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鼓励闲置交易助力碳减排

2023-03-20 13:34:02

来源: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王轶辰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和金融工具,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作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手闲置交易在盘活资源和碳减排方面的独特作用备受关注。

  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之一。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通过推进循环经济稳步发展等途径,转变经济社会中传统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以更加科学的方式进行资源处置,实现更大程度、更高效率地利用各类资源。鼓励“互联网+二手”模式发展,强化互联网交易平台管理责任,加强交易行为监管,为二手商品交易提供标准化、规范化服务。

  近年来,随着绿色低碳消费和循环经济理念深入人心,买卖闲置商品已成为不少消费者的选择。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等机构发布的《2021中国闲置二手交易碳减排报告》显示,2020年,国内二手消费市场已经超过万亿元规模,预计到2025年我国的闲置物品交易有望突破3万亿元。闲置交易已经成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众参与度最广、参与门槛最低的低碳环保行为之一。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刘锐表示,每件商品在制造过程中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材料,在处理时又会造成很多环境污染。如果一件商品能用3年,但半年就不再用了,将造成原有6倍的污染和消耗。倡导俭约生活,推进二手商品使用,可以减少产品的新生产量,从根本上切断污染产生。

  以国内最大的闲置交易平台闲鱼为例,2022年9月,闲鱼的月活跃用户达到1.25亿人,每年挂在闲鱼上的物品超10亿件,几乎涵盖了消费品的全部品类,包括数码、服装、美妆、家具、母婴等。闲置商品的大量流动对节能减排作出了巨大贡献,闲鱼平台在2021年度全年减少174.18万吨碳排放。2022年闲鱼平台碳减排量再创新高,达到了200万吨以上。

  作为农科专家和学科带头人,云南省政协副主席李学林多年来对基于绿色消费的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深入研究。他表示,绿色消费是实现可持续生态发展的动力,而推动闲置流转起来,是串起循环产业链、“变浪费为消费”的最佳方式。为此,他建议鼓励扶持线上二手交易平台的发展,让买二手商品像逛超市一样简单,让闲置交易成为人人可参与的生活方式。

  在刘锐看来,随着技术升级、商品迭代速度加快,我国闲置交易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她建议将二手闲置物品交易纳入碳普惠范畴。

  目前,在闲置交易方面,碳减排量化仍然存在困难。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认为,二手闲置物品交易可以显著减少产品在生产、消费以及二手处置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具有巨大的减碳潜力,但目前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减排效果尚未纳入核算体系。

  为加大碳普惠落地,各地和部分企业纷纷推出个人碳账户,目前成都、北京、武汉等多个城市推出了以政府为主体的碳普惠平台,如“碳惠天府”“北京碳普惠”“武汉碳宝包”等;在二手闲置交易领域,闲鱼等平台企业也推出了碳积分。一系列碳账户体系让减碳正式进入个体时代,帮助消费者算清碳账,提高减排效率和意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各主体之间相互独立、现有积分兑换政策激励效果不够明显等,降低了个人碳账户对大众的吸引力。同时,账户数据无法兼容、可使用场景受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众使用个人碳账户的难度。

  碳减排如何细化到每一笔闲置交易中?业内部分企业已联合有关单位进行了碳减排探索,例如阿里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中国低碳发展研究中心等开展的《闲鱼平台闲置经济碳减排前瞻研究》显示,一部闲置手机参与二手交易实现的碳减排量达36千克。不过,这类标准只在单平台呈现,暂未成为全国统一标准。因此,如何让闲置交易碳减排核算上升到行业高度、国家标准,亟需有关单位联合业内各大平台,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出台明确具有权威性及普适性的标准。

  李学林认为,让参与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大家的自觉行为,需加快研究制定统一闲置交易的碳减排标准,并构建全社会参与的政企互通的个人碳账户体系,同时碳积分能够通过公共交通优惠券、购物代金券等形式反馈给消费者,助力碳普惠落到实处。只有让个人减碳有标准、可量化、可感知,才能真正激发大众更为强劲的绿色消费意愿。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民营企业聚力高质量发展 扩大数字低碳等领域投资

      央视网消息:2023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正在黑龙江亚布力举行。今年,民营企业家们关注的焦点是如何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以及今年5%的经济增长目标中有哪些新的机遇。  总台央视记者 平凡:2023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今年的主题就是聚力高质量发展。参会的企业家们认为,用数字经济赋能传统行业,用绿色低碳技术改造生产流程,用制...

    时间:03-19
  • 北京清明祭扫服务集中接待日18日启动 倡导文明低碳祭扫

      中新网北京3月17日电 (记者 杜燕)清明是祭奠先人、追思故人的传统节日。今天,记者从北京市民政局了解到,今年,清明祭扫服务集中接待日从3月18日开始至4月9日结束,总计23天。预计3月25日、26日,4月1、2、5日5天时间为祭扫高峰日。该局将通过创新服务手段,提供便民惠民举措,推动了清明祭扫服务有序开展。...

    时间:03-17
  • 沈阳着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中新网沈阳3月16日电 (李晛)确保2025年,单位GDP能耗、二氧化碳排放较2020年分别下降15%、18.5%;煤炭消费比重降至40%左右;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53%以上;到2025年年底,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力争突破325天.......  沈阳市“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场)16日召开。据发布会消息,沈阳市将奋斗三年,着力推...

    时间:03-16
  • 消除堵点痛点,让闲置物品交易无忧

      淘一部手机、卖掉不用的小家电……在二手交易市场,不少人在买方与卖方间不断进行着身份切换。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循环经济成为热议话题之一,作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手闲置交易也受到代表委员的关注。  近年来,在大众消费领域,诸如自行车、图书、衣物、电子产品等二...

    时间:03-16
  • 东方雨虹:跑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东方雨虹紧密围绕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长期规划以及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进程,以自身产业布局及专业优势为依托,积极推进环保、高效、智能的发展理念与科技研发、生产制造、施工运营、系统服务等各个生产经营管理环节的深度融合,全力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和...

    时间:03-15
  • 整治过度包装 倡导绿色低碳

      张林保  近年来,商品过度包装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我国持续推进商品过度包装整治,促进绿色低碳发展。2022年,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行动,从标准宣贯、监管执法、曝光案例、消费倡导、文化引导等方面推动商品过度包装整治走向深入。  划定包装红线  过度包装涉及生产、销售、消费、回收各个阶段,要想确保整治“有据可依”,完...

    时间:03-15
  • (两会受权发布)政府工作报告

      新华社北京3月14日电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3月5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 李克强3月5日,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  各位代表:  本届政府任期即将结束。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全...

    时间:03-14
  • 新华社受权播发《政府工作报告》

      新华社北京3月14日电 新华社受权于14日全文播发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批准了这个报告。  报告共分两个部分:一、过去一年和五年工作回顾;二、对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议。  报告...

    时间:03-14
  • 天津与英国大曼彻斯特共探绿色低碳合作

      中新社天津3月14日电 (记者 王君妍)“大曼彻斯特·天津绿色低碳主题交流会”13日举办,与会嘉宾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探讨绿色低碳、交通去碳化、能源效率和创新。  据介绍,2019年12月,天津市与英国大曼彻斯特正式建立友好交流与合作关系,共同促进多领域务实合作。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栾建章透露,天津与大曼彻斯特计...

    时间:03-14
  • (两会受权发布)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

      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  (2023年3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会议高度评价新时代十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

    时间:03-1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