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虹吸”京沪?杭州离一线还有多远

2023-03-17 14:43:15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杨弃非 余蕊均 每经编辑 杨欢

  先是放话“吸走北京上海人才”,紧接着宣布“大专可落户”,3月以来,杭州密集在“人”上做文章。

  据当地媒体报道,杭州新引进的跨城流动人才中,有超过20%来自北京和上海,是流入最多的两座城市。消息一出,关于“杭州虹吸京沪”的讨论即登上热搜。

  这组数据来自猎聘大数据研究院提供的《2022年杭州流入人才画像》,近一年来跨城市流入杭州的人才来源城市TOP10中,上海、北京占比分别达到18.36%、8.92%,远远超过排在第三位的南京(4.86%)。

  不过,相较于当地媒体连续造势,区域专家在受访时提醒,“虹吸”说法并不准确——在不知道绝对数的情况下,比例不能反映全貌,更重要的是,目前京沪和杭州之间所需“人才”的标准并不一致,后者更有做大人口规模的迫切性。

  事实上,七人普数据公布后,常住人口猛增的杭州愈发强调自己的吸引力,试图推动“人口吸引力”与“城市规模扩张”之间形成更有力的良性循环。

  去年3月,杭州高调宣称要“争取跻身国内一线城市、全球城市第一方阵”,但受多重因素影响,杭州去年GDP被武汉反超、跌回全国第九,GDP增速1.5%、浙江省内排名最末,以至官方罕见喊出今年要“打好经济翻身仗”,与此同时,此前令其引以为傲的人口增量也不及预期——

  根据《杭州市人口发展“十四五”规划》(后称《规划》),2025年常住人口预计达到1370万人左右,换句话说,“十四五”时期年均增长需达到34.7万人。但实际上,2021年和2022年常住人口共计增长41.1万人,与预期目标之间的缺口高达28.3万。

  如今,随着落户政策放宽至“大专学历”和“技能人才”,杭州能否重现上一轮“抢人大战”的辉煌?摆在眼前的,注定是一场硬仗。

  01

  2019年,杭州力压深圳拿下“常住人口增量全国第一”后,不断向外发送“吸引力强劲”的信号。所以,这次落户新政甫一公布,外界还有些许困惑,“杭州缺人了吗?”

  根据3月13日公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杭州将进一步放开学历落户,对已在市区落实就业单位的35周岁以下的普通高校大专学历毕业生,可在市区办理落户;45周岁以下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可以“先落户后就业”。同时,技能人才落户、投靠落户、县域落户也都有所放宽。

  不过,若进一步对比杭州近年的落户政策,则会发现这一新政更像是“回归”。

  早在2019年5月,杭州就曾放宽学历落户门槛,明确全日制大学专科及以上人才在本地工作并缴纳社保的,可直接落户。但2021年10月,这一门槛突然又被抬高至大学本科,大专学历只能通过其他途径(如积分)落户。

  杭州市有关部门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前出台过针对大专生和技能人才的落户规定,但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鱼龙混杂的情况”,随后政策终止。

  该人士称,疫情结束后各地都在抓经济发展,杭州也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有些大专生也未必比本科生能力差”,遂进一步放宽落户政策。

  当然,杭州断不可能今时今日才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事实上,上一次放宽大专学历落户带来的“好处”,仍令人印象深刻。

  公开报道显示,2017年武汉点燃“抢人大战”后,包括杭州在内的新一线城市纷纷向大学生伸出橄榄枝,2018年杭州人口净增量首次突破30万大关,排名全国第四,但距排名第一的深圳仍有16万人的差距。

  随着2019年5月落户政策调整,杭州当年即以55.4万人口增量,登顶全国第一,领先深圳14.2万人,更重要的是,常住人口首次突破1000万大关,正式晋级“千万人口城市”。

  尽管七人普数据印证了杭州在上一个阶段的吸引力,但2021年10月落户政策收紧后,人口增量出现了明显的回落趋势,2021年、2022年其常住人口分别增加23.9万、17.2万,低于2017年水平。

  而按照《规划》说法,“十四五”前期杭州人口有较强增长势能,后期人口增长将趋缓,考虑到杭州的人口增长动力已“由自然增长推动转向城市间的人口迁移推动增长”,若2023年不能强势“企稳回升”,1370万常住人口、1100万市区人口和超大城市,都难以达成。

