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智慧运维提升出行体验 京港地铁试点应用列车智能巡检机器人

2023-03-17 21:32: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3月17日电(记者 徐婧 杜燕)全景拍照扫描、5G信息回传……17日,在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地铁17号线次渠南停车场,一台列车检修“工程师”正在作业股道行走,检查列车车底的零部件。这是北京轨道交通行业首次应用的列车智能巡检机器人,与传统巡检工作相比,它的工作效率预计可提升30%以上。

图为列车智能巡检机器人在进行巡检作业。 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巡检作业更高效

  记者从京港地铁获悉,这台列车智能巡检机器人由京港地铁与合作方联合研发,率先在列车检修领域试点应用。它集成了行走机器人、多自由度机械臂、AI图像识别等多重先进技术,可对列车车底关键部件进行自主巡检、测量等作业,通过地图创建、全景拍照扫描、3D数字图像处理、5G信息回传、自主学习等一系列智能方式,将车底可视关键部件进行智能成像和异常状态判断,从而实现车底巡检智能化,全面提升巡检效率及列车设备可靠性。

  为保障乘客安全出行,工作人员会对地铁列车进行日常巡检及维护,通过“一看、二摸、三听、四测量”对列车主要系统进行外观检查及功能测试,判断列车的健康状况,及时对状态不佳的零部件进行维修或者更换等。传统的列车巡检通常需要多名工作人员同时在股道内,对列车底部两百余项检修项目进行检查及测量,一列地铁列车检测下来需要2至3个小时。

  列车智能巡检机器人有效解决了人工巡检工作量大、检修环境复杂等难题。每次巡检,机器人收到工作人员发出的作业工单后,可通过高精度导航系统自主移动进入作业股道,通过4K彩色激光线阵相机对车底进行快速扫描,同时,机械臂上的2D和3D高精度相机可对指定列车转向架、车钩等关键部件进行图像采集,通过后台图像增强引擎和智能分析系统,实现关键区域的智能识别及故障检测。与传统巡检工作相比,应用智能巡检机器人工作效率预计可提升30%以上。

  自主学习更聪明

  据介绍,列车智能巡检机器人特有的图像增强技术可实现白天、夜晚、强弱光等多种光照场景下的高清自适应成像。同时,灵活的多自由度机械臂可任意伸展到需要检测位置进行不同角度的拍摄,助力更智能、更精准判断车底关键部件状态。此外,机器人还可通过高精度三维点云、AI深度学习等技术进行三维识别,更精确对车底部分设备及部件的厚度、间隙等尺寸进行测量。

  通过初步计算,列车智能巡检机器人能够协助人工完成超过65%以上的车下巡检任务。人工检测辅以列车智能巡检机器人,进一步确保了列车运行可靠性,保障乘客出行安全。

  列车智能巡检机器人不仅能高质高效完成巡检作业,还能通过深度学习,不断完善算法模型,变得越来越聪明。在巡检过程中,机器人可实时向后台工作人员发布故障部件图像及相关数据,供工作人员进行故障类型判断;巡检结束后可自动生成检测报告,检测结果可供存储、查询、统计、对比、打印及互联网管理等,便于工作人员对积累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助力评估列车检修状态,预测消耗件寿命等,极大提高了检修数字化程度。

  随着采集数据的丰富和完善,机器人还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应用数据分析指导设备的检修工作,辅助工作人员不断优化检修策略,持续提升巡检工作的精准度和可靠性。

图为列车智能巡检机器人在进行巡检作业。 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轨道交通更智能

  近年来,京港地铁不断将新技术融入地铁场景,持续引进多项智能创新项目,让地铁更好为城市生活服务。在地铁4号线和16号线国家图书馆站,京港地铁率先推出北京轨道交通首个车站智能服务机器人,为乘客提供咨询、指引等服务;去年年底在16号线南段车站试用智能清洁机器人,为乘客带来全新的智能清洁服务。

  京港地铁相关负责人表示,17号线在2021年底开通之初就应用了许多智能化设备,如在列车上安装了“智慧眼”,在列车运行过程中可通过智能侦测系统,对前方线路环境进行感知,智能识别障碍物,提前采取防护措施等,以保障乘客安全。

  本次在17号线试点应用的列车智能巡检机器人,提高检修效率的同时,进一步从智慧运维角度提升乘客出行体验。未来,京港地铁将进一步结合乘客需求与科技创新,不断优化维修策略,提升运营管理及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增强轨道交通运行的可靠性及便利性,助力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发展。(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缺芯”好转、人才缺口仍大 高薪难招工程师

      每经记者 黄辛旭 裴健如 每经编辑 孙 磊   台积电的一则招聘信息,再度勾起了外界对芯片工程师这一职位的好奇与讨论。日前,台积电宣布,为了满足业务成长与技术开发需求,2023年预计将招募超过6000名新员工,其中硕士毕业新进工程师的平均整体年薪达200万元新台币(约合45万元人民币)。  对此,有网友直呼“这工资真的是...

