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欧美银行业远未摆脱困境 “信任危机”正在蔓延

2023-03-23 10:24:06

来源: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魏书光

  经历硅谷银行倒闭、瑞士信贷爆雷等一系列事件之后,市场对欧美银行系统的信心受到巨大冲击。面对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分为两个阵营——加息25个基点(BP)、暂停加息。但是,无论美联储选择加息还是不加息,都不妨碍全球加息潮已经逐渐进入尾声。

  面对银行业流动性紧张,美国财政部被曝正在制定一项措施,在未经国会正式同意的情况下,允许财政部采取紧急行动,动用美国外汇稳定调节基金为后盾,暂时将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的保险范围扩大到所有存款。

  显然,“信任危机”在欧美银行业中并没有因为美联储和财政部个别救助而被“清零”,相反出乎意料的救助正带来更大范围的“信任危机”。此时的美联储动或不动,都可能进一步加剧欧美金融系统的脆弱性。

  进入“后加息周期”

  按照时间表,美联储在北京时间3月23日(周四)凌晨公布利率决议和经济预期摘要,随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召开货币政策新闻发布会。根据当前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美联储观察(FedWatch)”工具数据,目前市场认为加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73%,不加息的概率为27%。

  “美债流动性短缺未达危机水平,美联储可以继续加息25个基点。”摩根大通策略分析报告认为,尽管美债市场最近遭遇一些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但对价格的影响并不像疫情暴发时那么严重。“以价格影响衡量,市场上每笔交易的规模在过去一年一直在上升,但最近几周没有明显上升,仍低于危机水平。混乱有所加剧,但远未达到令人沮丧的水平。”因此,这不会影响金融稳定。

  高盛经济学家则认为,由于银行业系统的压力,美联储不应加息,“尽管政策制定者已经采取了积极措施以支撑金融体系,但市场似乎并不完全相信支持中小型银行的这些努力是足够的。”

  由于银行业危机爆发,市场对美联储峰值利率的预期从几周前的5.5%降至4.8%。毫无疑问,作为“最后贷款人”,美联储对出现危机的银行负有救助责任,尽可能避免金融风险传染也是美联储决策当中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胀稳定与金融稳定同样重要。不过,当前美联储的政策整体还是要“对症下药”,最终能否稳定住市场和避免风险进一步蔓延,还要看接下来市场信心的演绎。

  华泰证券宏观分析师易峘认为,美联储已经不具备继续大幅加息的基础,如果本次加息之后继续加息,或年内坚持不降息,则可能进一步加剧金融系统的脆弱性。

  危机远未结束

  面对市场猜测美国有多达186家银行可能存在与硅谷银行类似的风险,除了美联储动作不断外,美国财政部也在不断安抚市场紧张情绪。美国财长耶伦近日出席美国银行家协会活动时表态,如果小银行受到威胁,美国政府可能再次为保护银行储户而采取行动。

  此外,美国财政部被外界披露出,应美国多家银行联合要求,美国财政部正在制定一项措施,在未经国会正式同意的情况下,允许财政部采取紧急行动,动用美国外汇稳定调节基金为后盾,暂时将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保险范围扩大到所有存款,为大多数账户的存款提供超过25万美元上限的保险。

  3月份以来,包括硅谷银行在内的3家美国贷款机构出现倒闭,而最近第4家——美国第一共和银行正在努力避免类似的命运。3月19日,在瑞士监管部门的合力推动下,瑞银集团以30亿瑞郎的价格收购瑞信,并同意承担高达54亿美元的损失。30亿瑞郎这个价格还不到瑞士信贷上周五收盘时74亿瑞郎市值的一半。而在瑞银收购瑞信之后,约160亿瑞郎的瑞信AT1债券,被减记为零,变成一张废纸。

  上周末,因担忧小银行危机会导致大面积的银行挤兑,美国中型银行联盟(MBCA)已经要求监管机构在未来两年内将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保险范围扩大到所有存款。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次银行风波中,与规模高达8万亿美元的商业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的关联度很高。

  美国MBS是硅谷银行等倒闭银行的重要投资标的,随着更多小银行面临挤兑风险,市场担心将有更多区域性银行被迫出售所持债券MBS,而且中型银行持有的MBS远高于小银行。如果他们因面临挤兑而选择抛售,这势必将对MBS市场产生更猛烈的冲击。

  私募基金半夏投资创始人李蓓认为,危机远未结束。除非美联储大幅降息到2%以下,低于大部分银行存量资产的利率水平,并继续大幅量化宽松扩表,否则美国小银行的问题是无解的。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标普将瑞银集团评级展望下调至“负面”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在瑞士最大银行瑞银集团同意收购陷入危机的瑞士信贷银行后,当地时间20日,美国标普全球公司对瑞银集团的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原因是瑞银集团收购瑞士信贷银行这一行为存在“重大执行风险”。  标普公司表示,两家公司在财富管理业务和瑞士银行业都有大量的客户重叠,预计收购完成后将造成大...