  02

  人口负增长时代到来,杭州的人口增长压力,更突出体现在与其他城市的竞争中。

  事实上,在杭州2019年调整落户政策时,武汉也同期放宽了落户要求,将凭毕业证直接申请落户的学历门槛放宽至不满45周岁的高等学校专科生。

  不同于杭州一度收紧,武汉专科落户的政策延续,在2020、2021年连续两年实现人口超百万的增长。若按住建部公布的《2021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武汉2021年城区常住人口1093.84万人,已达到超大城市标准,同期杭州为993.18万人,距离超大城市尚有差距。

  与此同时,杭州维持了短短两年的GDP优势,被武汉再度反超,退回全国GDP第九城。

  此前接受采访时,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韦潇曾比较武汉与杭州各自优势,在他看来,杭州拥有一批颇具活力的高新民营企业,并成为当地经济的增长点,但人口体量上不如武汉。人口红利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仍非常重要,特别是中国正在慢慢步入老龄化社会,而创造力仍与人口数量相关,这是武汉发展的优势。

  这要分成两方面来看。

  在创新人才的增长潜力上,武汉有着先天的高校优势。根据两市统计年鉴,2021年,武汉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高达110.6万,而杭州仅有58.5万,前者是后者的1.9倍。反过来,杭州有研究与实验发展(R&D活动)人员共10.8万,是武汉的1.9倍,他们支撑起了杭州大量企业和机构的科研能力。

  正如韦潇所说,杭州高新企业的集聚效应,会带动人才的集聚。但随着更多后发城市产业转型的推进和细分领域高科技企业的诞生,杭州吸引的人才也面临分流的风险。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提到,近年来长三角地区不断成长的“小巨人”城市。比如嘉兴,因科创金融迅速成长,2021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4%,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11.6件,两项指标均位列全省第二,在其带动下,嘉兴GDP实现6年跨越3个千亿台阶,并将“十四五”的目标定在万亿。

  再比如,江苏的无锡和常州,分别因物联网和新能源产业崛起。相关的高端科研人才,可能因当地更低的生活成本而选择这些新兴的产业增长极。

  另一方面,杭州较高的引人门槛,一定程度上阻挡了更多技能人才、服务人员的流入。据浙江日报引用猎聘网数据,近一年来,在流入杭州的人才中,大专及以下学历仅占0.12%。这意味着,杭州仍然具备很大的引人空间。

  “群狼环伺”下,进一步放开落户限制,拓宽人口流入的范围,也是杭州迈向“2万亿”,进而冲击一线城市的必选项。

  03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这也是杭州再造城市优势、重塑产业增长动能的机会。

  去年,杭州民营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多种复杂因素影响下,数字经济发展遭遇瓶颈。此后,有关杭州如何“二次攀登”的讨论一直延续至今:外界看来,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加速融合,将是打开杭州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之门的钥匙。

  但制造业一直是杭州产业的短板。有业内人士曾调侃,苏州、无锡、常州的工业企业都是一片一片的发展,杭州企业却是一个一个发展,杭州产业也因此被冠以“塔尖而底不厚”的形容。

  自2019年起,杭州就提出“回归制造业”。做强产业底板,产业人才是杭州需要迈过的第一道坎。

  今年初,国家统计局杭州调查队展开了春节后复工复产情况调研。调研发现,企业节后生产情况正常有序,员工返岗率总体较高,但也存在结构性缺工的情况。

  在83家受访企业中,存在一线工人、专业技术人员缺口的企业均超过一半。有48.2%的企业均认为,当前招工存在难题,符合岗位的应聘者不足、应聘者对薪酬待遇不满是主要原因。

  外出招工也被纳入杭州开年拼经济的重要一环。自新春复工首日起,杭州就组团前往湖南、河南、贵州等地招工,在前往湘西州的企业团中,20家企业一共带去了2600个岗位需求,其中,一线操作工的需求最大。

  杭州降低落户门槛,正是向技能人才展现出张开双臂的姿态。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产业经济中心主任宋向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落户政策再放宽和杭州当前的发展方向密切相关,一方面是互联网平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是制造业再次回归,这些都需要多元化的技能人才。

  这些人才不仅仅是满足杭州当下的用人需求。

  一方面,随着“机器换人”的加速推进,杭州要借力数字经济优势,也需要及早做好技能人才的储备。曾刚指出,这些大专生往往是自动化场景下技能人才的后备军,为新一轮产业转型积蓄能量。另一方面,人口聚集对于制造业具有一种“滚雪球效应”,能吸引更多新项目加速布局。