    时间:03-16
  • 无论是技术工程师还是技能工程师,企业都非常缺乏

      支撑中国智造的卓越工程师队伍,该向何处寻?  本报记者 裴龙翔  《工人日报》(2023年03月16日 04版)  从高铁奔驰到超算发威,从蛟龙入海到天眼巡空,从墨子传信到神舟飞天……一件件令国人骄傲的国之重器背后,既凝聚着一批批顶尖科学家的卓越智慧,又倾注了无数工程师的心血和汗水。中国智造不能仅...

    时间:03-16
  • 山西电网进入无人机巡检无人值守“机巢时代”

      中新网太原3月15日电 (高雨晴 杜衡 李庄)记者15日从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下称“山西电力”)获悉,该公司近日在山西夏县±800千伏某线路,首次利用无人机机巢远程控制无人机自主飞行,标志着山西电网骨干网架进入无人机巡检无人值守“机巢时代”。  山西电网是全国最为复杂的电网之一,70%的线路位于山区,更有近65%的线路属高山...

    时间:03-15
  • (两会受权发布)刘忠范委员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发言:“制造强国”呼唤新时代卓越工程师

      3月9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举行视频会议,委员作大会发言。这是在主会场,刘忠范委员代表九三学社中央作大会发言。新华社记者 丁海涛 摄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 刘忠范委员9日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视频会议上作大会发言时说,一件件让中国人骄傲的国之重器,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

    时间:03-10
  • (两会速递)徐工总工程师单增海:奋力攀登工程机械产业全球珠峰之巅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记者 刘亮)“由默默无闻发展到全球前三、起重机械世界第一,徐工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道路。”  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会议开始前举行首场“代表通道”采访活动,全国人大代表、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单增海回答记者关...

    时间:03-05
  • (两会声音)复兴号列车“心脏”工程师:用创新打造“中国标准”

      中新社北京3月4日电 (刘曼)从松花江畔到雪域高原,从中老铁路到印尼雅万高铁,中国国家名片“复兴号”正向更高时速迈进。列车的“心脏”——牵引传动系统,由全国政协委员、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简称中车株洲所)总工程师冯江华及其团队研发。  自大学毕业后加入中车株洲所,30多年来,冯江华专注研究列车的“心脏”...

    时间:03-04
  • “立体巡检+智能分析” “电力人”为天山深处电网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中新网乌鲁木齐2月27日电 (田玉 郭子毅 冯洋)在新疆东部天山山区,地貌复杂多样,大部分电力线路横跨山脊之间,长期以来存在运行难度大、作业风险高等困难。国网哈密供电公司立足“立体巡检+智能分析”的发展思路,全面推进巡检模式转变,从以前的人工巡视向无人机巡视为主、人工巡视为辅转变,从手动巡检向自主巡检提升,从长途跋...

    时间:02-27
  • 2小时巡检80公里 山西首次采用氢能无人机巡视输电线路

      中新网太原2月27日电 (高雨晴)记者27日从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获悉,山西省首次氢能无人机自主巡视工作日前在晋城开展,这也是氢能装备在山西电网巡检中的首次应用。  氢能无人机具有环保、长续航、耐低温等优点,可快速高效地采集输电线路通道情况,极大减轻输电线路运维人员山区线路巡视压力,及时发现...

    时间:02-27
  • (两会声音)“中国天眼”总工程师姜鹏:持续提升“中国天眼”性能 实现多方面突破

      中新网贵阳2月22日电(张伟 蒲文思 简贤楠)被称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目前世界上口径最大、灵敏度最高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截至目前,“中国天眼”已发现740余颗新脉冲星。  如何延续“中国天眼”的辉煌?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党委委员、FAST运行和...

    时间:02-22
  • 竭尽全力,为了废墟之下的生命——中联重科土耳其子公司工程师灾区救援纪实

      当地时间2月6日,土耳其东南部地区先后发生两次7.8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当晚,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中联重科土耳其子公司所组织的救援团队,携带挖掘机等重型设备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出发,前往哈塔伊省救援。截至2月13日,中联重科救援队已协助救出30多名被困人员。  前往哈塔伊省的中联重科土耳其子公司两位工程师...

    时间:02-1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