    时间:03-21
  • 瑞银集团以30亿瑞士法郎收购瑞士信贷银行

      中新社北京3月20日电 伯尔尼消息:综合美联社和路透社报道,瑞士联邦政府19日宣布,瑞银集团将以30亿瑞士法郎(约合32.3亿美元)收购瑞士信贷银行。  在当晚的新闻发布会上,瑞士联邦政府表示,瑞士信贷银行不受控制的倒闭将给瑞士及国际金融体系带去不可估量的后果,而该收购协议对于国际金融的稳定意义...

    时间:03-20
  • 瑞士金融监管部门推动瑞银集团收购瑞士信贷

    综合瑞士媒体当地时间18日报道,瑞士金融监管部门正推动瑞士另一家大银行瑞银集团全面或部分收购瑞士信贷,以挽回市场对瑞士信贷的信心。据介绍,尽管瑞士央行16日同意向瑞士信贷提供500亿瑞士法郎的贷款以增强其流动性,但市场对瑞士信贷的信心仍然不足。17日,瑞士证券交易所的瑞信股票较前一交易日下跌8.01%,法国兴业银...

    时间:03-19
  • 中基协:截至2月末,存续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较上月增加510.11亿元

      中新网3月13日电 题:中基协:截至2月末,存续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较上月增加510.11亿元  中新财经记者 陈康亮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中基协)13日披露的数据,截至2023年2月末,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22174家,较上月增加18家,环比增长0.08%;管理基金数量148171只,较上月增加1826只,环比增长1.25%;管理基金规模20.29万亿元(人民币,下...

    时间:03-13
  • 南京公用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被问询 交易所关注公司能否实质控制私募基金

      记者 曹卫新  南京公用跨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一事被监管问询。  3月7日晚,深交所向南京公用发出关注函,要求公司结合主营业务、投资金额、拟投资项目等安排,说明本次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原因及必要性,是否符合公司经营战略及目标。同时,要求公司结合基金管理公司设立目的,说明拟成立私募基金的设立进展和后续安排,包括但不限...

    时间:03-09
  • 首次明确管理人实缴出资——私募基金严把入口关

      日前,为进一步优化登记备案和自律管理工作,引导私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基金业协会”)发布修订后的《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及配套指引。  修订后的《办法》共六章八十三条,主要内容包括:一是适度完善登记规范标准,对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出资人、实际控制人、高管人...

    时间:03-03
  • 绿色债券发展势头迅猛 上交所将三方面推动绿债市场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吴晓璐  近年来,我国绿色债券发展迅速,创新品种不断出现,发行规模逐年增长,绿色债券标准日益完善。据统计,2022年ESG类债券(含绿色债券、绿色ABS、低碳转型类债券)全市场发行量为5509亿元。其中上交所发行量为1787亿元,同比增长5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

    时间:03-01
  • 创新高!保险私募基金去年登记逾20只

      原标题:创新高!保险私募基金去年登记逾20只,涉及8家机构,注册规模连续四年超千亿  险资系机构作为GP(普通合伙人),设立私募股权基金热情正酣。  2022年,保险资管机构共登记保险私募基金21只,登记基金数量创历年新高;登记规模1218.28亿元,同比增长13.75%,这也是连续第四年保持在千亿以上。  连续四年千亿以上  据中国保险资...

    时间:02-25
  • 2022年中国检察机关起诉涉私募基金犯罪770余人

      中新社北京2月18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厅厅长张晓津18日接受网络访谈时说,2022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证券期货犯罪230余人,起诉涉私募基金犯罪770余人。  《检察日报》此前刊文指出,近年来,涉私募基金领域犯罪案件不断增加,该类犯罪所涉罪名多、事实复杂、刑民交织,给司法办案带...

    时间:02-18
  • 2022年中国检察机关起诉涉私募基金犯罪770余人

      中新社北京2月18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厅厅长张晓津18日接受网络访谈时说,2022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证券期货犯罪230余人,起诉涉私募基金犯罪770余人。  《检察日报》此前刊文指出,近年来,涉私募基金领域犯罪案件不断增加,该类犯罪所涉罪名多、事实复杂、刑民交织,给司法办案带...

    时间:02-1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