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海南开展全域综合治水——呵护清清水源 绽放勃勃生机

2023-03-21 09:31:27

来源:人民日报

  海南开展全域综合治水——呵护清清水源 绽放勃勃生机(深阅读)

  本报记者 赵 鹏 曹文轩

  《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21日 第04 版)

  琼北草原上,一条河流蜿蜒入海。此河名叫珠溪河,曾是海南省国控入海河流中唯一的劣Ⅴ类水体,水质较差。得益于海南全面打响“六水共治”攻坚战,今年1月,珠溪河首次退出劣Ⅴ类。沿岸村民普遍反映:“珠溪河变了。”

  2022年1月,海南以水环境综合治理为突破口,系统推进治污水、保供水、排涝水、防洪水、抓节水、优海水等6项工作,开展全域综合治水。截至2022年底,海南全省193个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为94.9%,同比上升2.7%,创历史最好水平。

  坚持系统治污

  改善水域环境

  海南河湖污染问题从何而来?

  “一方面是因为海南沿海市县境内河网密布,水系发达,各类养殖企业和养殖户排污量较大;另一方面,曾经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运营效能较低。”海南省治水办综合组组长李冬剑说。

  2022年,生态环境部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十四五”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推动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实现长治久清,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由此,在近年来持续推进水体整治的基础上,2022年,海南明确“六水共治”总体目标,提出治污先行,系统治水分三步走:到2023年,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到2024年,消除劣Ⅴ类水体;到2026年,省控国控地表水断面全部达标。

  珠溪河为文昌市第二大河流,落差低、水流缓,沿岸遍布养殖户,水底沉积污染物厚度最深处超过3米。

  “经过可行性调研,去年起我们从加强源头管控、中段水源补充、末端生态修复三方面入手开展珠溪河流域整治,到了下半年,各项指标有了提升。”文昌市水务局局长吴志贤介绍,经过一年的科学治理,文昌市水质优良率提升12.5%。

  珠溪河的转变是海南治水成效的缩影。据统计,2022年,海南新建和改造管网650公里,城市污水集中收集率为56.2%,同比提升5.3%;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为72%,同比提升14%;农村污水治理率为41.9%,同比提升12.1%。

  创新治理模式

  激活社会资源

  走进临高县调楼镇污水处理厂,智慧水务运营管理平台上数字跳动,全县污水处理情况尽收眼底。

  2019年,海南省环保督察发现临高县调楼、新盈两镇存在生活污水直排入海问题,造成近海污染,要求立即做出整改,其中就包括地处入海口的调楼镇污水处理厂。

  “我们曾将包括调楼镇在内几个镇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施工、运营分包给不同单位,实际运营后却由于管理跟不上、标准不统一、建设进度缓慢等问题,污水处理效果不尽如人意。”临高县水务局局长陈杰科说。

  解决问题,需要敢于创新。2021年底,经过调研,临高县委创新采用“设计、采购、施工+运营”的模式,将全县11个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统一打包招标,由华电水务和水发技术集团两家公司成立“联合体”,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推进。

  一招对,全盘活。“不仅解决了临高县过去工程项目小散乱、重建轻管等问题,还拉长了项目建设资金筹措年限,缓解了资金紧张的压力。”陈杰科说。

  在创新中尝到甜头,如今,临高县又谋划以供水工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将与城市供水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陈杰科介绍,项目已于2022年11月完成招投标,现处于前期施工准备阶段。

  开展“六水共治”工作以来,海南积极拓展治水项目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2022年,海南同步推进“六水共治”项目超700个,总投资192亿元,其中使用专项债券、政策性金融工具、社会资本投资占比超过37%。

  提高用水效率

  产业提质升级

  海南岛四面环海、温度适宜,为水产养殖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但发展过程中养殖尾水的无序排放,也为海水污染埋下了隐患。因此,“优海水”成为海南“六水共治”中的重要一环。

  位于文昌市会文镇的冯家湾,上世纪90年代曾凭借近9000公顷滩涂、超4000平方公里的海域,成为优质虾苗基地。

  2016年,有相关专家在冯家湾调研发现,由于没有集中式清洁海水供水系统,当地养殖户自建取水井、排污管等导致的海水污染问题较为严重。

  污染在水里,根源在岸上。近年来,海南省提出渔业发展“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的方向。2020年,文昌市规划建设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鼓励当地养殖户“上岸”“上楼”,探索近海养殖产业发展新路径。

  “园区铺设管道,统一从近海2公里、海平面以下9米的位置取水,供整个园区使用。养殖废水经过四级净化处理,达到Ⅰ类水标准后,才排入河道;养殖尾水先到沉淀池、过滤池,再经化学和生物两道处理后,经抽水系统循环送回,既保证水质,又提升用水效率。”中国水科院东海所技术员邹雄介绍。

  搬进园区两年,海口蓝海水族有限公司总经理蓝景秀逢人便夸:“循环水养殖不仅为企业节省了成本,而且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以前我们的热带观赏鱼苗在室外长到10厘米要18个月,现在只要14个月,成活率还增加了50%。”

  “目前园区已吸引渤海水产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产研究院东海所等29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入驻。根据规划,二期建设完成后,入园企业将超过100家,入园养殖户达到200户以上。”冯家湾产业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林尤郁说。

  “冯家湾的转型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未来,园区将致力打造渔业科技创新高地,辐射带动全省渔业转型升级。”文昌市委书记龙卫东说。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广东打造节水体验实验室 让民众沉浸式感受节水科技

      中新网广州3月20日电(记者 王坚)记者20日从广东省水利厅获悉,在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第三十六届“中国水周”来临之际,广东省节水体验实验室于19日开馆。其通过多种体验形式让民众沉浸式体验节水乐趣,感受广东节水成效及节水科技进步。  广东省水利厅介绍,该实验室是目前国内首个节水的实验体...

    时间:03-20
  • 山东深蓝“粮仓”再扩容 深远海养殖水体达200万立方米

      中新网济南3月10日电(孙婷婷)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郭鹏10日透露,为缓解近岸水域环境压力,该省向深远海要空间、要蛋白,集成养殖、海洋、海工等科研优势,多学科融合创新,破解制约深远海养殖的技术难题,稳步推进深远海养殖试点。目前,该省已投入运营普通重力式网箱1600个、大型深远海智能养殖装备25台套,养殖水体达到200万立方...

    时间:03-10
  • 松花江流域吉林市段无劣V类水体

      中新网吉林3月4日电 (记者 石洪宇)伴随着气温升高,东北地区河流陆续开化解冻。记者4日从吉林市了解到,松花江流经当地涉及19个国控考核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的比例持续接近95%,无劣V类水体。  吉林市是著名的“化工城”,有着“新中国化工长子”之称的吉林石化坐落在当地,产业链相关的化工企业众...

    时间:03-04
  • 河北公布水生态2022年“成绩单” 劣Ⅴ类水体断面比例为零

      中新网石家庄2月16日电 (记者 李晓伟)据河北省生态环境厅16日消息,该省近日公布了2022年水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其中,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比例达到84.4%,同比提升9.8个百分点,超过国家下达目标20.5个百分点;劣Ⅴ类水体断面比例为零,超过国家下达目标3.3个百分点。  据了解,2022年,河北通过强化流域达...

    时间:02-1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