,后者则属于职业行为。但是,因为“第三方测评”几乎没有准入门槛,在操作中更像是一种自媒体的“自行操作”,任何人都可以针对任何商品发表任何意见。这不仅容易误导消费者,而且容易扰乱市场秩序,更为重要的是,由此不免破坏行业信誉,从而连累那些认真负责的“第三方测评”。改变这样的状况,不妨明确“第三方测评”的准入门槛,督促从业者持证上岗、规范测评,以此来消除商测一体、以商养测的灰色地带。

  作为一种新兴职业,“第三方测评”没必要也不应该被“一棒子打死”;作为一种消费参考,客观公正是“第三方测评”不应逾越的底线。无论是从保障消费者权益,还是从维护市场秩序、规范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都有必要对形形色色的“第三方测评”来一次全面“测评”。(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第三方测评不能充当捕获消费者的“高级猎手”

      据3月22日《工人日报》报道,中消协对12个互联网平台7类共计350家“第三方测评”账号进行体验式调查后发现:93.1%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测评标准类问题;55.7%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商测一体”“以商养测”模式,难保公正性。  当下,第三方消费品测评机构在网络上很受欢迎,其通过对产品进行测...

    时间:03-23
  • 被起诉人数缘何从137增至13万?警惕帮信犯罪陷阱 避免沦为电诈帮凶

      被起诉人数缘何从137增至13万  警惕帮信犯罪陷阱 避免沦为电诈帮凶  □ 本报记者 董凡超  2021年6月,在湖南长沙打工的彭某某拿着600元“酬劳”暗自庆幸手头有所宽裕。他不会想到这次的不劳而获,藏着一份自己不能承受的代价。  原来,彭某某从同事张某某那里找到一条“来钱很快”的门路—...

    时间:03-23
  • 被起诉人数缘何从137增至13万?警惕帮信犯罪陷阱 避免沦为电诈帮凶

      被起诉人数缘何从137增至13万  警惕帮信犯罪陷阱 避免沦为电诈帮凶  □ 本报记者 董凡超  2021年6月,在湖南长沙打工的彭某某拿着600元“酬劳”暗自庆幸手头有所宽裕。他不会想到这次的不劳而获,藏着一份自己不能承受的代价。  原来,彭某某从同事张某某那里找到一条“来钱很快”的门路—...

    时间:03-23
  • 江苏南通“反诈大数据”出炉:市民容易陷入刷单返利类陷阱

      中新网南京3月22日电 (苏锦安 徐珊珊)22日,南通市反通讯网络诈骗中心(以下简称“南通市反诈中心”)对外通报南通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类型、易被骗人群等最新“反诈大数据”。通过对2023年2月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显示,市民容易陷入刷单返利类、虚假征信类等诈骗陷阱中。  从受害人性别来看,男性受...

    时间:03-22
  • 中使馆提醒赴韩整容中国公民:严防黑作坊和“幽灵手术”陷阱

      中新网3月22日电 据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微信公众号消息,近年来,不少外国人来韩进行美容整形,一些人因此卷入医疗纠纷,手术失败甚至闹出人命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在此提醒来韩整容中国公民注意以下事项:  一、切忌盲从广告宣传。不被夸张用语、折扣优惠蒙蔽双眼。术前全面了解手术风险及...

    时间:03-22
  • “第三方测评”:超半数以商养测

      3月21日,中消协有关“第三方测评”的报告中,披露了部分测评博主视频中存在的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发现,目前涉事视频多数已被下架,行业中存在的“以商养测”、虚假宣传以及缺乏测评标准等问题正在逐一浮出水面。业内人士指出,第三方测评有需求,但在具体测评实施上缺乏相关制度保障,这让合规的第三方测评在经营上也遭遇困境,未来行...

    时间:03-22
  • 过半涉嫌存在商测一体问题 “第三方测评”能信吗?

      超九成涉嫌存在测评标准类问题,过半涉嫌存在商测一体问题  “第三方测评”能信吗?  专家指出,应设置行业准入门槛,并强化对测评人员的审核  阅读提示  近年来,“第三方测评”大量出现,但其测评方法和标准五花八门,测评质量参差不齐,涉嫌“以商养测”及“以测养商”的现象屡见不鲜。对此,专家指出...

    时间:03-22
  • 过半涉嫌存在商测一体问题 “第三方测评”能信吗?

      超九成涉嫌存在测评标准类问题,过半涉嫌存在商测一体问题  “第三方测评”能信吗?  专家指出,应设置行业准入门槛,并强化对测评人员的审核  阅读提示  近年来,“第三方测评”大量出现,但其测评方法和标准五花八门,测评质量参差不齐,涉嫌“以商养测”及“以测养商”的现象屡见不鲜。对此,专家指出...

    时间:03-22
  • 既测评又带货,“以商养测”谈何“客观公平”?

      随着内容电商、种草广告等新兴业态崛起,不少打着专业测评和体验类的内容也随之流行。这类测评内容往往主打专业、真实的人设,以此获得粉丝和用户认可。但随着测评类内容的泛滥,不少媒体调查发现,测评内容的背后,却是营销和带货变现的商业化路线。  中国消费者协会3月21日发布的调查报告,对350家“第三方测评”账号进行了体验...

    时间:03-22
  • 中消协:超九成“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测评标准类问题

      中新网3月21日电 (中新财经记者 谢艺观)3月21日,中消协发布《“第三方测评”对消费者权益影响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通过对12个互联网平台共计350家“第三方测评”账号进行体验式调查后发现:93.1%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测评标准类问题,其中缺乏测评标准的主观性测评多;55.7%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商测一体、以商养...

    时间:03-2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