  对于杭州来说,发展制造业还需更多要素投入。通过人口这一杠杆,杭州将能撬动更多要素进入这个仍需培育壮大的产业当中。

  回到这次政策调整本身,根据《“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要求,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如曾刚分析,通过放开落户维持人口持续进入,能为杭州进一步建设提供用地保障。反过来,这又能为新来的人口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公共配套服务。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哈尔滨实施“人才新政30条”

    原标题:哈尔滨实施“人才新政30条”  3月10日,哈尔滨市正式实施“人才新政30条”。该政策力求通过加强引才留才力度,建设平台培育体系,充分释放用人主体活力,树立贡献和实绩导向,营造重才爱才留才用才的社会氛围,向选好用好各方面人才要发展。  “人才新政30条”总体架构包括6个方面,共30条60款。  其中,在释放科教...

    时间:03-17
  • 短视频直播间人才缺口扩大,年轻人,你准备好了吗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连着发展大局。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就业”一词近30次,延续了近年来对该话题的高度关注。其中,“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成为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保障...

    时间:03-17
  • 短视频直播间人才缺口扩大,年轻人,你准备好了吗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连着发展大局。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就业”一词近30次,延续了近年来对该话题的高度关注。其中,“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成为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保障好基本民生”等表述,令90后...

    时间:03-17
  • 全国攀岩锦标赛江西全南开赛 为巴黎奥运会选拔人才

      中新社江西全南3月16日电 (姜涛 谭昕)第29届全国攀岩锦标赛暨巴黎奥运会国家攀岩集训队选拔赛16日在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攀岩小镇开赛,吸引了包括潘愚非、宋懿龄、邓丽娟、龙金宝等在内的170余名国内顶尖攀岩高手参赛。  全国攀岩锦标赛是目前中国创办最早、水平最高的攀岩赛事,自1993年起每年举办一届。本届比赛为期6天,...

    时间:03-16
  • 海南给予青年人才“第一桶金”支持 不受国籍限制

      近日,海南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海南省“南海新星”项目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每年选拔200名优秀青年进行培养支持,培养周期为3年,对从事应用基础研究、工程技术研发、科研成果转化与创业等方面的优秀青年人才,给予“第一桶金”支持。  “南海新星”项目按照坚持党管人才、竞...

    时间:03-16
  • “缺芯”好转、人才缺口仍大 高薪难招工程师

      每经记者 黄辛旭 裴健如 每经编辑 孙 磊   台积电的一则招聘信息,再度勾起了外界对芯片工程师这一职位的好奇与讨论。日前,台积电宣布,为了满足业务成长与技术开发需求,2023年预计将招募超过6000名新员工,其中硕士毕业新进工程师的平均整体年薪达200万元新台币(约合45万元人民币)。  对此,有网友直呼“这工资真的是...

    时间:03-16
  • 全国轮椅篮球训练营收官 选拔人才备战大赛

      3月14日下午,2023年全国轮椅篮球训练营在北京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收官。为期14天的训练中,来自全国6个省份的70余名运动员和6名教练员参与了公开课、分组训练、项目业务培训、专项测试以及分组比赛等系列活动。据介绍,本次训练营后将产生大名单,在进一步分析评估和集训测试之后,确定新一届国家队人选。  中国残疾人...

    时间:03-16
  • 培育创新型技能人才 江苏每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0万人次

    原标题:培育创新型技能人才 江苏每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0万人次  “创响江苏”创业培训进校园专项活动技工院校专场。 盐城技师学院 供图  “目前,全省共有在办技工院校112所,学制教育在校生27.6万人,每年开展包括创业培训在内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40万人次,在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15...

    时间:03-16
  • 温州医科大学探索校地共育青年人才

    原标题:温州医科大学探索校地共育青年人才  为深化拓展校地合作,推动青年人才共引共育,“青年发展 智汇龙湾”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市龙湾区校地青年人才共育签约暨“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授牌仪式近日在温州人才公园举行。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市龙湾区、温州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出席仪式。  温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

    时间:03-16
  • 培育创新型技能人才 江苏每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0万人次

      中新网盐城3月15日电(记者 谷华)“目前,全省共有在办技工院校112所,学制教育在校生27.6万人,每年开展包括创业培训在内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40万人次,在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15日,江苏省人社厅副厅长顾潮在“创响江苏”创业培训进校园专项活动技工院校专场启动仪式上表示...

    时间:03-1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